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三大战役
【第1次战役】
时间: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
战役经过:
1950年10月,“联合国军”调集13万兵力,分多路向中朝边境进犯,并叫嚣于感恩节(11月23日)前饮马鸭绿江。
10月24日,敌军占领云山。第二天,志愿军总部传达了毛主席对第39军的电报精神,第39军在朝鲜方面配合下,于云山发动突袭,迅速完成对敌方南朝鲜第一师合围。
战果:
最终,经过12天战斗,志愿军将敌军从鸭绿江边驱逐到清川江以南,歼灭敌方一万五千多人。
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共同庆祝胜利。
意义:
志愿军入朝后取得云山首捷,并通过第一次战役,挫败了“联合国军”企图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第2次战役】
时间:1950年11月25日至12月24日
战役经过:
经过云山战役,“联合国军”虽遭打击,但仍企图占领整个朝鲜半岛。
1950年11月下旬,在经过试探性进攻后,“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发表公告,宣布将发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
而志愿军总部进一步利用这种骄狂心态,决定诱敌深入再开展第二次战役。
为此,志愿军前期且战且退,将东线敌军拉至长津湖畔,西线至清川江沿岸。
当年11月25日,西线志愿军6个军在200公里宽的战线上同时发起进攻,突袭“联合国军”薄弱之处。
在德川打开缺口后,志愿军第38军和第42军随即从敌右翼实施双层战役迂回,阻敌人撤退和增援。于12月4日攻克平壤。
当志愿军西线各军激战的同时,东线第9兵团以高寒的长津湖为中心,与美军展开了一场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的鏖战。
第9兵团第27军集中力量全歼新兴里美军第7师第31团,俘虏官兵约300 人。这是抗美援朝战争史上志愿军成团建制歼灭美军的唯一战例。
天寒地冻,成为长津湖鏖战不可磨灭的印记。
东线作战结束后,第27军总结:“食物和居住设备不足,士兵忍受不住寒冷。这就发生非战斗减员达一万以上,武器不能有效地使用也是原因。战斗中,士兵在积雪地面野营,脚、袜子和手冻得像雪团一样白,连手榴弹的拉环都拉不出来。手部皮肤和炮弹粘在一起。”
1950年底,长津湖战役,志愿军在进行战斗部署。
纵观第二次战役,无论东西线,志愿军均予以敌方重创。
战果:
“联合国军”伤亡三万余人,就此被迫退到三八线以南,圣诞节总攻势化为泡影。
意义:
这场历时29天的战役,彻底扭转战局,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战略意义最为重大的一次胜利。
第三次战役中志愿军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火炮,中国炮兵扬威朝鲜战场。
【第3次战役】
时间: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
战役经过:
经历前两次大型战役失败,“联合国军”再不敢托大,以美国为首的军队在“三八线”以南250公里纵深地部署了两道基础防线,此外还有三道机动防线。
麦克阿瑟将此称为“生命线”,并表示“绝不后退一步”。同时,美国在内的西方世界试图通过“先停火后谈判”的“提议”,延缓志愿军的推进。
而此时的志愿军,在两次战役后,也非常疲劳。但为了不给敌人喘息机会,进一步争取主动,指挥层决定集中九个军的兵力一举突破“三八线”。1950年12月20日,志愿军主力集结在汉城以北75公里的临津江。
经过数天侦察,总攻的日期仍未确定。就在新年来临的前一天,一场大雪将江边部队的痕迹全部掩盖。当天下午4时,
战果:
随着五颗信号弹腾空而起,隐蔽在山峦上的近百门火炮齐声怒吼,敌军阵地瞬间被上万枚炮弹倾泻。3天后,志愿军拿下汉城,6日占领“三七线”附近的水原。
意义:
这场志愿军的元旦攻势,不仅突破了“三八线”,更令美国政府所谓“先停火后谈判”的计划破灭。
抗美援朝纪念馆雕塑。美军又被赶到了三八线。
来源: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