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展开全部
材料:猪横脷,青椒150克,水发木耳25克,葱米,姜末各10克,料酒20克,精盐3克,味精2克,湿淀粉20克,汤30克,油800克;
做法:
1、将水发木耳切成片,青椒切成象眼片,猪横脷抹刀切成片,用料酒10克、精盐1克腌渍入味,再用湿淀粉10克拌匀上浆;
2、锅内放入油烧至四成热,下入猪横脷滑散至熟,倒入漏勺;
3、锅内放入油30克,下入葱末、姜末炝香,下入猪横脷、木耳、青椒炒匀至熟,烹入用余下的调料(不含油)对成的芡汁翻匀,出锅装盘即成。
做法:
1、将水发木耳切成片,青椒切成象眼片,猪横脷抹刀切成片,用料酒10克、精盐1克腌渍入味,再用湿淀粉10克拌匀上浆;
2、锅内放入油烧至四成热,下入猪横脷滑散至熟,倒入漏勺;
3、锅内放入油30克,下入葱末、姜末炝香,下入猪横脷、木耳、青椒炒匀至熟,烹入用余下的调料(不含油)对成的芡汁翻匀,出锅装盘即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0-10-12
展开全部
基本上和天气以及身体中的微量元素有关,如果是偶尔出现,有可能是天气干燥使手上细胞水分丢失或者是你的手长时间在水中浸泡后,由于手上的细胞充分吸水后,在空气中快速失去水分造成的,再有就是如果是长期的脱皮的话,应该是身体中的微量元素缺乏做成的,多数是维生素的缺乏造成的;但也不排除脚气的真菌感染,或者是一种皮肤病,叫剥脱性角质松散症;
所以你最好到医院的皮肤科去检查一下,确诊了以后才好对症下药的。
清热祛湿粥
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实各20克,灯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将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灯芯花洗净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实同煮成粥。
温热服食。
清热祛湿。适用于因暑热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滞不适,腹胀脘闷等症。
大便干结者不宜用。
=================
吃点热汤面,让身体适度出汗,可以带走体内的暑湿之邪。
=================
消暑健脾祛湿汤
蜜枣、赤小豆、生姜苡仁、扁豆、葛根、玉竹、陈皮。
清热解暑、巩固排泄及消化系统功能。
(2-4人份量) 将瘦肉6两飞水后与各汤料及六汤碗清水一同放入煲内。煲约两小时,加适量盐调味。
================
绿豆百合米仁粥
原料:绿豆30克,鲜百合30克,米仁50克,粳米100克,冰糖80克。
制法:
(1)将米仁、绿豆、粳米漂洗,浸泡20分钟;百合洗净切小;
(2)在开水锅中放入绿豆和米仁,烧开数分钟后改用小火煮至开花;加入粳 米和百合,煮成粥后放人冰糖即成。
夏令健脾通便祛湿的典型食疗粥方。
丝瓜咸蛋麦片粥
原料:丝瓜100克,咸蛋1个,麦片50克,粳米100克,麻油适量,葱末、酒、盐、味精少许。
制法:
(1)丝瓜洗净刨皮切丁:咸蛋1煮热,剥壳切成小粒;粳米漂洗浸泡待用。
(2)在开水锅中放人粳米,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烧至米开花,放人麦片、丝瓜丁和咸蛋粒,熬制成粥后,加盐、酒、味精,撒人葱末,滴淋麻油。
具有滋阴清肺、益肝健脾、生津止渴的作用。
藕丝百合汤
原料:藉100克,百合50克,冰糖80克。
制法:
(1)将藕洗净削皮切细丝;百合剥片切丝待用。
(2)开水锅中,加入藕丝和百合丝,烧开后改小火熬成汁,耦丝和百合丝烧至酥烂,加入冰糖。
为健脾开胃、清热防暑的夏季营养汤水。
=====================
天气热了,饮食也应该随着气候变化而变化了。夏天要享受食疗的好处,可以选择一些祛湿清热的食物来加强身体的抵抗力。
此时的饮食应逐渐转为清淡食品,多食用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鱼类、瘦肉、豆制品、乳制品等;应选择清淡而富有营养,又能消暑益
气的蔬菜,如豆芽、豆腐、蘑菇、木耳、海带、茄子、西红柿以及各种绿叶蔬菜。而性味辛温、苦寒的蔬菜,如生姜、辣椒等宜少吃或不
吃。
热气蒸人之际,人体毛孔张开,出汗较多,要注意补充水分,最好多饮凉开水;橘子精、菠萝精、山楂精等,可用冷开水冲饮,而冰
棒、汽水等冷饮则宜少吃少喝。这些寒凉食物不但营养低,热量高,更有损脾胃,体质虚弱或容易腹泻人士应该少吃为佳。
具体来说,多吃赤小豆有利尿功效,冬瓜、莲叶能消暑祛湿,扁豆则能健脾祛湿,苦瓜、苦菜、马兰头等带有苦味的蔬菜既能清热,
又有营养。
另外,我们还应“因人进食”。有的人体质虚寒,芥菜、西瓜等寒凉食物就不应多吃。
========================
1 健脾祛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脷)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脷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适合脾胃差者饮用。
2 和中化湿汤
(3~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适合湿热脾虚者饮用。
3 清热祛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土茯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土茯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适合去骨火,祛湿,清热毒。
4 鹌鹑祛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鹌鹑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鹌鹑、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煲1个半小时即可。
●适合清热祛湿,润肺化痰。
5 横脷祛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猪横脷250克,夏枯草、棉茵陈各10克,生姜2片。
做法:把猪横脷先飞水去腥备用;将夏枯草、棉茵陈及生姜和猪横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煲1个半小时即可食用。
●该汤不但清热祛湿,去肝热,对糖尿病人还有食疗功效。
6 草龟祛湿汤
(3~5人分量)
材料:草龟500克,猪肉200克,新鲜土茯苓250克,红枣6个。
做法:把草龟、猪肉、土茯苓、红枣一起放到砂煲内熬3至4个小时即可。
●有清热祛湿及解毒功效。
=================
大 暑 小 暑 前 后 最 好 多 煲 祛 湿 冬 瓜 汤 , 这 己 经 成 为 夏 天 必 定 的 动 作 , 它 真 是 十 分 适 合 在 这 炎 炎 夏 日 饮 用 的 汤 水 , 菜 档 的 往 往 会 於 这 个 时 候 买 冬 瓜 送 莲 叶 的 , 千 万 别 取 太 多 , 一 小 角 已 经 足 够 , 落 多 了 的 汤 会 苦 涩 难 入 口 的 。 此 汤 除 了 加 肉 煲 成 咸 的 汤 , 也 可 以 煲 甜 的 , 只 需 不 落 肉 类 , 加 入 适 量 的 糖 就 可 以 了 , 而 且 又 可 雪 冰 来 喝 , 十 分 好 饮 的 。
材料
祛 湿 汤 料 1 包
冬 瓜 1 斤
莲 叶 1 小 角
瘦 肉 1 2 两
做法
冬 瓜 用 水 冲 洗 , 连 皮 连 籽 , 切 大 块 。 莲 叶 冲 洗 净 。
瘦 肉 洗 净 , 出 水 备 用 。
祛 湿 汤 料 用 水 略 冲 洗 一 下 。
锅 中 注 入 适 量 的 清 水 煲 滚 , 加 入 所 有 材 料 , 大 火 煲 2 0 分 钟 , 再 慢 火 煲 2 个 半 小 时 即 可 饮 用 了 。
摘自动感居百科
所以你最好到医院的皮肤科去检查一下,确诊了以后才好对症下药的。
清热祛湿粥
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实各20克,灯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将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灯芯花洗净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实同煮成粥。
温热服食。
清热祛湿。适用于因暑热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滞不适,腹胀脘闷等症。
大便干结者不宜用。
=================
吃点热汤面,让身体适度出汗,可以带走体内的暑湿之邪。
=================
消暑健脾祛湿汤
蜜枣、赤小豆、生姜苡仁、扁豆、葛根、玉竹、陈皮。
清热解暑、巩固排泄及消化系统功能。
(2-4人份量) 将瘦肉6两飞水后与各汤料及六汤碗清水一同放入煲内。煲约两小时,加适量盐调味。
================
绿豆百合米仁粥
原料:绿豆30克,鲜百合30克,米仁50克,粳米100克,冰糖80克。
制法:
(1)将米仁、绿豆、粳米漂洗,浸泡20分钟;百合洗净切小;
(2)在开水锅中放入绿豆和米仁,烧开数分钟后改用小火煮至开花;加入粳 米和百合,煮成粥后放人冰糖即成。
夏令健脾通便祛湿的典型食疗粥方。
丝瓜咸蛋麦片粥
原料:丝瓜100克,咸蛋1个,麦片50克,粳米100克,麻油适量,葱末、酒、盐、味精少许。
制法:
(1)丝瓜洗净刨皮切丁:咸蛋1煮热,剥壳切成小粒;粳米漂洗浸泡待用。
(2)在开水锅中放人粳米,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烧至米开花,放人麦片、丝瓜丁和咸蛋粒,熬制成粥后,加盐、酒、味精,撒人葱末,滴淋麻油。
具有滋阴清肺、益肝健脾、生津止渴的作用。
藕丝百合汤
原料:藉100克,百合50克,冰糖80克。
制法:
(1)将藕洗净削皮切细丝;百合剥片切丝待用。
(2)开水锅中,加入藕丝和百合丝,烧开后改小火熬成汁,耦丝和百合丝烧至酥烂,加入冰糖。
为健脾开胃、清热防暑的夏季营养汤水。
=====================
天气热了,饮食也应该随着气候变化而变化了。夏天要享受食疗的好处,可以选择一些祛湿清热的食物来加强身体的抵抗力。
此时的饮食应逐渐转为清淡食品,多食用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鱼类、瘦肉、豆制品、乳制品等;应选择清淡而富有营养,又能消暑益
气的蔬菜,如豆芽、豆腐、蘑菇、木耳、海带、茄子、西红柿以及各种绿叶蔬菜。而性味辛温、苦寒的蔬菜,如生姜、辣椒等宜少吃或不
吃。
热气蒸人之际,人体毛孔张开,出汗较多,要注意补充水分,最好多饮凉开水;橘子精、菠萝精、山楂精等,可用冷开水冲饮,而冰
棒、汽水等冷饮则宜少吃少喝。这些寒凉食物不但营养低,热量高,更有损脾胃,体质虚弱或容易腹泻人士应该少吃为佳。
具体来说,多吃赤小豆有利尿功效,冬瓜、莲叶能消暑祛湿,扁豆则能健脾祛湿,苦瓜、苦菜、马兰头等带有苦味的蔬菜既能清热,
又有营养。
另外,我们还应“因人进食”。有的人体质虚寒,芥菜、西瓜等寒凉食物就不应多吃。
========================
1 健脾祛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脷)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脷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适合脾胃差者饮用。
2 和中化湿汤
(3~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适合湿热脾虚者饮用。
3 清热祛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土茯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土茯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适合去骨火,祛湿,清热毒。
4 鹌鹑祛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鹌鹑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鹌鹑、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煲1个半小时即可。
●适合清热祛湿,润肺化痰。
5 横脷祛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猪横脷250克,夏枯草、棉茵陈各10克,生姜2片。
做法:把猪横脷先飞水去腥备用;将夏枯草、棉茵陈及生姜和猪横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煲1个半小时即可食用。
●该汤不但清热祛湿,去肝热,对糖尿病人还有食疗功效。
6 草龟祛湿汤
(3~5人分量)
材料:草龟500克,猪肉200克,新鲜土茯苓250克,红枣6个。
做法:把草龟、猪肉、土茯苓、红枣一起放到砂煲内熬3至4个小时即可。
●有清热祛湿及解毒功效。
=================
大 暑 小 暑 前 后 最 好 多 煲 祛 湿 冬 瓜 汤 , 这 己 经 成 为 夏 天 必 定 的 动 作 , 它 真 是 十 分 适 合 在 这 炎 炎 夏 日 饮 用 的 汤 水 , 菜 档 的 往 往 会 於 这 个 时 候 买 冬 瓜 送 莲 叶 的 , 千 万 别 取 太 多 , 一 小 角 已 经 足 够 , 落 多 了 的 汤 会 苦 涩 难 入 口 的 。 此 汤 除 了 加 肉 煲 成 咸 的 汤 , 也 可 以 煲 甜 的 , 只 需 不 落 肉 类 , 加 入 适 量 的 糖 就 可 以 了 , 而 且 又 可 雪 冰 来 喝 , 十 分 好 饮 的 。
材料
祛 湿 汤 料 1 包
冬 瓜 1 斤
莲 叶 1 小 角
瘦 肉 1 2 两
做法
冬 瓜 用 水 冲 洗 , 连 皮 连 籽 , 切 大 块 。 莲 叶 冲 洗 净 。
瘦 肉 洗 净 , 出 水 备 用 。
祛 湿 汤 料 用 水 略 冲 洗 一 下 。
锅 中 注 入 适 量 的 清 水 煲 滚 , 加 入 所 有 材 料 , 大 火 煲 2 0 分 钟 , 再 慢 火 煲 2 个 半 小 时 即 可 饮 用 了 。
摘自动感居百科
参考资料: 动感居百科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传统医学认为,夏秋之交热而多雨,湿气较重。湿邪过盛可致病。湿邪伤人有内外之分,外湿多由气候潮湿,坐卧湿地而致病;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
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滑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脘腹胀满、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为预防、减轻湿邪伤人,必须重视护脾。只有脾胃阳气振奋,才能有效抵抗湿邪的侵袭。
因此,在夏秋之交,应特别注意居室和工作场所的通风;涉水及淋雨后应及时将身体擦干并更衣;阴天水凉时不要在河水及游泳池里长时间浸泡,以防外湿入侵肌表伤人。为防内湿,切勿过量食生冷瓜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腻及暴食。此外,用莲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湿之品适量煮粥食用,可护脾胃,祛湿气。
数千年前中医就提到气候环境变化对身体产生的影响,其中「湿」被视为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响健康。
此外,现代人少动、多吃、熬夜、压力大,也会造成肠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谢失调。
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支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
少动、饮食不节制及压力,造成湿留体内
以中医而言,会运用芳香、发汗及苦温药材,做为祛湿法宝。运用植物香气来对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能。譬如南方人随身佩带艾草蒲杀菌,防止感染疾病。或在气候回暖、细菌病毒号发的五月端午,家家户户门口挂把佩蓝、石菖及艾叶,取下后用来沐浴,便是取其具消毒空气饮水之意。
现代药学也发现,这些芳香植物确有抗病毒功效,如被制成流感疫苗的八角就是一例。
此外,热辣辣的姜汁发汗,最适合在淋雨之后驱散身体湿气,预防感冒;苦温的中药甘姜如同慢墩火,缓缓将体内水气逼散出来。
中医教你除身体的湿
但要真正去体内湿气,还得从改善生活习惯开始下手。中医提供以下方法,让你轻松除去身体浊重湿气,重新恢复神清气爽。
第1招 勤运动
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第2招 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攸关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
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第3招 避环境的湿
此外,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1.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
4.水分摄取要适量
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滑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脘腹胀满、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为预防、减轻湿邪伤人,必须重视护脾。只有脾胃阳气振奋,才能有效抵抗湿邪的侵袭。
因此,在夏秋之交,应特别注意居室和工作场所的通风;涉水及淋雨后应及时将身体擦干并更衣;阴天水凉时不要在河水及游泳池里长时间浸泡,以防外湿入侵肌表伤人。为防内湿,切勿过量食生冷瓜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腻及暴食。此外,用莲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湿之品适量煮粥食用,可护脾胃,祛湿气。
数千年前中医就提到气候环境变化对身体产生的影响,其中「湿」被视为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响健康。
此外,现代人少动、多吃、熬夜、压力大,也会造成肠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谢失调。
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支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
少动、饮食不节制及压力,造成湿留体内
以中医而言,会运用芳香、发汗及苦温药材,做为祛湿法宝。运用植物香气来对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能。譬如南方人随身佩带艾草蒲杀菌,防止感染疾病。或在气候回暖、细菌病毒号发的五月端午,家家户户门口挂把佩蓝、石菖及艾叶,取下后用来沐浴,便是取其具消毒空气饮水之意。
现代药学也发现,这些芳香植物确有抗病毒功效,如被制成流感疫苗的八角就是一例。
此外,热辣辣的姜汁发汗,最适合在淋雨之后驱散身体湿气,预防感冒;苦温的中药甘姜如同慢墩火,缓缓将体内水气逼散出来。
中医教你除身体的湿
但要真正去体内湿气,还得从改善生活习惯开始下手。中医提供以下方法,让你轻松除去身体浊重湿气,重新恢复神清气爽。
第1招 勤运动
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第2招 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攸关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
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第3招 避环境的湿
此外,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1.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
4.水分摄取要适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用酱油 糖 少许黄酒腌一下 加少许姜丝下锅爆炒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