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让谁出站张飞,那是有数的,至少罗贯中不能让赵云出战。如果不论正史,单从《三国演义》来看,张飞和马超半斤八两,对战几百回合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是赵云出战,问题就大了。
《三国演义》里面,所有的高手几乎都被罗贯中完美的进行了修饰和加工,甚至是杜撰出来的,要这么写既是为了突出人物的英雄气概,又是为了丰富故事的发展,引人入胜,这是为什么《三国演义》被所有中国人都喜爱读的重要原因。
张飞对战马超发生在刘备征张鲁夺汉中时期,马超是三国时期的虎将,带领西凉兵把曹操都打得割须弃袍,对战曹操手下的诸多猛将毫不畏惧,后来被曹操使离间计,无奈投靠了张鲁。刘备夺取了益州后,趁机北上攻打张鲁,张鲁手上真正能用的将领就是马超。
马超的确了得,杀得刘备大军还是很狼狈,此时需要一员猛将出战马超,刘备手下随军出征的猛将还是不少,张飞、赵云、黄忠、魏延等都在军中,最后刘备让张飞出战,张飞与马超大战了几百回合不分胜负。那么为何刘备不安排无敌战将赵云出战呢?
这里面的原因有两方面:
刘备深知赵云战斗能力爆表,而且属于那种出战必见血的高手,他与马超一战,必有一人受伤甚至战死,刘备同时又想收降马超,赵云出战那就是两只死战的猛虎,伤了谁都不好。而让张飞出战,对刘备来说就不一样了,张飞勇猛,他的套路与马超的套路其实是相似的。他们都有点像大刀对砍,虽然舞得风生水起,其实是半斤八领,谁也不会伤着谁,最后比拼的就是耐力。马超和张飞都皮粗肉糙的,耐力完全没有问题。
张飞斗马超既能把握战场节奏,又能让马超感觉得到刘备大军的压力,同时还能让张鲁看到刘备帐下武将的厉害,最重要的是让马超与张飞惺惺相惜,为后来收降马超打下基础。难道派出赵云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吗?显然赵云是达不到这个目的,赵云属于精致的刺客型,他的出战基本都是一枪封喉,在整个《三国演义》里面,赵云的出战基本都没有过大的阵仗就结束了,赵云与敌将的对垒都是三下五除二,一枪挑落,打完收工。赵云出战马超,要么赵云死,要么马超亡,刘备不希望看到这个结局。
另外一个原因是罗贯中不希望让赵云和马超对垒,前面说了,赵云在小说中的人设很高,是整部小说中人设最为完美的将领,人又帅,武功高。罗贯中写赵云出战的每一场都是在给赵云的人设加分的,而赵云在战场上杀的每一敌将都是该死之人。如果罗贯中写让赵云对战马超,就与小说中赵云的人设有冲突,而且无法交代马超与赵云的战果。马超赢了,赵云武功不济;赵云赢了,马超死了,赵云脸上无光,不符史实;赵云马超打平了,又不符合赵云一枪封喉的勇猛。
罗贯中难啊,所以只能让张飞这个莽夫出战,无论输赢平,罗贯中都能写得游刃有余。
结果很可能没有什么变化,赵云是否能胜得了马超,很难说,收服马超的,还得是诸葛亮的计策。
毕竟事实已经发生,那我们就假设一下如果斗马超的不是张飞而是赵云,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从个人战斗力来分析一下,张飞、马超和赵云,很可能是不相上下的,至少张飞和马超基本上是个平手,而赵云,从其以往的战绩以及关羽张飞的态度上来看,肯定不差,不然这两个眼高于顶的人,特别是关羽,是不会把赵云看成兄弟的。
接下来从事件本身上来分析下,当时的马超是奉了张鲁的命令来救刘璋的,在葭萌关遇到了刘备的军队。打了一场,没能打赢,然后诸葛亮又及时的用计,收买了张鲁身边的小人杨松,断了马超退军的后路。
也就是说,当时的马超已经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于是在李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一番劝说后,自然就投降了刘备。
也就是说,在葭萌关这里,不论是谁去拒敌马超,只要能挡住马超的前进脚步,任务也就算完成了。
如果当时用赵云换了张飞,先不说赵云能不能打得赢马超,就算打赢了,能不能活捉马超?如果不能,杀了马超可以么?这恐怕不行,因为刘备早就看中了马超那一身的武艺,已经打定主意要把把马超收归麾下了。
马超当时在刘备眼里就是一匹还没有被驯服的烈马,消耗下他的体力就可以了,没必要非有个胜负输赢,所以,张飞或赵云,谁上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