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思考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教学为主,目标是掌握地理现象并能对简单的地理现象做成因分析,更多强调“地”而非“理”,这就决定了初中生必须识记大量的地理现象,学习方法以记忆为基础。高中地理则是在初中地理的基础上更偏重于地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决定了高中生必须具备理解、探索的基本学习技能。初高中地理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明显差异,导致许多刚进高中的学生,感到初、高中地理知识跨度大、联系难, 甚至逐渐对高中地理产生了畏惧感和疏远感。为了帮助学生衔接初高地理的学习,高中阶段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笔者从教初中地理多年,在这一问题进行了以下实践探索。
一、研读初高中地理教材与课标。
地理教材与课标是指导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最好依据,也是研究初高中地理异同的最佳素材。通过研读教材与课标,初中老师能对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知识框架及对学生知识能力要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就能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高中地理知识的框架,也能更好地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
二、培养初中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具有稳定以及持久的特性,兴趣是学生的学习极为重要的内在驱动力。初中学生具有年纪较小,容易接受新鲜知识的身心特点,对于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形式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生活体验是培养兴趣的有效手段,贴近生活的地理知识能让初中学生体会到学习和探索的趣味,让学生爱上地理。
如气温的日变化这个知识点中,初中阶段只需要学生知道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00,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高中学生则不仅要知道最高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还需利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这个知识点来解释原因。初中生知识储备有限,初中阶段也没必要将高中知识下放,但对很多学生来说,难以解释的东西无法深深印在脑海中,必须找到相关的生活体验才能将知识消化。因此,针对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用生活体验来加深印象,我是这么为初中学生解释的:大多数学生都得在14:00左右离开家上学,能感受到中午的热浪;下午太阳落下气温要开始下降了,而早晨太阳出来了气温就得开始升高了,一降一升画个折线图,学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一天当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而不是想当然的午夜24:00。
不断强化生活体验与地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只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就能积累起丰富的地理知识。
三、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
当代的初中生生活体验很丰富,他们的信息来源广,绝大多数初中生都有外出旅游、探亲的机会,还能从电视、网络上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不乏与地理有关的知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深远,当代中学生求学的动机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地理学科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很多知识能直接服务于生活。当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获取到各种其需要的地理信息,就会认识到地理对其“有用”。同时,初高中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快速成长变化的阶段,学生普遍希望摆脱家庭“束缚”要求“独立”,希望被人关注被人认可。
如2012年7月18日至7月28日中国中央电视台直播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面对马拉河湍急的流水、饥饿凶猛的鳄鱼、脾气暴躁的河马,角马们年复一年在塞伦盖蒂草原和马赛马拉草原之间迁徙,很多人都会问这是为什么?初中阶段的学生就能用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在观看直播的过程中简单地为为亲戚朋友解释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角马的迁徙。
让学生掌握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鼓励学生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容易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学生这种对学科的积极认知,将是整个初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不竭动力。
四、适当触及高中重要知识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
很多高中阶段的重难点知识,之所以成为了难点,不仅仅是学生缺少对地理现象的直观认识,更重要是缺少对地理现象必要思考和关注。
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居住地——聚落一节中要求能分辨出乡村和城市,为与高中知识相衔接,可将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现象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在城市的发展变化谈谈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关系,简单分析所在地城市化过程带来的影响。同时明确告诉学生,这是高中的内容,甚至可以告诉学生,所讲解的内容比较难,听不懂没关系,如果听懂了则有利于未来的学习。好奇心会驱使初中生非常认真的参与课堂的讨论,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城市化作铺垫。
五、改变传统初中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由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同时中考分值小,日常课时少及部分老师对初中地理教学存在误解,使得初中地理教学普遍陷入老师整理知识点,学生考前一个月死背知识点的尴尬境地。这不仅不利于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更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错觉:地理的学习方法就是背。
虽然初中地理教学更侧重地理现象的阐述,但这并不意味初中地理的教与学仅停留在整理知识、记忆知识的层面。在初中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尤其是读图能力。图表是地理信息的最重要载体,贯穿于地理学习的每个阶段。
如初中教材在介绍世界气候的知识时不管是人教版还是粤人版教材都没有完整的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其实这幅图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气候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该图,选取一种气候认真讲解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中归纳某种气候的特点,再由学生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总结其他气候的特点,反复进行,直到学生能独立读懂气候类型图,这样这个知识点就会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也能掌握读图提取信息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惊奇地发现初三学生对图表已经有较好的理解分析能力,这种读图能力的加强将非常有利于未来高中地理的学习。
做好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不仅可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后继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在这方面所作的探索只是初步的,我们将继续认真分析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学脱节的各种情况和主客观因素,努力探索做好教学衔接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使初中地理教学更好地服务于高中地理教学。
一、研读初高中地理教材与课标。
地理教材与课标是指导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最好依据,也是研究初高中地理异同的最佳素材。通过研读教材与课标,初中老师能对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知识框架及对学生知识能力要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就能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高中地理知识的框架,也能更好地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
二、培养初中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具有稳定以及持久的特性,兴趣是学生的学习极为重要的内在驱动力。初中学生具有年纪较小,容易接受新鲜知识的身心特点,对于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形式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生活体验是培养兴趣的有效手段,贴近生活的地理知识能让初中学生体会到学习和探索的趣味,让学生爱上地理。
如气温的日变化这个知识点中,初中阶段只需要学生知道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00,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高中学生则不仅要知道最高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还需利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这个知识点来解释原因。初中生知识储备有限,初中阶段也没必要将高中知识下放,但对很多学生来说,难以解释的东西无法深深印在脑海中,必须找到相关的生活体验才能将知识消化。因此,针对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用生活体验来加深印象,我是这么为初中学生解释的:大多数学生都得在14:00左右离开家上学,能感受到中午的热浪;下午太阳落下气温要开始下降了,而早晨太阳出来了气温就得开始升高了,一降一升画个折线图,学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一天当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而不是想当然的午夜24:00。
不断强化生活体验与地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只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就能积累起丰富的地理知识。
三、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
当代的初中生生活体验很丰富,他们的信息来源广,绝大多数初中生都有外出旅游、探亲的机会,还能从电视、网络上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不乏与地理有关的知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深远,当代中学生求学的动机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地理学科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很多知识能直接服务于生活。当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获取到各种其需要的地理信息,就会认识到地理对其“有用”。同时,初高中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快速成长变化的阶段,学生普遍希望摆脱家庭“束缚”要求“独立”,希望被人关注被人认可。
如2012年7月18日至7月28日中国中央电视台直播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面对马拉河湍急的流水、饥饿凶猛的鳄鱼、脾气暴躁的河马,角马们年复一年在塞伦盖蒂草原和马赛马拉草原之间迁徙,很多人都会问这是为什么?初中阶段的学生就能用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在观看直播的过程中简单地为为亲戚朋友解释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角马的迁徙。
让学生掌握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鼓励学生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容易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学生这种对学科的积极认知,将是整个初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不竭动力。
四、适当触及高中重要知识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
很多高中阶段的重难点知识,之所以成为了难点,不仅仅是学生缺少对地理现象的直观认识,更重要是缺少对地理现象必要思考和关注。
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居住地——聚落一节中要求能分辨出乡村和城市,为与高中知识相衔接,可将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现象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在城市的发展变化谈谈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关系,简单分析所在地城市化过程带来的影响。同时明确告诉学生,这是高中的内容,甚至可以告诉学生,所讲解的内容比较难,听不懂没关系,如果听懂了则有利于未来的学习。好奇心会驱使初中生非常认真的参与课堂的讨论,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城市化作铺垫。
五、改变传统初中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由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同时中考分值小,日常课时少及部分老师对初中地理教学存在误解,使得初中地理教学普遍陷入老师整理知识点,学生考前一个月死背知识点的尴尬境地。这不仅不利于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更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错觉:地理的学习方法就是背。
虽然初中地理教学更侧重地理现象的阐述,但这并不意味初中地理的教与学仅停留在整理知识、记忆知识的层面。在初中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尤其是读图能力。图表是地理信息的最重要载体,贯穿于地理学习的每个阶段。
如初中教材在介绍世界气候的知识时不管是人教版还是粤人版教材都没有完整的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其实这幅图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气候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该图,选取一种气候认真讲解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中归纳某种气候的特点,再由学生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总结其他气候的特点,反复进行,直到学生能独立读懂气候类型图,这样这个知识点就会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也能掌握读图提取信息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惊奇地发现初三学生对图表已经有较好的理解分析能力,这种读图能力的加强将非常有利于未来高中地理的学习。
做好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不仅可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后继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在这方面所作的探索只是初步的,我们将继续认真分析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学脱节的各种情况和主客观因素,努力探索做好教学衔接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使初中地理教学更好地服务于高中地理教学。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