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建立曹魏,为何只传了几代就灭亡了?是曹操不会选继承人吗?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曹操对于时局的感叹和对于东吴势力的赞许。三国时期的曹操不仅仅是一位军事家,也是一位诗人。前半生为自己征战,积累了属于曹家的汗马功劳。但是有得必有失,后来他的儿子曹丕选择了自己登基称帝。这就有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意味了。
从表面上来看,曹丕的称帝也是必然的,国力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离真正的天下统一感觉也不远了,就算是时隔多年的东吴和蜀汉,对于曹魏的建立还是无可奈何。不过曹魏的根基在暗处还是被曹丕破坏掉了,而他破坏的,还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立国之本。
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先前曹操建立魏国,他的长子曹昂战死沙场,魏王太子之位落到了曹丕之手。而曹丕继位的年份,正好是曹操过世之时。这时候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是稳固状态了,曹丕、刘备、孙权三方都无法在短时间里面吞并任何一方。
汉朝末期的汉献帝此时也只是傀儡,虽有着皇帝的名头,但是兵权已经让三方分去。曹丕也就趁此机会,在笼络了一大批士族子弟后,开始效仿王莽,逼迫还在位的汉献帝交皇位。这个举动虽有不妥,但是确实撼动了汉朝几百年的统治地位。在曹丕的这种做法下,另一种新局面打开,类似于很早以前的禅位制度。
其他都是不变的,包括各种国法国训,变的只是掌权之人,也就是主持祭祀大典的人,而也就是这个制度,从这一直延续了下来。不过,在争夺皇位的时候,曹丕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辛辛苦苦大半辈子坐上的位子,都只是为司马家族做了嫁衣。
公元226年6月29日,年仅四十岁的曹丕病亡,曹家重新让曹叡继位。似乎是上天注定一般,曹家的继位者个个都是短命鬼,后来继位的曹叡年仅三十六岁也像曹丕一样生病去世了,而且关键是他去世的时候还没有一个能继承大统的儿子。根据曹操和曹丕的后代情况来看,二者都多儿子,显然曹叡在血缘关系上与曹丕可能不是父子。
毕竟家族基因摆在那里,到了他这里基因突变的概率小之又小,几乎为零。这时候的东吴和蜀汉都没有停止搞事情,而曹魏的兵权一直都在将领手中,曹营中自从曹真去世后,曹家一度开始衰败,走起了下坡路,宗族里再无能人志士带领,只得白白落入司马家族之手。司马家族凭借自身的实力,慢慢在军队中树起了威信。
此刻正值曹芳继位,司马懿和曹爽二人共同辅佐年仅八岁的稚儿当政。别看朝中有一位姓曹的辅佐江山,但是曹爽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在司马懿的手中,草包曹爽直接被玩儿死了。曹魏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政权在这时候也差不多分崩瓦解了,司马家族成功窃取了曹家的果实。
想来要是当局者曹丕和曹叡二人命不短,怕是也没司马家族什么事情了吧。不过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司马家族也算得上是会抓住时机。曹魏能够取得天下,靠的是地利,但同时也是因为地利,他们失去了天下。因为在曹丕当时篡位的时候,不得已承认了士族的特权,同时这个特权后来还被制度化了。士族有一个对皇权致命的特点,那就是人口多。
一个郡有一个姓氏士族,也就是说这一个郡掌控了一切。而且,从古至今的门当户对的概念,给予了这些士族通婚的理念,士族们往往都会选择相互联姻,这也就导致他们的势力会逐渐增强,而此时中央曹魏的权利就会被削弱。当然,这些地方的士族们顾及的往往都只有自己家族和姻亲的利益,在中央的皇帝根本对他们构不成威胁。
曹魏在这种情况下,可谓是腹背受敌,后继无人也就算了,淮南还出现了三叛的事件来惊扰皇权。后来也正因这样,曹魏皇权的影响力大幅度下降,在地方士族眼中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司马家族来篡位也是蓄谋已久。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曹魏的人和没有做到。当时曹丕建立曹氏王朝的时候,依靠的主力是夏侯氏曹氏宗主。
但是继位之后的曹丕并未给予这些功臣奖励,还一贯打压这些宗室。对于这些元老,他一点都不信任,虽然都说防患于未然,但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曹丕却是不明白,像防盗贼一般防着宗室。这可以算得上是曹丕做的最不顾后路的一件事情了,后来成为一个祸端也无可厚非。
公元239年,曹叡打算托孤曹宇,但是由于前期宗室的极度弱化,燕王曹宇不敢接手,害怕后续有诈,于是年幼的曹芳被托付给曹真的儿子曹爽。曹爽并不是一个能接此重任之人,最后只能将江山拱手让人。当年曹操信任依赖的韩族将领,也因为曹丕颁布的九品中正制绝缘仕途,因为九品中正制的选拔官员方式就是士族里面选取。
这也让当时的士族下定决心背叛了,只要家门清净,哪管别家门前雪。只要管辖的地方能够保住,天子换人也无妨。与士族相对的平民也有着相似的看法,他们都是耕种着士族分拨的土地,上面换位与否都与其毫不相干。综上所述,曹魏分家是必然的,被夺取王朝也很正常。一个王朝的建立是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同样,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也是曹丕需要领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