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药制成粉末冲泡,是否与煎熬有着一样的效果?

 我来答
脑洞科普
2021-01-08 · TA获得超过29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80
展开全部

将中药制成粉末冲泡,是否与煎熬有着一样的效果?

我觉得不一样。

1中药颗粒是中药饮片或药材经过提取浓缩制粒等等一系列的过程所造的,单味药制粒,不存在中药煎煮过程中各味药相互作用

2煎煮中药是中药饮片煎煮成汤剂,弃掉残渣

3打粉是中药饮片直接打成粉末

颗粒剂的各种中药,都是中药熬好了以后经过浓缩加入糊精等,最后形成的干的颗粒,怎么说呢,这样的颗粒中药非常纯正,质量有保障,特别是一些大厂家的,比如说某江。

有这个疑问是因为熬中药的过程,由于中药里面成分比较多,比较复杂,所以熬药的过程中有没有可能发生什么化学反应之类的,产生一些新的成分,这些新的成分对你的病起作用。如果是这样我觉得完全不必要担心,中医治病立足于功效,一个方子的功效是经过医生设计的,他也不懂有没有什么化学反应发生,也没有考虑过,至少说他没有指望这些反应的产物能对人有什么作用,所以完全不必担心这个问题。

如果你还是很介意,有一个办法,你把这些颗粒用水冲好之后,放在小锅里炖五分钟,或者是用很热的水充好,放在保温杯里面,过个十分钟在喝。

我有个病号,一直喝的自己熬的中药,后来因为出去玩不方便,改成颗粒剂,她说,颗粒剂药味很浓,效果比她自己熬的要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熬的不专业。我觉得你要是觉得熬得好,那你就自己熬药,要是没怎么熬过的人,真不如用颗粒剂。

而且这个需要具体对待

一般来说,中药有不同的加工方式,如泡酒,煮汤药,磨粉,炼丹药,做成胶囊等等。到底采取哪种形态是根据药和对应症状的特点决定,而不是可以任意采用的。一般来说,大部分的中药拿来煮汤药是最合适的方法。只有少数药物较为贵重(冬虫夏草)或者药材本身就见水即化(珍珠粉)才会磨粉食用。大多数散剂的药力不如汤剂,在这种情况下服用散剂虽然也能有一定效果,但是容易造成浪费,可能还会刺激消化系统造成腹泻。

乁宽而L
2021-01-15 · TA获得超过44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41
展开全部
将中药制成粉末冲泡,是否与煎熬有着一样的效果?


中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对具有对人体某些病症治疗作用的植物、生物、或其它岩石材料的统称,其治病原理复杂,药材之间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变化无穷,然而,自古中药的制药方法、服用方式,却高度统一,大多数都是日晒制药、熬水服用。



而今许多中药都选择打粉泡水喝,这是一种对中药的利用效率升级的一种方式,但也有许多人持反对意见。

举个栗子:古人认为,人参只有完整的才珍贵,打成粉末那就一文不值,如今人参都打粉,难道古人的总结完全是在扯淡?

中药,到底是熬水喝,还是打粉泡水喝好?

打粉泡水喝的优势:

1、方便,不需要熬那么久,直接热水一冲,喝了不就好了,哪有那么多麻烦。

2、粉末状药物全部吃进去,药效全部保留,并且由于打成粉末,更有助于吸收。

熬水喝的优势:

1、药在通过煎熬,也就是提炼之后,浓度比较高,融于水中,快速吸收。

2、古方都是这样,这是长期经验总结,而药材中有许多科学未知的东西,遵从古方不图方便,求稳。

为了探求这个问题,小编翻阅南华大学图书馆关于中药的藏书,然后和朋友扯扯蛋,之后,焦灼了......

按照制药工程的制药原理来说,许多中成药都是通过打粉后,经过一些辅助材料的添加制成,不经过煎熬,但又有这么一个故事,让小编彻底懵逼。

中药究竟如何发挥作用,多年来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2012年,沈朝斌与复旦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教授俞培忠曾有过一次辩论。俞培忠认为,中药材经炮制和煎煮后,最可能的药理药效作用是化学成分,而沈朝斌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不排除中药经处理后存在“小基因物质”。

沈朝斌所说的“小基因物质”就是微小核糖核酸,这是一种能够调节基因表达的“小基因”序列,它的主要功能是抵制基因转录。在医学意义上,微小核糖核酸既是一个疾病的生物标记,又是进行基因治疗的手段。



这只是中药起作用的一种方式,而中药到底是怎么起作用的?正如文章开头所言,中药的治病原理复杂,并且药物并不是中医治病的核心手段,各方面配合才最终达到效应。

医武道同源,为此,小编再一次与伍明先生用运动康复思维探讨了这个问题。

伍明先生用不言之言,点醒了小编:水载万物,利万物,存于万物,水中的奥妙无穷无尽,无论如何,服用中药,都不要离开水,至于中药煎熬还是打粉,我真不懂。



中药从煎熬到打粉的改变,虽然是微小的,但对人体内部运动的改变是复杂的,然而这复杂的改变又会通过人体的自身调节而改变,人体最终又会适应这种变化,尽管中药中含有说不清道理的东西,人体都会通过自身改变,适应,最终又吸收了这些东西,只是,这种改变到底有没有意义,却是一个急需要得到解释的问题。

但,无论如何,药,只是一种材料,最好的康复手段永远是运动康复,也就是通过激发自身康复能力的康复手段,药物作为配合,中药打粉的现象虽没什么问题,但人对生病的态度,却有巨大问题,人如果觉得生病都不愿意熬药,只是冲水喝点药就解决了,怎么会重视自己的身体,真正等到病不可治,又当如何?



人如果失去了生命力,最终致命的根本也许不是什么病痛,而是浮躁、物欲,和自己的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灿灿时尚走廊
2021-01-16 · TA获得超过54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240
展开全部

中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对具有对人体某些病症治疗作用的植物、生物、或其它岩石材料的统称,其治病原理复杂,药材之间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变化无穷,然而,自古中药的制药方法、服用方式,却高度统一,大多数都是日晒制药、熬水服用。

而今许多中药都选择打粉泡水喝,这是一种对中药的利用效率升级的一种方式,但也有许多人持反对意见。举个栗子:古人认为,人参只有完整的才珍贵,打成粉末那就一文不值,如今人参都打粉,难道古人的总结完全是在扯淡?

1、方便,不需要熬那么久,直接热水一冲,喝了不就好了,哪有那么多麻烦。

2、粉末状药物全部吃进去,药效全部保留,并且由于打成粉末,更有助于吸收。

熬水喝的优势:

1、药在通过煎熬,也就是提炼之后,浓度比较高,溶于水中,快速吸收。

2、古方都是这样,这是长期经验总结,而药材中有许多科学未知的东西,遵从古方不图方便,求稳。

这只是中药起作用的一种方式,而中药到底是怎么起作用的?正如文章开头所言,中药的治病原理复杂,并且药物并不是中医治病的核心手段,各方面配合才最终达到效应。

中药从煎熬到打粉的改变,虽然是微小的,但对人体内部运动的改变是复杂的,然而这复杂的改变又会通过人体的自身调节而改变,人体最终又会适应这种变化,尽管中药中含有说不清道理的东西,人体都会通过自身改变,适应,最终又吸收了这些东西,只是,这种改变到底有没有意义,却是一个急需要得到解释的问题。

但,无论如何,药,只是一种材料,最好的康复手段永远是运动康复,也就是通过激发自身康复能力的康复手段,药物作为配合,中药打粉的现象虽没什么问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不着急上课
2021-01-09 · 读书足以恬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不着急上课
采纳数:14 获赞数:176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不是的。中药的性状不一样,发挥的功效是不一样的,所以粉末冲泡和煎熬效果是不一样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进击的蜗牛KM
2021-02-12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151
展开全部
没有。
中药的作用是以四气五味为基础搭配。
煎煮过程中的反应可不仅仅是化学反应,四气五味的结合分化构成的升降出入反应可不是实验室能说的清楚的。
而中药打粉或是提取物是生物学的成分论为基础的。其中有些东西可能更有效。但是这个已经不是中医的范畴了。而是生物的范畴。所以屠呦呦的青蒿素属中属西这么多年来一直争议不断。但是其实那是生物学里面的知识。和中医关系真的不大。
中医中药的定义是以中医的理论作为底层而形成的中医独有的生理学,病理学概念。不能和西医的分子,细胞,组织化学等等学科结合而来的生理学,病理学混淆起来。
这也就可以断言真正的中西医结合是不存在的。
指导理论都不一样,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融会贯通,或是发展。目前的所谓中西医结合只是相互借鉴或是打着科学的旗号对中医进行西化改造而已。很多人可能不乐于听到这样的解释。(虽然只是一个人意见)但抛开意识形态来看待这个问题,会真的如此。
最后也说说中药的现代化可能也只是很多利益参与者对中草药进行成分论的分析,改造,再组合而进行的科学分析,组合和所谓的发明。真没必要生拉硬扯要和传统中医挂上钩。毕竟在不断的摸索和发现中,中药学才会有更好的发展。虽然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医中药。但只要对人类健康有意义,何乐而不为呢?
嗯,在延伸一下,中西医结合的目标是中西医借鉴,互相补充学习,扬长避短,为人类健康做贡献。这个目标和方针绝对正确。但出来的还真不是规划的中西医结合。管他呢。即使是长成了另外一种不中不西的医学,只要能对人类健康有所作为。也应该是喜闻乐见的。不是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