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化初中学困生课题结题报告
展开全部
如何转化初中学困生
课题结题报告
山东省沂水县诸葛一中 刘磊常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我们农村中学,不可避免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延伸,这些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困难。各年级中“学困生”的人数明显增长,学困生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从近两年的调查表明,有15%左右的学生在学习上跟不上教学进程,表现为学习效率低,学习不得要领,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成绩相当差,达不到教学要求。学困生的大量存在不仅影响这一群体学生自身的成长,而且给教师增加了工作难度,学困生问题已成为学校大面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因素,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的历史时期。这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又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人而宜的教育,既要有统一性,又要有针对性,能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地更好地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我们的初中教学过程中,如何转化好学习困难学生一直是教师面临的难题,也是教师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学困生教育转化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学困生的教育转化研究工作一直以来多以个案呈现,就其形成的原因和教学策略也存在不同的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去研究。“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实行“公平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成就巨大。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逐步得到巩固和落实,义务教育进入到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的新阶段。教育公平已成为社会公平的基石,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使义务教育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学困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当前新课程改革成就颇丰,学困生的存在,依然是困扰教师教学的重要方面。“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当积极思考的,因而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显得更为迫切。
所谓“学困生”,通常指那些在学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个性不同、习惯不一。这一概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其相对性,“学困生”是相对优等生而言的;二是其发展性。“学困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教育教学措施得力,他们是可以转化并不断进步的。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当代教育者必须更加关心“学困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我们有义务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呵护学困生心灵,使学困生能愉快地学习课程,学好课程,并由学困生转化为合格生甚至优秀生。如果忽视“学困生”的教育与研究,推卸学校的责任,无异向社会输送了一批不合格的产品,必将阻碍社会的进步。
我们针对在实施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相结合,提出“帮助初中生学困生树立信心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申请,旨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解决学困生问题的途径,寻求初中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育质量提升的措施;对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都有积极意义。
1.解决好学习困难学生学习问题,大面积提高学困生的学业成绩,全面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这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实行“公平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2.探索适合农村初中学困生辅导策略和方法。
3、培养和锻炼一批有责任心、有能力、能胜任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高扬素质教育的大旗,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更新教育观念,坚定帮扶学困生的意志;营造人人爱学生、个个教学生,整体育学生的良好风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为主的教育原则。
5、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性。
6、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三、课题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根据现实条件,从多方面探寻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从非学校教育因素方面考察;
(2)从学校教育的因素方面考察;
(3)从社会环境因素方面考察;
2、本项研究主要从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入手,调查形成学困生的不同原因,了解学困生的行为特征,个性及心理特征,了解学困生形成的个性心理原因,探寻其个性心理特征和形成其个性心理的规律,并逐步总结提炼对农村初中学困生开展个性心理辅导的策略。
3、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为我们提供了有利条件。
4、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要面向全体,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5、现在市教研室的三五X教学策略,提倡关注差异,注重学困生。
四、课题实施的原则及方法
1、原则:
(1)坚持以爱换爱的原则。一般说来,学困生与教师之间都有一堵无形的墙,这就要求教师用爱心来拆除,用爱心来换取学生对老师的爱,促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喜欢听他的课,积极回答他提出的问题,努力完成他布置的作业。
(2)坚持坚持以学生为主、增强学习信心的原则。可以说自卑感在每个初中学困生身上都普遍存在,在教学中要遵循分类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其自信心。
(3)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由于学困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师针对每个学困生各自的薄弱环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初中学困生的转化提高是一个过程,学困生的进步,往往进步缓慢或有反复现象,教师要多鼓励,少训斥,激发其积极性,增强其上进心。
2、方法
(1).问卷测试、调查法:通过测试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追踪调查“学困生”的家庭状况、行为、能力、心理、表现等发展状况;
(2)资料和文献法:收集、检索国内国际相关理论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
(3)调查研究法:追踪调查“学困生”的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发展状况,为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4)个案分析法:把转化模式中的对子“教师+学困生”“优生+学困生”形成个案,逐一分析,找出前后差距,总结经验。
(5)行动研究法:全体参研教师、参验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业成绩,逐步转化。
(6)经验总结法:实验探索、提炼成果、理论创新、推广成果
(7)观察法: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
(8)测试法:通过小测验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
本实验以自然实验法为主,同时综合使用观察法、调查法、行为分析研究法等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一般学习较为持久、认真,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和内容,他也可以对它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2、加强思想教育
许多学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如果认为从主科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比较困难,可以从副科入手。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
3.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
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学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加强关注程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
5.培养学习习惯
(1)课前准备
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或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上课之前要求他们把教材读一遍,把问题找出来,把教师预留知识点、重点、难点找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归纳把它总结出来。起初可以放宽要求,只要完成其中的部分内容,循序渐进逐步完成。
(2)上课环节
首先要告诉他们应该精神饱满进课堂,把所有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都抛在一边,认真听讲,做到边听边想边记,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
(3)练习环节
课堂练习要认真对待,如果不会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但绝不能不会就算了,当然难一点的题可以放过。课后练习也就是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按时完成,时间观念强,不拖拉、最好要独立完成,绝不能抄作业。
6.鼓励学生帮助
通过鼓励组内优秀生的方法,来帮助学困生。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总是比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短,所以应该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条件来帮助学困生,让优秀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帮助这些学生。同时可以从这些同学中间了解学困生的各种情况。
7、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依此进行分层,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帮扶小组,确立学习目标,在班级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以前老师补课,留课的陋习,把问题交给学生去独立解决,老师起指导作用;其次,依据学生的能力,对各层次的学生分别有不同的完成目标,由易而难,逐层推进。
8、加强个别辅导,提高个别辅导的质量
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要能照顾到这些学生,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老师帮助补缺。为了补缺补差,我们要利用空堂课、自习课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补课。作业要做到区别对待。还应积极开展同桌教学,伙伴教学,合作教学,以优带差,帮助他们一起进步。
9、实行“低、小、多、快”的教法改革
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
10、通过内化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困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老师帮助学生获取一个个小成功,使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11、学困生考评奖励措施
根据每月单元测试的成绩,对这些学困生的成绩的高低按顺序进行排列,然后与上一次成绩进行比较,提高位次的按比例分出一二三等奖,没有进步的不予评价。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彰,颁发“进步奖”,以示鼓励。
12、树立正确的学困生观
首先教师要正确看待学困生,学困生并不是什么都很差的学生,学困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学生,学困生也有他们一片施展才华的天空,差学困生也得需要成功人士所拥有的一切,为此教师不要岐视差生,与学困生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正确评价差生,公平对等差生,要把机会留给差生,让他们感到老师正期盼他的进步。
13、用爱心温暖差生
爱,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爱的效应”在学困生身上尤为明显。经常与差生谈心,用爱心温暖差生,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他们精神的污染,使他们感到老师时时刻刻关心着他,从而使他们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勇于与困难挑战,对学习语文充满着热情。
14、深入了解,对症下药
要转化学困生,需要对他们进行深入了解,针对不同学困生的情况,解除他们的疙瘩。尽量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帮他们耐心辅导,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
15、捕捉亮点,正面教育
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学困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创设情境,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合理利用“闪光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多表扬,少批评做好教育转化工作。要善于克服以点代面,正确评价,消除偏见。
16、抓准时机,因材施教
A、对待学困生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提高自我认识,促使自我反省,实行自我控制,使其内心深处认错,做到心悦诚服,乐意改正。
B、给学困生提出适当的目标,结合其实际情况,根据可接受性和发展性原则,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使之做到“跳一跳能把桃子摘下来”。发现进步及时表扬,使其享受成功感,促使他们积极向上。
C、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做好转化工作。契机恰当,教育时感情融洽,学生才能敞开心扉,鼓励学困生大胆创新,多提宝贵意见和独立见解,这样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17、加强家访,促使转化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求得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密切配合。与家长经常联系家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同家长共同商议教育方法,及时了解学困生学习情况,以便与家长共同教育好学生。
18、持之以恒,勤抓不懈
转化学困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其始终维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六、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内容和措施
课题研究全面开展阶段的总体时间安排为一年,即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具体分为3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1月至3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建研究人员,建立健全制度。
2、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学习有关文献资料。通过学习和讨论掌握“五个有效”的相关理论,深刻领会课题研究内涵和精神实质,统一思想认识,理清研究思路;
3、组织问卷调查,分析调查材料,找准学困生。
4、确立课题分工,做好宣传发动。
5、建立合理的平价策略。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4月至2011年11月)
1、学困生的确定: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困生档案。通过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依据平时表现,通过对学生本人、家长、任课教师的访谈,综合分析,找出学困生的成因,对学困生的发展状况进行及时地反馈,积累资料,积极做出调整,控制研究效果。
2、教师对学困生增加感情投资,用爱心哺育差生,而耐心教育学困生。
3、双向选择,“一帮一,一对红”,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给学困生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4、抓学困生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进步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5、采取倾斜政策,对学困生给以“偏爱和厚爱”。理解、尊重、宽容,善待学困生,作业实行“一抄、二读、三背”
6、抓学困生特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7、定期做好家访,及进了解后进行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的转化。
8、“学困生转化”工作中,要全面渗透激励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少批
评、少指责。
9、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10、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转变学困生的思想,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困生的兴趣。
11、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善于总结“学困生转化”的典型经验。
12、帮助学困生做好预习工作,“笨鸟先飞”。
13、督促学困生课后复习,对学困生的作业面批最好。
14、争取学困生家长的配合,实行家校联合。
15、学生要及时进行总结;找出自己进步了多少,今后努力的目标。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和结题阶段
(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
1、收集并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进行分类、存档,为总结做好准备。
2、分析研究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撰写结题报告。
3、学生写出个人总结。
4、召开教师总结实验课题,撰写论文,上报结题。
5、课题组写出总结论论文,展示研究成果。
6、如果验收合格,积极推广课题成果。
七、研究成果
1、课题组的教师思想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真正了落实“以人为本”新课程理念。
2、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认识学生,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3、我们要与学生多谈心、多交流、多勾通,多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想一想,本着理解的原则,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4、要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在非智力结构中,兴趣是一个最活跃,最现实的构成要素,对人的个性发展和事业的成就有着深远的影响。
5、教师要尊重学困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微小的进步,是转化的关键。寻找和发现并肯定他们的每一个优点,及时表扬其在学习中的每一个微小进步,与他们谈心,成为知心朋友,让他们从自己的优点、兴趣、…… 通过谈心、家访等方式,积极发掘后进生的闪光点,给他们以自信,促进后进生的转变,我们深知博爱是基础,平等是关健,激励是成功。
6、消除了学困生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培养了积极的自我意识。学困生心理素质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强,经不起老师、同学、家长等方面的冷落和剌激,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经过扎实有效的活动的开展,学生逐渐从心理上克服了个人的学习畏难情绪,基本上能按教师的要求,逐步有效地对化学科的学习有了兴趣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这种积极情感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进取心、竞争力。
7、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索模式;教学内容从易到难,降低坡度,起点低,复习回顾多,重点处放慢速度,及时释疑;教法上适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推进,因材施教。这样会使学生采取积极进取态度,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改变对原有的厌学态度,学习成绩提高会很快,进一步使学困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8、加强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构建新的高效教学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达到以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尽可能地让学困生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9、端正了学生人才观、教学质量观,教师家长形成合力。
初中教学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其教学质量观是培养高素质、创造力强、和谐发展的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家长必须把握好对学困生的期望值,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学困生学习信心不足或不稳定。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主动锻炼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许和信任,都将会内化为学困生的自信心,一旦成功或进步,会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就会更加自信,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10、采取了多种方法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在课堂上我们继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继续采用生教生、师教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家庭辅导等帮扶方法,使学困生能学会,在课后,我们也抓紧一切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
11、优化了课堂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课堂上体现三个优先:优先回答问题、优先板演、优先批改作业。作业布置上适当降低难度,减少作业量,使其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达到最基本的要求。指导“学困生”将平时练习、考试中出现的错题汇集到错题本上,加强巩固,并针对易错点,设计二次过关试卷。
12、改变了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适时鼓励评价。
除了在课堂上寻找时机,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及时予以肯定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在练习批改时,采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并给他们一定的奖励。每次测试后继续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通过对他们给予关注、帮助,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八、存在问题
1.教师思想仍滞后,不能与课题研究相适应。认为课题研究是表面形式的东西,与具体教学教育工作无多大关系的观念仍在部分老师的心里存在,缺乏耐心,方法简单随意。
2.理论学习不够,教师研究工作缺少理论支撑,对学生的一些心理特点在理论上掌握不够。课题研究工作中由于考虑教师的时间有限,理论学习以个人分散学习为主。这使得次项工作失去了监管,显得随意,其作用大打折扣。
3.对学困生跟踪不到位,没有对学困生各阶段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查分析,对比,失去对课题研究的成效分析的一些重要参数。
4.在研究过程中,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不够科学,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5.有急功近利思想,研究不够深入,对课题研究的长期性认识不足。
6、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具体怎样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学困生转困工作是一项实践周期长,涉及因素多,工作难度大的教育教学改革,许多实践我们还停留在表面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提高,今后我们会发挥学科特点,加大实践力度,继续进行探索,从根本上转化学困生。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九、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打算
1.加强理论学习,彻底转变教师观点。
2.完善学困生跟踪服务。对学困生转化情况及时进行分析,认真反思前期研究情况,分析各阶段学困生情况,做好学困生转化个案分析。
3.做好经验总结和交流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研究成果,并进行及时的交流推广。
4、进一步分析学困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课题结题报告
山东省沂水县诸葛一中 刘磊常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我们农村中学,不可避免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延伸,这些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困难。各年级中“学困生”的人数明显增长,学困生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从近两年的调查表明,有15%左右的学生在学习上跟不上教学进程,表现为学习效率低,学习不得要领,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成绩相当差,达不到教学要求。学困生的大量存在不仅影响这一群体学生自身的成长,而且给教师增加了工作难度,学困生问题已成为学校大面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因素,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的历史时期。这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又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人而宜的教育,既要有统一性,又要有针对性,能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地更好地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我们的初中教学过程中,如何转化好学习困难学生一直是教师面临的难题,也是教师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学困生教育转化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学困生的教育转化研究工作一直以来多以个案呈现,就其形成的原因和教学策略也存在不同的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去研究。“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实行“公平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成就巨大。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逐步得到巩固和落实,义务教育进入到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的新阶段。教育公平已成为社会公平的基石,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使义务教育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学困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当前新课程改革成就颇丰,学困生的存在,依然是困扰教师教学的重要方面。“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当积极思考的,因而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显得更为迫切。
所谓“学困生”,通常指那些在学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个性不同、习惯不一。这一概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其相对性,“学困生”是相对优等生而言的;二是其发展性。“学困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教育教学措施得力,他们是可以转化并不断进步的。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当代教育者必须更加关心“学困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我们有义务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呵护学困生心灵,使学困生能愉快地学习课程,学好课程,并由学困生转化为合格生甚至优秀生。如果忽视“学困生”的教育与研究,推卸学校的责任,无异向社会输送了一批不合格的产品,必将阻碍社会的进步。
我们针对在实施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相结合,提出“帮助初中生学困生树立信心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申请,旨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解决学困生问题的途径,寻求初中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育质量提升的措施;对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都有积极意义。
1.解决好学习困难学生学习问题,大面积提高学困生的学业成绩,全面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这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实行“公平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2.探索适合农村初中学困生辅导策略和方法。
3、培养和锻炼一批有责任心、有能力、能胜任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高扬素质教育的大旗,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更新教育观念,坚定帮扶学困生的意志;营造人人爱学生、个个教学生,整体育学生的良好风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为主的教育原则。
5、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性。
6、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三、课题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根据现实条件,从多方面探寻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从非学校教育因素方面考察;
(2)从学校教育的因素方面考察;
(3)从社会环境因素方面考察;
2、本项研究主要从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入手,调查形成学困生的不同原因,了解学困生的行为特征,个性及心理特征,了解学困生形成的个性心理原因,探寻其个性心理特征和形成其个性心理的规律,并逐步总结提炼对农村初中学困生开展个性心理辅导的策略。
3、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为我们提供了有利条件。
4、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要面向全体,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5、现在市教研室的三五X教学策略,提倡关注差异,注重学困生。
四、课题实施的原则及方法
1、原则:
(1)坚持以爱换爱的原则。一般说来,学困生与教师之间都有一堵无形的墙,这就要求教师用爱心来拆除,用爱心来换取学生对老师的爱,促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喜欢听他的课,积极回答他提出的问题,努力完成他布置的作业。
(2)坚持坚持以学生为主、增强学习信心的原则。可以说自卑感在每个初中学困生身上都普遍存在,在教学中要遵循分类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其自信心。
(3)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由于学困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师针对每个学困生各自的薄弱环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初中学困生的转化提高是一个过程,学困生的进步,往往进步缓慢或有反复现象,教师要多鼓励,少训斥,激发其积极性,增强其上进心。
2、方法
(1).问卷测试、调查法:通过测试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追踪调查“学困生”的家庭状况、行为、能力、心理、表现等发展状况;
(2)资料和文献法:收集、检索国内国际相关理论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
(3)调查研究法:追踪调查“学困生”的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发展状况,为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4)个案分析法:把转化模式中的对子“教师+学困生”“优生+学困生”形成个案,逐一分析,找出前后差距,总结经验。
(5)行动研究法:全体参研教师、参验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业成绩,逐步转化。
(6)经验总结法:实验探索、提炼成果、理论创新、推广成果
(7)观察法: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
(8)测试法:通过小测验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
本实验以自然实验法为主,同时综合使用观察法、调查法、行为分析研究法等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一般学习较为持久、认真,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和内容,他也可以对它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2、加强思想教育
许多学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如果认为从主科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比较困难,可以从副科入手。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
3.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
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学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加强关注程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
5.培养学习习惯
(1)课前准备
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或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上课之前要求他们把教材读一遍,把问题找出来,把教师预留知识点、重点、难点找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归纳把它总结出来。起初可以放宽要求,只要完成其中的部分内容,循序渐进逐步完成。
(2)上课环节
首先要告诉他们应该精神饱满进课堂,把所有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都抛在一边,认真听讲,做到边听边想边记,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
(3)练习环节
课堂练习要认真对待,如果不会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但绝不能不会就算了,当然难一点的题可以放过。课后练习也就是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按时完成,时间观念强,不拖拉、最好要独立完成,绝不能抄作业。
6.鼓励学生帮助
通过鼓励组内优秀生的方法,来帮助学困生。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总是比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短,所以应该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条件来帮助学困生,让优秀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帮助这些学生。同时可以从这些同学中间了解学困生的各种情况。
7、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依此进行分层,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帮扶小组,确立学习目标,在班级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以前老师补课,留课的陋习,把问题交给学生去独立解决,老师起指导作用;其次,依据学生的能力,对各层次的学生分别有不同的完成目标,由易而难,逐层推进。
8、加强个别辅导,提高个别辅导的质量
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要能照顾到这些学生,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老师帮助补缺。为了补缺补差,我们要利用空堂课、自习课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补课。作业要做到区别对待。还应积极开展同桌教学,伙伴教学,合作教学,以优带差,帮助他们一起进步。
9、实行“低、小、多、快”的教法改革
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
10、通过内化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困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老师帮助学生获取一个个小成功,使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11、学困生考评奖励措施
根据每月单元测试的成绩,对这些学困生的成绩的高低按顺序进行排列,然后与上一次成绩进行比较,提高位次的按比例分出一二三等奖,没有进步的不予评价。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彰,颁发“进步奖”,以示鼓励。
12、树立正确的学困生观
首先教师要正确看待学困生,学困生并不是什么都很差的学生,学困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学生,学困生也有他们一片施展才华的天空,差学困生也得需要成功人士所拥有的一切,为此教师不要岐视差生,与学困生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正确评价差生,公平对等差生,要把机会留给差生,让他们感到老师正期盼他的进步。
13、用爱心温暖差生
爱,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爱的效应”在学困生身上尤为明显。经常与差生谈心,用爱心温暖差生,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他们精神的污染,使他们感到老师时时刻刻关心着他,从而使他们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勇于与困难挑战,对学习语文充满着热情。
14、深入了解,对症下药
要转化学困生,需要对他们进行深入了解,针对不同学困生的情况,解除他们的疙瘩。尽量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帮他们耐心辅导,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
15、捕捉亮点,正面教育
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学困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创设情境,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合理利用“闪光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多表扬,少批评做好教育转化工作。要善于克服以点代面,正确评价,消除偏见。
16、抓准时机,因材施教
A、对待学困生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提高自我认识,促使自我反省,实行自我控制,使其内心深处认错,做到心悦诚服,乐意改正。
B、给学困生提出适当的目标,结合其实际情况,根据可接受性和发展性原则,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使之做到“跳一跳能把桃子摘下来”。发现进步及时表扬,使其享受成功感,促使他们积极向上。
C、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做好转化工作。契机恰当,教育时感情融洽,学生才能敞开心扉,鼓励学困生大胆创新,多提宝贵意见和独立见解,这样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17、加强家访,促使转化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求得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密切配合。与家长经常联系家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同家长共同商议教育方法,及时了解学困生学习情况,以便与家长共同教育好学生。
18、持之以恒,勤抓不懈
转化学困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其始终维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六、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内容和措施
课题研究全面开展阶段的总体时间安排为一年,即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具体分为3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1月至3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建研究人员,建立健全制度。
2、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学习有关文献资料。通过学习和讨论掌握“五个有效”的相关理论,深刻领会课题研究内涵和精神实质,统一思想认识,理清研究思路;
3、组织问卷调查,分析调查材料,找准学困生。
4、确立课题分工,做好宣传发动。
5、建立合理的平价策略。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4月至2011年11月)
1、学困生的确定: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困生档案。通过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依据平时表现,通过对学生本人、家长、任课教师的访谈,综合分析,找出学困生的成因,对学困生的发展状况进行及时地反馈,积累资料,积极做出调整,控制研究效果。
2、教师对学困生增加感情投资,用爱心哺育差生,而耐心教育学困生。
3、双向选择,“一帮一,一对红”,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给学困生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4、抓学困生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进步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5、采取倾斜政策,对学困生给以“偏爱和厚爱”。理解、尊重、宽容,善待学困生,作业实行“一抄、二读、三背”
6、抓学困生特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7、定期做好家访,及进了解后进行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的转化。
8、“学困生转化”工作中,要全面渗透激励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少批
评、少指责。
9、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10、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转变学困生的思想,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困生的兴趣。
11、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善于总结“学困生转化”的典型经验。
12、帮助学困生做好预习工作,“笨鸟先飞”。
13、督促学困生课后复习,对学困生的作业面批最好。
14、争取学困生家长的配合,实行家校联合。
15、学生要及时进行总结;找出自己进步了多少,今后努力的目标。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和结题阶段
(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
1、收集并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进行分类、存档,为总结做好准备。
2、分析研究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撰写结题报告。
3、学生写出个人总结。
4、召开教师总结实验课题,撰写论文,上报结题。
5、课题组写出总结论论文,展示研究成果。
6、如果验收合格,积极推广课题成果。
七、研究成果
1、课题组的教师思想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真正了落实“以人为本”新课程理念。
2、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认识学生,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3、我们要与学生多谈心、多交流、多勾通,多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想一想,本着理解的原则,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4、要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在非智力结构中,兴趣是一个最活跃,最现实的构成要素,对人的个性发展和事业的成就有着深远的影响。
5、教师要尊重学困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微小的进步,是转化的关键。寻找和发现并肯定他们的每一个优点,及时表扬其在学习中的每一个微小进步,与他们谈心,成为知心朋友,让他们从自己的优点、兴趣、…… 通过谈心、家访等方式,积极发掘后进生的闪光点,给他们以自信,促进后进生的转变,我们深知博爱是基础,平等是关健,激励是成功。
6、消除了学困生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培养了积极的自我意识。学困生心理素质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强,经不起老师、同学、家长等方面的冷落和剌激,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经过扎实有效的活动的开展,学生逐渐从心理上克服了个人的学习畏难情绪,基本上能按教师的要求,逐步有效地对化学科的学习有了兴趣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这种积极情感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进取心、竞争力。
7、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索模式;教学内容从易到难,降低坡度,起点低,复习回顾多,重点处放慢速度,及时释疑;教法上适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推进,因材施教。这样会使学生采取积极进取态度,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改变对原有的厌学态度,学习成绩提高会很快,进一步使学困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8、加强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构建新的高效教学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达到以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尽可能地让学困生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9、端正了学生人才观、教学质量观,教师家长形成合力。
初中教学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其教学质量观是培养高素质、创造力强、和谐发展的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家长必须把握好对学困生的期望值,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学困生学习信心不足或不稳定。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主动锻炼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许和信任,都将会内化为学困生的自信心,一旦成功或进步,会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就会更加自信,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10、采取了多种方法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在课堂上我们继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继续采用生教生、师教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家庭辅导等帮扶方法,使学困生能学会,在课后,我们也抓紧一切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
11、优化了课堂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课堂上体现三个优先:优先回答问题、优先板演、优先批改作业。作业布置上适当降低难度,减少作业量,使其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达到最基本的要求。指导“学困生”将平时练习、考试中出现的错题汇集到错题本上,加强巩固,并针对易错点,设计二次过关试卷。
12、改变了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适时鼓励评价。
除了在课堂上寻找时机,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及时予以肯定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在练习批改时,采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并给他们一定的奖励。每次测试后继续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通过对他们给予关注、帮助,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八、存在问题
1.教师思想仍滞后,不能与课题研究相适应。认为课题研究是表面形式的东西,与具体教学教育工作无多大关系的观念仍在部分老师的心里存在,缺乏耐心,方法简单随意。
2.理论学习不够,教师研究工作缺少理论支撑,对学生的一些心理特点在理论上掌握不够。课题研究工作中由于考虑教师的时间有限,理论学习以个人分散学习为主。这使得次项工作失去了监管,显得随意,其作用大打折扣。
3.对学困生跟踪不到位,没有对学困生各阶段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查分析,对比,失去对课题研究的成效分析的一些重要参数。
4.在研究过程中,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不够科学,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5.有急功近利思想,研究不够深入,对课题研究的长期性认识不足。
6、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具体怎样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学困生转困工作是一项实践周期长,涉及因素多,工作难度大的教育教学改革,许多实践我们还停留在表面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提高,今后我们会发挥学科特点,加大实践力度,继续进行探索,从根本上转化学困生。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九、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打算
1.加强理论学习,彻底转变教师观点。
2.完善学困生跟踪服务。对学困生转化情况及时进行分析,认真反思前期研究情况,分析各阶段学困生情况,做好学困生转化个案分析。
3.做好经验总结和交流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研究成果,并进行及时的交流推广。
4、进一步分析学困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