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如何备课
1、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因而,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知道如何备课,不能不研究备课艺术。
2、为使教学工作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充分、精心地准备。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即使备课,有时还教得不成功,不备课就更无把握。因此,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讲什么?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
3、备教材。教材,包括教科书、参考资料、等,它是教学大纲的充实和展开,它反映了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把学科的整体和各部分的教学目标反映得更加清晰;有了教材,教师对教学大纲的精神更易领会,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易掌握。
4、了解学生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想法 ,熟悉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其次,要了解班级情况,如班风等;再次,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扩展资料
幼儿园工作计划中,家长工作计划已是重要内容。共同教育好幼儿,使幼儿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这不只是幼儿老师的责任。想要达到家园互动,共同教育。幼儿老师必须使家长及时,全面的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从而配合幼儿园进行教育。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新年度制定出了幼儿园家长工作计划。幼师和老师一样,也是祖国的栋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幼儿教师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备课指向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因此,研究教师如何备课具有重要意义。当然,这里所说的“课”并非指向一节集体教学活动,而是涵盖了幼儿在园进行的各种类型的活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行话说,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的预设。由这两句话可见备课之于教学的意义。虽然,有效的教学并不完全是由备课的精细度决定的,但精心的备课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实践中,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的很多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与现在倡导的教育理念不一致的教育行为(主要指向教师的内在思维)。同时,通过日常下园与教师们的交流,我也了解到教师们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惑。因此,我尝试着从教师备课中的普遍问题说起,接着谈谈备课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几组关系,最后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提出处理好这几组关系需要思考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教师备课中的普遍问题
通过计划我们能够了解教师的基本想法,进而了解其想法背后的教学思路和理念。基于对大量教育活动计划的分析及与教师的交流,我们发现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存在着习惯性的思路和他们自己意识不到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备课的习惯性思路:
教师们在备课时更习惯于从教育内容出发来设计活动。他们在设计活动时一般是先想内容,即“我想教给孩子什么”或“我想让孩子做件什么事,这件事应该挺好玩的”,然后再考虑“我想教的内容中包含哪些目标”,接下来是“我要怎么做”。
1、内容的选择
教师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大致包括两条途径:一是依据目标从现成的各种教材或生活中(如季节、节日)寻找相关内容,这是很多教师经常会选择的一条途径;二是教师围绕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或孩子可能感兴趣的事选择内容。
其中,一些教师能够考虑到孩子的兴趣或内容的新颖性,但这种考虑多是他们自己的主观感觉。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这个内容开展活动时,他们一般会说“我觉得这个内容挺好的,我们班孩子应该挺喜欢的”,或者是“我们班孩子最近对这个一直很感兴趣”,而当你再进一步询问他们“孩子感兴趣的到底是什么”、“这个兴趣反映出孩子怎样的需要时”,他们往往就说不清楚了。这反映出教师们在选择内容时缺少对孩子们与此内容相关的原有经验和发展需求的关注,同时也缺少对教学内容或教材的独特价值及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2、目标的设定
无论是通过哪条途径选择的内容,教师们更习惯于将教材中的现成目标搬进自己的计划中,或者按着往年习惯了的做法把过去的目标放到当前的计划里。从表面来看,这些目标多是《纲要》或《细则》中的原话,似乎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但一经琢磨,不难发现这些目标表述比较空泛,几乎是整个学期都要培养的目标,看不出与幼儿当前发展水平的联系和针对性,而且不具有操作性。有时还会将目标与幼儿要做的事情相混淆,不清楚为什么要让幼儿做这件事。这反映出教师在设定教育目标时,缺少对所定目标关键词的内涵的理解,缺少对幼儿要达到此目标需要具备哪些具体经验和能力或需要经历怎样的发展阶段的深入分析,缺少对既定教育内容所涉及到的领域关键经验的具体思考。
3、过程的设计
设定了内容与目标的基础上,教师们对教学过程的预设一般是先考虑用什么样的形式比较新奇,能够调动孩子们的兴趣。然后再把过程设计成几个步骤,或提出几个问题试图引发孩子的思考,但这些问题一般都会直接指向目标,提出问题的目的多是引导幼儿说出老师所预期的答案。有时也会再给孩子们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练习、操作或者与同伴讨论。最后是小结,将老师认为的很有价值的问题再跟幼儿强调一下,以确定孩子们都能说出来或展示幼儿做出来的作品。这个过程猛的一看似乎挺流畅的,但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整个过程几乎都是在老师的掌控下走过场,按着老师预设好的思路和答案步步推进,直至有幼儿能够说出老师所期望的答案。这反映出教师重形式、重操作、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缺少对幼儿可能存在的不同情况、不同问题以及相应对策的分析,缺少对幼儿学习过程和学习特点的分析,缺少对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之间关系的思考。
(二)教师习惯性备课思路背后的观念及主要问题:
上述种种习惯性思路反映出目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在这一倾向的影响下,他们在设计活动时的出发点、落脚点以及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都表现出了过多关注自己的想法而忽略幼儿想法及其背后需求的观念方面的问题。 1、以“我想教什么”为出发点,缺少对为什么要教这个内容和这个内容与幼儿当前的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的思考,导致教学的盲目性。
2、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过了”,孩子就“学会了”,于是以教的过程替代学的过程,缺少对幼儿如何学习的以及如何帮助幼儿学会的关注和把握,导致学习的被动性。
3、以完成教师预设的教学计划为落脚点,缺少对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即时反应的关注和对学习效果的反思,导致教学的低效性。 综合上述分析,教师的备课过程不可或缺地包含着几个关键的要素:幼儿的原有经验与需求、教学内容、教育目标、幼儿学习反应、教师应答策略等。
二、教师在备课中需要关注的几组关系
上述五个关键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构成了以下几组关系。而这几组关系经常是教师们在习惯性的备课思路中被忽略掉的。
1、教学内容与幼儿已有经验之间的关系
这组关系涉及到的问题是明确谁是活动的主体。《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只有当教师想教的内容与幼儿的已有经验发生
关系时(可能是幼儿喜欢的,也可能是幼儿感到困难的),他们才有可能产生想学的愿望和需要,也才有可能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进而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后续的学习过程才会对其产生意义,而有意义的学习是有效学习的前提。所以,在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已有经验之间建立关系,由幼儿感兴趣的或感到困难的问题切入,从幼儿需要的角度引出与之相关的学习内容,是老师们值得借鉴的思路。
2、教学内容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
这组关系涉及到的问题是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教师依据幼儿与此内容相关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阶段来确定多数幼儿在本次活动中需要重点学习的具体经验是什么。教学难点是教师依据对幼儿原有认知经验和能力水平的把握,来确定本次活动中幼儿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或自身难以突破的坎儿是什么。确定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后,教育目标就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向性,再加上落实重点和突破难点的途径或方法,目标就容易具有操作性和可达成性了。 3、教学过程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
这组关系涉及到的问题是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幼儿落实重点目标进而突破难点目标。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与教育目标之间紧密联系,想清楚每一个环节的具体目的及其对于实现本次活动的重点目标所起到的作用。同时,教师也要深入思考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帮助幼儿意识到问题的关键,进而尝试着去突破难点,迎接挑战,体验到自我努力之上的学习的愉悦感。
4、幼儿学习反应和教师应答策略之间的关系
这组关系涉及到的问题是在设计教育过程时如何使教师教的节奏适应幼儿学的节奏。这需要教师关注自身的指导策略对于幼儿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以及不同幼儿对于教师的指导会产生怎样不同的反应,以帮助教师减少自身的主观判断,更有目的地思考、筛选或调整自己的应答策略,进而使自己的指导更贴近幼儿的需要,因为适合幼儿需要的指导才是所谓适宜的指导。尤其是当幼儿出现了与教师的预期不一致的反应时,教师更要关注和思考幼儿产生这一反应背后的原因,进而根据幼儿的反应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应答策略。而这一点正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
综合上述四组关系,它们都可以回归到一组核心关系上来说,就是“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好了上述几组关系,教师才能最终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也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备课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我尝试着从计划的来源、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目标的确定以及教育过程的设计四个方面简单地梳理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思考的一些问题。由于研究并不深入,所提问题并不全面、不确切,只是想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1.计划来源于哪里?回归到哪里?
(1)来源:教师的教育活动计划有3个可能的出发点,即观察/评估、确定目标、设计活动。在日常实践中,教师们更多的从设计活动或确定目标开始,而较少从观察/评估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出发来设计活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们应该更多地在日常工作中去关注孩子在生活中感兴趣的是什么,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或有什么样的需要等等。
(2)回归:无论教师的从哪个点出发来设计的活动,计划的落脚点都应该回归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落实到孩子们运用自己在各种类型的活动中所获得的各方面的学习经验去解决自己或他人遇到的问题,让自己或他人更愉快、自信的生活。从更高层次来说,就是回归到幼儿高质量的生活上。
2.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 在此方面教师需要思考:
(1)活动是源于幼儿在生活中关注的兴趣点或遇到的问题,还是由教师提供的?
(2)如果是幼儿感兴趣的或存在的问题,关注点为如何融入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当前发展水平的教育价值?
(3)如果是教师设定的内容:关注点为如何将教师关注的教育价值转化为幼儿学习的需要
(4)对涉及到的教育内容或教材的分析:
是否是本班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及本班幼儿可能的兴趣点或关注点?
是什么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
与幼儿的原有经验的结合点是什么?
是否对幼儿的学习尤其是思维的发展有挑战和思考的空间?
是否能整合多领域经验的学习?
该教育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3.确定适宜的教育目标 在此方面教师需要思考:
(1)与此学习内容相关的核心教育价值是什么?幼儿需要学习的关键经验是什么?
(2)幼儿与此关键学习经验相关的已有经验是什么(包括幼儿在情感、态度、认知和技能水平、能力发展等方面的已知、已会)?
(3)针对本次活动期望幼儿可以获得的具体学习经验(有挑战性但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操作性经验)是什么?
(4)不同经验和能力发展水平的幼儿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可能达到的不同标准是什么(对教育目标的分解)?
4.梳理有线索的教育过程 在此方面教师需要思考:
(1)幼儿与此教育目标或关键学习经验相关的发展线索和学习过程是什么?
(2)针对幼儿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过程,设计哪些环节才能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并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关注问题并愿意尝试解决问题)?
(3)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的是什么?与教学重点(目标)之间是什么关系?
(4)教学重点是如何贯穿在每一个环节中,并一步步接近目标的?
(5)教学难点体现在哪些环节中?突破的关键点在哪儿?需要用什么方式去帮助幼儿突破?
(6)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每一个环节中的观察点是什么?(提供几个可能的观察点)
幼儿的已有经验:如何在活动的开始环节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需要观察的是什么?
幼儿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如何在后续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幼儿自己的想法及其学习过程?需要观察的是什么?
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感兴趣的或困惑的问题有什么不同?他们的想法反应出他们的已有经验有什么不同?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有什么不同?需要观察的是什么?
幼儿当前关注的问题:如何将教师关注的问题逐渐转化为幼儿意识到的并想要解决的问题?需要观察的是什么?
幼儿对教师介入的反应和感受:如何在活动过程中随时关注幼儿的心理感受和需要?需要观察的是什么?
幼儿的学习效果:如何在活动的后期或结束之后了解幼儿学到了什么,还没有明白的是什么?需要观察的是什么?
(7)如何关注到不同经验、水平和发展需要的幼儿,如何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并都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8)该活动是否应该与其他类型的活动建立联系?如何建立联
系?(大体包括两个方面:提供准备或进行延伸)
是否需要在生活中先进行经验的感知和积累,或在生活中进行经验的运用?
是否需要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经验的准备和积累,或进行经验的练习、巩固与运用?
(9)是否该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与家长合作的结合点在哪儿?
课堂应该包括这么几部门:1、复习上节课内容;2、讲解本节课内容,讲解过程中要突出趣味性(小朋友比较喜欢的东西做例子)、互动性(通过提问小朋友回答方式来吸引注意力)、亲和力(多多表扬,多多微笑,多多耐心),讲解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最好;3、总结这一节课内容。备课中你最好把这节课的所有安排和都体现在文字上,幼儿园课看似简单,也要认真对待,备课越细致充分授课时候才越自信。最后你可以找几个同事听课,课后给自己提改进意见。我过去是教中学的,希望这些东西对你有帮助。
2019-07-01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合格父母的金牌课程
- 官方电话
201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