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么称呼自己年龄的呢?
展开全部
1到100岁的古代称呼有孩提、齿龄、总角、豆蔻、束发、及笄、而立、不惑、知命、花甲、古稀、中寿、耄耋、期颐。
1、孩提:2~3岁的儿童。指代幼儿时期。
2、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3、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两个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古代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归有光《项脊轩志》)。束发一般15岁,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4、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5、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6、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7、花甲、耳顺:六十岁。
8、古稀:七十岁。
9、中寿:八十岁。
10、期颐:一百岁。
展开全部
在古代中国,人们称呼自己的年龄有不同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 年龄直接用数字表示,例如说自己是“廿”岁或“三十”岁等等;
2. 年龄用“虚岁”表示,例如说自己是“虚岁二十”或“虚岁三十”等等。这种方式表示的是按照农历计算的年龄,比实际年龄大一岁左右;
3. 年龄用“周岁”表示,例如说自己是“周岁二十”或“周岁三十”等等。这种方式表示的是按照阳历计算的年龄,和实际年龄一致;
4. 年龄用“齿”表示,例如说自己是“齿二十”或“齿三十”等等。这种方式表示的是按照牙齿的生长情况来算的年龄,一年长一颗牙,年龄就增加了一岁。
不同的年龄称呼方式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中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以上这些是比较常见的方式。
1. 年龄直接用数字表示,例如说自己是“廿”岁或“三十”岁等等;
2. 年龄用“虚岁”表示,例如说自己是“虚岁二十”或“虚岁三十”等等。这种方式表示的是按照农历计算的年龄,比实际年龄大一岁左右;
3. 年龄用“周岁”表示,例如说自己是“周岁二十”或“周岁三十”等等。这种方式表示的是按照阳历计算的年龄,和实际年龄一致;
4. 年龄用“齿”表示,例如说自己是“齿二十”或“齿三十”等等。这种方式表示的是按照牙齿的生长情况来算的年龄,一年长一颗牙,年龄就增加了一岁。
不同的年龄称呼方式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中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以上这些是比较常见的方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古代人不用具体年龄,而是有具体的称呼,如幼年,束发,弱冠,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