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宋江最大的尅星为什么是黄文炳
据明代李东阳《怀麓堂集》中记载:“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睚眦,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遗像;嘲凤,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钮是其遗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遗像;霸下,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是其遗像;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遗像;赑屃,平生好文,今碑两旁文龙是其遗像;鸱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在古代,一般家庭子女少则两三个,多则八九个。
《水浒传》中兄弟姊妹最多大概要属曾家了,曾家兄弟五个:曾涂、曾密、曾索、曾魁与曾升。这五兄弟之间区别不大,一般读者不易分辨。兄弟之间区分度最高的莫过于黄文烨、黄文炳兄弟二人。一个是黄面佛,一心向善;一个是黄蜂刺,一心向“上”。
小说中,宋江江州之行经历多次磨难,每次磨难大多有所收获,转危为安,同时收服个把英雄好汉。宋江磨难次数诚然不及西天取经的唐僧九九八十一难。宋江遇到的最大一次磨难是浔阳楼题诗后遇上了生命中的第一号克星赋闲在家的通判黄文炳。
且说宋江在江州虽系犯人之身,但是在戴宗、李逵等人的徇私枉法下,好不逍遥自在。一日,宋江独自一人在浔阳楼上小酌,三杯之后,也学迁客骚人顿生无限感慨,诗兴大发。宋江题下了《西江月》一词: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一词之后,宋江觉得不过瘾,不足以表达其内心的那份苦闷,又来了四句: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一时兴起忘乎所以,在墙上留下了“郓城宋江作”五个字。在盛行文字狱的北宋,此等举动必是反诗无疑。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苏轼是朝廷命官,尚且被贬为团练副使。宋江,一个戴罪之身,其命运可想而知。
巴斯德曾说:“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张居正也曾说:“ 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宋江题下了反诗,随时准备着一心向“上”的黄文炳出场的时候到了。小说中描述黄文炳“虽读经书,却是阿谀谄佞之徒,心地匾窄,只要嫉贤妒能,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黄文炳听说这蔡九知府是当朝蔡太师儿子,每每浸润他,时常过江来谒访知府,指望他引荐出职,再欲做官。
目光毒辣的黄文炳在浔阳楼上巧遇了宋江所题的诗词。这是宋江的命,也是黄文炳的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黄文炳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黄文炳第一时间来到蔡九知府处。蔡九是当朝太师的儿子。黄文炳准备傍上这棵大树。当黄文炳不知如何引起反诗这事时,蔡九知府主动提出了盛行于开封府的小儿谣言:耗国因家木,刀兵水点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黄文炳这等煞费心机之人一眼看出了谣言中暗含的“宋江”二字。黄文炳趁机将宋江反诗一事提出来。一番探讨推理之后,将宋江与反诗必然地联系到了一起。黄文炳准备用宋江的血祭奠他那逝去的日子,时刻准备着东山再起。
黄文炳循线追踪,宋江手到擒来。在之后,戴宗这个参谋为宋江出馊主意让其装疯卖傻。这等小计俩岂能瞒过黄文炳,轻而易举被识破了。在经过几番拷打之后,宋江原形毕露,主动招了。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蔡九差戴宗送信至开封府报与蔡太师。吴用中途使用掉包计,期望瞒天过海,不曾想犯了常识性错误:蔡太师回信中用了过去的职务。在黄文炳面前,吴用的掉包之计简直是小儿科,一眼即被看穿。在这一系列活动,梁山上的精英们接连犯了一个又一个的低级错误。黄文炳飞黄腾达的美梦指日可待。
正当黄文炳准备收获宋江的人头这枚果实时,晁盖率领梁山英雄好汉几近倾巢而出,举全山之力将宋江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宋江着实被黄文炳折磨惨了,在获救之后不顾晁盖的反对,置诸兄弟性命于不顾,执意去“打了无为军,杀得黄文炳那厮,也与宋江消了这口无穷之恨”。在花荣等人的支持下,宋江的建议被无条件地采纳了。黄文炳被张顺等人顺利拿下。从此,梁山上开启了宋江与晁盖的二元政治时代。二人力量此消彼长,逐渐过渡到宋江寡头时代。
在被黄文炳折磨得死去活来得机会报复时,宋江大骂:“黄文炳!你这厮!黄文炳!你这厮!我与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你如何只要害我,三回五次,教唆蔡九知府杀我两个!你既读圣贤之书,如何要做这等毒害的事!我又不与你有杀父之仇,你如你哥哥黄文烨与你这厮一母所生,他怎恁般修善!久闻你那城中都称他做黄面佛,我昨夜分毫不曾侵犯他。你这厮在乡中只是害人,交结权势,浸润官长,欺压良善,我知道无为军人民都叫你黄蜂刺!我今日且替你拔了这个‘刺!’”宋江一番义正言辞声讨,胸中闷气逐渐消解。当宋江提出“那个兄弟替我下手?”时,李逵主动承担了凌迟的任务。黄文炳之死是书中最为残忍的一段,不忍卒读。
黄文炳这个通判缘何赋闲,不得而知。客观来说,不得不承认,黄文炳具备相当的能力,尤其是分析问题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且看黄文炳在蔡九面前分析小儿谣言:“‘耗国因家木,’耗散国家钱粮的人必是‘家’头著个‘木’字,明明是个‘宋’字。第二句,‘刀兵点水工,’兴起刀兵之人,‘水’边著个‘工’字,明是个‘江’字。这个人姓宋,名江,又作下反诗,明是天数,万民有福!”通过拆字法,黄文炳三言两语即将宋江分析出来了,而且有理有据,不得不让人佩服其分析能力。黄文炳绝对不是那种胸无墨水之人。
在其后黄文炳对冒名家信的推理中,再见证了其超强的逻辑推理能力。黄文炳对蔡九道:“只是这个图书是令尊恩相做翰林学士时使出来,法帖文字上,多有人曾见。如今升转太师丞相,如何肯把翰林图书使出来?更兼亦是父寄书与子,须不当用讳字图书。令尊太师恩相是个识穷天下高明远见的人,安肯造次错用?相公不信小生之言,可细细盘问下书人,曾见府里谁来。若说不对,便是假书。”黄文炳的逻辑推理环环相扣,一针见血,直接推理出信件问题之所在。
黄文炳是个人物,绝对是个有水准的人物。
《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黄文炳与黄文烨是一母所生,其性格、行为大大不同。黄文炳满腹才华,赋闲在家,不安心于做赋闲通判,时刻准备着,期待着他日东山再起。在此过程中,黄文炳傍上了蔡九这棵大树直通蔡太师。黄文炳充分利用宋江题反诗这一机会,准备大干一场,其飞黄腾达也曾近在眼前,指日可待。终究是黄粱一梦,一切成空。
站在梁山上的立场上,黄文炳是十恶不赦之人。站在一般人的立场上,黄文炳有其不足为人道之处,但也有令人惋惜之处。如若能为朝廷所用,黄文炳兴许能发挥其聪明才智,为朝廷做出些事情来,为老百姓谋些福利。
黄文炳的哥哥黄文烨在宋江口中是黄面佛。想必是乐善好施的乡绅。黄文炳与黄文烨系无为人,大概有无为而治的意思包含其中。黄文炳积极有为最终千刀万剐,黄文烨无所作为得以善终。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黄文炳与黄文烨这对兄弟是截然不同的。对待这种差异,不能简单地将其归之于好与坏、善与恶,需要读者客观冷静的分析与对待。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据明代李东阳《怀麓堂集》中记载:“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睚眦,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遗像;嘲凤,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钮是其遗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遗像;霸下,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是其遗像;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遗像;赑屃,平生好文,今碑两旁文龙是其遗像;鸱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在古代,一般家庭子女少则两三个,多则八九个。
《水浒传》中兄弟姊妹最多大概要属曾家了,曾家兄弟五个:曾涂、曾密、曾索、曾魁与曾升。这五兄弟之间区别不大,一般读者不易分辨。兄弟之间区分度最高的莫过于黄文烨、黄文炳兄弟二人。一个是黄面佛,一心向善;一个是黄蜂刺,一心向“上”。
小说中,宋江江州之行经历多次磨难,每次磨难大多有所收获,转危为安,同时收服个把英雄好汉。宋江磨难次数诚然不及西天取经的唐僧九九八十一难。宋江遇到的最大一次磨难是浔阳楼题诗后遇上了生命中的第一号克星赋闲在家的通判黄文炳。
且说宋江在江州虽系犯人之身,但是在戴宗、李逵等人的徇私枉法下,好不逍遥自在。一日,宋江独自一人在浔阳楼上小酌,三杯之后,也学迁客骚人顿生无限感慨,诗兴大发。宋江题下了《西江月》一词: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一词之后,宋江觉得不过瘾,不足以表达其内心的那份苦闷,又来了四句: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一时兴起忘乎所以,在墙上留下了“郓城宋江作”五个字。在盛行文字狱的北宋,此等举动必是反诗无疑。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苏轼是朝廷命官,尚且被贬为团练副使。宋江,一个戴罪之身,其命运可想而知。
巴斯德曾说:“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张居正也曾说:“ 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宋江题下了反诗,随时准备着一心向“上”的黄文炳出场的时候到了。小说中描述黄文炳“虽读经书,却是阿谀谄佞之徒,心地匾窄,只要嫉贤妒能,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黄文炳听说这蔡九知府是当朝蔡太师儿子,每每浸润他,时常过江来谒访知府,指望他引荐出职,再欲做官。
目光毒辣的黄文炳在浔阳楼上巧遇了宋江所题的诗词。这是宋江的命,也是黄文炳的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黄文炳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黄文炳第一时间来到蔡九知府处。蔡九是当朝太师的儿子。黄文炳准备傍上这棵大树。当黄文炳不知如何引起反诗这事时,蔡九知府主动提出了盛行于开封府的小儿谣言:耗国因家木,刀兵水点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黄文炳这等煞费心机之人一眼看出了谣言中暗含的“宋江”二字。黄文炳趁机将宋江反诗一事提出来。一番探讨推理之后,将宋江与反诗必然地联系到了一起。黄文炳准备用宋江的血祭奠他那逝去的日子,时刻准备着东山再起。
黄文炳循线追踪,宋江手到擒来。在之后,戴宗这个参谋为宋江出馊主意让其装疯卖傻。这等小计俩岂能瞒过黄文炳,轻而易举被识破了。在经过几番拷打之后,宋江原形毕露,主动招了。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蔡九差戴宗送信至开封府报与蔡太师。吴用中途使用掉包计,期望瞒天过海,不曾想犯了常识性错误:蔡太师回信中用了过去的职务。在黄文炳面前,吴用的掉包之计简直是小儿科,一眼即被看穿。在这一系列活动,梁山上的精英们接连犯了一个又一个的低级错误。黄文炳飞黄腾达的美梦指日可待。
正当黄文炳准备收获宋江的人头这枚果实时,晁盖率领梁山英雄好汉几近倾巢而出,举全山之力将宋江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宋江着实被黄文炳折磨惨了,在获救之后不顾晁盖的反对,置诸兄弟性命于不顾,执意去“打了无为军,杀得黄文炳那厮,也与宋江消了这口无穷之恨”。在花荣等人的支持下,宋江的建议被无条件地采纳了。黄文炳被张顺等人顺利拿下。从此,梁山上开启了宋江与晁盖的二元政治时代。二人力量此消彼长,逐渐过渡到宋江寡头时代。
在被黄文炳折磨得死去活来得机会报复时,宋江大骂:“黄文炳!你这厮!黄文炳!你这厮!我与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你如何只要害我,三回五次,教唆蔡九知府杀我两个!你既读圣贤之书,如何要做这等毒害的事!我又不与你有杀父之仇,你如你哥哥黄文烨与你这厮一母所生,他怎恁般修善!久闻你那城中都称他做黄面佛,我昨夜分毫不曾侵犯他。你这厮在乡中只是害人,交结权势,浸润官长,欺压良善,我知道无为军人民都叫你黄蜂刺!我今日且替你拔了这个‘刺!’”宋江一番义正言辞声讨,胸中闷气逐渐消解。当宋江提出“那个兄弟替我下手?”时,李逵主动承担了凌迟的任务。黄文炳之死是书中最为残忍的一段,不忍卒读。
黄文炳这个通判缘何赋闲,不得而知。客观来说,不得不承认,黄文炳具备相当的能力,尤其是分析问题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且看黄文炳在蔡九面前分析小儿谣言:“‘耗国因家木,’耗散国家钱粮的人必是‘家’头著个‘木’字,明明是个‘宋’字。第二句,‘刀兵点水工,’兴起刀兵之人,‘水’边著个‘工’字,明是个‘江’字。这个人姓宋,名江,又作下反诗,明是天数,万民有福!”通过拆字法,黄文炳三言两语即将宋江分析出来了,而且有理有据,不得不让人佩服其分析能力。黄文炳绝对不是那种胸无墨水之人。
在其后黄文炳对冒名家信的推理中,再见证了其超强的逻辑推理能力。黄文炳对蔡九道:“只是这个图书是令尊恩相做翰林学士时使出来,法帖文字上,多有人曾见。如今升转太师丞相,如何肯把翰林图书使出来?更兼亦是父寄书与子,须不当用讳字图书。令尊太师恩相是个识穷天下高明远见的人,安肯造次错用?相公不信小生之言,可细细盘问下书人,曾见府里谁来。若说不对,便是假书。”黄文炳的逻辑推理环环相扣,一针见血,直接推理出信件问题之所在。
黄文炳是个人物,绝对是个有水准的人物。
《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黄文炳与黄文烨是一母所生,其性格、行为大大不同。黄文炳满腹才华,赋闲在家,不安心于做赋闲通判,时刻准备着,期待着他日东山再起。在此过程中,黄文炳傍上了蔡九这棵大树直通蔡太师。黄文炳充分利用宋江题反诗这一机会,准备大干一场,其飞黄腾达也曾近在眼前,指日可待。终究是黄粱一梦,一切成空。
站在梁山上的立场上,黄文炳是十恶不赦之人。站在一般人的立场上,黄文炳有其不足为人道之处,但也有令人惋惜之处。如若能为朝廷所用,黄文炳兴许能发挥其聪明才智,为朝廷做出些事情来,为老百姓谋些福利。
黄文炳的哥哥黄文烨在宋江口中是黄面佛。想必是乐善好施的乡绅。黄文炳与黄文烨系无为人,大概有无为而治的意思包含其中。黄文炳积极有为最终千刀万剐,黄文烨无所作为得以善终。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黄文炳与黄文烨这对兄弟是截然不同的。对待这种差异,不能简单地将其归之于好与坏、善与恶,需要读者客观冷静的分析与对待。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