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庆蚂,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誉樱埋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颂袭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扩展资料:
1、道德思想,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2、政治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先是宋国贵族,少年时生活贫困则枝,早年做过委吏(会计)和乘田(管蓄牧)的小官.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中年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五十岁时做鲁国司寇.后又周游列国,推行其政治思想.
晚年致力教育和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和“礼”.他在中国历史上首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誉指,“不耻下问”的精神,倡导“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学习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自汉以后的两千多年中,孔子的学说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孔子也被尊为圣人.他的主要观点收录于现存的《论语》中.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庆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