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的媒体报道
“最中国的学校”----《人民教育》
提起“最中国学校”,想必当下中国的校长,大概都不会陌生。这座有着苏州园林万千气象的学校,可以说是最具中国文化气息的现代学校。当年的苏州织造署,康熙、乾隆南下江南时的行宫;有着“江南三大名石”之称的瑞云峰,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文学大家曹雪芹少年生活的地方,宁国府艺术形象的生活来源,这是一个多么富有神奇与传说的地方,又是一个多么让人充满着无限遐想与憧憬的地方呀!在这样一座洋溢着古典魅力的校园里,即使不用读文识字,园子里散逸出来的文化味,就足以让人陶醉。
在“最中国的学校”做“最诗意的校长”----《阅读·教育研究》
在教育界,提起诗人校长柳袁照及其创办的“诗性教育”,可以说无人不知。办公室一直摆放有好几本柳袁照先生的著作,一本是诗歌集《柳袁照诗选》,一本是教育类散文《教育是什么》,另一本《老什物》则是杂文集,可见作者涉猎之广。他的诗歌内容积极向上,表达一瞬间的意象,而散文则透露出怀旧之情与淡淡的忧伤。拜读完著作后的感觉,正印证了坊间对于柳先生的印象:他首先是诗人,其次是语文教师,最后才是校长。一个冬日的上午,我们走进苏州第十中学,这所美丽古典的百年校园被称为“最中国的学校”,它深藏在一条小巷中,校园内曲径通幽、美石奇崛,如同一座苏州园林。这里是苏州织造署遗址,据说康熙和乾隆下江南时都曾在此驻足。在柳校长的办公室里,我们有幸聆听他对于诗歌、教育、生命的感悟,在回顾和对话中,获得一种历久弥新的美的体悟。
“站在边界上的校长”-----中国校长网
“”近年来,柳袁照致力于“诗性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倡“本真、唯美、超然”,为的是培育适应未来社会的创造型人才,不抹杀个性、不沦为机器,保持理想和生命力。他希望在一个基层的学校、一个微观的领域,实现我们民族的、国家的教育理想。尽管他很清楚地知道,他所做的事情可能微不足道,但能与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保持一致。他甚至把自己比作堂吉诃德,因为他也很清楚地知道,一个人的作用有限,一所学校的作用有限,但他愿以毕生之力去努力。这就是一个拥有诗人情怀的校长。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柳袁照和他的诗性教育,最近本报记者对柳袁照进行了专访。
吴岳良院士受聘为苏州十中导师------凤凰
3月16日,苏州第十中学联合中国科学院共建的“科学创新课程基地”举行合作签约。中科院院士吴岳良被聘为十中“科学创新课程基地”首席科学家、科学导师并为学生们做了一场精彩的科普报告。
苏州十中与中科院共建“科学创新课程基地”合作,首创中学和大学、学校和科学研所、中学老师和科学家全方位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科学创新课程基地”通过整合北京中科院、国科大和苏州的教育资源,对师生进行创新培养。
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创新课程基地”首席科学家吴岳良院士表示,科技创新仍然要以人才教育为基础,“把人才培养往前推,更早地均衡教育内容,将物质与生命科技并进发展是课程基地未来要达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