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怎样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1、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首先要加强历史公德教育。由于公德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广泛深入人心,并且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对大学生形成追求高尚、力争先进的风气有很大的帮助。因此,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大学生的公共道德教育,
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
2、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应当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3、自身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将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完善德育体制,创新德育方式
在制度层面,重视德育,细化德育的教学体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主导教学为主,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在教学形式上,注重多元化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科学化德育考核机制,讲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避免偏废其一;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生活中,贯彻社会公德的具体内容。
5、营造优秀的社会公德氛围
社会的影响力是广泛的,也是长远的,国家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多领域涉及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尤其是在互联网领域中,优化大学生接触网络的结构,加强网络管理,遏制不良内容在网络上的传播,让大学生通过上网的形式不知不觉中接受到社会公德的正面熏陶。
(一)增强大学生公德意识培育的自觉性
培育公德意识要求大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外部施加的教育影响结合自我教育把公德要求内化为公德意识,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其中,自我教育必不可少。“外在的道德规范只有在为大学生诚心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自身的情感、意志和信念时,才能发挥其作用”。大学生作为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在接受公德意识的培育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力量的影响,而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以往经历等,对公德相关信息进行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和加工,从而产生对公德行为和现象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倾向。因此,大学生应该提高培育公德意识的自觉性。
(二)重视家庭公德教育
培育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家庭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家庭生活中父母的公德认知与行为会作用于孩子。因此,要重视家庭公德教育,为培育大学生的公德意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三)改进高校的公德教育工作
高校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进行公德教育的重要平台,承担着公德意识培育的重要任务。高校必须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把公德规范与大学生实际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加强高校在大学生公德意识培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思想理论课的基础作用,开展多种公德实践活动,完善大学生公德管理机制,提高教师公德素养,为大学生生先示范。
(四)优化公德培育的社会环境
社会是进行大学生公德意识培育的大课堂,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公德教育的社会力量,努力营造大学生公德意识培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并且要加强大众媒体的宣传与引导。
二、做为当代大学生,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因为道德建设离不开这些优良传统。
三、增强自己的法律知识。法律、道德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四、增强集体主义意识,因为集体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应把个人理想与奋斗融入到人民的共同理想与奋斗之中。
五、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因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六、多参加一些道德实践活动。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会得到熏陶,精神生活会得到充实,道德境界会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