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8-04-17
兴趣是思维活性的触发荆,求知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就会围绕着这个问题积极地思考起来。但是,单纯由 “实验”表面的 “魅力”所引起的,只是直接的兴趣,如果没有更深层次内涵的吸引,维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就要善于 “创造”种种诱因。比如,从生产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引出实验课题,不断明确实验目的意义,不断提出有趣而又有思考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等等。通过这些手段,及时地把学生的直接兴趣发展为间接兴趣。
思维总是在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当一个人产生必须排除困难的需要,或要了解某一问题时,思维就活跃起来。实践证明,有意识地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好方法。我们要善于利用实验中的【观察与思考】、【讨论】等栏 目中的问题,以及在辅导实验的教学中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地引导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学生思维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积极启发诱导。如“显微镜使用”中物像的寻找,“玻片制作”中气泡的产生,“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中水浴温度的控制等难点时,教师应着力做好“疏导”工作,抓住要点变“难学”为“易学”,促进整个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另外,可通过问题串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提出问题后,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帮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启发诱导,引发学生独立去思考 ,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学生中有多种讲法,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寻求理想的答案。这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思维活动双向进行 ,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过程的同时,教师也看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从而能指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