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我是谁”
“我是谁”,不断的问我是谁,这也是一种修行方式,同时是个最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指本源。世人皆有个“我”,我的车,我的房,我的一切。生活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我”的需求,心的需求与身体的需求。很少有人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一切,只是在无意识下不断的进行机械化的应激反应,人给我一个反应,我给对方一个反应,无穷尽的机械化运动。
如果真正理性的思考“我是谁”,那么,其实我们很难真正界定我是谁,或者说,我是什么,什么又可以代表“我”。身体是“我”吗?如果身体是“我”,那么人死后的身体依然存在,却无法再行动。从另一个角度看,身体细胞每时每刻都在新生与死亡的过程,人的一生,身体的组成部分,细胞也不知道换过多少次了,显然身体无法代表“我”。
那么思维又是“我”吗,念头时时刻刻都处于生起与灭去的过程中,此刻是这个想法,下一刻又是那个想法,今天想去做某事,明天又不想做了,这生生灭灭的念头与思维,显然,还是不能代表“我”。
那么,什么又是“我”?当你明白“我是谁”这个问题,你就回家了,回到了自己本来的样子,任何的修行方法,到了最后,都要回到这个最根本的问题。同时,也可以直接从不断的问“我是谁”,思考“我是谁”开始。
当一个人不断的问“我是谁”这个问题,在某个特殊的时刻,心很宁静,很安定,思维也许会产生爆炸,进入到一种无思维的状态,或者,其他某种特殊状态,也许,你会发现“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是谁?是谁在思考这个问题?是谁在对这个问题有所疑惑?是谁在进行对于问题的思维过程?念头的背后是什么?是什么产生了念头?念头诞生以前是什么状态?关于我是谁的答案,即是对一切问题解答。
公布下答案吧,我即觉知,觉知即我,觉知只是觉知,觉知只有觉知,却没有分辨,有了分辨,有了判断,“我”的感觉就诞生了。经常进行安住于当下的练习,只是安住于当下,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没有对错,好坏,善恶,得失,真正的当下是无我的,这是消融“我”的过程,当“我”日渐缩小,认出自己的本质,明了“我是谁”,只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
下面,讲下思考“我是谁”这个方法具体的操作方式。
《六祖坛经》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僧人看到旗幡飘动,一个说是幡动,一个说是风动,六祖惠能却说,是心动。何为心动?心动真正的意思,是有个“我”在进行分辨,有个“我”在进行认知的过程,无论认为是风动还是幡动,都有个看到现象,然后认知与判断的过程,这就是心动。
当行者慢慢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保持觉知的状态,当你慢慢注意到自己的一些认知,一些思考,那么,可以问问,是谁在进行认知?是谁在进行价值判断?是谁在进行纠结?去发现,认知背后的那个东西。
这个方式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通过不断的认出,什么不是我,什么不能代表我,慢慢的放下对于各种心理认知与状态的认同,慢慢放下各种身份认同。用否定的方式,完成自我削减的过程,直到最后,削无可削,认出“我是谁”。另外,这种放弃认同的过程其实非常的痛苦,那是灵魂割裂之苦,同时,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喜欢思考的人,有些人一思考就掉进思维中,那就不太合适了。
还有个办法呢,也非常简单,同时非常粗暴,就是静坐的时候,不停的问“我是谁”,“我是谁”,“我是谁”,静坐的时候,心是比较静的,通过持续的重复这三个字,重复思考这三个字,当到了某个时刻,念头就会爆炸,进入到某种状态,然后,也许你会经验到某种体验,获得某种认知。嗯,这个方法很粗暴,也很无聊,心很静,耐的住寂寞的可以尝试。
最后,必须提醒下,认出“我是谁”并不是结束,这也只是短暂的体验而已,一切的体验只是无常,一切的体验终究会成为记忆,记忆永远只属于过去,如何将领悟融入到生活中,是一个人一生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