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为什么没有出现王爷谋反的现象?
在我国漫长的推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王朝时代,藩王造反是家常便饭,最有名的有三个,西汉的七王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和明朝的靖难之役。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可以说是我国封建王朝时代最后一次成功的藩王造反。当朱棣成了明成祖之后,开始大力的削弱地方藩王的实力,实际上藩王的核心权力被取消和限制,开始封而不建,藩王只有王爷的名头,但没有了实际的权力,还要受到地方官员的密切监察。
到了清朝时,对皇室子弟的限制更为严厉,清朝居然没有一例王爷造反的好戏上演。清朝跟明朝的藩王制度还是不一样的,清朝的王爷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享有世袭继承权的,只有做出巨大战功的皇家子弟才能世袭爵位,其余大多数没有军功的子弟只能是按照十二等爵位代代递减,过上几代就变成平民了。这也减轻了对清朝财政的负担。我们熟知的清朝的12个铁帽子王便是证明。
明朝的藩王是封在地方的,名义上为了护卫中央,但后期已经被剥夺了军政大权,还要受地方大员的监督和节制,而清朝是没有藩王的,严格限制王室子弟的活动范围,都必须住在京城城门内,如果想要出城门或者离开都城,都要向宗人府打报告,擅自离开都城60里以上的将与庶民同罪。都城都出不去,一举一动都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还造什么反。
清朝的王爷不同于明朝的王爷,他们部分有才干的人是有实际的军政权力的,比如康熙的十四子一直在西北带兵打仗,但经济上的权力小的可怜。明朝皇室子弟可以享受皇帝赐予的大量土地,动辄上万顷。而清朝的皇子皇孙们虽然也受赏赐,他们的封地只局限于都城附近或者长城以北的一些小块荒地,没有土地就没有招兵买马的资本,没有钱怎能掀起滔天巨浪?清朝对皇室子弟的监控是更为严密。史书记载,在当地方官员想要送给乾隆的六阿哥几条鱼后,这个六阿哥都诚惶诚恐,最终还是向乾隆皇帝打了报告,皇帝嘉奖了他的行为,惩处了这个送礼的地方官。雍正以后实行秘密立储制度,皇位传承有序,也从根子上杜绝了皇室子弟造反的威胁。清朝皇帝的政治智慧是拔尖的。
我个人认为之所以没有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清朝把自己的这些王爷都放在了眼巴前看过。无论是关于清朝的历史,还是电视剧或者电影,还有其他的艺术作品,我们都能够发现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地方,其他朝代会把王爷外放,就像我们所熟知的明朝。
明朝的王爷几乎都是分布在各个地区,然后有自己的领地,但是也会被明朝的朝廷加以管理,到了清朝则认为这种方法非常的不方便,那么干脆就把所有的王爷都控制在北京城居住。你在我眼皮底下,而且你只有俸禄封赏没有职权。你又拿什么造反了?有一句话说的特别的有道理叫有枪便是草头王,想造反你就必须得有枪有人。
想象一下,你在皇帝的一亩三分地儿当中,你想主子造反,你想有枪,你想有人难度何其大,我相信说到这里一定会有人说那蒙古八旗以及。奉天作为陪都也是有其他王爷在哪里的?蒙古八旗的王爷们几乎都归顺了大清王朝,清廷对他们也很是优待。除了优待之外,大清更是陈兵几十万一直待在自己的边境线上,就是怕这些蒙古王爷造反,从顺治年间一直到康熙年间,这百十来年一直沿用的是这种政策。
但还是在康熙年间和乾隆年间出现了蒙古王爷造反的现象,可是接连被这两位皇帝把造反的对象打的是丢盔卸甲,这也对其他的蒙古王爷造成了一定的威慑。知道造反的下场是极其悲惨的,所以还是好好的当自己的王爷吧,这也是清朝王爷极少造反的一个主要原因。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另一群王爷就是在东北的几位旗主王爷。这几位王爷,名义上虽有王爷的头衔,虽是各个其的其主,但是他们真正能够掌握的力量已经微乎其微,而且又是在关万,并且这是大清的龙兴之地。所以他们轻易是不敢造反的。既受到了手中无权无兵的限制,又受到了地域的限制。
综上所述,这也就是大清的王爷们不敢造反的几个主要原因,而且大清对这些王爷的待遇也是极其优厚。还有就是大清采取了铁帽子王政策,除了铁帽子王除个世袭往替,王爷的席爵是一辈一辈向下递减的,这也造成了王爷不会造反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