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社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句话概括电影的内容,就是一个从“地狱学院”毕业回校执教的英语老师基廷,采用一种与众不同离经叛道的教学方式,领导学生从美妙的诗中寻找到人生的一致性。
那这个诗社为什么叫做“死亡诗社”呢?其实它又叫做“古诗人社”,它原本是基廷老师学生时代创办的社团,当基廷老师把古诗人社的秘密告诉他的一群学生,学生们为这个秘密着迷,其中以学生尼尔为代表,决定重建这个社团。
那这个令学生们着迷的秘密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浪漫主义。它以梭罗、惠特曼和雪莱为偶像,致力于“吸取生命中的精髓”,并能使人的精神飞扬,使女人晕眩,神也在此时诞生。毫无疑问,这是人精神的极大解放。
而又有哪个年轻人不喜欢这样自由的思想体验呢?更何况是那群受地狱学校折磨已久的学生,他们那一颗颗狂热的心正等待解放。
那为什么“古诗人社”变成了“死亡诗社”呢?还是要从它的建社宗旨上看:我到森林里,因为我要过真正的生活。我要活的充实,吸取生命中的精髓,摒弃一切与生活无关的事物。当我死时,才不致于发现我白活了一场。从这可以看出,这群学生已经懂得思考人生的存在问题,那就是死亡,这是人自我意识觉醒的第一步,他们决定了“向死而生”。
另一方面,这也是最后造成全科都拿了甲的好学生尼尔死亡的直接因素,因为崇尚思想自由的古诗人社让尼尔意识到了“自我”,发现了“自我”,他一度为了自己的戏剧舞台梦想与严厉的父权对抗,最后却只能在自己的枪口之下实现了解脱,从诗社的宗旨来看,我猜尼尔并不后悔自己白活了一趟,至少他在唯一的主角出演中“真得演得很好”。
但真的很遗憾,尼尔为艺术的献身正好实现了“犬儒之徒” 乔治老师的诅咒,而 乔治老师却认为他只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认为基廷老师在误导学生,因为基廷老师在冒险鼓励他们成为艺术家,但他们发现自己并不是兰布兰特、莎士比亚或者莫扎特时,学生会恨基廷的,说完他向基廷扔了一个“你以后就知道了”的嘲笑。
可基廷却笑着说:他要培养的不是艺术家,而是自由思想家。没错,这就是一个老师的教育目的,核心是所谓“要培养怎样的人”。
那什么叫做“自由思想家”呢?据我们所知,这不是我们熟知的权威专家。 但从字面意思看,就是要学生学会“自由而独立地思考”。 那我们且看离经叛道的基廷老师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让同学们学会“自由而独立地思考”。
基廷老师在电影里一共给学生们上了六节课。
第一节一上来就是死亡问题,他把同学们带到学校走廊的文化墙上,让孩子注视着他们每天都经过但从未真正注意的“名人廊”,学生和所谓名人一样,有着相同的发型、旺盛的精力,也曾经不可一世充满希望,并渴望着成就大事,但,最后他们都化成了尘土,已经死去、僵冷、死亡,所以,他告诉同学:我们都是凡人,都是会死去的人,都是一样的人。
因此,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呢?他让同学们读“有花堪折直须折”,读“白驹过隙”,让同学们意识到他们也将变成一个死去的人,所以,要“及时行乐”。
很多人都在问了,劝人及时行乐不是要劝人堕落吗?
耐心且看下去吧
第二节课,便是要回答“人生的意义在哪里?”这个问题。当看到其他老师第一节课便用作业deadline威胁学生时,基廷老师一上来让学生撕书的行为确实吓到了很多人,但看到他们撕书的时候,我似乎也觉得很痛快。当看到所谓专家著书上的“熟读书要读懂诗的韵律、押韵和修辞”时,你是否起了小学初中被老师家长逼着背唐诗三百首的痛苦经历;当你要回答“诗是如何技巧的呈现其客观性”时,你晚上会不会做梦都怕回到做高考语文时那紧张手抖的150分钟。
可,语文不该是这个样子的。
正如基廷老师说的,我们读诗写诗,不是为了懂他的灵巧,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员,人类是充满热情的,是需要写诗来表达这些热情的。
当然,医药、工程和法律这些都是高贵的理想,并且是我们维生的工具;但是,诗、美、浪漫和爱,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
生而为人,要学会感受美!
基廷老师说借惠特曼的诗告诉学生们,人生的意义,就是“you are here!”(活在当下,享受当下),这就是及时行乐的核心,正因为有及时行乐,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才能使生命有一致性。
换句话来说,生命的一致性就是认识你自己,找到你自己的价值,并有清晰的目标。如果你感觉不到快乐,感受不到美,那说明你还处于角色混乱中。这就是我们说青少年叛逆的原因,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要成为怎样的人,以及在社会上应该占有怎样的地位,负起怎样的责任,所以他们迷茫。
而最后四节课基廷老师从具体的方面引导学生如何找到人生的一致性。
在第三节课上,基廷老师站在讲台上,提醒同学们要经常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注重自己的理解和声音;第四节课,同学们边听音乐边读诗,读完把足球踢进球框,他告诉学生:运动能让我们变得卓越;第五节课,学生陶德在基廷老师的引导甚至是半逼迫下,战胜了对舞台和表达的恐惧,尝试回到自己野蛮原始的呐喊,并用语言表达心绪的混乱,这个过程简直像一场梦一样,镜头也在刻意制造晕眩感。
而第六节课,基廷老师带着学生们在学校中庭踏步,并告诉他们,路是走给自己看的,不是走梯台的表演,即使很少人同道,也要相信自己的信念独一无二,这是告诉我们要自信,要坚持。
然而,以追求精神自由的古诗人社还是不被正统权威所接受,权威的校长对基廷老师那离经叛道的教法提出质疑,甚至是否定:在这些年纪的孩子,想也别想教他们学会自我思考,要遵守传统和纪律,学校就是帮他们进大学做准备,其他方面顺其自然发展。
这论调,像极了小学初中想学乐器和绘画却被父母用冷水浇灭的孩子,她们连给否定的话都差不多相同,无非就是好好学习搞成绩,成绩不好其他都是妄想,可当你前二十年都在搞冷冰冰的成绩的时候,终于到了大学的你就会突然发现,成绩又算是什么东西,他就像钱一样,花走了你人生1/4时间,虽然是把你推到了一个不高不低的位置,但时间再也回不来了,你学的知识都没有价值了,想想都觉得可悲吧。
而电影里的学生尼尔就是相当于农村出来的孩子,他的家庭在贵族学校只能算是在底层,而这种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考上哈佛,当医生突破阶级限制。面对不被允许的戏剧梦想,尼尔以死明志,到他死之前,他的父母都不肯退步,他们就如同面对一个幼稚不懂事、没有思想的婴儿,父亲给出的回复始终是“你以后会懂得”“你还不懂,我不会让你白白糟蹋自己的人生的”。
那到底基廷老师的教学理念到底有没有用呢?那要看你从哪些方面来分析了。按照我们现在的学校体制来看,当然是要以学生的成绩来看,学生成绩下降,是老师的教学方法有问题,但影片中罕见地没有说到学生的成绩。从学生的心灵以及思想上来看,这种教学方法无疑是成功的,虽然最后敢站在桌子上给基廷老师送别的学生只有那几个,但这已经足够了,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所有学生都认可的,我一直以为现在的教育已经不是一种启发,而且一种拯救了,因为这些孩子的心灵已经被现实压抑了很久,基廷老师是孩子们的灵魂拯救者,让他们找到存在的价值,学会自我思考,并勇敢地去追寻。
但同时,基廷老师的教学也是失败的,因为他确实造成了尼尔的矛盾和死亡,他曾经顺利地从地狱学校毕业但却有着与众不同和离经叛道的自由思想,就像他说的,聪明的人知道该采取方式去平衡大胆挑战和谨慎,处理大胆和愚蠢,其中想必他是经过灵魂的挣扎与困惑的,但是他成功地走出来了,而他的学生却被困住了,即使他教过尼尔要和权威和父母沟通,但学生太执着也太纯粹,真的很令人惋惜,他们最终还是败给了权威。
讲到这我突然觉得很幸运,因为笔者在大学也遇到自己的人生导师,当学生问他关于考研问题和人生规划的时候,他也像基廷老师一样,平淡而深沉地说出:我喜欢教书,他的真性情和对自己教育信念的坚持,曾在我迷茫的时候拯救了我的灵魂,那是一种无法形容的感受,而剩下的只有崇拜和感激。
那似乎从头到尾,我还没跟大家说基廷老师到底是一个怎样有魅力的人?他的自我介绍是这样子的:橄榄队队长、校刊编辑、剑桥大学毕业;长于追求女孩子,是古诗人设的成员;最可能做任何事的人,据学生说能翻动地狱。你能从他的介绍中得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吗?似乎也并没有,但这却给人一种感觉:真实,是个平凡人,但却是个有趣的人。
那这就够了!因为真正的伟人从来都是和人们最亲近、也最真实的人。
那这个诗社为什么叫做“死亡诗社”呢?其实它又叫做“古诗人社”,它原本是基廷老师学生时代创办的社团,当基廷老师把古诗人社的秘密告诉他的一群学生,学生们为这个秘密着迷,其中以学生尼尔为代表,决定重建这个社团。
那这个令学生们着迷的秘密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浪漫主义。它以梭罗、惠特曼和雪莱为偶像,致力于“吸取生命中的精髓”,并能使人的精神飞扬,使女人晕眩,神也在此时诞生。毫无疑问,这是人精神的极大解放。
而又有哪个年轻人不喜欢这样自由的思想体验呢?更何况是那群受地狱学校折磨已久的学生,他们那一颗颗狂热的心正等待解放。
那为什么“古诗人社”变成了“死亡诗社”呢?还是要从它的建社宗旨上看:我到森林里,因为我要过真正的生活。我要活的充实,吸取生命中的精髓,摒弃一切与生活无关的事物。当我死时,才不致于发现我白活了一场。从这可以看出,这群学生已经懂得思考人生的存在问题,那就是死亡,这是人自我意识觉醒的第一步,他们决定了“向死而生”。
另一方面,这也是最后造成全科都拿了甲的好学生尼尔死亡的直接因素,因为崇尚思想自由的古诗人社让尼尔意识到了“自我”,发现了“自我”,他一度为了自己的戏剧舞台梦想与严厉的父权对抗,最后却只能在自己的枪口之下实现了解脱,从诗社的宗旨来看,我猜尼尔并不后悔自己白活了一趟,至少他在唯一的主角出演中“真得演得很好”。
但真的很遗憾,尼尔为艺术的献身正好实现了“犬儒之徒” 乔治老师的诅咒,而 乔治老师却认为他只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认为基廷老师在误导学生,因为基廷老师在冒险鼓励他们成为艺术家,但他们发现自己并不是兰布兰特、莎士比亚或者莫扎特时,学生会恨基廷的,说完他向基廷扔了一个“你以后就知道了”的嘲笑。
可基廷却笑着说:他要培养的不是艺术家,而是自由思想家。没错,这就是一个老师的教育目的,核心是所谓“要培养怎样的人”。
那什么叫做“自由思想家”呢?据我们所知,这不是我们熟知的权威专家。 但从字面意思看,就是要学生学会“自由而独立地思考”。 那我们且看离经叛道的基廷老师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让同学们学会“自由而独立地思考”。
基廷老师在电影里一共给学生们上了六节课。
第一节一上来就是死亡问题,他把同学们带到学校走廊的文化墙上,让孩子注视着他们每天都经过但从未真正注意的“名人廊”,学生和所谓名人一样,有着相同的发型、旺盛的精力,也曾经不可一世充满希望,并渴望着成就大事,但,最后他们都化成了尘土,已经死去、僵冷、死亡,所以,他告诉同学:我们都是凡人,都是会死去的人,都是一样的人。
因此,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呢?他让同学们读“有花堪折直须折”,读“白驹过隙”,让同学们意识到他们也将变成一个死去的人,所以,要“及时行乐”。
很多人都在问了,劝人及时行乐不是要劝人堕落吗?
耐心且看下去吧
第二节课,便是要回答“人生的意义在哪里?”这个问题。当看到其他老师第一节课便用作业deadline威胁学生时,基廷老师一上来让学生撕书的行为确实吓到了很多人,但看到他们撕书的时候,我似乎也觉得很痛快。当看到所谓专家著书上的“熟读书要读懂诗的韵律、押韵和修辞”时,你是否起了小学初中被老师家长逼着背唐诗三百首的痛苦经历;当你要回答“诗是如何技巧的呈现其客观性”时,你晚上会不会做梦都怕回到做高考语文时那紧张手抖的150分钟。
可,语文不该是这个样子的。
正如基廷老师说的,我们读诗写诗,不是为了懂他的灵巧,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员,人类是充满热情的,是需要写诗来表达这些热情的。
当然,医药、工程和法律这些都是高贵的理想,并且是我们维生的工具;但是,诗、美、浪漫和爱,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
生而为人,要学会感受美!
基廷老师说借惠特曼的诗告诉学生们,人生的意义,就是“you are here!”(活在当下,享受当下),这就是及时行乐的核心,正因为有及时行乐,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才能使生命有一致性。
换句话来说,生命的一致性就是认识你自己,找到你自己的价值,并有清晰的目标。如果你感觉不到快乐,感受不到美,那说明你还处于角色混乱中。这就是我们说青少年叛逆的原因,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要成为怎样的人,以及在社会上应该占有怎样的地位,负起怎样的责任,所以他们迷茫。
而最后四节课基廷老师从具体的方面引导学生如何找到人生的一致性。
在第三节课上,基廷老师站在讲台上,提醒同学们要经常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注重自己的理解和声音;第四节课,同学们边听音乐边读诗,读完把足球踢进球框,他告诉学生:运动能让我们变得卓越;第五节课,学生陶德在基廷老师的引导甚至是半逼迫下,战胜了对舞台和表达的恐惧,尝试回到自己野蛮原始的呐喊,并用语言表达心绪的混乱,这个过程简直像一场梦一样,镜头也在刻意制造晕眩感。
而第六节课,基廷老师带着学生们在学校中庭踏步,并告诉他们,路是走给自己看的,不是走梯台的表演,即使很少人同道,也要相信自己的信念独一无二,这是告诉我们要自信,要坚持。
然而,以追求精神自由的古诗人社还是不被正统权威所接受,权威的校长对基廷老师那离经叛道的教法提出质疑,甚至是否定:在这些年纪的孩子,想也别想教他们学会自我思考,要遵守传统和纪律,学校就是帮他们进大学做准备,其他方面顺其自然发展。
这论调,像极了小学初中想学乐器和绘画却被父母用冷水浇灭的孩子,她们连给否定的话都差不多相同,无非就是好好学习搞成绩,成绩不好其他都是妄想,可当你前二十年都在搞冷冰冰的成绩的时候,终于到了大学的你就会突然发现,成绩又算是什么东西,他就像钱一样,花走了你人生1/4时间,虽然是把你推到了一个不高不低的位置,但时间再也回不来了,你学的知识都没有价值了,想想都觉得可悲吧。
而电影里的学生尼尔就是相当于农村出来的孩子,他的家庭在贵族学校只能算是在底层,而这种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考上哈佛,当医生突破阶级限制。面对不被允许的戏剧梦想,尼尔以死明志,到他死之前,他的父母都不肯退步,他们就如同面对一个幼稚不懂事、没有思想的婴儿,父亲给出的回复始终是“你以后会懂得”“你还不懂,我不会让你白白糟蹋自己的人生的”。
那到底基廷老师的教学理念到底有没有用呢?那要看你从哪些方面来分析了。按照我们现在的学校体制来看,当然是要以学生的成绩来看,学生成绩下降,是老师的教学方法有问题,但影片中罕见地没有说到学生的成绩。从学生的心灵以及思想上来看,这种教学方法无疑是成功的,虽然最后敢站在桌子上给基廷老师送别的学生只有那几个,但这已经足够了,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所有学生都认可的,我一直以为现在的教育已经不是一种启发,而且一种拯救了,因为这些孩子的心灵已经被现实压抑了很久,基廷老师是孩子们的灵魂拯救者,让他们找到存在的价值,学会自我思考,并勇敢地去追寻。
但同时,基廷老师的教学也是失败的,因为他确实造成了尼尔的矛盾和死亡,他曾经顺利地从地狱学校毕业但却有着与众不同和离经叛道的自由思想,就像他说的,聪明的人知道该采取方式去平衡大胆挑战和谨慎,处理大胆和愚蠢,其中想必他是经过灵魂的挣扎与困惑的,但是他成功地走出来了,而他的学生却被困住了,即使他教过尼尔要和权威和父母沟通,但学生太执着也太纯粹,真的很令人惋惜,他们最终还是败给了权威。
讲到这我突然觉得很幸运,因为笔者在大学也遇到自己的人生导师,当学生问他关于考研问题和人生规划的时候,他也像基廷老师一样,平淡而深沉地说出:我喜欢教书,他的真性情和对自己教育信念的坚持,曾在我迷茫的时候拯救了我的灵魂,那是一种无法形容的感受,而剩下的只有崇拜和感激。
那似乎从头到尾,我还没跟大家说基廷老师到底是一个怎样有魅力的人?他的自我介绍是这样子的:橄榄队队长、校刊编辑、剑桥大学毕业;长于追求女孩子,是古诗人设的成员;最可能做任何事的人,据学生说能翻动地狱。你能从他的介绍中得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吗?似乎也并没有,但这却给人一种感觉:真实,是个平凡人,但却是个有趣的人。
那这就够了!因为真正的伟人从来都是和人们最亲近、也最真实的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