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017-07-26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一、小学阶段应培养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哪些方面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根据课标的要求,我们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力培养。
(一)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正确写字姿势的培养,必须从学生初入学时抓起,因为初入学的儿童可塑造性强,写字姿势尚未定型,在这个阶段抓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要让学生养成写字姿势“三个一”的习惯,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地写,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一开始,学生可能不太习惯,也可能影响做作业的速度,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越来越熟,做到既写得好又写得快。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养成卷面整洁、爱护文具等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什么是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里我认为,应当讲究阅读的质量,也就是说要在“懂”字上下功夫。遇到“拦路虎”不要轻易放过,要认认真真地查查字典,不理解的词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意思。要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些课文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里“过电影”。小和尚念经--读而不谙其义,这样的读就没有什么意义;“口”到了,“心”却溜了号,更是读书的大忌。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因此,还要培养学生在读书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精彩的段落应该反复诵读,必领神会,有的还要背下来,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以备随时调用。还要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他们喜欢读书读报;要“不运笔墨不读书”;读自己的书,要边读边做记号;要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可以摘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和有关知识,也可以写写读后感。
(三)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良好的习作习惯主要包含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等习惯。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自己去观察,并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把握事物的特征,比较事物的异同,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养成认真思考,勤于动笔的习惯。有的学生往往想到一点就写,写了几句写不下去了,又涂掉重写,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动笔之前,一定要认真思考,想一想这篇作文重点写了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从头到尾都想清楚了再动笔。要让学生乐于动笔,勤于写作,就得改进作文的命题,加强学生自主拟题的练习,多写日记、书信、随想等。
还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有不少学生作文写好后,往往一交了之。没有认真修改初稿的习惯,这或许是学生习作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学生的作文写好了,要让他们把初稿念一念,一边念一边改。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作家尚且如此重视修改,小学生更应该养成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作文的好习惯。
(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听”是大有学问的。有的同学听人讲话心不在焉,听了以后不知所云,这就不是好的习惯。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比如听课,就要学会抓住中心,记住要点。关键的地方要侧耳倾听,并将有用的信息储存起来。参加讨论和辨论,要听明白各人的主要观点,看法有分歧的要能听得出分歧在哪里。经常训练学生的听力,就能使学生的耳朵逐渐聪敏起来,提高其吸收、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良好的说的习惯也要从小培养。虽然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具备了口语的能力,但并不规范、准确、完善,往往是满口方言,语句凌乱,有的还夹杂着一些粗野的话。进入小学以后,要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语,提高说的质量。如坚持说普通话,响亮话,完整话。有不良习惯的,如说话哼哼唧唧、结结巴巴或带口头禅,还要个别进行纠正。
在小学阶段需要培养的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主要就是这几个方面。另外还有如写日记习惯,搜集名言警句的习惯,背诵、赏析美文的习惯,不懂就问的习惯等也是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第一,教育者思想重视才易抓;受教育者认识提高才易学。能否培养好习惯,关键取决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上对这项工作是否重视,是否下功夫努力,教师不要因为短期内见效难就不愿抓。教师思想重视去抓了,学生才会重视做。学生不要因为短期内未见效就放弃努力。持之以恒,定能见效。
第二,在抓教育培养和训练时,教师的工作要细致而耐心。只有细致观察,才能发现学生的具体学情;只有耐心启发、引导、帮助,才能使学生有信心改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教”要指导“到位”,“学”要行动“到位”。教师指导得具体、细致,学生才能感受得真切、具体。学生一旦行为不够规范,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都会大大影响培养效果。对此,教师要督促他们持之以恒,行动到位。
第四,教师评价、反馈要及时。对哪怕只有微小进步的学生,也要及时表扬评价,让学生从老师反馈的“信息”中去感受自己的变化,增强行动的信心。
第五,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作用不可轻视。低年级应充分利用好成长记录袋的作用。高年级学生,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初步具有是非观、评价观。让学生经常在课上联系实际,自我评价、自我教育。从同伴身上看到的进步和变化,对学生启发和影响最大。
第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替代。要求家长给以配合支持和督促检查。这样可加快培养训练习惯到位的速度。
第七、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
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等特点。教师本人具有学习语文的诸多良好习惯,就能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良好影响。比如说,教师能写一手漂亮的字,小学生便会由衷地钦佩、倾慕,并进而心揣手摹。由此而产生的内驱力,对于养成小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其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动力定型。习惯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叶圣陶先生甚至说“教育就是养成好的习惯”,这完全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因为现代教育的要求是“学会怎样学习”。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
(一)培养乐学的习惯
如今的学生聪明、好胜、好奇、好问,酷爱刨根问底。这就为习惯的培养奠定了生理和心理基础。而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学习,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厌倦乃至学习效率低下。尤其是受“应试教育”影响的老师,一个劲地灌输,搞题海战术,搞机械重复地抄写,试卷一张又一张,使学生渐渐丧失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乐学语文的习惯,首先,应遵循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既了解他们的共性,又了解其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挖掘其内在兴趣。在语文课上,经常采用一些激励性语言,不断地刺激学生学习。如:“你想知道故事内容吗?”“你还有更好的说法吗?”“你想读一读吗?”“你觉得能比某某读得更好吗?”“哟,比老师想得还周到呢!谁还有高见?”等等,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不断学习的乐趣,慢慢形成习惯。
其次,培养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主动进行学习。一句话,没有兴趣,学习习惯就无从谈起。
(二)培养自学的习惯
语文自学习惯是在实践中养成的。小学生要学好语文,必须勤于实践。而这里的“实践”,就是“自学”。也就是说,自学的习惯是在自学的实践中养成的。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即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本领。叶圣陶先生说得好,“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引导,使学生逐步增益其智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然合度。”在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小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应注重以下六种自学习惯的培养。
1.预习的习惯。从一年级新生开始,就着手进行预习习惯的培养??教给预习符号,提出预习要求,完成预习作业。每当预习一篇课文时,首先读通课文,并边读边画出生字和新词语,看看字形,想想意思,遇到不懂的在课文旁边打上问号。接着,汇报预习中学会的生字和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识字的习惯。为了走出长期以来“老师扶一扶,学生走一走;老师不扶,学生不走”的识字教字误区,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先让同学过好汉语拼音关,然后利用笔画规则、造字特点分析字形、识学生字,最后运用工具书释义、扩词,利用“田”字格规范书写。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和独立学习,学生养成了识字习惯能采用多种方法识字,不仅每篇课文中的生字能全部掌握,而且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也能主动掌握。识字能力提高了,反过来又增添了学习的兴趣。
3.动口的习惯。在教学中,应注重从低年级开始,处处设置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有成功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他们表达和表现的欲望。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表达机会,激励全体学生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表达实践,获得成功的愉悦。
4.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是一种科学的阅读习惯。一边动笔一边看书,可以延长集中精力的时间,同时可以促进思维,增强记忆力。拿到新的教科书,让学生先看目录和单元,大致了解全册有多少篇课文、有几个练习等。读过的书留下读书符号,做到圈圈、点点、写写,为做练习和实际应用作准备。遇到书中的难点,学会用工具书,学会请教同学或老师、父母,并把结果记下来,养成勤记勤读的好习惯。
5.认真书写的习惯。要想把字写好,就得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揣摩笔画的呼应、避让、穿插,并要脑眼手互应,准确控制运笔的轻重疾徐。这样久而久之,就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养成沉着、镇静的习惯。从一年级写字课入手,将练习字融入日常的作业、日记、习作等书写活动之中,养成他们“提笔即练字”的良好习惯。
6.自查自改的习惯。学习如同耕作,不能只讲耕耘不讲收获。自查是一种学习效果的反馈,自改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反映。只有及时检查,才能知道有哪些收获,问题何在,以便及时订正错误。这是一种责任。教学生做作业时要回头看,发现问题就提醒注意,并教给一些修改符号,养成认真检查、及时订正的好习惯。
实践证明,自学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学得主动活泼,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一旦自学习惯养成了,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哪些方面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根据课标的要求,我们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力培养。
(一)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正确写字姿势的培养,必须从学生初入学时抓起,因为初入学的儿童可塑造性强,写字姿势尚未定型,在这个阶段抓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要让学生养成写字姿势“三个一”的习惯,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地写,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一开始,学生可能不太习惯,也可能影响做作业的速度,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越来越熟,做到既写得好又写得快。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养成卷面整洁、爱护文具等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什么是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里我认为,应当讲究阅读的质量,也就是说要在“懂”字上下功夫。遇到“拦路虎”不要轻易放过,要认认真真地查查字典,不理解的词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意思。要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些课文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里“过电影”。小和尚念经--读而不谙其义,这样的读就没有什么意义;“口”到了,“心”却溜了号,更是读书的大忌。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因此,还要培养学生在读书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精彩的段落应该反复诵读,必领神会,有的还要背下来,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以备随时调用。还要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他们喜欢读书读报;要“不运笔墨不读书”;读自己的书,要边读边做记号;要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可以摘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和有关知识,也可以写写读后感。
(三)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良好的习作习惯主要包含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等习惯。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自己去观察,并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把握事物的特征,比较事物的异同,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养成认真思考,勤于动笔的习惯。有的学生往往想到一点就写,写了几句写不下去了,又涂掉重写,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动笔之前,一定要认真思考,想一想这篇作文重点写了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从头到尾都想清楚了再动笔。要让学生乐于动笔,勤于写作,就得改进作文的命题,加强学生自主拟题的练习,多写日记、书信、随想等。
还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有不少学生作文写好后,往往一交了之。没有认真修改初稿的习惯,这或许是学生习作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学生的作文写好了,要让他们把初稿念一念,一边念一边改。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作家尚且如此重视修改,小学生更应该养成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作文的好习惯。
(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听”是大有学问的。有的同学听人讲话心不在焉,听了以后不知所云,这就不是好的习惯。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比如听课,就要学会抓住中心,记住要点。关键的地方要侧耳倾听,并将有用的信息储存起来。参加讨论和辨论,要听明白各人的主要观点,看法有分歧的要能听得出分歧在哪里。经常训练学生的听力,就能使学生的耳朵逐渐聪敏起来,提高其吸收、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良好的说的习惯也要从小培养。虽然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具备了口语的能力,但并不规范、准确、完善,往往是满口方言,语句凌乱,有的还夹杂着一些粗野的话。进入小学以后,要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语,提高说的质量。如坚持说普通话,响亮话,完整话。有不良习惯的,如说话哼哼唧唧、结结巴巴或带口头禅,还要个别进行纠正。
在小学阶段需要培养的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主要就是这几个方面。另外还有如写日记习惯,搜集名言警句的习惯,背诵、赏析美文的习惯,不懂就问的习惯等也是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第一,教育者思想重视才易抓;受教育者认识提高才易学。能否培养好习惯,关键取决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上对这项工作是否重视,是否下功夫努力,教师不要因为短期内见效难就不愿抓。教师思想重视去抓了,学生才会重视做。学生不要因为短期内未见效就放弃努力。持之以恒,定能见效。
第二,在抓教育培养和训练时,教师的工作要细致而耐心。只有细致观察,才能发现学生的具体学情;只有耐心启发、引导、帮助,才能使学生有信心改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教”要指导“到位”,“学”要行动“到位”。教师指导得具体、细致,学生才能感受得真切、具体。学生一旦行为不够规范,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都会大大影响培养效果。对此,教师要督促他们持之以恒,行动到位。
第四,教师评价、反馈要及时。对哪怕只有微小进步的学生,也要及时表扬评价,让学生从老师反馈的“信息”中去感受自己的变化,增强行动的信心。
第五,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作用不可轻视。低年级应充分利用好成长记录袋的作用。高年级学生,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初步具有是非观、评价观。让学生经常在课上联系实际,自我评价、自我教育。从同伴身上看到的进步和变化,对学生启发和影响最大。
第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替代。要求家长给以配合支持和督促检查。这样可加快培养训练习惯到位的速度。
第七、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
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等特点。教师本人具有学习语文的诸多良好习惯,就能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良好影响。比如说,教师能写一手漂亮的字,小学生便会由衷地钦佩、倾慕,并进而心揣手摹。由此而产生的内驱力,对于养成小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其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动力定型。习惯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叶圣陶先生甚至说“教育就是养成好的习惯”,这完全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因为现代教育的要求是“学会怎样学习”。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
(一)培养乐学的习惯
如今的学生聪明、好胜、好奇、好问,酷爱刨根问底。这就为习惯的培养奠定了生理和心理基础。而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学习,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厌倦乃至学习效率低下。尤其是受“应试教育”影响的老师,一个劲地灌输,搞题海战术,搞机械重复地抄写,试卷一张又一张,使学生渐渐丧失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乐学语文的习惯,首先,应遵循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既了解他们的共性,又了解其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挖掘其内在兴趣。在语文课上,经常采用一些激励性语言,不断地刺激学生学习。如:“你想知道故事内容吗?”“你还有更好的说法吗?”“你想读一读吗?”“你觉得能比某某读得更好吗?”“哟,比老师想得还周到呢!谁还有高见?”等等,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不断学习的乐趣,慢慢形成习惯。
其次,培养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主动进行学习。一句话,没有兴趣,学习习惯就无从谈起。
(二)培养自学的习惯
语文自学习惯是在实践中养成的。小学生要学好语文,必须勤于实践。而这里的“实践”,就是“自学”。也就是说,自学的习惯是在自学的实践中养成的。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即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本领。叶圣陶先生说得好,“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引导,使学生逐步增益其智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然合度。”在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小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应注重以下六种自学习惯的培养。
1.预习的习惯。从一年级新生开始,就着手进行预习习惯的培养??教给预习符号,提出预习要求,完成预习作业。每当预习一篇课文时,首先读通课文,并边读边画出生字和新词语,看看字形,想想意思,遇到不懂的在课文旁边打上问号。接着,汇报预习中学会的生字和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识字的习惯。为了走出长期以来“老师扶一扶,学生走一走;老师不扶,学生不走”的识字教字误区,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先让同学过好汉语拼音关,然后利用笔画规则、造字特点分析字形、识学生字,最后运用工具书释义、扩词,利用“田”字格规范书写。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和独立学习,学生养成了识字习惯能采用多种方法识字,不仅每篇课文中的生字能全部掌握,而且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也能主动掌握。识字能力提高了,反过来又增添了学习的兴趣。
3.动口的习惯。在教学中,应注重从低年级开始,处处设置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有成功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他们表达和表现的欲望。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表达机会,激励全体学生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表达实践,获得成功的愉悦。
4.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是一种科学的阅读习惯。一边动笔一边看书,可以延长集中精力的时间,同时可以促进思维,增强记忆力。拿到新的教科书,让学生先看目录和单元,大致了解全册有多少篇课文、有几个练习等。读过的书留下读书符号,做到圈圈、点点、写写,为做练习和实际应用作准备。遇到书中的难点,学会用工具书,学会请教同学或老师、父母,并把结果记下来,养成勤记勤读的好习惯。
5.认真书写的习惯。要想把字写好,就得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揣摩笔画的呼应、避让、穿插,并要脑眼手互应,准确控制运笔的轻重疾徐。这样久而久之,就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养成沉着、镇静的习惯。从一年级写字课入手,将练习字融入日常的作业、日记、习作等书写活动之中,养成他们“提笔即练字”的良好习惯。
6.自查自改的习惯。学习如同耕作,不能只讲耕耘不讲收获。自查是一种学习效果的反馈,自改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反映。只有及时检查,才能知道有哪些收获,问题何在,以便及时订正错误。这是一种责任。教学生做作业时要回头看,发现问题就提醒注意,并教给一些修改符号,养成认真检查、及时订正的好习惯。
实践证明,自学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学得主动活泼,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一旦自学习惯养成了,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温习的习惯。二、养成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语文是思维的素养。”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语文。三、养成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四、养成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五、重视课外阅读的习惯的培养六、培养 变通思维的习惯。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想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家庭环境很重要!
首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教给学生好方法,例如①及时改错的习惯;②高效学习的习惯;
然后是养成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等等
从学习最基本的习惯开始教育,那高中你要轻松许多,最后,愿你孩子好好学习,开心成长!
首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教给学生好方法,例如①及时改错的习惯;②高效学习的习惯;
然后是养成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等等
从学习最基本的习惯开始教育,那高中你要轻松许多,最后,愿你孩子好好学习,开心成长!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