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教育意义

 我来答
小李谈心
2020-10-05 ·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如何解决,且听下回分解
小李谈心
采纳数:2472 获赞数:1186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人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这个知识点也是常考点,如何正确理解?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表现: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例如: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躯干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复杂情感。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表现: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教育启示:人的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不能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让孩子同成年人一样听报告、搞活动,把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
(三)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则在青春发展期。在这两个高峰期内,身高、体重的发展比平时要迅速得多。
第二,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例如: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
教育启示:要抓住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
(四)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表现:互补性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功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功能与生理功能之间。
例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就是生理机能的相互弥补。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往往体现的是生理和心理的互补性。
(五)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表现:总体上看,人的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个体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优势千差万别。
例如: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到的,有的人想象能力强,有的人记忆能力强;有的人个性活泼好动,有的人喜欢安静;有的人善于理性思维,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