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2010-10-31
展开全部
内容提要: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是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和关键环节,在整个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是一个“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处理信息——反思归纳——确立课题”的过程,其本质是一个从发散性思维过渡到收敛性思维的过程。要科学地选择好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接受指导老师的指导。
关键词: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 选题 原则 指导
自2001年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来,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程,在全国蓬勃开展,并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逐步向学科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发展。政治学科经过长期的改革实践,在课堂教学、重大时政热点问题的教学、学生政治小论文撰写以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这为在政治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政治学科内开展研究性学习,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诸如:教师素质、传统的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模式的负面影响等,其中“政治学科内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是较为突出的难点。
一、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选题的界定
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的是学生在政治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过程中,或者由老师提供一定的情景材料,或者自主收集社会生活、国家生活或自己身边的重大实际问题的材料,自行确立研究方向和课题,从而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
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是一个从提出问题到确立课题的整过程,其间需要做: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处理信息——反思归纳——确立课题等环节的工作。从思维的角度看,其实质是一个从发散性思维到收敛性思维的过程。提出问题的过程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东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而反思归纳和确立课题的过程是一个思维收敛的过程,是针对由发散而提出的问题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或“如何做”几个层面,由低到高分类整理;是比较、筛选、剔除、提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选定研究角度,把握研究重点,进而确立研究课题。
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要善于从书本理论本身、书本理论与客观实际之间、现状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种种矛盾的透彻分析中,发现、提出和形成一个有意义、有创见的课题,它是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对形势的判断力以及胆识的综合反映。
案例:在高一《经济常识》“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这一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针对教材知识,根据生活中家庭购买生活消费品一般到大型超市,而本市有若干家大型超市,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超市中,其价格是不同的,而且差别还不小等现象,于是学生就提出了疑问: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为什么在同一城市的不同超市中相同商品的价格有较大的差别;于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到本市的几家大型超市(好又多、三江、戴梦得、江南、阳光、大润发)进行调查,选择几类有代表性的商品价格进行调查,记录相关情况,并进行书面问卷调查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的资料,通过分析研究,懂得了影响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商品的成本(商品本身的价值、员工的工资、税收、地段地价等)、经营手段(如:开设分店、开通免费班车、搞会员制、各类促销活动等)、交通费(包括所化时间)等,在此基础上,同学们确定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嘉兴市民到哪家超市购物最便宜》。并向嘉兴市民提出了几条建议。这样学生加深了对政治课知识的理解把握,懂得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家的经营活动和消费者的消费都要受到价值规律的支配,并学会了对知识的运用,而且在活动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选题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选题是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和关键环节,在整个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选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起步阶段,课题的选择、确定,直接决定了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发展方向和命运,直接关系到制定研究计划及其实施的整个过程与结果,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的成果有无价值及其价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整个课题的成败。另一方面,发现和提出一个有科学意义的问题,本身就是认识的成果。因此,在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如何准确地提出一个问题或确定一个研究方向,往往比着手去研究它更为重要。选好课题,有利于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展开和深入,更重要的和最根本的是,通过选题,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受一些师生的教学观和学习观等因素的影响,在政治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出现了选题难的现象,具体表现:确立课题前的无从下手;课题缺乏新意和价值;选题角度不明,找不准切入口,选题太大或太小;选题不切实际等。例如,在学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知识时,学生选择“嘉兴市‘三农问题’的调查”,“三农问题”是当前社会的一个重大热点,很有研究价值,但在进行一番调查后,学生发现,“三农问题”包含的面很广,究竟是研究农业中的粮食问题、农副产品价格问题,还是研究农村产业结构问题,还是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还有城乡统筹发展的问题,这样的选题就是选题角度不明,选题角度太大,学生是难以完成的,在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由于时间问题)更是难以完成的。因此,研究就进行不下去了。后来,经过到市农林局、市委政策研究室、市拆迁办公室和南湖乡农村、烟雨社区等地实地采访调查后,师生共同探讨,最终选择了“三农问题”中的一个问题——《嘉兴市本级失土农民的生活方式的调查》。
无论是从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选题的重要性,还是从实践中学生在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来看,要想正确选题,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同时,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选题的指导。
三、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选题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一般都必须考虑课题的科学性、价值性、现实可行性、新颖性等。对中学生在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来说,选择课题应该遵循上述原则外,特别要注意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一般而言,政治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应该注意以下原则。
1.思想教育性原则。这是由政治学科的特点、任务所决定的。政治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根本目的是为学生的思想提高服务的。因此,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必须突出思想教育性。这就要求选题时注意课题的德育目的、德育意义和德育功能。比如,结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框的学习,选择《本市居民购房(车)的调查与研究》,就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突出思想教育性,还要求所选择的课题要有适宜的难度,要使学生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付出一定的努力、心血和汗水,以此挖掘研究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合作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2.可行性原则。是指选题是研究者的知识水平、实际能力、物资条件等所能够承担的。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运用自身已有的政治科知识结构,通过对问题的研究而建立新的政治科知识结构。所以,必须要考虑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要选择那些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并且学生有能力开展的课题。难度过高,会令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积极性不高,研究就无从下手。例如,高一有两位同学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特别有兴趣,在一些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时政背景下,他们选择了“我国人民币汇率如何改革”这样一个课题进行研究。这个课题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学生对汇率、外汇制度等知识不熟悉,一时之间也难以掌握有关的金融外汇知识,这样的题目就不是高一学生所能把握的,因此,他们开始不久就意识到自己做不了,只得半途而废。
同时要考虑地域上的就近舍远,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地事物,能就地取材。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应该结合本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色的问题来进行。这样的课题,往往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便于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也便于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去收集材料。高一年级有个班级的同学,运用《经济常识》中关于家庭消费的有关知识,自主选择了《嘉兴市区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及思考》,利用双休日对嘉兴市区居民分职业、年龄等层次进行了调查采访,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研究了嘉兴市近10年来市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进而了解了嘉兴市近10年来的变化发展,写出了具有一定质量的论文《变化》。
3.新颖性(时效性、价值性)原则。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必须以有利于提高学生“关心公共事物的态度”、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批判精神、人文精神、合作能力以及政治学科知识的掌握为原则。政治科的最大特点之一是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学生选择的课题应该是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关注重大的社会热点,并运用政治学科的知识去分析、判断、评价,只有这样的课题,在政治科的研究性学习中才是新颖的、有时效的、有价值的。学生选择社会市场经济的课题、三农问题的课题、科学发展观方面的课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伊拉克战争等课题,是符合本原则的。只有具有新颖性、时效性、价值性的课题,学生才会有兴趣,才能调动学生最敏感的神经,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体现政治课的价值所在。当然,新颖性、时效性,决不意味着事事追风,时时追风,而是要考虑本校的研究条件、研究能力。
4.求同思维与求异相结合的原则。求同思维,又叫集中思维、聚合式思维,是通过对若干相异的人和事物,进行比较与思索,找出其相同的本质特征。求同思维是培养创造型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求异思维又叫辐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各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思维方式。求同与求异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求同是求异的基础,没有“同”就没有“异”。同时,任何“求异”,也是离不开共同规律的。政治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在选题是,既要求同——遵守研究性学习选题的一般原则;又要求异——要突出政治学科的在研究性学习方面的特点。既要对课题的各种信息加以求同——找出普遍性;又要对课题求异——找出本地的特色。比如,研究CD、VCD、DVD的盗版现象,既要考虑到其他学科或综合性课题研究盗版的共性,又要找出政治学科研究盗版的特点。
一般来说,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能够遵循上述几条原则,选择的课题往往比较切合学生实际,为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选题中教师的指导
在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选题中,教师的指导主要放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即指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二是指导学生确立课题,即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思维。
1.指导学生提出问题。
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归根到底仍然是一种学习,只是一种新型的学习,它仍然需要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政治学科教学中具有优势的就是设置问题情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主收集与政治学科教学内容相联系的社会热点问题、文化典故、新闻素材、视频材料、甚至漫画等材料,设置情景,制造问题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为发现和提出问题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嘉兴市本级失土农民的生活方式的调查》这一课题的确定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到市农林局、市委政策研究室、市拆迁办公室和南湖乡农村、烟雨社区实地采访调查,收集到拆迁农民离开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进城后,面临着一场深刻的革命,生活上有许多不适应,比如:生活保障、工作安排、邻里关系、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闲暇业余生活、甚至做饭、洗衣等方面,与原来农村生活相比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他们还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原来农村的生活习惯,有的甚至还留恋原来的农村生活。因此,产生了很多问题,其他居民有意见、居委会管理难度也较大。学生经过发散思维,就产生了问题——农村居民进城后如何尽快适应城市社区生活、进城农民如何适应新的邻里关系、失土农民生活来源如何保障、失土农民的工作如何安排……等大量问题。
2.指导学生确立课题。
教师指导学生对已经收集的大量材料,产生的大量问题,运用政治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加以理性分析、归纳等反思思考,引导学生科学分析,对大量材料和问题进行分类整理,比较、筛选、剔除、提取,选定研究角度,把握研究重点,进而确立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重点应该放在指导学生进行归纳,着眼于提高学生运用政治学科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师指导学生确立课题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学生往往会认为,政治学科中的观点往往是确定的,质疑的余地很小甚至没有,既然结论是正确的,还有什么好研究的。此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教科书上的结论是正确的,我们的研究主要在于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当然,教科书也存在进一步改进的可能,因为,政治学科实践性、时代性强,政治学科教材相对滞后的问题也是存在的。我们可以通过探索、研究,用当前的社会实际来发现教材的缺陷,并尝试着去解决教材存在的不足,这些都是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教师指导学生确立课题时,还要强调选题要注意的一般事项,特别是研究角度宜小不宜大,最好是一题一议。题目缩小,论据材料容易收集,也降低了论文的难度。
《嘉兴市本级失土农民的生活方式的调查》这一课题的确定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得到的大量问题和材料进行分类整理,比较、筛选、剔除、提取,经过归纳,发现失土进城的农民所面临的问题,无非就是一个工作、生活保障的问题,一个生活方式的问题,最后学生将研究角度选定为失土农民的生活方式的研究,确立了课题。
在政治学科的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加强对学生选题的指导,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增强了政治学科的魅力,改变了学生对政治学科的看法和学习政治学科的方法,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本文获得2004年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主办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论文评比一等奖)
参考书目
1.《研究性学习的原理、方法与实施》 叶辛、姜瑛俐等编著,湖北教育出版社
2.《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 霍益萍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 选题 原则 指导
自2001年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来,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程,在全国蓬勃开展,并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逐步向学科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发展。政治学科经过长期的改革实践,在课堂教学、重大时政热点问题的教学、学生政治小论文撰写以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这为在政治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政治学科内开展研究性学习,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诸如:教师素质、传统的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模式的负面影响等,其中“政治学科内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是较为突出的难点。
一、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选题的界定
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的是学生在政治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过程中,或者由老师提供一定的情景材料,或者自主收集社会生活、国家生活或自己身边的重大实际问题的材料,自行确立研究方向和课题,从而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
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是一个从提出问题到确立课题的整过程,其间需要做: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处理信息——反思归纳——确立课题等环节的工作。从思维的角度看,其实质是一个从发散性思维到收敛性思维的过程。提出问题的过程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东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而反思归纳和确立课题的过程是一个思维收敛的过程,是针对由发散而提出的问题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或“如何做”几个层面,由低到高分类整理;是比较、筛选、剔除、提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选定研究角度,把握研究重点,进而确立研究课题。
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要善于从书本理论本身、书本理论与客观实际之间、现状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种种矛盾的透彻分析中,发现、提出和形成一个有意义、有创见的课题,它是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对形势的判断力以及胆识的综合反映。
案例:在高一《经济常识》“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这一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针对教材知识,根据生活中家庭购买生活消费品一般到大型超市,而本市有若干家大型超市,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超市中,其价格是不同的,而且差别还不小等现象,于是学生就提出了疑问: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为什么在同一城市的不同超市中相同商品的价格有较大的差别;于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到本市的几家大型超市(好又多、三江、戴梦得、江南、阳光、大润发)进行调查,选择几类有代表性的商品价格进行调查,记录相关情况,并进行书面问卷调查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的资料,通过分析研究,懂得了影响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商品的成本(商品本身的价值、员工的工资、税收、地段地价等)、经营手段(如:开设分店、开通免费班车、搞会员制、各类促销活动等)、交通费(包括所化时间)等,在此基础上,同学们确定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嘉兴市民到哪家超市购物最便宜》。并向嘉兴市民提出了几条建议。这样学生加深了对政治课知识的理解把握,懂得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家的经营活动和消费者的消费都要受到价值规律的支配,并学会了对知识的运用,而且在活动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选题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选题是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和关键环节,在整个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选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起步阶段,课题的选择、确定,直接决定了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发展方向和命运,直接关系到制定研究计划及其实施的整个过程与结果,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的成果有无价值及其价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整个课题的成败。另一方面,发现和提出一个有科学意义的问题,本身就是认识的成果。因此,在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如何准确地提出一个问题或确定一个研究方向,往往比着手去研究它更为重要。选好课题,有利于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展开和深入,更重要的和最根本的是,通过选题,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受一些师生的教学观和学习观等因素的影响,在政治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出现了选题难的现象,具体表现:确立课题前的无从下手;课题缺乏新意和价值;选题角度不明,找不准切入口,选题太大或太小;选题不切实际等。例如,在学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知识时,学生选择“嘉兴市‘三农问题’的调查”,“三农问题”是当前社会的一个重大热点,很有研究价值,但在进行一番调查后,学生发现,“三农问题”包含的面很广,究竟是研究农业中的粮食问题、农副产品价格问题,还是研究农村产业结构问题,还是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还有城乡统筹发展的问题,这样的选题就是选题角度不明,选题角度太大,学生是难以完成的,在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由于时间问题)更是难以完成的。因此,研究就进行不下去了。后来,经过到市农林局、市委政策研究室、市拆迁办公室和南湖乡农村、烟雨社区等地实地采访调查后,师生共同探讨,最终选择了“三农问题”中的一个问题——《嘉兴市本级失土农民的生活方式的调查》。
无论是从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选题的重要性,还是从实践中学生在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来看,要想正确选题,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同时,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选题的指导。
三、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选题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一般都必须考虑课题的科学性、价值性、现实可行性、新颖性等。对中学生在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来说,选择课题应该遵循上述原则外,特别要注意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一般而言,政治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应该注意以下原则。
1.思想教育性原则。这是由政治学科的特点、任务所决定的。政治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根本目的是为学生的思想提高服务的。因此,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必须突出思想教育性。这就要求选题时注意课题的德育目的、德育意义和德育功能。比如,结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框的学习,选择《本市居民购房(车)的调查与研究》,就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突出思想教育性,还要求所选择的课题要有适宜的难度,要使学生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付出一定的努力、心血和汗水,以此挖掘研究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合作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2.可行性原则。是指选题是研究者的知识水平、实际能力、物资条件等所能够承担的。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运用自身已有的政治科知识结构,通过对问题的研究而建立新的政治科知识结构。所以,必须要考虑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要选择那些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并且学生有能力开展的课题。难度过高,会令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积极性不高,研究就无从下手。例如,高一有两位同学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特别有兴趣,在一些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时政背景下,他们选择了“我国人民币汇率如何改革”这样一个课题进行研究。这个课题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学生对汇率、外汇制度等知识不熟悉,一时之间也难以掌握有关的金融外汇知识,这样的题目就不是高一学生所能把握的,因此,他们开始不久就意识到自己做不了,只得半途而废。
同时要考虑地域上的就近舍远,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地事物,能就地取材。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应该结合本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色的问题来进行。这样的课题,往往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便于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也便于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去收集材料。高一年级有个班级的同学,运用《经济常识》中关于家庭消费的有关知识,自主选择了《嘉兴市区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及思考》,利用双休日对嘉兴市区居民分职业、年龄等层次进行了调查采访,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研究了嘉兴市近10年来市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进而了解了嘉兴市近10年来的变化发展,写出了具有一定质量的论文《变化》。
3.新颖性(时效性、价值性)原则。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必须以有利于提高学生“关心公共事物的态度”、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批判精神、人文精神、合作能力以及政治学科知识的掌握为原则。政治科的最大特点之一是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学生选择的课题应该是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关注重大的社会热点,并运用政治学科的知识去分析、判断、评价,只有这样的课题,在政治科的研究性学习中才是新颖的、有时效的、有价值的。学生选择社会市场经济的课题、三农问题的课题、科学发展观方面的课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伊拉克战争等课题,是符合本原则的。只有具有新颖性、时效性、价值性的课题,学生才会有兴趣,才能调动学生最敏感的神经,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体现政治课的价值所在。当然,新颖性、时效性,决不意味着事事追风,时时追风,而是要考虑本校的研究条件、研究能力。
4.求同思维与求异相结合的原则。求同思维,又叫集中思维、聚合式思维,是通过对若干相异的人和事物,进行比较与思索,找出其相同的本质特征。求同思维是培养创造型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求异思维又叫辐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各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思维方式。求同与求异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求同是求异的基础,没有“同”就没有“异”。同时,任何“求异”,也是离不开共同规律的。政治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在选题是,既要求同——遵守研究性学习选题的一般原则;又要求异——要突出政治学科的在研究性学习方面的特点。既要对课题的各种信息加以求同——找出普遍性;又要对课题求异——找出本地的特色。比如,研究CD、VCD、DVD的盗版现象,既要考虑到其他学科或综合性课题研究盗版的共性,又要找出政治学科研究盗版的特点。
一般来说,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能够遵循上述几条原则,选择的课题往往比较切合学生实际,为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选题中教师的指导
在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选题中,教师的指导主要放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即指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二是指导学生确立课题,即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思维。
1.指导学生提出问题。
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归根到底仍然是一种学习,只是一种新型的学习,它仍然需要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政治学科教学中具有优势的就是设置问题情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主收集与政治学科教学内容相联系的社会热点问题、文化典故、新闻素材、视频材料、甚至漫画等材料,设置情景,制造问题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为发现和提出问题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嘉兴市本级失土农民的生活方式的调查》这一课题的确定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到市农林局、市委政策研究室、市拆迁办公室和南湖乡农村、烟雨社区实地采访调查,收集到拆迁农民离开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进城后,面临着一场深刻的革命,生活上有许多不适应,比如:生活保障、工作安排、邻里关系、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闲暇业余生活、甚至做饭、洗衣等方面,与原来农村生活相比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他们还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原来农村的生活习惯,有的甚至还留恋原来的农村生活。因此,产生了很多问题,其他居民有意见、居委会管理难度也较大。学生经过发散思维,就产生了问题——农村居民进城后如何尽快适应城市社区生活、进城农民如何适应新的邻里关系、失土农民生活来源如何保障、失土农民的工作如何安排……等大量问题。
2.指导学生确立课题。
教师指导学生对已经收集的大量材料,产生的大量问题,运用政治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加以理性分析、归纳等反思思考,引导学生科学分析,对大量材料和问题进行分类整理,比较、筛选、剔除、提取,选定研究角度,把握研究重点,进而确立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重点应该放在指导学生进行归纳,着眼于提高学生运用政治学科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师指导学生确立课题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学生往往会认为,政治学科中的观点往往是确定的,质疑的余地很小甚至没有,既然结论是正确的,还有什么好研究的。此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教科书上的结论是正确的,我们的研究主要在于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当然,教科书也存在进一步改进的可能,因为,政治学科实践性、时代性强,政治学科教材相对滞后的问题也是存在的。我们可以通过探索、研究,用当前的社会实际来发现教材的缺陷,并尝试着去解决教材存在的不足,这些都是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教师指导学生确立课题时,还要强调选题要注意的一般事项,特别是研究角度宜小不宜大,最好是一题一议。题目缩小,论据材料容易收集,也降低了论文的难度。
《嘉兴市本级失土农民的生活方式的调查》这一课题的确定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得到的大量问题和材料进行分类整理,比较、筛选、剔除、提取,经过归纳,发现失土进城的农民所面临的问题,无非就是一个工作、生活保障的问题,一个生活方式的问题,最后学生将研究角度选定为失土农民的生活方式的研究,确立了课题。
在政治学科的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加强对学生选题的指导,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增强了政治学科的魅力,改变了学生对政治学科的看法和学习政治学科的方法,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本文获得2004年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主办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论文评比一等奖)
参考书目
1.《研究性学习的原理、方法与实施》 叶辛、姜瑛俐等编著,湖北教育出版社
2.《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 霍益萍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