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常用的几种艺术表现手法
展开全部
1、点染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
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 李清照的《声声慢》就用了“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伤心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自己“愁”的主旨.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是染,后面“都是离人泪”是点.也是用的这种手法.
2、虚实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
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
李商隐的《锦瑟》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衡唯”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让后学者畅想不已,被喻为古代“朦胧诗”.
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让人回味.
3、疏密
诗歌的疏密手法,主要是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为疏,密度大者为密.疏者大笔勾勒,重在传神;密者多为工笔细描,重在铺写渲染.在诗歌中,疏利于写大景,密利于写小景;在词、曲中,婉约者较密;豪放者较疏.
但在一首仔锋诗歌中,诗人们也时而采用疏密结合的手法,构成一定的意境,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空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四句,前两句“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念拦晌“鸟飞”一句三个意象,显得绵密急促;后两句“落木”、“长江”一句一意象,显得物象稀少而疏阔.从美学角度看,因为密就产生了一种紧促感,因为疏就产生了一种弛缓和开朗感,一紧一缓之间,给欣赏者带来了心理的愉悦;而作者营造这一密一疏的艺术形象,又将秋天特有的景物放在了宏大的背景中,相互映衬,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四句,也是深得疏密之妙.前两句交代“雨后空山”、“秋天傍晚”,一写环境,一写时间,可谓疏朗简洁;后两句却写到“明月”、“青松”、“月光”、“清泉”、“石头”、“水花”,意象十分丰富;一疏显得宏观开阔,一密显出局部的清幽,的确让人心旷神怡.
4、动静
客观事物的动静之态,给了诗人们许多创作的灵感,他们常常将事物的动、静结合起来描写,做到静中见动,动中见静,动静相生,动静互衬,妙趣无穷.
如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给人美妙的遐想.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动写静,花落、月出、鸟鸣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写动,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但也静中见动,是诗人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动.
李白《望天门山》更是高妙,以“天门中断楚天开”写出了水神奇的动,力量巨大;又用“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山雄奇险峻的静,强大力量的静;然后又用“两岸青山相对出”写静,静中有动;“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动,动中有静;动静相衬,即有力量的对抗,又有宁静与和谐,真是运笔如神!
5、浓淡
在绘画中,浓淡主要指色彩的深浅、明暗.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指语言的色彩.浓者,重笔浓彩,绚丽;淡者,素笔淡写,不尚雕饰.就作家个人而言,有的追求素淡,有的追求浓艳;有的浓淡兼施,两相映衬,收到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
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上片写金陵的壮丽景色,用了“似练”、“翠峰”、“残阳”、“彩舟云淡”来写秋景,语言华美;下片叹六朝竞逐豪华,吊古伤今,语言素淡;以浓衬淡,有力地强化了政治家睹今鉴古的深远思虑.
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片写“红藕”“玉簟”“罗裳”“兰舟”“锦书”“月满”,色彩较浓;下片写“花”“水”“闲愁”,色彩较淡;浓淡相映,充分地渲染和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浓”尚不可解其愁,“淡”更让她何以堪?
6、雅俗
雅俗是运用语言的一种艺术.“雅”是典雅,“俗”是通俗.在诗歌中适当运用雅语和俗语,就会雅俗共赏,增强诗歌的艺术魅力.
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前七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比较雅;结尾两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较通俗:这样以俗入雅,充分表达了词人关注百姓疾苦的情怀.
又如白居易《忆江南》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用语通俗;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用语典雅.不用雅,写不出江南之优美;不用俗,便失去了亲切感和独特的向往之情,可谓相得益彰.
7、巧拙
巧拙也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巧”是工巧,“拙”是朴拙,二者结合,常可收到别具一格、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如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前一句朴拙,后两句工巧.无前者,后两句失去依托;无后者,前一句失去了应有的表达效果:前后相合,一幅凄清之景顿生,一股兴叹之情流动.
又如周邦颜的《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前一句写太阳初升,露水渐干,比较朴实;后二句写青青池水,风吹水动,晃动的叶子仿佛在不断高举一样,用笔很巧.
8、曲直
曲与直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一般来说,诗人心情平静时,喜欢含蓄委婉,感情激动时,便直吐为快.在现实生活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是复杂变化的,因而在作品中总是兼用曲与直两种手法来表情达意,力求做到曲直互补,妙合其心.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令人神往的仙境世界,明写了对仙境的向往,暗写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属于“曲”的手法;到诗的结尾处却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直”,一曲一直间将诗人率真可爱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白居易的《琵琶行》虽然也曲直兼用,但没有了李白的率真,而是以曲为主;他写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直接表明的是对下层歌妓和劳苦百姓的同情,曲折表达的却是政治受挫后,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世态炎凉的强烈不满.说自己的遭际属于“直”吧,可他还是表达得那么“曲”,不讲原委,只诉同感.曲折与直率的运用,与诗人的心境有关,确实耐人寻味.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
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 李清照的《声声慢》就用了“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伤心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自己“愁”的主旨.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是染,后面“都是离人泪”是点.也是用的这种手法.
2、虚实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
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
李商隐的《锦瑟》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衡唯”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让后学者畅想不已,被喻为古代“朦胧诗”.
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让人回味.
3、疏密
诗歌的疏密手法,主要是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为疏,密度大者为密.疏者大笔勾勒,重在传神;密者多为工笔细描,重在铺写渲染.在诗歌中,疏利于写大景,密利于写小景;在词、曲中,婉约者较密;豪放者较疏.
但在一首仔锋诗歌中,诗人们也时而采用疏密结合的手法,构成一定的意境,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空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四句,前两句“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念拦晌“鸟飞”一句三个意象,显得绵密急促;后两句“落木”、“长江”一句一意象,显得物象稀少而疏阔.从美学角度看,因为密就产生了一种紧促感,因为疏就产生了一种弛缓和开朗感,一紧一缓之间,给欣赏者带来了心理的愉悦;而作者营造这一密一疏的艺术形象,又将秋天特有的景物放在了宏大的背景中,相互映衬,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四句,也是深得疏密之妙.前两句交代“雨后空山”、“秋天傍晚”,一写环境,一写时间,可谓疏朗简洁;后两句却写到“明月”、“青松”、“月光”、“清泉”、“石头”、“水花”,意象十分丰富;一疏显得宏观开阔,一密显出局部的清幽,的确让人心旷神怡.
4、动静
客观事物的动静之态,给了诗人们许多创作的灵感,他们常常将事物的动、静结合起来描写,做到静中见动,动中见静,动静相生,动静互衬,妙趣无穷.
如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给人美妙的遐想.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动写静,花落、月出、鸟鸣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写动,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但也静中见动,是诗人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动.
李白《望天门山》更是高妙,以“天门中断楚天开”写出了水神奇的动,力量巨大;又用“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山雄奇险峻的静,强大力量的静;然后又用“两岸青山相对出”写静,静中有动;“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动,动中有静;动静相衬,即有力量的对抗,又有宁静与和谐,真是运笔如神!
5、浓淡
在绘画中,浓淡主要指色彩的深浅、明暗.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指语言的色彩.浓者,重笔浓彩,绚丽;淡者,素笔淡写,不尚雕饰.就作家个人而言,有的追求素淡,有的追求浓艳;有的浓淡兼施,两相映衬,收到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
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上片写金陵的壮丽景色,用了“似练”、“翠峰”、“残阳”、“彩舟云淡”来写秋景,语言华美;下片叹六朝竞逐豪华,吊古伤今,语言素淡;以浓衬淡,有力地强化了政治家睹今鉴古的深远思虑.
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片写“红藕”“玉簟”“罗裳”“兰舟”“锦书”“月满”,色彩较浓;下片写“花”“水”“闲愁”,色彩较淡;浓淡相映,充分地渲染和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浓”尚不可解其愁,“淡”更让她何以堪?
6、雅俗
雅俗是运用语言的一种艺术.“雅”是典雅,“俗”是通俗.在诗歌中适当运用雅语和俗语,就会雅俗共赏,增强诗歌的艺术魅力.
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前七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比较雅;结尾两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较通俗:这样以俗入雅,充分表达了词人关注百姓疾苦的情怀.
又如白居易《忆江南》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用语通俗;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用语典雅.不用雅,写不出江南之优美;不用俗,便失去了亲切感和独特的向往之情,可谓相得益彰.
7、巧拙
巧拙也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巧”是工巧,“拙”是朴拙,二者结合,常可收到别具一格、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如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前一句朴拙,后两句工巧.无前者,后两句失去依托;无后者,前一句失去了应有的表达效果:前后相合,一幅凄清之景顿生,一股兴叹之情流动.
又如周邦颜的《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前一句写太阳初升,露水渐干,比较朴实;后二句写青青池水,风吹水动,晃动的叶子仿佛在不断高举一样,用笔很巧.
8、曲直
曲与直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一般来说,诗人心情平静时,喜欢含蓄委婉,感情激动时,便直吐为快.在现实生活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是复杂变化的,因而在作品中总是兼用曲与直两种手法来表情达意,力求做到曲直互补,妙合其心.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令人神往的仙境世界,明写了对仙境的向往,暗写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属于“曲”的手法;到诗的结尾处却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直”,一曲一直间将诗人率真可爱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白居易的《琵琶行》虽然也曲直兼用,但没有了李白的率真,而是以曲为主;他写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直接表明的是对下层歌妓和劳苦百姓的同情,曲折表达的却是政治受挫后,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世态炎凉的强烈不满.说自己的遭际属于“直”吧,可他还是表达得那么“曲”,不讲原委,只诉同感.曲折与直率的运用,与诗人的心境有关,确实耐人寻味.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