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文化特征

 我来答
成大文化17
2022-08-01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0.9万
展开全部
“那黑暗幽深的地方,响着不绝于耳的雷鸣般的哭声,我定神往底下望去,除了感到深不可测,完全无法看见任何景象。”就如但丁在《神曲》地狱篇中所描述的一样,中世纪在许许多多眼中就是“黑暗、没落”的代名词,那个时代就连水都是墨黑发臭的,人们走的路或许两旁林立的都是坟墓,甚至他们能听见坟墓里面或许是熟人或许是陌生人尖锐凄凉的呐喊。

但事实果真如人们所想当然的那样吗?

从文化学的角度上讲我们通常将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公元十四世纪古典文化复兴中间的这一段时期定义为“中世纪”。一直以来人们受到经验主义和“废墟论”的影响对于中世纪的文化都有一定的误解。人们歌颂古希腊文化、赞扬文艺复兴的文化,但却对这两者之间的“中世纪文化”却嗤之以鼻。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事情想要质变都必须积累足够的量变,古希腊文化的繁荣也是扎根在爱琴海地区高度发展的“克里特-迈锡尼”古代文明的消亡的基础上的, 那么为什么我不能认为中世纪文化也为文艺复运动的兴盛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呢?

我们所周知的中世纪文化不外乎就是宗教文化,通俗易懂的说就是“上帝文化”也就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禁欲主义,这是中世纪文化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禁欲主义总体来说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建立在对于现实主义的怀疑和否定的基础上产生的来世主义文化和天国主义文化。中世纪前期也就是人们通常用“黑暗”“堕落”“欲望”等词来形容的时期,由于纷繁的战乱和基督教自身发展的局限性,现实生活彷徨痛苦,悲观主义的乌云久久停留,基督教对于理想天国的虚幻构建满足了当时人们枯涸的心灵,他们相信天国是美好的,那里有最香的糕点,最醇的美酒,最动听的音乐,最华丽的衣裙……而现实生活的一切苦难不堪不过是为了有朝一日能通往理想天国的道路,人生的苦难就是一场修行,这辈子苦了下辈子便甜了。这是人们在精神世界极度贫乏的情况下为自己找的一个海市蜃楼,虽然知道他是虚无缥缈的但好歹有了追求的目标。另一部分是引导人们信仰的超验主义文化和神权主义文化,这两种文化体现的是一种神权至上的观点。基督教致力于为人们创造一个完美的神,然后人们的一切都围着这个神转动,为了靠近神,为了洗刷原罪,为了来世幸福……人们节制禁欲甚至束缚生活所必需的东西。但是这种神权主义文化并不是完全负面的,共同的信仰让无数信徒走到了一起有利于社会人际交往,另外正因为神权文化后来的畸形发展这才导致了人们对现实人生的再次关注进而为十四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埋下了了伏笔。很多人对作为中世纪精神领袖的机构——教会不抱好感,认为他们用宗教束缚人性,肆意敛财,罪大恶极,但其实教会向全社会的各个阶层征收大量的、名目繁多的费用及捐税,包括什一税、遗嘱检验费、丧葬费、诉讼费等,甚至还以出售赦罪符等名义征收来的钱财都大范围的投资到公共事业的建设中去了,欧洲早期的学校、医院、济贫院等公共设施都是在教会的支持下才办起来的。所以凡事并非非黑即白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历史而不是一棒子打死所有人。

中世纪文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封建制度。欧洲的中世纪是个充满矛盾的时代,灵魂与肉体、精神与物质、信仰与理性形成了尖锐的二元对立,教会宣扬原罪、来世主义和禁欲主义而封建君主则宣扬忠君爱国、关注现实世界获取实实在在的功名利禄。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同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一样都是建立在封土的基础上,但它却有些不一样的地方,正如十四世纪法国流行的那句话“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由此可知欧洲的封建制度是建立在纯粹个人关系上的,也就是他们的封建是想对独立的,这其中也隐藏了相对平等的理念。

“我们曾在因太阳而喜悦的甜美空气中愠怒,我们厌倦了心中阴沉的迷雾,现在我们在发黑的污泥中悲痛。”中世纪黑暗吗?我们无法否认确实黑暗。但黑暗是自己来的吗?显然不是。所谓黑暗不过人心陷入迷茫,只有从迷茫中走出来的灵魂才最清醒,就像从黑暗的中世纪走出来的文艺复兴运动才那么灿烂。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