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助会计准则中,如何区分收益法和资本法的处理方式?
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方法分为收益法与资本法,其中收益法又细分总额法和净额法。新准则倾向于采用总额法,以真实反映政府补助的实质影响。 总额法,即在确认时全额计入当期收益,而非抵减相关资产或费用。对于与收益相关的补助,如用于补偿未来费用的,需先计入递延收益,待费用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收入;补偿已发生的费用,直接入账。</ 日常活动中按定额获取的补助,借记“其他应收款”,贷记“营业外收入”;不确定或非日常活动的补助,按实际金额入账。递延收益的分摊,借记“递延收益”,贷记“营业外收入”。 综合性项目的政府补助需拆分处理,难以区分的,作为收益相关,按需分期确认。与资产相关的补助则随资产使用逐渐摊销,计入营业外收入,如购建长期资产,需遵循正常的资产购建流程,递延收益在资产使用期间平均分摊。 当资产处置时,递延收益余额计入当期收益。非货币性资产补助需先确认资产和递延收益,按资产使用寿命分摊。而名义金额计量的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政府财政补贴涉及所得税问题,部分补贴不征税。财政拨款是其中一种,不包括企业通常理解的财政补贴,后者旨在调节市场价格,支持生产。 最后,政府补助的返还处理需根据是否存在递延收益,冲减或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希望这些信息对理解政府补助会计处理有帮助。
政府补助会计准则新旧对比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