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角函数的题
两个高度相等且底面直径之比为1:2的圆柱形水杯,甲杯装满液体,乙杯是空杯,若把甲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乙杯,则乙杯中的液面与P点的距离(乙杯的高为16cm,直径为8根下3)A...
两个高度相等且底面直径之比为1:2的圆柱形水杯,甲杯装满液体,乙杯是空杯,若把甲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乙杯,则乙杯中的液面与P点的距离(乙杯的高为16cm,直径为8根下3)
A 4根下3 B 6C 8D 10
在△ABC中,AB=AC=5,COSB=3/5,如果园O的半径为根下10,且点经过B、C,那么线段AO的长等于_______
一游人由山脚A沿坡脚为30°的山坡AB行走600米,到达一个景点B,再由B沿山坡BC行走200米到达山顶C,若在山顶C处观察到景点B的俯角为45°,则山高CD等于______ 展开
A 4根下3 B 6C 8D 10
在△ABC中,AB=AC=5,COSB=3/5,如果园O的半径为根下10,且点经过B、C,那么线段AO的长等于_______
一游人由山脚A沿坡脚为30°的山坡AB行走600米,到达一个景点B,再由B沿山坡BC行走200米到达山顶C,若在山顶C处观察到景点B的俯角为45°,则山高CD等于______ 展开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课题 三角形内角和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 在自主画三角形,测量、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过程。
2、 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能根据两个已知角的度数求出另一个角的度数。
3、 积极参加探索,交流等活动,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尺子、量角器、师生准备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录音):同学们,三角形王国要选举新国王,这新国王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呢?老国王认为既然咱们是三角形,那么就比比角吧!谁的内角和大,谁就来当国王。钝角三角形率先发言:“我有一个钝角,我的内角和一定最大。”锐角三角形当然不服气:“何以见得,不比不知道!”于是大家争论不休。正当老国王为难之际,一直沉默的直角三角形说:“尊敬的国王陛下,我看这个问题不如请四年级的同学们帮忙算一下,看看到底谁的内角和大,您看行吗?”国王一听,连忙点头。
师:同学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生:愿意(齐答)
师:好!现在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谁来说一说你准备的是什么三角形,它有什么特征?
(生答略)
(评析:充分运用儿童好奇的心里特点,通过有趣的童话引入课题,再让学生进行猜想,既能诱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又点明了本课学的东西,从思想吸引学
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探索新知
师:看来同学们对三角形的分类和特征掌握的不错。看,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三角形。(师贴出自己画的一个锐角三角形,并在三个角上标出1、2、3)
师:观察老师贴出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1: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生2:老师把三个角分别写上了1、2、3。
师:老师告诉你们,我们认识的三角形的三个角有一个名字,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师:那么,到底哪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呢,该由谁来当国王呢?同学们首先猜一猜。
生1: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
生2: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
生3:它们一样大。
……
师:现在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意见,到底谁的想法对呢?同学们赶快动手测量一下吧!像老师一样给三个内角标上记号。注意做好测量记录。
(生测量,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测量好的同学请坐好,现在请前后桌的同学一组共同把测量好的结果填在课本78页的表格内,并计算出三个内角的和。(学生分组计算,填表)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和大家交流一下?
(指名汇报,师板书几组)
师:通过刚才几名同学的汇报,同学们肯定会发现,因为每个人画的三角形不一样,所以测量的度数也不一样。那么从我们计算的内角和的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接近180°。
生2:我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
师:是的,老师告诉你们,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是三角形的又一个重要特征。(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有的同学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不正好是180°呢?
生1:因为测量时不准确。
生2:因为测量时出现误差。
(评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本着学生的需要,老师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体验,有机会分享自己
和他人的想法与成果,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操作验证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我们通过测量和计算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如果不测量不计算,你能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吗?好,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图形,自己试着剪一剪,拼一拼。(学生动手剪拼,师巡视指导,关注学困生)
师:谁能把你的方法和大家说一说呢?
生1:把其中的两个角撕下来,然后把三个角拼在一起,正好拼成一个平角,所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生2:这里还有一种,就是先画一条高,然后把三个角向内折叠,正好三个角就组成一个平角,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
师:看来,无论同学们用什么方法,得到的结论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既然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比内角和是选不出新国王的,老国王没了办法,三角形王国的竞选暂时告一段落。
(评析: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及时的巩固练习,有利于学生内化所学知识。)
四、 巩固新知,拓展练习
(一)师:生活中三角形也有很广泛的应用,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走进三角形。(电脑出示)
1、 出示自行车,找出三角形,已知∠A=80°,∠B=30°,求∠C是多少度?
2、 出示桥,找出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已知∠A=40°,求∠B是多少度?
3、 出示宫殿,找出三角形,已知∠A=25°,求∠B和∠C各是多少度?
(二)1、师:同学们,通过比内角和的方法不能选出新国王,于是老国王决定比一比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的和,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又争辩起来,到底谁能胜出呢?请大家想一想,议一议,说清你的理由。(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锐角三角形任意两个锐角的和大于90°
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之和等于90°
钝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之和小于90°
师:看来锐角三角形最终获胜,激烈的竞选终于落下了帷幕。
2、王宫里准备举行盛大的舞会,来庆祝这次竞选的成功,有不少三角形前来参加。请你根据提示猜一猜他们是什么三角形。(电脑出示)
(1)、我有两个锐角都是15°。
(2)、我的一个角是30°,另一个角是60°。
(3)、我的一个角是50° ,另一个是48°。
(4)、我有两个角都是45°
(5)、我有三个角都是60°
3、王宫里有一幅老王后的画像,经过岁月的冲刷,已经褪去了颜色。画家们想修复这幅画,但只知道一个角是65°,而不知道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据记载老王后是等腰三角形。同学们有兴趣解决这个问题吗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 在自主画三角形,测量、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过程。
2、 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能根据两个已知角的度数求出另一个角的度数。
3、 积极参加探索,交流等活动,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尺子、量角器、师生准备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录音):同学们,三角形王国要选举新国王,这新国王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呢?老国王认为既然咱们是三角形,那么就比比角吧!谁的内角和大,谁就来当国王。钝角三角形率先发言:“我有一个钝角,我的内角和一定最大。”锐角三角形当然不服气:“何以见得,不比不知道!”于是大家争论不休。正当老国王为难之际,一直沉默的直角三角形说:“尊敬的国王陛下,我看这个问题不如请四年级的同学们帮忙算一下,看看到底谁的内角和大,您看行吗?”国王一听,连忙点头。
师:同学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生:愿意(齐答)
师:好!现在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谁来说一说你准备的是什么三角形,它有什么特征?
(生答略)
(评析:充分运用儿童好奇的心里特点,通过有趣的童话引入课题,再让学生进行猜想,既能诱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又点明了本课学的东西,从思想吸引学
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探索新知
师:看来同学们对三角形的分类和特征掌握的不错。看,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三角形。(师贴出自己画的一个锐角三角形,并在三个角上标出1、2、3)
师:观察老师贴出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1: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生2:老师把三个角分别写上了1、2、3。
师:老师告诉你们,我们认识的三角形的三个角有一个名字,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师:那么,到底哪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呢,该由谁来当国王呢?同学们首先猜一猜。
生1: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
生2: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
生3:它们一样大。
……
师:现在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意见,到底谁的想法对呢?同学们赶快动手测量一下吧!像老师一样给三个内角标上记号。注意做好测量记录。
(生测量,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测量好的同学请坐好,现在请前后桌的同学一组共同把测量好的结果填在课本78页的表格内,并计算出三个内角的和。(学生分组计算,填表)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和大家交流一下?
(指名汇报,师板书几组)
师:通过刚才几名同学的汇报,同学们肯定会发现,因为每个人画的三角形不一样,所以测量的度数也不一样。那么从我们计算的内角和的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接近180°。
生2:我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
师:是的,老师告诉你们,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是三角形的又一个重要特征。(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有的同学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不正好是180°呢?
生1:因为测量时不准确。
生2:因为测量时出现误差。
(评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本着学生的需要,老师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体验,有机会分享自己
和他人的想法与成果,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操作验证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我们通过测量和计算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如果不测量不计算,你能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吗?好,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图形,自己试着剪一剪,拼一拼。(学生动手剪拼,师巡视指导,关注学困生)
师:谁能把你的方法和大家说一说呢?
生1:把其中的两个角撕下来,然后把三个角拼在一起,正好拼成一个平角,所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生2:这里还有一种,就是先画一条高,然后把三个角向内折叠,正好三个角就组成一个平角,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
师:看来,无论同学们用什么方法,得到的结论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既然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比内角和是选不出新国王的,老国王没了办法,三角形王国的竞选暂时告一段落。
(评析: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及时的巩固练习,有利于学生内化所学知识。)
四、 巩固新知,拓展练习
(一)师:生活中三角形也有很广泛的应用,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走进三角形。(电脑出示)
1、 出示自行车,找出三角形,已知∠A=80°,∠B=30°,求∠C是多少度?
2、 出示桥,找出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已知∠A=40°,求∠B是多少度?
3、 出示宫殿,找出三角形,已知∠A=25°,求∠B和∠C各是多少度?
(二)1、师:同学们,通过比内角和的方法不能选出新国王,于是老国王决定比一比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的和,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又争辩起来,到底谁能胜出呢?请大家想一想,议一议,说清你的理由。(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锐角三角形任意两个锐角的和大于90°
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之和等于90°
钝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之和小于90°
师:看来锐角三角形最终获胜,激烈的竞选终于落下了帷幕。
2、王宫里准备举行盛大的舞会,来庆祝这次竞选的成功,有不少三角形前来参加。请你根据提示猜一猜他们是什么三角形。(电脑出示)
(1)、我有两个锐角都是15°。
(2)、我的一个角是30°,另一个角是60°。
(3)、我的一个角是50° ,另一个是48°。
(4)、我有两个角都是45°
(5)、我有三个角都是60°
3、王宫里有一幅老王后的画像,经过岁月的冲刷,已经褪去了颜色。画家们想修复这幅画,但只知道一个角是65°,而不知道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据记载老王后是等腰三角形。同学们有兴趣解决这个问题吗
展开全部
1。乙杯的高为16cm,直径为8根下3即乙杯是直径为2cm,高16cm的杯
可知 甲的直径是1cm,高16cm
然后…………你没说P点在哪里…………
做法
若P在杯口,
因为水体积不变 V = π *半径²*高 = 4π
在乙杯中水高4cm,离杯口12cm………………
2。
COS什么=3/5………………
3。由山脚A沿坡脚为30°的山坡AB行走600米,即景点B高300m
山顶C处观察到景点B的俯角为45°,以BC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
即是高,即100根号2m,则山高CD等,(300+100根号2)米
可知 甲的直径是1cm,高16cm
然后…………你没说P点在哪里…………
做法
若P在杯口,
因为水体积不变 V = π *半径²*高 = 4π
在乙杯中水高4cm,离杯口12cm………………
2。
COS什么=3/5………………
3。由山脚A沿坡脚为30°的山坡AB行走600米,即景点B高300m
山顶C处观察到景点B的俯角为45°,以BC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
即是高,即100根号2m,则山高CD等,(300+100根号2)米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乙杯的高为16cm,直径为8根下3即乙杯是直径为2cm,高16cm的杯
可知 甲的直径是1cm,高16cm
然后…………你没说P点在哪里…………
做法
若P在杯口,
因为水体积不变 V = π *半径²*高 = 4π
在乙杯中水高4cm,离杯口12cm………………
2。
COS什么=3/5………………
3。由山脚A沿坡脚为30°的山坡AB行走600米,即景点B高300m
山顶C处观察到景点B的俯角为45°,以BC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
即是高,即100根号2m,则山高CD等,(300+100根号2)米
可知 甲的直径是1cm,高16cm
然后…………你没说P点在哪里…………
做法
若P在杯口,
因为水体积不变 V = π *半径²*高 = 4π
在乙杯中水高4cm,离杯口12cm………………
2。
COS什么=3/5………………
3。由山脚A沿坡脚为30°的山坡AB行走600米,即景点B高300m
山顶C处观察到景点B的俯角为45°,以BC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
即是高,即100根号2m,则山高CD等,(300+100根号2)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