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是什么时间?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进一步拓展,一般来说,“更”是指夜间分为五个时间段,即五更。每一更的时间长度大约是两个小时,根据地区、朝代和当时的温度、节令等因素不同,具体的“更”时间会有所不同。在唐代,五更开始于子时(晚上11时),四更是在酉时(下午5时),三更是在丑时(凌晨1-3时),二更是在寅时(凌晨3-5时),一更是在卯时(凌晨5-7时)。到了明清时期,五更则推迟到了子时后一个时辰(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城市夜间巡逻和防火的制度上。按照规定,每到一更,就会有官兵在城门口敲打更鼓,向城内民众报时,表示开始巡逻。更鼓的声音也被认为能够驱鬼避邪,保护百姓安宁。
当然,在现代社会,“更”已经不再被广泛使用,人们更多地用钟表或手机等便携式计时工具。但是,了解“更”的概念和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风貌。
总之,“更”是古代的一种时间计量方式,意味着一夜分成五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长度大概为两个小时。古人用更鼓将其报时,也由此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