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秋》的读后感?

 我来答
唯我唯我4084
2018-01-30 · TA获得超过182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68.9万
采纳率:52%
帮助的人:3.5亿
展开全部
没有一个永久的秋天,秋天就要过去了。”这是《激流》三部曲中最后一本《秋》中的中心句。

在《秋》里,发生了几件大事,但是都是悲剧,这些悲剧也揭示了高家这个大家庭正在逐步走向灭亡——不仅仅是高家,每一个旧社会的封建大家庭都在渐渐地变得枯竭,不公平的制度使得整个家庭逐渐瓦解。

第一件事,是周家的枚少爷结了婚,新娘是最古板、卫道、残酷的老头在冯乐山的侄女,又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我发现了旧社会的婚姻与现代的婚姻的区别:

1.旧社会的婚姻完全是由长辈操控,真正结婚的幼辈却不得过问——那到底是谁结婚呀?于是,年轻人们就成为了傀儡。而现代的婚姻则不同,自由恋爱、结婚,完全是有年轻人的来争取,有更多的自由、幸福。2.旧社会的婚姻崇尚“先结婚后恋爱”,必须结了婚,剩下的事情,才能自己决定。这样,结了婚也一辈子夫妻不和睦的也大有人在。可现在好多了:只有相爱,才会结婚,一对夫妻会更加幸福美满,也就不存在“妻妾成群”了。

第二件大事,是四小姐淑贞跳井自杀。因为五爸克定公然把丫头收房、闹小旦、乱花钱,导致五婶沈氏总是跟可定吵架。但是,每当沈氏没有地方发泄怒气的时候,就会打、骂、惩罚自己的亲生女儿淑贞。所以,淑贞才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打骂之后跳井自杀。这是一声警钟,告示世人。

第三件大事,是三爸克明的死亡。克明一死,整个家里就乱了:卖公馆、分家,这些都是四爸克安和五爸克明的主意。这样一来,一个好端端的家就在老太爷和兄长死后,变得四分五裂。这也是封建大家庭最终的必然结果。每一个人都尔虞我诈,每一个人都勾心斗角,每一个人都贪得无厌,每一个人都笑里藏刀,这样的家庭,怎么能维持下去。

“没有一个永久的秋天。”,“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些都是在激励我们:不要灰心,不要丧气,大风大浪之后,必有属于我们的春天!

可是,很快,才过了不到一年,枚少爷就因为肺病死去,留下一个年轻、有孕的寡妇。这都是因为枚少爷的父亲周伯涛明知道自己的儿子非有问题,却死活不肯请医生,最后,害死了自己的儿子,还害了儿媳一生。真荒谬!
厌世IdbRB
2020-08-26
知道答主
回答量:3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万
展开全部
巴金自传读后感
这段时间我读了《巴金随想录》书中让我印象至深的,是他对自己的反思解剖。他反思的是自己在建国以来,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一味地想自保,一味地依顺,而在心灵上受到的煎熬。他曾无根据地批判过人,他跟风而上发过言。但他跟别人不一样,他发现了自己的虚伪,他不能忍受自己的虚伪,但他又没有办法纠正。于是仍然自己煎熬着,也受时代煎熬着。直到十年动乱结束,他才从这种煎熬中走了出来。想不出一个文字老人,一个体弱多病的文人服用了是非颠倒这剂毒药后,是怎样地挣扎着过来的。但是从他几乎泣血的文字里,我能知道他是怎样地耐受着岁月的浸蚀,怎样地步履蹒跚地熬过了那个时代。 《随想录》里让我篇篇都看到的是关于说真话。这让人更深地明白,一个百岁老人用自己少有的为文生涯得到的,用自己的颤抖的笔写出的最深刻的就是一个“真”字。只有真,才有善,才谈得上美,才有其他。假的再好,也是假的,也是会害人的。他的一生中,看到过无数的假,领受过各式的假把式,遭受过种种假的残害,也最清楚假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所以他不遗余力地揭露假的东西,假的危害;用真情真事真话来向读者表达真实的情感,说明真实的情况,告诉真实的道理。我感觉到,这些似乎有些啰嗦的关于说真话的真话,就是他从自己经历中得来的最重大、最关切、最刻骨铭心的人生经验教训。所以他要反复告诫人们,就是因为过去的假的教训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吸取,假的事例还在不断涌现,他担忧假的东西会为害人们的生活,会损害我们的民族国家。 巴老用很大部分文字回忆了故人,回忆了不堪回首的十年岁月。他说这是“还债”。我看到,他所说的“债”,一方面是说了错话的亏欠,一方面是对故人的怀念,更主要的是为读者的所表达的歉意,他为他几十年里没有好的作品,为他这样一个受到人民敬仰的作家没能更坚强一点作出表率,也为曾经言不由衷说过的错话身不由己做过的错事。由此我看到了一个作家的良心,他的可爱可敬,他的童真。在这里,我看到一个人民作家的责任,一个人民作家的道义在那里。 《随想录》让我久久思索的,还有巴金老人写作的艰辛。由于严重的疾病,老人拿不稳笔,又几次住院。但他“还债”的愿望强烈,向读者说心里话的决心不曾动摇。有的1000多字的文章他断断续续要写几个月,有时候一天只能写出几十个字。看到这些,我常常会在眼前浮现出老人艰难地坐在病床上拼尽全力写下一个字的景象,不禁生出惊叹。他用自己的经历,用自己的教训,用自己吃过的苦,尝过的难,从自己不短的人生,告诉读者,告诉人民,告诉国家,自己的认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期待。 一代文豪,在他的暮年,在他自知将不能视事之前为我们写下了这本《随想录》,特别是写下他一生的感悟来,这样一本书,珍贵二字,怎么着也配得上了。读了此书,让我能记忆一生的也许只有一个字:真。从说真话开始,办真事,做真人,有基本的责任心和良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顿永修召己
2020-02-18 · TA获得超过3.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32%
帮助的人:745万
展开全部
巴金小说《秋》读后感
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小说《秋》是他的“激流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读罢之后,一股革命的激流不禁涌上心头,这是一种社会的责任赋予我们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激流三部曲”中那种火一样的激情,那种强烈的反封建的思想,那种荡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热情始终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秋》这部小说延续了《家》和《春》的主线,进一步写高家的没落与新生,使人看到希望的是,主人公觉新在血的教训面前,已变得更加成熟与冷静,他试图以改良的方式去挽回这个濒于没落的家,事实证明已无法挽回。相比之下,二弟觉民就显得积极的多,他最后举行了新式婚礼这一点,就证明了他的思想已经彻底摆脱了旧式大家庭的束缚,而投身到更新的,更富有生命力的新世界!
我想,《秋》从季节上来看是凄凉的,它往往能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它常常代表事物的衰亡,这是诗歌散文中是经常见到的。那么,本小说在写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秋天,是不是也意味着它的衰亡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这种衰亡,尽管身在其中的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情愿,但历史的潮流是势不可挡的,革命的激流是永远向前的,这一点任何人也无法改变!旧世界的衰落,意味着一个新世界的到来,让那个没落的家随着秋天的落叶一起随风而逝吧!迎接我们的,必将是一个崭新的未来。
“西风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秋冬一过,我们一定会迎来灿烂的生机盎然的春天,我们的国家正是在这样的新旧交替中走向强大的,我们的生活也将越来越美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令浩瀚3f
2020-02-14 · TA获得超过32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8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3万
展开全部
没有一个永久的秋天,秋天就要过去了。”这是《激流》三部曲中最后一本《秋》中的中心句。在《秋》里,发生了几件大事,但是都是悲剧,这些悲剧也揭示了高家这个大家庭正在逐步走向灭亡——不仅仅是高家,每一个旧社会的封建大家庭都在渐渐地变得枯竭,不公平的制度使得整个家庭逐渐瓦解。第一件事,是周家的枚少爷结了婚,新娘是最古板、卫道、残酷的老头在冯乐山的侄女,又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我发现了旧社会的婚姻与现代的婚姻的区别:1.旧社会的婚姻完全是由长辈操控,真正结婚的幼辈却不得过问——那到底是谁结婚呀?于是,年轻人们就成为了傀儡。而现代的婚姻则不同,自由恋爱、结婚,完全是有年轻人的来争取,有更多的自由、幸福。2.旧社会的婚姻崇尚“先结婚后恋爱”,必须结了婚,剩下的事情,才能自己决定。这样,结了婚也一辈子夫妻不和睦的也大有人在。可现在好多了:只有相爱,才会结婚,一对夫妻会更加幸福美满,也就不存在“妻妾成群”了。第二件大事,是四小姐淑贞跳井自杀。因为五爸克定公然把丫头收房、闹小旦、乱花钱,导致五婶沈氏总是跟可定吵架。但是,每当沈氏没有地方发泄怒气的时候,就会打、骂、惩罚自己的亲生女儿淑贞。所以,淑贞才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打骂之后跳井自杀。这是一声警钟,告示世人。第三件大事,是三爸克明的死亡。克明一死,整个家里就乱了:卖公馆、分家,这些都是四爸克安和五爸克明的主意。这样一来,一个好端端的家就在老太爷和兄长死后,变得四分五裂。这也是封建大家庭最终的必然结果。每一个人都尔虞我诈,每一个人都勾心斗角,每一个人都贪得无厌,每一个人都笑里藏刀,这样的家庭,怎么能维持下去。“没有一个永久的秋天。”,“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些都是在激励我们:不要灰心,不要丧气,大风大浪之后,必有属于我们的春天!可是,很快,才过了不到一年,枚少爷就因为肺病死去,留下一个年轻、有孕的寡妇。这都是因为枚少爷的父亲周伯涛明知道自己的儿子非有问题,却死活不肯请医生,最后,害死了自己的儿子,还害了儿媳一生。真荒谬!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