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的注音方法有
古汉语的注音方法有:直音法和反切法。
1、直音法:用一个比较容易认识的字来标注跟它同音的字的方法,包括读如、读若法、警况法和直音法。读若法就是拿相似的字音打方,让读者猜出所注字的正确读音来。警况法是采用的描述性的语言说出字音的特征。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法:用两个字来注另一个字的音。反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字注音方法,也是对汉字字音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
反切法使用两汉字来为一个汉字注音,前面的字称为反切上字,取其声母,后面的为反切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声母、韵母、声调取出来之后一维合就是那个汉字的读音。在使用外国音标和外国字母注音之前,反切法是中国古代最主要和使用时间最长的注音方法。
反切法流行于东汉末年,盛行于唐宋各代,到1918年注音字母公布之前,反切法一直被作为汉字注音的主要方法普遍使用。
扩展资料:
古汉语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由于古代人民的口头语言,现在已经无法听到,我们常说的古代汉语只指书面语言。
古代的汉语的书面形式从有文字记载到五四运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一般可以把古汉语分为远古、上古、中古、近古四个时期。
远古指从殷商时期,上古指的是周秦两汉时期,中古指的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近古指的是元明清时期。
我们通常学习和研究的古代汉语指的是文言文。文言文的范围很广,先秦两汉的典籍,是正统的文言文。而六朝以后模仿先秦两汉的作品写成的古文也是文言文。
如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的文章,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龚自珍的《病梅馆记》等都是文言文,都是古代汉语学习、研究的内容。至于古白话,它不是我们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因为它与现代汉语的差异不大。
如佛经、唐宋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白话小说等,它们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渊源,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很小。即使其中保留着一些文言的词语和语法规则,只要我们学会文言,古白话也能理解。因而古白话不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而学习文言文这一部分,又偏重于散文而不重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