《白帝城托孤》的译文是什么?
10个回答
展开全部
章武三年的春天,刘备 在永安病
情加重,(于是)把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嘱咐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能安定国家,最终灭魏灭吴,统一中国。假如继位的皇
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称帝吧。”诸葛亮流着泪说:“我一定尽我所能,精忠卫国,死而后已!”刘备又召来继位的儿子告诫说:
“你与丞相一同处理国事,对待丞相就要如对待父亲一样。"
原文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出师表》
译文 章武三年的春天,刘备(上一届的帝王)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嘱咐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能安定国家,最终灭魏灭吴,统一中国。假如继位的皇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取而代之吧。”诸葛亮流着泪说:“我一定尽我所能,精忠蜀国,死而后已!”刘备又写诏书命令儿子说:“你与丞相一同处理国事,对待丞相就要如对待父亲一样。”
建兴元年,册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始治理国家的事务。后来,又加封诸葛亮为益州牧。政事无论巨细都由诸葛亮决定。南部和中部的几个郡联合起来叛乱,诸葛亮因为刘备刚刚去世,没有轻易用兵作战,而是让使者去吴国下聘礼,和他们结亲,成了友好邻国。
三年春,诸葛亮率领大军南征,到秋季就把叛乱全部平息了。军备充足,国家富饶,于是开始练兵习武,以待将来大举进军中原。五年,率领各部军队向北出发,进驻汉中,临出发时,上书了《出师表》。
白帝托孤的背景是关羽所守的荆州被吴国攻占,关羽兵败被俘,不降,被杀。刘备闻后尽起全国大兵去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当时诸葛亮在南方和孟获打仗,所以不曾随军。但是刘备被吴火烧联营,大败后兵败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诸葛亮前来时,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废黜了,你自己当皇帝吧。”诸葛亮一听立刻跪下说:我一定会全心全意辅佐刘禅的,绝不敢有一点自己当皇帝的意思。一定会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托孤
关羽被东吴杀害以后,刘备报仇心切,竟不听诸葛亮劝告,亲自率军出征,攻打东吴.结果大败,自己也病倒在白帝城的永安宫.刘备知道自己病难以治好,便派人日夜兼程赶到成都,请诸葛亮来嘱托后事.
诸葛亮留太子刘禅守住成都,带刘备的另外两个儿子刘永,刘理来到白帝城.进了永安宫,看到刘备病得不成样子,慌忙拜倒在刘备跟前.刘备叫诸葛亮坐在旁边,用手摸着他的肩背说:「自从得了丞相,我发展了自己的事业,只是由于知识浅薄,没听丞相的话,遭到今天的失败,实在后悔万分.看来我这病是难好了,我儿子能力太弱,不得不将大事托你.」刘备说完,泪流满面.诸葛亮也哭?说:「望陛下保重身体.」刘备用眼睛看了看左右的将官,见马谡也在身边,就叫暂时退出,对诸葛亮说:「这人言过其实,不能重用,对于他,丞相要慎重考察.」说完,刘备召集众将官到齐,拿笔写了遗嘱,交给诸葛亮,感叹地说:「我本想和你们一同消灭曹丕, 不幸中途分手.麻烦丞相把我的遗嘱交给太子刘禅,以后一切事情,都望丞相指点.」诸葛亮拜倒在地上说:「望陛下好好安息,臣等一定全力效劳,辅助太子.」刘备叫左右的人扶起诸葛亮,一手掩盖?眼泪,一手握住诸葛亮的手说:「我现在快要死了,有心腹的话要说.」诸葛亮问:「有甚么事吩咐」刘备说:「阁下才干高于曹丕十倍,一定能办成大事,如果刘禅可以帮助就帮助,实在不行,你就作两川之主.」(历史上没有一个君王肯将皇位让给一个异姓人来当,哪怕他的儿子是个弱智,或者残疾,他都不会这样干.如果诸葛亮真的要夺权,又有这句话,蜀汉就要灭亡在他的手里)诸葛亮听到这话,立即哭拜在地说: 「臣一定尽力辅助太子,一直到死了为止.」说完,叩头出血.刘备又请诸葛亮坐在旁边,叫刘永,刘理到面前吩咐:「你们要记住,我死了以后,你们弟兄三个, 都要把丞相当作自己父亲一样,不能怠慢.」说完,叫两个儿子拜在诸葛亮跟前.接着又对众将官说:「我已把国家大事托拜给丞相,要我儿子待他像父亲一样,诸位也不可怠慢.」说完,双眼一闭,断了气.终年六十三岁.
托孤用意
刘备托孤时用意很深,虽然仅仅几句“我儿可辅则辅,若不可辅君当自立为王。”但是用意极其深刻,当时刘备清楚,举国上下,除了刘备就是对诸葛亮最敬重了,若刘禅真的是个昏庸无能的人,那么,诸葛亮势必会取代刘禅,夺走他的天下,可以说刘备并不信任诸葛亮。这个其实在刘备入川的时候就能发现,刘备入川时带的是庞统,而把诸葛亮安置在老家里,就是为了限制诸葛亮,避免其功劳太大而居功自傲。诸葛亮在加入刘备军团的初期也没有太大的权力,入蜀后,诸葛亮的地位甚至没有糜竺,孙乾等人高。在刘备伐吴失败后,他马上想到的是现在国力衰败,势必会有人乘虚而入,夺取王位,而诸葛亮就是个最危险的人物,因为他在蜀国的威信太高了,怕有人怂恿他篡位。而后来的事实其实也证明了这个担心,在刘禅即位后,诸葛亮任丞相,又让刘禅尊称为父,国家里的大事小情全部由他自己处理,几乎不会过问刘禅。而六出祁山也是诸葛亮自己的想法,几乎也没怎么和刘禅商量。所以,可以说刘备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咱们姑且不论刘禅是否昏庸,但就诸葛亮的行为来看,确实是把自己凌驾在了刘禅之上。孙权继位时年约十九,而刘禅是十七岁登基,两人的年纪大体相仿。但孙策死的时候,正值各路军阀混战、孙策势力东征西讨乘机扩张之时,其势力并未得到巩固,显然比不得早已扎稳根基的蜀汉政权,所以张昭受孙策临终嘱托后,其“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昭……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等一系列的举动,比之刘备托孤后诸葛亮的作用,要重要的多。而论地位,张昭之于东吴不逊于诸葛之于蜀汉,再论发生年代也是孙、张在前,后世人等独推昭烈、孔明而漏桓王、子布,显然并非是记性不好忘记了此事,这掠人之美的举动,其用意只怕就是要让孔明专美于前。因此认真说起来,此事并无什么值得大肆褒扬的地方,真要说也应该先说孙策和张昭才对。
另外刘备在白帝托孤之时,并非只找了一个诸葛亮,还有一个李严在侧。刘备能把远在成都的诸葛亮召来托孤,说明他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和处理这个问题,因此托孤于诸葛亮、李严二人,并非是仅仅因为李严在身边方便之故,而是应该有其很成熟的考虑的,甚至可以说是煞费苦心的。
我们知道,蜀汉政权的根基主要是由三个势力集团组成:占主导地位的刘备嫡系荆楚集团,前益州刺史刘璋时期的东州集团,本地人为主的益州集团。益州集团从刘璋时期开始就没能在政治上占据大的舞台,一直处于一个陪衬的地位,所虑不大,这一点,我们从《三国志》的传记就可以知道,蜀汉就是除去王室成员,列传中本地人士才也十九人,大约只占了三分之一强,而且无一是高层官吏,均为下级官吏和侍郎一类的闲官。因此需要考虑的乃是荆楚、东州集团之间的问题。
此前战略要地荆州的丢失,关、张败亡以及夷陵之战,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荆楚集团遭到了重大创伤。而在这个时候刘备又一病不起,当然会想到自己身没以后,这三者之间的矛盾和蜀汉政权的巩固问题,同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他对诸葛亮并不是完全信任和没有顾虑的。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既然以这样的方式将这话明白地说了出来,那诸葛亮也只有以“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样的态度,来明确地表示他惟有尽忠而死也不会取而代之一途了。不管怎么样,在那个年代里,他是不可能爽快地答应一声“好”的。但是如此一来,倘若日后刘禅昏庸而诸葛亮真的想要取而代之,那他就要先背上个辅佐不力,背主食言的骂名,在政治、舆论以及民心上都将会面对“不臣不忠不义”的罪名,并因此导致师出无名而居于劣势。所以刘备这话与其说是信任与托孤,不如说是一种先发制人的威胁策略,亦或者是无奈之下欲擒故纵的一种权谋。
而另一位重要人物李严,在刘璋时期就是东州集团中的佼佼者。自刘备入主成都以后,他在任上又屡次以少数兵力平定大规模的叛乱,充分表现了他的出色军事和政治能力。相比较而言,诸葛亮此前在政治和外交上展示了他的出众能力,但在军事上并没有什么建树的机会,因此刘备很明智地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笃:(病)重。
属:嘱托。
为:拟。
敕:命令。
情加重,(于是)把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嘱咐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能安定国家,最终灭魏灭吴,统一中国。假如继位的皇
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称帝吧。”诸葛亮流着泪说:“我一定尽我所能,精忠卫国,死而后已!”刘备又召来继位的儿子告诫说:
“你与丞相一同处理国事,对待丞相就要如对待父亲一样。"
原文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出师表》
译文 章武三年的春天,刘备(上一届的帝王)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嘱咐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能安定国家,最终灭魏灭吴,统一中国。假如继位的皇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取而代之吧。”诸葛亮流着泪说:“我一定尽我所能,精忠蜀国,死而后已!”刘备又写诏书命令儿子说:“你与丞相一同处理国事,对待丞相就要如对待父亲一样。”
建兴元年,册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始治理国家的事务。后来,又加封诸葛亮为益州牧。政事无论巨细都由诸葛亮决定。南部和中部的几个郡联合起来叛乱,诸葛亮因为刘备刚刚去世,没有轻易用兵作战,而是让使者去吴国下聘礼,和他们结亲,成了友好邻国。
三年春,诸葛亮率领大军南征,到秋季就把叛乱全部平息了。军备充足,国家富饶,于是开始练兵习武,以待将来大举进军中原。五年,率领各部军队向北出发,进驻汉中,临出发时,上书了《出师表》。
白帝托孤的背景是关羽所守的荆州被吴国攻占,关羽兵败被俘,不降,被杀。刘备闻后尽起全国大兵去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当时诸葛亮在南方和孟获打仗,所以不曾随军。但是刘备被吴火烧联营,大败后兵败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诸葛亮前来时,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废黜了,你自己当皇帝吧。”诸葛亮一听立刻跪下说:我一定会全心全意辅佐刘禅的,绝不敢有一点自己当皇帝的意思。一定会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托孤
关羽被东吴杀害以后,刘备报仇心切,竟不听诸葛亮劝告,亲自率军出征,攻打东吴.结果大败,自己也病倒在白帝城的永安宫.刘备知道自己病难以治好,便派人日夜兼程赶到成都,请诸葛亮来嘱托后事.
诸葛亮留太子刘禅守住成都,带刘备的另外两个儿子刘永,刘理来到白帝城.进了永安宫,看到刘备病得不成样子,慌忙拜倒在刘备跟前.刘备叫诸葛亮坐在旁边,用手摸着他的肩背说:「自从得了丞相,我发展了自己的事业,只是由于知识浅薄,没听丞相的话,遭到今天的失败,实在后悔万分.看来我这病是难好了,我儿子能力太弱,不得不将大事托你.」刘备说完,泪流满面.诸葛亮也哭?说:「望陛下保重身体.」刘备用眼睛看了看左右的将官,见马谡也在身边,就叫暂时退出,对诸葛亮说:「这人言过其实,不能重用,对于他,丞相要慎重考察.」说完,刘备召集众将官到齐,拿笔写了遗嘱,交给诸葛亮,感叹地说:「我本想和你们一同消灭曹丕, 不幸中途分手.麻烦丞相把我的遗嘱交给太子刘禅,以后一切事情,都望丞相指点.」诸葛亮拜倒在地上说:「望陛下好好安息,臣等一定全力效劳,辅助太子.」刘备叫左右的人扶起诸葛亮,一手掩盖?眼泪,一手握住诸葛亮的手说:「我现在快要死了,有心腹的话要说.」诸葛亮问:「有甚么事吩咐」刘备说:「阁下才干高于曹丕十倍,一定能办成大事,如果刘禅可以帮助就帮助,实在不行,你就作两川之主.」(历史上没有一个君王肯将皇位让给一个异姓人来当,哪怕他的儿子是个弱智,或者残疾,他都不会这样干.如果诸葛亮真的要夺权,又有这句话,蜀汉就要灭亡在他的手里)诸葛亮听到这话,立即哭拜在地说: 「臣一定尽力辅助太子,一直到死了为止.」说完,叩头出血.刘备又请诸葛亮坐在旁边,叫刘永,刘理到面前吩咐:「你们要记住,我死了以后,你们弟兄三个, 都要把丞相当作自己父亲一样,不能怠慢.」说完,叫两个儿子拜在诸葛亮跟前.接着又对众将官说:「我已把国家大事托拜给丞相,要我儿子待他像父亲一样,诸位也不可怠慢.」说完,双眼一闭,断了气.终年六十三岁.
托孤用意
刘备托孤时用意很深,虽然仅仅几句“我儿可辅则辅,若不可辅君当自立为王。”但是用意极其深刻,当时刘备清楚,举国上下,除了刘备就是对诸葛亮最敬重了,若刘禅真的是个昏庸无能的人,那么,诸葛亮势必会取代刘禅,夺走他的天下,可以说刘备并不信任诸葛亮。这个其实在刘备入川的时候就能发现,刘备入川时带的是庞统,而把诸葛亮安置在老家里,就是为了限制诸葛亮,避免其功劳太大而居功自傲。诸葛亮在加入刘备军团的初期也没有太大的权力,入蜀后,诸葛亮的地位甚至没有糜竺,孙乾等人高。在刘备伐吴失败后,他马上想到的是现在国力衰败,势必会有人乘虚而入,夺取王位,而诸葛亮就是个最危险的人物,因为他在蜀国的威信太高了,怕有人怂恿他篡位。而后来的事实其实也证明了这个担心,在刘禅即位后,诸葛亮任丞相,又让刘禅尊称为父,国家里的大事小情全部由他自己处理,几乎不会过问刘禅。而六出祁山也是诸葛亮自己的想法,几乎也没怎么和刘禅商量。所以,可以说刘备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咱们姑且不论刘禅是否昏庸,但就诸葛亮的行为来看,确实是把自己凌驾在了刘禅之上。孙权继位时年约十九,而刘禅是十七岁登基,两人的年纪大体相仿。但孙策死的时候,正值各路军阀混战、孙策势力东征西讨乘机扩张之时,其势力并未得到巩固,显然比不得早已扎稳根基的蜀汉政权,所以张昭受孙策临终嘱托后,其“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昭……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等一系列的举动,比之刘备托孤后诸葛亮的作用,要重要的多。而论地位,张昭之于东吴不逊于诸葛之于蜀汉,再论发生年代也是孙、张在前,后世人等独推昭烈、孔明而漏桓王、子布,显然并非是记性不好忘记了此事,这掠人之美的举动,其用意只怕就是要让孔明专美于前。因此认真说起来,此事并无什么值得大肆褒扬的地方,真要说也应该先说孙策和张昭才对。
另外刘备在白帝托孤之时,并非只找了一个诸葛亮,还有一个李严在侧。刘备能把远在成都的诸葛亮召来托孤,说明他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和处理这个问题,因此托孤于诸葛亮、李严二人,并非是仅仅因为李严在身边方便之故,而是应该有其很成熟的考虑的,甚至可以说是煞费苦心的。
我们知道,蜀汉政权的根基主要是由三个势力集团组成:占主导地位的刘备嫡系荆楚集团,前益州刺史刘璋时期的东州集团,本地人为主的益州集团。益州集团从刘璋时期开始就没能在政治上占据大的舞台,一直处于一个陪衬的地位,所虑不大,这一点,我们从《三国志》的传记就可以知道,蜀汉就是除去王室成员,列传中本地人士才也十九人,大约只占了三分之一强,而且无一是高层官吏,均为下级官吏和侍郎一类的闲官。因此需要考虑的乃是荆楚、东州集团之间的问题。
此前战略要地荆州的丢失,关、张败亡以及夷陵之战,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荆楚集团遭到了重大创伤。而在这个时候刘备又一病不起,当然会想到自己身没以后,这三者之间的矛盾和蜀汉政权的巩固问题,同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他对诸葛亮并不是完全信任和没有顾虑的。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既然以这样的方式将这话明白地说了出来,那诸葛亮也只有以“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样的态度,来明确地表示他惟有尽忠而死也不会取而代之一途了。不管怎么样,在那个年代里,他是不可能爽快地答应一声“好”的。但是如此一来,倘若日后刘禅昏庸而诸葛亮真的想要取而代之,那他就要先背上个辅佐不力,背主食言的骂名,在政治、舆论以及民心上都将会面对“不臣不忠不义”的罪名,并因此导致师出无名而居于劣势。所以刘备这话与其说是信任与托孤,不如说是一种先发制人的威胁策略,亦或者是无奈之下欲擒故纵的一种权谋。
而另一位重要人物李严,在刘璋时期就是东州集团中的佼佼者。自刘备入主成都以后,他在任上又屡次以少数兵力平定大规模的叛乱,充分表现了他的出色军事和政治能力。相比较而言,诸葛亮此前在政治和外交上展示了他的出众能力,但在军事上并没有什么建树的机会,因此刘备很明智地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笃:(病)重。
属:嘱托。
为:拟。
敕:命令。
展开全部
白帝托孤的背景是关羽所守的荆州被吴国攻占,关羽兵败被俘,不降,被杀。刘备闻后尽起全国大兵去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当时诸葛亮在南方和孟获打仗,所以不曾随军。但是刘备被吴火烧联营,大败后兵败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诸葛亮前来时,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废黜了,你自己当皇帝吧。”诸葛亮一听立刻跪下说:我一定会全心全意辅佐刘禅的,绝不敢有一点自己当皇帝的意思。一定会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托孤
关羽被东吴杀害以后,刘备报仇心切,竟不听诸葛亮劝告,亲自率军出征,攻打东吴.结果大败,自己也病倒在白帝城的永安宫.刘备知道自己病难以治好,便派人日夜兼程赶到成都,请诸葛亮来嘱托后事.
诸葛亮留太子刘禅守住成都,带刘备的另外两个儿子刘永,刘理来到白帝城.进了永安宫,看到刘备病得不成样子,慌忙拜倒在刘备跟前.刘备叫诸葛亮坐在旁边,用手摸着他的肩背说:「自从得了丞相,我发展了自己的事业,只是由于知识浅薄,没听丞相的话,遭到今天的失败,实在后悔万分.看来我这病是难好了,我儿子能力太弱,不得不将大事托你.」刘备说完,泪流满面.诸葛亮也哭?说:「望陛下保重身体.」刘备用眼睛看了看左右的将官,见马谡也在身边,就叫暂时退出,对诸葛亮说:「这人言过其实,不能重用,对于他,丞相要慎重考察.」说完,刘备召集众将官到齐,拿笔写了遗嘱,交给诸葛亮,感叹地说:「我本想和你们一同消灭曹丕, 不幸中途分手.麻烦丞相把我的遗嘱交给太子刘禅,以后一切事情,都望丞相指点.」诸葛亮拜倒在地上说:「望陛下好好安息,臣等一定全力效劳,辅助太子.」刘备叫左右的人扶起诸葛亮,一手掩盖?眼泪,一手握住诸葛亮的手说:「我现在快要死了,有心腹的话要说.」诸葛亮问:「有甚么事吩咐」刘备说:「阁下才干高于曹丕十倍,一定能办成大事,如果刘禅可以帮助就帮助,实在不行,你就作两川之主.」(历史上没有一个君王肯将皇位让给一个异姓人来当,哪怕他的儿子是个弱智,或者残疾,他都不会这样干.如果诸葛亮真的要夺权,又有这句话,蜀汉就要灭亡在他的手里)诸葛亮听到这话,立即哭拜在地说: 「臣一定尽力辅助太子,一直到死了为止.」说完,叩头出血.刘备又请诸葛亮坐在旁边,叫刘永,刘理到面前吩咐:「你们要记住,我死了以后,你们弟兄三个, 都要把丞相当作自己父亲一样,不能怠慢.」说完,叫两个儿子拜在诸葛亮跟前.接着又对众将官说:「我已把国家大事托拜给丞相,要我儿子待他像父亲一样,诸位也不可怠慢.」说完,双眼一闭,断了气.终年六十三岁.
托孤用意
刘备托孤
关羽被东吴杀害以后,刘备报仇心切,竟不听诸葛亮劝告,亲自率军出征,攻打东吴.结果大败,自己也病倒在白帝城的永安宫.刘备知道自己病难以治好,便派人日夜兼程赶到成都,请诸葛亮来嘱托后事.
诸葛亮留太子刘禅守住成都,带刘备的另外两个儿子刘永,刘理来到白帝城.进了永安宫,看到刘备病得不成样子,慌忙拜倒在刘备跟前.刘备叫诸葛亮坐在旁边,用手摸着他的肩背说:「自从得了丞相,我发展了自己的事业,只是由于知识浅薄,没听丞相的话,遭到今天的失败,实在后悔万分.看来我这病是难好了,我儿子能力太弱,不得不将大事托你.」刘备说完,泪流满面.诸葛亮也哭?说:「望陛下保重身体.」刘备用眼睛看了看左右的将官,见马谡也在身边,就叫暂时退出,对诸葛亮说:「这人言过其实,不能重用,对于他,丞相要慎重考察.」说完,刘备召集众将官到齐,拿笔写了遗嘱,交给诸葛亮,感叹地说:「我本想和你们一同消灭曹丕, 不幸中途分手.麻烦丞相把我的遗嘱交给太子刘禅,以后一切事情,都望丞相指点.」诸葛亮拜倒在地上说:「望陛下好好安息,臣等一定全力效劳,辅助太子.」刘备叫左右的人扶起诸葛亮,一手掩盖?眼泪,一手握住诸葛亮的手说:「我现在快要死了,有心腹的话要说.」诸葛亮问:「有甚么事吩咐」刘备说:「阁下才干高于曹丕十倍,一定能办成大事,如果刘禅可以帮助就帮助,实在不行,你就作两川之主.」(历史上没有一个君王肯将皇位让给一个异姓人来当,哪怕他的儿子是个弱智,或者残疾,他都不会这样干.如果诸葛亮真的要夺权,又有这句话,蜀汉就要灭亡在他的手里)诸葛亮听到这话,立即哭拜在地说: 「臣一定尽力辅助太子,一直到死了为止.」说完,叩头出血.刘备又请诸葛亮坐在旁边,叫刘永,刘理到面前吩咐:「你们要记住,我死了以后,你们弟兄三个, 都要把丞相当作自己父亲一样,不能怠慢.」说完,叫两个儿子拜在诸葛亮跟前.接着又对众将官说:「我已把国家大事托拜给丞相,要我儿子待他像父亲一样,诸位也不可怠慢.」说完,双眼一闭,断了气.终年六十三岁.
托孤用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白帝城托孤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章武三年春二月,刘备病危之时,丞相诸葛亮自成都到永安。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其间刘备与诸葛亮曾经有一段对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白帝城托孤是历史上一桩悬案,即:刘备为何命诸葛亮为丞相的同时又特意安排李严为其副手?基本上有三种分析:
其一,军事副手说。刘备之所以在托孤于诸葛亮的同时又以李严为副,主要是为政略突出而军略不足的诸葛亮设置一个军事副手,二者相互配合,共同辅佐后主。
其二,政治平衡说。刘备托孤于李严应该是试图保持蜀中的政治生态平衡。诸葛亮作为荆州集团的利益代表,李严作为东州集团的利益代表,二人相互支持,倾心合作,共同执掌大权和决策大事,以维护和延续蜀汉政权的稳定和生命。
刘备托孤诸葛亮,李严究竟是协助还是制约诸葛亮?历史上各朝的托孤无外乎两个目的:保证政权的继续存在、保证江山不易主。刘备托孤自然也不例外,纵使刘备再信任诸葛亮,但作为封建帝王,为保刘姓江山永固,他不可能不对手握大权的丞相心生猜忌,这是由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谁也无法跳出规律之外。
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或者说至少是有限度的。
白帝城托孤是历史上一桩悬案,即:刘备为何命诸葛亮为丞相的同时又特意安排李严为其副手?基本上有三种分析:
其一,军事副手说。刘备之所以在托孤于诸葛亮的同时又以李严为副,主要是为政略突出而军略不足的诸葛亮设置一个军事副手,二者相互配合,共同辅佐后主。
其二,政治平衡说。刘备托孤于李严应该是试图保持蜀中的政治生态平衡。诸葛亮作为荆州集团的利益代表,李严作为东州集团的利益代表,二人相互支持,倾心合作,共同执掌大权和决策大事,以维护和延续蜀汉政权的稳定和生命。
刘备托孤诸葛亮,李严究竟是协助还是制约诸葛亮?历史上各朝的托孤无外乎两个目的:保证政权的继续存在、保证江山不易主。刘备托孤自然也不例外,纵使刘备再信任诸葛亮,但作为封建帝王,为保刘姓江山永固,他不可能不对手握大权的丞相心生猜忌,这是由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谁也无法跳出规律之外。
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或者说至少是有限度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白帝城托孤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在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的历史典故。
译文:章武三年的春抄天,刘备 在永安袭病
情加重,(于是)把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嘱咐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能安定国家,最终灭魏灭吴,统一中国。假如继位的皇
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称帝吧。”诸葛亮流着泪说:“我一定尽我所能,精忠卫国,死而后已!”刘备又召来继位的儿子告诫说:
“你与丞相一同处理国事,对待丞相就要如对待父亲一样。"
译文:章武三年的春抄天,刘备 在永安袭病
情加重,(于是)把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嘱咐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能安定国家,最终灭魏灭吴,统一中国。假如继位的皇
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称帝吧。”诸葛亮流着泪说:“我一定尽我所能,精忠卫国,死而后已!”刘备又召来继位的儿子告诫说:
“你与丞相一同处理国事,对待丞相就要如对待父亲一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