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简单,分点答... 简单,分点答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9-10-09
展开全部
签订《马关条约》对中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是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其次,是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朝因此大借外债,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最后,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廖之卉7m
2020-10-13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有奖励写回答共7个回答
匿名用户
签订《马关条约》对中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是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其次,是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朝因此大借外债,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最后,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d10f958
高粉答主

2018-03-30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9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1万
展开全部

1、首先是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其次,是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朝因此大借外债,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最后,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TA厩
2014-08-03 · TA获得超过10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1万
展开全部
189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大海战,北洋舰队失败的直接原因,是战场对垒的双方实力有差距,北洋舰队弱于日本联合舰队。但这只是最浅显的道理。表面看起来是一场遭遇战,但因为双方都是有备而来,日本舰队急于寻北洋舰队主力决战,而北洋舰队也以主力出海以备作战,所以说这场遭遇战是一场有准备的大决战。正象我们看到的足球比赛一样,两足球队的比赛,往往是在两支球队的首发主力队员之间展开,如果甲队首发阵容以0:5惨败于乙队,那么我们可以肯定,两队之间不只是在首发阵容之间差距很大,整个甲队的实力肯定低于乙队的实力。这应该是甲队失败的主要原因。因为交战双方的舰队都是两国海军的精锐,所以说海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海军实力落后于日本海军。
  战前,中日海军的实力经过了一个动态的消长过程。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人认识到船坚炮利的威力,认识到加强海防和发展海军的重要性。洋务派封疆大吏曾国藩、左宗棠先后开办军工企业,创建船政学堂,制造军舰,培养海防人才。日本同样也领教了西方军舰的威胁,更兼以作为一个岛国,有更强的海防意识。特别是明治维新后,为逞其“海外雄飞”的侵略野心,海军建设方面由幕府时期的防守型转向了进攻型。而1874年日本出兵侵攻台湾这一事件,对这两个东亚邻国的海军建设影响深远。事后,清政府上下意识到日本对中国日益增大的威胁,展开海防建设大讨论,决定将东部沿海省份,按地理区域划分为南北洋,设南洋大臣和北洋大臣,同时加强海防事宜。日本也将侵台战争失败的原因,归之于海军实力不强,遂决定加快海军建设。1875年,中日两国都拨出专款,向英国订购军舰,由此双方拉开了海军军备大竞赛的序幕。应该说,在这场历时将近二十年的军备大赛中,本来中国海军长时期是跑在前面的。其间虽有中法战争中11艘军舰的损失,但是仍领先于日本。以至于到1889年,美国海军的报告中,认为当时中国海军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九位,仍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前。相对强大的海军,对日本有明显的威慑作用,朝鲜1882年的“壬午兵变”和1884年的“甲申政变”,中国海军都快速出动,日本发现难以抗衡,阴谋计划也随之失败。购进了镇远、定远两铁甲舰后,李鸿章也是沾沾自喜。他满怀自信地言到:“综合海军战备,尚能日新月异,……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可动摇之势。”为此,他曾两度派出包括两铁甲舰在内的舰队,造访日本,以望能继续威慑潜在的敌人,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海防意图。
  日本在朝鲜冒险计划的失败,深感海军力量的不足,加快了海军扩充的步伐。天皇的所谓敕令中有:“朕认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快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事情。”日本政府制定了长期的海军装备发展计划,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海军军费。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两铁甲舰被日本朝野视为心头大患。“打胜定远”成为日本海军官兵的口号,“捕捉定远”也成为日本儿童的战斗游戏。1886年两铁甲舰随队造访日本,出现在日本长崎,引起了日本人的普遍嫉恨,发生了日本警察与市民围攻中国水兵的国际冲突事件。为了将来在战场上与中国两铁甲舰对抗,日本斥巨资专门建造了巨炮口径大、航速快的三艘海防舰,分别以日本三个著名风景区严岛、松岛、桥立命名,号之曰“三景舰”。
  在日本海军加快发展的几年中,清政府无视战争迫近的威胁,反而放慢了海军发展的步伐。中法战争后,中国海军在发展中形成北洋、南洋、广东三支各自独立的力量。由于军费的限制,1885年朝廷就确定了优先精练北洋海军一支的方针,所以,名为三支海军,其实南洋和广东两大海军,装备极差,没有战斗力,特别是在广东的广甲、广乙、广丙三大主力舰调归北洋海军后,只剩下一些浅水小炮艇,广东海军可谓名存实亡了。南洋军舰有十余艘,但多为国产木壳中小型巡洋舰。真正能适应战时需要的只有“优先精练”的北洋海军了。而北洋海军自1888年成军后,反而未构建一艘军舰,未添一门新炮,只是从南方调来几艘军舰。结果是,我消敌长,到了1893年,日本海军从数量上,拥有军舰31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6余吨;从作战能力上,日舰舰龄短,在许多性能上却超过了中国军舰。在整体实力上,日本海军后来居上,不仅超过了北洋海军,也超过了整个中国海军,跻立亚洲第一。陆军出身的丁汝昌,早已经不再是外行了,在战争爆发前他就知己知彼地提出,北洋海军根本不是日本海军的对手,只有集中兵力尚有与其周旋或拼死一战的可能。从经远号上发出的一封家书道出了实情:“海战只操三成之权,盖日本战舰较多,中国只有北洋数舰可供海战,而南洋及各省差船,不特无操练,且船如玻璃也。”
  从双方投入战争的海军力量来看,北洋舰队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进广甲、广乙、广丙三艘排水量各1000吨的轻型巡洋舰,共有大小战舰船24艘,即铁甲舰2艘:定远、镇远;巡洋舰11艘:即经远、济远、来远、靖远、致远、平远、超勇、扬威、广甲、广乙、广丙;炮舰6艘: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练习舰3艘:威远、康济、敏捷;运输舰2艘:利运、海镜。舰队总排水量为4万3千吨。
  日本开战后,以主力组成联合舰队,驶离日本各海军镇守府,进驻朝鲜西海岸。到“九一七”海战前,经过三次整编后,编队序列如下:本队,包括松岛(旗舰)、严岛、桥立、千代田、扶桑、比睿;第一游击队,包括吉野(旗舰)、秋津洲、高千穗、浪速;第二游击队,包括金刚(旗舰)、葛城、大和、武藏、高雄、天龙;第三游击队,包括筑紫(旗舰)、爱岩、赤城、岛海、大岛;本队附属舰,包括八重山、磐城、天城、近江丸;另外还有鱼雷艇母舰山城丸。一共26艘,其中装甲巡航舰1艘,海防舰2艘,巡洋舰16艘,炮舰6艘,鱼雷艇母舰1艘。总吨数约为55000吨。北洋舰队即使加上不能出海作战的运输舰和练习舰,无论是军舰数,还是排水量,都低于日本联合舰队。
  从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对比,即海军整体实力、战争投入力量、现场参战力量,都是敌强我弱,上一层次为下一层次加强后盾,上一层次的实力差距决定了下一层次的实力差距,所以说,中国海军整体实力弱是“九一七”大海战惨败的主要原因。
  
  战争爆发后,8月5日,广岛大本营制定了“作战大方针”。根据这个“作战大方针”,日本的整个作战部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派遣部分军队进入朝鲜境内,牵制清军,加强对本土战略要地的守卫,并继续动员陆军出征。同时,以海军联合舰队寻求与中国海军进行海上主力决战,夺取制海权。第二阶段的作战,视第一阶段的海战结果而定。根据第一阶段海战的可能结果,拟定了甲、乙、丙三种作战方案。
  甲案:如果海战获胜,夺得制海权,即派陆军由渤海湾西岸登陆,在直隶平原寻求与清军进行主力作战。
  乙案:海战胜负未决,陆军夺取平壤并固守,扶持朝鲜“独立”,海军扼守朝鲜海峡,并保护部队的运送。
  丙案:若海军战败,则陆军全部从朝鲜撤退,守卫本土,海军则退守日本沿海。
  这的确是一份详细周密的计划,充分暴露出日本军国主义亡我中国的狼子野心。这里暂且不对这一作战方针给予过多评论,只想澄清一种认识上的错误。
  有论者根据这份作战方略,特别是提到了第一阶段中海战的第三种可能,就得出结论说,日本没有海战胜利的把握,进而认为中国海军实力不比日方弱,北洋舰队不是败在实力上。其实,作为作战总方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当然应该考虑到初战的所有可能结果,哪怕这种结果的概率极小。在战争中,优势一方不敢以百分之百的把握保证战争的胜利,古往今来,不乏以弱胜强的战例。但是,估计到失败的可能性并不等于说缺乏战胜的信心,更不能由此而认为估计者力弱心怯。从这份作战计划中,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统帅部军事上的高度理性,如果由这份高度理性的作战计划,得出非理性的片面结论,跟历史事实是不相符合的。一般来说,作为侵略战争的发起国,是有强于被侵略国的军事优势的。而日本迫不及待地挑起事端,发动战争,就是因为特别看重海战在中日战争中的作用,自信日方海军的绝对优势。日方肯定评估过中日海军的对决胜算,尽管我们今天找不到这样的档案材料,但其分析不会比经远舰上发出的那封家书的评估保守——三七开,中国海军三成的胜算,日本海军七成的胜算。七成胜算对于那些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分子来说已经足够了,战争机器就可以马上启动了。
  由此可见,日本雄厚的海军实力,是甲午战前的客观事实,是日本赖以发动侵略战争的铁血武装,也是“九一七”大海战北洋舰队惨败的主要原因。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的溃败是必然的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追问
能简单一点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Tiku22333
2020-02-28 · VX同号
Tiku22333
采纳数:2795 获赞数:20348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2018·鄂州)在某次战争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
(2015·孝感)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这里的“政治制度” 应理解为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