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身着“兵”和“勇”衣服的士兵有什么不同?
在清代影视剧中,观众经常会看到不同的字绣在清朝士兵的衣服上。他们有的是“兵”,有的是“勇”。那么他们都是士兵。为什么字会不同呢?
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清朝的军队制度--八旗制度,那八旗是什么呢?
当努尔哈赤开始起兵后,便整改军制。首先,其先是四旗——黄、白、红、蓝,后来扩大了规模,有增加了四旗——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就这样一共是八旗。
“八旗”制度是民兵融合的制度,打仗的时候都是军人,不打仗的时候都是平民。这既保证了生产力,又保证了军队的数量。
清朝入关后,八旗地位很高。他们拥有大量土地,不必缴税,果奢侈的生活逐渐让他们堕落。
清末,内忧外患不断,正是八旗子弟打仗的时候,但他们却不会打仗了。本来,八旗子弟都会拉弓射箭,但经过了两百年的安稳生活,他们顾着享受生活,忘记了训练。他们甚至不会骑马,那还怎么打仗?
八旗子弟既然不能再指望了,只能招兵买马,其中湘军是最有名的。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八旗子弟不会打仗,曾国攀从平民中招募士兵组成湘军,与太平军作战。
这些临时征召的士兵,衣服上绣着勇的字样。不是因为他们勇敢,而是说他们是乡勇,不是正规的军队。
清代的正规兵,包括在编制中的士兵,他们的衣服上都绣有“兵”的字样,说明他们是正规的士兵,而临时招募的士兵则不是正规兵。他们只是临时战斗,战斗结束后就解散了,所以他们是勇字。
兵和勇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经常性的,一个是临时性的。工作中的每个人都知道,虽然正式员工和实习生的工作是一样的,但待遇肯定不同,正式员工肯定比实习生好。
衣服上绣着兵字的士兵和衣服上绣着勇字的乡勇,待遇肯定不一样的。军人绝对比乡下的勇士强,无论是工资、补贴还是奖品,士兵都有优势。
更重要的是,军人是专业岗位,可以长期工作,但乡勇不一样。他是临时性的,随随便便就会面临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