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雍正去世后,其心腹李卫的下场是怎样的呢?
【于公于私、历史演义,李卫是否都相安无事?】
病毒肆虐,在家禁足,百无聊赖的时候重温了一遍二月河先生的巨作《雍正皇帝》。书中相比较于诸多的官场老狐狸,流氓乞丐出身的李卫,特立独行、无知无畏更让人佩服,喜欢。
在原著以及电视剧中,李卫是一个小叫花子出身,大字不识几个,由于偶然的机会被在外办差的皇四子胤禛赏识,带回北京。特立独行,办事机灵,在雍正帝的恩宠下能够带兵干涉科举考试;刑部衙门乃至刑部大牢都如入无人之境。从小奴才,到县令、江苏巡抚、直至两江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
有人问李卫的下场,虽然在《雍正王朝》中没有提及,但是有如此才能之人想必结局也错不到哪去。
于公,李卫尽忠职守、为国尽力理应善终。
在电视剧里,最能体现李卫为官能力的地方便是他奉命出任江苏巡抚之后,在江南实行摊丁入亩的新政。试行新政,背负着雍正帝的重望,但是新政、新政,必然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推出,因为触及了乡绅地主的利益,遇到了非常大的阻碍,“老狐狸”年羹尧举荐的黄伦更是阴奉阳违,跟他对着干。刚开始,李卫还是十分生气的,后来的他冷静下来。借故把黄伦支走,然后悄悄的把黄伦审理过的案件重新都查了一遍。结果发现了刘王氏的冤案,李卫亲自到牢里劝说刘王氏,鼓励她申冤翻案。
刘王氏的案子大概是这样的,盐道官程森压迫租户提高田地租金,刘王氏去程森那里请求减轻繁重的租金。程森看刘王氏有几分姿色,便光天化日之下强奸民女,把刘王氏给糟蹋了。刘王氏自然是到衙门击鼓告状,黄伦也是程森之流,以案件为由设计又与刘王氏发生关系。可最后,这个黄伦竟然吃了原告吃被告,在收了程森的贿赂之后,又将刘王氏打入大牢。这种事在李卫眼里,自然是气愤填膺,再加上黄伦与新政处处唱反调。李卫略施小计,便替刘王氏洗刷了冤屈,同时狠狠地整治了黄伦。杀鸡给猴看,江南地主们,便不再敢反对新政。
此外李卫找了一群叫花子。让他们将摊丁入亩这个新政策,编成歌。老百姓们都是喜欢凑热闹的,他们或许不识字,但是每一个人,都能听得懂说的话,这是一条非常好的捷径!
正是李卫这样一步步的努力,终于将“摊丁入亩”这个政策,在江苏彻底的落实下来。
在真实的历史中,李卫的才能远比艺术作品中还要高。《清史稿•列传八十一》中记载,李卫出身江苏富裕之家,捐资买官换了个员外郎的官职。这员外郎,说白了就是个行政级别,还要等待补缺。可偏偏他运气好,没多久李卫便得了个国防部副司长级别的“兵部员外郎”,仕途起步从五品。不到两年又官升一级,升为正五品的“户部郎中”,厅局级还是正职。
雍正皇帝登基后,经怡亲王胤祥举荐,这里的怡亲王便是电视剧中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十三爷。李卫开始了仕途高峰期,依次是直隶驿传道、品秩正四品(基本相当于直隶省政法委副书记,行政级别介于厅局级正职和省部级副职之间);云南盐驿道,品秩正四品(基本相当于云南省盐业公司书记兼董事长,行政级别不变);云南布政使,品秩从二品(基本相当于云南省常务副省长,省部级副职)。
雍正三年以后,李卫晋升浙江巡抚成为浙江省委书记主政一方。第二年又兼任江浙盐运使,统管江浙一带的央企国企。雍正五年,再授浙江总督,从此成为浙江省党政军一把手。
江浙一带,自古盐业发达,直接影响着朝廷的赋税收入,国库幸亏。李卫能在短短的几年间,一帆风顺称为皇帝的“钱袋子”,他的能力自然不用多表了吧。
于私,李卫乖巧懂事,忠心耿耿深得皇恩。
说起能力邬思道、年羹尧等人自然不比李卫差,可是哪个也没有落下好结局。不过要是说乖巧懂事,那肯定首数李卫。有场戏是李卫带着老婆孩子回京看望主子,还没到四爷府便下车步行,还给儿子起名叫“李忠四爷”。听起来可笑,但这正是李卫的聪明之处,反观大战捷报的年羹尧,朝廷之上手下将领竟“只知军令不知皇上”,最后只能落下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此外,李卫还曾在弘时派人暗杀弘历之时解救弘历,与图里琛一起从扬州亲自护送弘历到京城。
在内书房与雍正谈话的时候,一句看似无轻无重的抱怨“先帝太过于仁义,把麻烦都留给了皇上……”,坚定了雍正赐死弘时的决心,同时也巩固了乾隆帝弘历的君位。
刑部大牢里不顾形体,收拾曾静情愿自己被罚,却让皇上得到了人心又出了口恶气。
这一桩桩、一件件足矣见李卫心思之缜密,对朝廷之忠心。
另外史书记载,乾隆三年李卫病疾发作,乾隆特意派御医到他府里为其诊治。但是还是因病逝世,终年五十一岁,乾隆下令按照总督待遇给予厚葬,谥号敏达。
《清史稿·列传八十一》记载了乾隆皇帝对于李卫的评价:
“李卫才猷干练,实心办事,宣力封疆,无少瞻顾,畿辅重地,正资料理……今闻溘逝,深为悼念。”
古人常言:“伴君如伴虎”,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多少人一时得意,却陷入死无葬身之地。但李卫不同,有才能、知进退,忠于主子的人于公于私,从历史从演义,他肯定都能善始善终,平安无事。
雍正去世后,心腹李卫的下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