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英国通过什么攫取了我国的香港主权
展开全部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宏陵祥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南京条约》(Treaty of Nanking),又称“万年和约”[1]、“白门条约”[2]、“江宁条约”[3],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廷代表耆英、伊里布、牛鉴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4]
《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1)割让香港岛;(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5]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6]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7月22日、10月8日,耆英与璞鼎查又先后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和细则,[7]将协定关税和租界制度予以落实,并使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权益。[8]
《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便利了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并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概述内图片来源:台湾政治大学历史词条资料库[9])
中文名
南京条约
外文名
Treaty of Perpetual Peace and Friendship between China and Great Britain;Treaty of Nanking
签约双方
中国(清)、英国
签约地点
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
签约时间
1842年8月29日
起因签约过程条约原文后续事件影响评价后世纪念
背景
十八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前期,中国满清王朝已处于衰乱中。[8]各民族、各阶层间(包括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白莲教、天地会先后起事。在政治上,清廷仍维持君主专制制度,“多磕头少说话汪昌”成为官场的金科玉律[11],吏治腐败,贪污成风,财政支绌。[12]在经济上,一方面,人地矛盾突出,[8]土地兼并剧烈,农民破产、流亡;[13]另一方面,资本主义萌芽处于缓慢发展中,[14]而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着的自然经济,仍有力地抵抗着西方工业品的输入。[12]在对外贸易和交往上,清政府除几度设置“公行”(即所谓“广州十三行”)专责管理对外贸易事宜外,[8]自乾隆年间对西方国家仅开放广州作为沿海通商口岸(一口通商)[15][16][17]。同时,中外民事(例如“商欠”)、刑事纠纷层出不穷,争端逐渐扩大。[8]
1824年中国伶仃洋上的走私船
十七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英国逐渐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议会蔽搏制、政党政治)、君主立宪制、[18]责任内阁制。[19]其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大批的新企业、雄厚的资金、广大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强国,并在此基础上发生了工业革命。[20]对外,急于开拓更大市场和获取更多工业原料的英国进一步发动侵略战争,1824年(道光四年)侵占了新加坡、侵入缅甸,1838年(道光十八年)威胁伊朗订立不平等条约,1839年(道光十九年)发动了对阿富汗的战争,等等。[21]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和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更采取了鸦片贸易的手段。[22]
围绕外交和贸易问题,中英双方也有过若干接触,然而无论是马戛尔尼使团、阿美士德使团的访清,还是鸦片战争前夕律劳卑与卢坤、义律与邓廷桢的交涉,都因种种原因而没能取得成果。[8]
起因
主词条:鸦片战争
1840年(道光二十年)6月,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史称“鸦片战争”。英军攻占定海,北上天津。清廷恐惧,派琦善与义律和谈。和谈期间,英军突袭并攻占大角、沙角炮台(沙角之战),迫使琦善与之初步达成《穿鼻草约》(约定对英赔款六百万元等),后又攻占香港岛。[8]
沙角之战(EdwardDuncan绘,DestroyingChinesewarjunks)
道光帝因沙角之战而愈加震怒,于1841年1月27日(道光二十一年一月五日)下令对英宣战,[24]继而得知香港被攻占,又下令加派奕山为剿逆将军,增兵广州,否认《穿鼻草约》。然而,英军在虎门之战、广州之战中均获得胜利,于是奕山又与英方达成《广州和约》,仍是对英赔款六百万元(另赔偿夷馆损失三十万元),作为“赎城费”;并对道光帝加以欺瞒,宣称是行商累积的欠款,企图敷衍了事。尽管如此,英方仍蓄意扩大战争与战果。在巴麦尊等人的推动下,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4月30日,英国内阁否认草约,并以璞鼎查(Sir Henry Pottinger)替换义律。英军再度北上,先后攻陷厦门、定海(第二次攻陷)、镇海、宁波。[8]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英军击败奕经的反攻。浙江巡抚刘韵珂见事不可为,请求派遣与英方有过交涉的伊里布前赴浙江。道光帝迫于无奈,派遣耆英担任杭州将军,伊里布随往。5月18日,得到增援的英军又攻陷乍浦,继而于6月16日攻陷吴淞,7月21日攻占镇江,以切断京杭大运河。8月4日,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英军从燕子矶登陆,察看地形,扬言进攻南京城。[8]
签约过程
英军到达南京后,两江总督牛鉴向英军求和。8月8日,署乍浦副都统伊里布首先到达,派其仆人张喜两度前往英方军舰,会晤翻译马儒翰(John R. Morrison)。钦差大臣耆英到达后,璞鼎查曾限期于8月14日议定和约,否则开炮攻城。双方共在静海寺内议约四次,也曾在上江考棚等处议和。8月17日,江宁布政使黄恩彤与马儒翰商定了条约内容。8月22日,道光帝全部允许。
谈判过程中,耆英等人屈从英方要求,没有进行反驳。关于鸦片问题,璞鼎查曾劝说中方代表,由中国停止禁烟政策,并可对进口鸦片征税。对此,黄恩彤提出日后再议。这是因为,黄恩彤、耆英等预料到道光帝为了颜面,不会正式弛禁,不如置之不问。
从开始议约到正式签约前,耆英、伊里布、牛鉴曾应璞鼎查邀请登舰,而璞鼎查也上岸答拜。[8]然而英军在此期间仍未停止抢劫行为,引发了鸦片战争中最后一战——靖江保卫战。
英国画家JohnBurnet所绘《南京条约》签订场景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耆英、伊里布、牛鉴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军舰“康华丽号”(又译“皋华丽”、“汉华丽”,Gornwallis)上正式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其中的中文文本系由英国人译成。[8]不久,中方支付第一期600万元的赔款。[26]同年9月,道光帝批准签订后的条约,但认为仍有需要斟酌之处。[27]9月15日,英方收到中方批准文书,代表团秘书麻恭立即回国请维多利亚女王批准条约,而英军舰船也逐渐撤出长江。[26][28]与此同时,双方继续进行磋商,在彼此照会中,阐明以后的商人欠款,官方不代为偿还,同时英方承诺不会庇匿“奸民”;尤其是约定如果中英人民涉诉,“英人归英人自理,华民由中国讯究”,即英人享有治外法权,[8]并形成了《江南善后章程》。9月24日,道光帝予以同意,[29]而该《章程》也成为《南京条约》附约《虎门条约》的蓝本。[30][31]12月28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批准《南京条约》。[32]
1843年6月26日(道光二十三年五月二十九日),耆英与璞鼎查在香港举行《南京条约》换约仪式。[33]
条约原文
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是以大清大皇帝特派钦差便宜行事大臣太子少保镇守广东广州将军宗室耆英,头品顶戴花翎前阁督部堂乍浦副都统红带子伊里布;大英伊耳兰等国君主特派全权公使大臣英国所属印度等处三等将军世袭男爵朴鼎查;公同各将所奉之上谕便宜行事及敕赐全权之命互相较阅,俱属善当,即便议拟各条,
《南京条约》中文文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一、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一、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一、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宏陵祥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南京条约》(Treaty of Nanking),又称“万年和约”[1]、“白门条约”[2]、“江宁条约”[3],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廷代表耆英、伊里布、牛鉴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4]
《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1)割让香港岛;(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5]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6]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7月22日、10月8日,耆英与璞鼎查又先后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和细则,[7]将协定关税和租界制度予以落实,并使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权益。[8]
《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便利了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并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概述内图片来源:台湾政治大学历史词条资料库[9])
中文名
南京条约
外文名
Treaty of Perpetual Peace and Friendship between China and Great Britain;Treaty of Nanking
签约双方
中国(清)、英国
签约地点
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
签约时间
1842年8月29日
起因签约过程条约原文后续事件影响评价后世纪念
背景
十八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前期,中国满清王朝已处于衰乱中。[8]各民族、各阶层间(包括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白莲教、天地会先后起事。在政治上,清廷仍维持君主专制制度,“多磕头少说话汪昌”成为官场的金科玉律[11],吏治腐败,贪污成风,财政支绌。[12]在经济上,一方面,人地矛盾突出,[8]土地兼并剧烈,农民破产、流亡;[13]另一方面,资本主义萌芽处于缓慢发展中,[14]而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着的自然经济,仍有力地抵抗着西方工业品的输入。[12]在对外贸易和交往上,清政府除几度设置“公行”(即所谓“广州十三行”)专责管理对外贸易事宜外,[8]自乾隆年间对西方国家仅开放广州作为沿海通商口岸(一口通商)[15][16][17]。同时,中外民事(例如“商欠”)、刑事纠纷层出不穷,争端逐渐扩大。[8]
1824年中国伶仃洋上的走私船
十七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英国逐渐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议会蔽搏制、政党政治)、君主立宪制、[18]责任内阁制。[19]其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大批的新企业、雄厚的资金、广大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强国,并在此基础上发生了工业革命。[20]对外,急于开拓更大市场和获取更多工业原料的英国进一步发动侵略战争,1824年(道光四年)侵占了新加坡、侵入缅甸,1838年(道光十八年)威胁伊朗订立不平等条约,1839年(道光十九年)发动了对阿富汗的战争,等等。[21]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和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更采取了鸦片贸易的手段。[22]
围绕外交和贸易问题,中英双方也有过若干接触,然而无论是马戛尔尼使团、阿美士德使团的访清,还是鸦片战争前夕律劳卑与卢坤、义律与邓廷桢的交涉,都因种种原因而没能取得成果。[8]
起因
主词条:鸦片战争
1840年(道光二十年)6月,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史称“鸦片战争”。英军攻占定海,北上天津。清廷恐惧,派琦善与义律和谈。和谈期间,英军突袭并攻占大角、沙角炮台(沙角之战),迫使琦善与之初步达成《穿鼻草约》(约定对英赔款六百万元等),后又攻占香港岛。[8]
沙角之战(EdwardDuncan绘,DestroyingChinesewarjunks)
道光帝因沙角之战而愈加震怒,于1841年1月27日(道光二十一年一月五日)下令对英宣战,[24]继而得知香港被攻占,又下令加派奕山为剿逆将军,增兵广州,否认《穿鼻草约》。然而,英军在虎门之战、广州之战中均获得胜利,于是奕山又与英方达成《广州和约》,仍是对英赔款六百万元(另赔偿夷馆损失三十万元),作为“赎城费”;并对道光帝加以欺瞒,宣称是行商累积的欠款,企图敷衍了事。尽管如此,英方仍蓄意扩大战争与战果。在巴麦尊等人的推动下,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4月30日,英国内阁否认草约,并以璞鼎查(Sir Henry Pottinger)替换义律。英军再度北上,先后攻陷厦门、定海(第二次攻陷)、镇海、宁波。[8]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英军击败奕经的反攻。浙江巡抚刘韵珂见事不可为,请求派遣与英方有过交涉的伊里布前赴浙江。道光帝迫于无奈,派遣耆英担任杭州将军,伊里布随往。5月18日,得到增援的英军又攻陷乍浦,继而于6月16日攻陷吴淞,7月21日攻占镇江,以切断京杭大运河。8月4日,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英军从燕子矶登陆,察看地形,扬言进攻南京城。[8]
签约过程
英军到达南京后,两江总督牛鉴向英军求和。8月8日,署乍浦副都统伊里布首先到达,派其仆人张喜两度前往英方军舰,会晤翻译马儒翰(John R. Morrison)。钦差大臣耆英到达后,璞鼎查曾限期于8月14日议定和约,否则开炮攻城。双方共在静海寺内议约四次,也曾在上江考棚等处议和。8月17日,江宁布政使黄恩彤与马儒翰商定了条约内容。8月22日,道光帝全部允许。
谈判过程中,耆英等人屈从英方要求,没有进行反驳。关于鸦片问题,璞鼎查曾劝说中方代表,由中国停止禁烟政策,并可对进口鸦片征税。对此,黄恩彤提出日后再议。这是因为,黄恩彤、耆英等预料到道光帝为了颜面,不会正式弛禁,不如置之不问。
从开始议约到正式签约前,耆英、伊里布、牛鉴曾应璞鼎查邀请登舰,而璞鼎查也上岸答拜。[8]然而英军在此期间仍未停止抢劫行为,引发了鸦片战争中最后一战——靖江保卫战。
英国画家JohnBurnet所绘《南京条约》签订场景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耆英、伊里布、牛鉴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军舰“康华丽号”(又译“皋华丽”、“汉华丽”,Gornwallis)上正式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其中的中文文本系由英国人译成。[8]不久,中方支付第一期600万元的赔款。[26]同年9月,道光帝批准签订后的条约,但认为仍有需要斟酌之处。[27]9月15日,英方收到中方批准文书,代表团秘书麻恭立即回国请维多利亚女王批准条约,而英军舰船也逐渐撤出长江。[26][28]与此同时,双方继续进行磋商,在彼此照会中,阐明以后的商人欠款,官方不代为偿还,同时英方承诺不会庇匿“奸民”;尤其是约定如果中英人民涉诉,“英人归英人自理,华民由中国讯究”,即英人享有治外法权,[8]并形成了《江南善后章程》。9月24日,道光帝予以同意,[29]而该《章程》也成为《南京条约》附约《虎门条约》的蓝本。[30][31]12月28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批准《南京条约》。[32]
1843年6月26日(道光二十三年五月二十九日),耆英与璞鼎查在香港举行《南京条约》换约仪式。[33]
条约原文
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是以大清大皇帝特派钦差便宜行事大臣太子少保镇守广东广州将军宗室耆英,头品顶戴花翎前阁督部堂乍浦副都统红带子伊里布;大英伊耳兰等国君主特派全权公使大臣英国所属印度等处三等将军世袭男爵朴鼎查;公同各将所奉之上谕便宜行事及敕赐全权之命互相较阅,俱属善当,即便议拟各条,
《南京条约》中文文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一、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一、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一、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展开全部
英国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当时清政府段咐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
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
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从而占领香港全境。
香港开埠前,不计九龙和新界,香港岛已有数千以上人口。 英国人看中维多利亚港水深港阔、四季不结冰,而且不在地震带,是天然良港。
1842年,大清国在鸦片战争战败后,分阶段割让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国,英国开始统治及发展香港,香港从荒芜、地瘠山多且缺乏天然资源的小渔村,发展成转口港,成为欧洲各国商船向中国交易鸦片、纺纱及其他商品的枢纽,而且未受末乱局影响。
扩展资料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坦森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
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握信纯》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
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
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从而占领香港全境。
香港开埠前,不计九龙和新界,香港岛已有数千以上人口。 英国人看中维多利亚港水深港阔、四季不结冰,而且不在地震带,是天然良港。
1842年,大清国在鸦片战争战败后,分阶段割让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国,英国开始统治及发展香港,香港从荒芜、地瘠山多且缺乏天然资源的小渔村,发展成转口港,成为欧洲各国商船向中国交易鸦片、纺纱及其他商品的枢纽,而且未受末乱局影响。
扩展资料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坦森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
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握信纯》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冲坦入侵中国,清政府战败,不得不签订了蔽凯《散并桐南京条约》,被迫把香港割让给了英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在对晚清及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进行了解之后可以看出,由于当时的中国受到了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所以在国家发展方面,也远远落后于那些经历了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国的许多领土都成为了西方国家所侵略的对象,而当时的国人也饱受了无尽的灾难。
现如今,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很多被掠夺的土地也顺利地回归到了祖国手中。提到英国对我国的占领,或许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香港,但除了香港之外,英国归还给我国的另一块土地面积更大,大约在香港的五倍左右。那么,这块比香港大五倍的土地究竟坐落何处?这块土地与英国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
这个比香港大五倍的地方就是威海卫。在明朝洪武三十一年之时,仔罩闭为了能够防止倭寇的侵扰,政府也将此处正式命名为威海卫。其实,在这里被命名为威海卫之前,就一直是中国的领土,而关于威海卫的历史,也一直可以追溯到汉朝初年时期。
在清光绪二十一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威海卫地区被日本占领,而在清光绪二十四年时,威海卫也被英国强行租借。在英国租界威海卫期间,先后派出了七任的行政长官,而在这些行政长官的主持之下,威海卫地区的殖民政府,也实现了一套高度集权的殖民统治体系。当时,英国方面将威海卫建成了皇家海军的训练疗养基地,而在英方的不断建设之下,威海卫也成为了英国海军的一个特殊的后花园。
当时,中国的实力还较为弱小,而在《中英议租威海卫专约》的影响之下,我国也不得不接受了英国方面的租借请求。但在1921年时,中国政府也开始在华盛顿代表会议上提出希望各国归还在华租地的要求,而后中国闷唤政府也就威海卫的问题,与英国方面进行了长达八年的商谈交涉。
在1924年时,两国曾订立了《收交威海卫专约》,但由于曹锟倒台的影响,所以英国方面称其念裂搁置了这一提案。
现如今,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很多被掠夺的土地也顺利地回归到了祖国手中。提到英国对我国的占领,或许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香港,但除了香港之外,英国归还给我国的另一块土地面积更大,大约在香港的五倍左右。那么,这块比香港大五倍的土地究竟坐落何处?这块土地与英国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
这个比香港大五倍的地方就是威海卫。在明朝洪武三十一年之时,仔罩闭为了能够防止倭寇的侵扰,政府也将此处正式命名为威海卫。其实,在这里被命名为威海卫之前,就一直是中国的领土,而关于威海卫的历史,也一直可以追溯到汉朝初年时期。
在清光绪二十一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威海卫地区被日本占领,而在清光绪二十四年时,威海卫也被英国强行租借。在英国租界威海卫期间,先后派出了七任的行政长官,而在这些行政长官的主持之下,威海卫地区的殖民政府,也实现了一套高度集权的殖民统治体系。当时,英国方面将威海卫建成了皇家海军的训练疗养基地,而在英方的不断建设之下,威海卫也成为了英国海军的一个特殊的后花园。
当时,中国的实力还较为弱小,而在《中英议租威海卫专约》的影响之下,我国也不得不接受了英国方面的租借请求。但在1921年时,中国政府也开始在华盛顿代表会议上提出希望各国归还在华租地的要求,而后中国闷唤政府也就威海卫的问题,与英国方面进行了长达八年的商谈交涉。
在1924年时,两国曾订立了《收交威海卫专约》,但由于曹锟倒台的影响,所以英国方面称其念裂搁置了这一提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842年,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大英帝国打败,并于翌年与英国签订《南京旦老条约》,将香港岛连同邻近的鸭脷洲割让与英国。1860年清廷再败于英法联军,被逼签下《北京条约》,把九龙渗歼半岛南部、经常对香港岛扰乱治安的地区连同邻近的昂船洲一同割让给英国。当时在九龙半岛上的新边界只用矮矮的铁丝网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1898年,英国通过与清廷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及其他一系列租借条约,租借九龙半岛北部、新界和邻近的两百多个离岛但九龙砦城除模喊升外,租期99年。这一系列的租借和割让,形成了今日香港的边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