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来的,孟子认为:人之为善,是他的本性表现,人之不为善,是违背其本性的。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性恶论是战国末期荀子提出来的,荀子认为:人性本为恶,所以要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我们必须去约束自己的行为,抑制自己恶的一面。
除了性善论和性恶论以外,还有无善无恶论,这个理论是王阳明提出来的。阳明心学在近代备受很多人的推崇,王阳明的经典理论有这么几句,我给大家摘抄下来: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几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说没有私心物欲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没有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我们的心是无善无恶的,这也是很多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当我们的意念开始活动的时候,也就是说把自己的意念,具体去强加到一件事物上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有了善和恶。
在这个过程里,如果是我们的意念活动它是符合天理的,那就是善的;如果是不符合天理的,就是恶。
说到这里,就讲到一个良知的概念。良知是什么?
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是,它自己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就好比孝道,孝顺父母这个事情不是说学着去孝顺,而是当你想孝顺的时候,它是存在于我们内心当中的一种本能,根据自己的心去孝顺,这就是善!
致良知就是把一切的学问和修养归结到一点,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要为善去恶,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跟着自己的心去行动。
但是,有时候人的判断也会出现失误,不能正确的分辨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反求诸己,努力让自己的心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
当我们的心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的时候,这时候我们才能拥有正确的良知,然后正确的去格物。通过格物致知来达到一颗没有私心物欲的心,那么,我们心中的理也就是世间万物的理。
这个天理,不是靠空谈,而是靠格物致知,靠实践,靠自省,也就是知行合一。心中有天理无私心,就好比世间有规矩和规律。有规矩就能丈量世间万物的方和圆。无论有多少方和圆,不管这些方和圆有多大有多小,都能靠格物致知的精神去揭破它们的内在规律,这也就说明了天理就在每个人的心中。
阳明心学和易经中所讲的“任何事物的基本单位都是太极”,这两者是差不多的。太极中有阴有阳,人的体内也有阴阳,如果你内心当中的阳战胜了你内心当中的阴,那就经常会去为善;如果你内心当中阴胜过了阳,那么就很有可能去做恶。这个就和大盘的牛熊一样,如果多头胜过空头,那最后就是多头行情的表现,如果空头胜过多头,就是一个熊市的表现。
那什么是恶呢?
其实所谓罪大恶极之人,一般都是将自己的欲望过度释放,一味地强调自身自由的人,丝毫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这种人作恶的可能性极高。而且他本人还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作恶。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自私是人的天性,但如果自私过了度,那就会伤害别人,就会违背天理。这个就像佛教中所倡导的六波罗蜜里的持戒。
持戒的理念倡导我们生而为人,人处在社会这个共同的大家庭都当中,我们要懂得抑制自己的本能,抑制过度的贪婪之心,懂得知足常乐才能更好的在这个社会当中生存下去。
如果说你不仅能抑制自己的本能和欲望,而且还能积极地帮助他人,拥有一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这其实就是一种行善!经常去做这样的事情的人,长期积累之后,都会有一些很好的收获,这也适应因果报应法则。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能明白:人其实依据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不同,既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向坏的方向前进,没有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这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管今天是做好事还是做坏事,只要是心存向善,懂得改变,每天向好的方面去改变,最终都会拥有一颗善念的灵魂!
那怎么样去提升自己的心性呢?
我们就要学习佛教的持戒精神。努力持戒,努力利他,努力提升自己的心性,努力的帮助他人。那你的人生就会不断的朝好的方向去前进,哪怕是一点点,那也是前进。
在咱们币圈更要懂得知善行善,不能迷失在金钱的欲望中而忘记了,生而为人最初的善心。
性恶论是战国末期荀子提出来的,荀子认为:人性本为恶,所以要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我们必须去约束自己的行为,抑制自己恶的一面。
除了性善论和性恶论以外,还有无善无恶论,这个理论是王阳明提出来的。阳明心学在近代备受很多人的推崇,王阳明的经典理论有这么几句,我给大家摘抄下来: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几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说没有私心物欲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没有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我们的心是无善无恶的,这也是很多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当我们的意念开始活动的时候,也就是说把自己的意念,具体去强加到一件事物上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有了善和恶。
在这个过程里,如果是我们的意念活动它是符合天理的,那就是善的;如果是不符合天理的,就是恶。
说到这里,就讲到一个良知的概念。良知是什么?
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是,它自己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就好比孝道,孝顺父母这个事情不是说学着去孝顺,而是当你想孝顺的时候,它是存在于我们内心当中的一种本能,根据自己的心去孝顺,这就是善!
致良知就是把一切的学问和修养归结到一点,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要为善去恶,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跟着自己的心去行动。
但是,有时候人的判断也会出现失误,不能正确的分辨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反求诸己,努力让自己的心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
当我们的心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的时候,这时候我们才能拥有正确的良知,然后正确的去格物。通过格物致知来达到一颗没有私心物欲的心,那么,我们心中的理也就是世间万物的理。
这个天理,不是靠空谈,而是靠格物致知,靠实践,靠自省,也就是知行合一。心中有天理无私心,就好比世间有规矩和规律。有规矩就能丈量世间万物的方和圆。无论有多少方和圆,不管这些方和圆有多大有多小,都能靠格物致知的精神去揭破它们的内在规律,这也就说明了天理就在每个人的心中。
阳明心学和易经中所讲的“任何事物的基本单位都是太极”,这两者是差不多的。太极中有阴有阳,人的体内也有阴阳,如果你内心当中的阳战胜了你内心当中的阴,那就经常会去为善;如果你内心当中阴胜过了阳,那么就很有可能去做恶。这个就和大盘的牛熊一样,如果多头胜过空头,那最后就是多头行情的表现,如果空头胜过多头,就是一个熊市的表现。
那什么是恶呢?
其实所谓罪大恶极之人,一般都是将自己的欲望过度释放,一味地强调自身自由的人,丝毫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这种人作恶的可能性极高。而且他本人还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作恶。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自私是人的天性,但如果自私过了度,那就会伤害别人,就会违背天理。这个就像佛教中所倡导的六波罗蜜里的持戒。
持戒的理念倡导我们生而为人,人处在社会这个共同的大家庭都当中,我们要懂得抑制自己的本能,抑制过度的贪婪之心,懂得知足常乐才能更好的在这个社会当中生存下去。
如果说你不仅能抑制自己的本能和欲望,而且还能积极地帮助他人,拥有一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这其实就是一种行善!经常去做这样的事情的人,长期积累之后,都会有一些很好的收获,这也适应因果报应法则。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能明白:人其实依据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不同,既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向坏的方向前进,没有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这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管今天是做好事还是做坏事,只要是心存向善,懂得改变,每天向好的方面去改变,最终都会拥有一颗善念的灵魂!
那怎么样去提升自己的心性呢?
我们就要学习佛教的持戒精神。努力持戒,努力利他,努力提升自己的心性,努力的帮助他人。那你的人生就会不断的朝好的方向去前进,哪怕是一点点,那也是前进。
在咱们币圈更要懂得知善行善,不能迷失在金钱的欲望中而忘记了,生而为人最初的善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