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二)
展开全部
学习高中生物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那么高中学生要学好哪些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高中生物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一)
1、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受粉,也就是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高茎和矮茎杂交,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
2、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原理: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4、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解释问题的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
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5、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6、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
配对 的两条染色体,性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体不再复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主要区别是: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做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形成的极体也分裂为两个极体。形成三个极体和一个卵细胞。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7、萨顿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二)
8、类比推理: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 方法 之一。19世纪物理学家将光与声进行类比。推测出光也可能有波动性。萨顿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9、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及其同事做的果蝇的白眼和红眼的杂交实验。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0、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背景:艾弗里的实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是,由于艾弗里实验中提取出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因此仍有人对实验结论表示怀疑。
该实验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该实验证明: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艾弗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细菌的培养技术、物质的提纯和鉴定技术等。
赫尔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噬菌体的培养技术、同位素标记技术,以及物质的提取和分离技术等。
DNA作为遗传物质所具备的特点:(1)能够精确地复制自己。(2)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3)具有贮存遗传信息的能力(4)结构比较稳定等。
12、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教体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测。(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对有一定的规律:A-T;G-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3、DNA分子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4、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当两种生物的DNA分子的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时,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互补碱基序列的部位,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
15、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体都共用一套密码子。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即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个密码子。
tRNA结构图
16、中心发则的发展:1965年发现某种RNA病毒里发现了一种RNA复制酶。1970年发现在致癌的RNA病毒中发现了逆转录酶。1982年发现一种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可在脑细胞内大量“增殖”引起疾病,这种蛋白质可能促使与其具有相同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发生同样的折叠错误,从而导致大量结构异常的蛋白质的形成。
17、豌豆的圆粒和皱粒的形成原因解释:与圆粒豌豆的DNA不同的是,皱粒豌豆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而淀粉分支酶的缺乏又导致细胞内淀粉含量降低,游离蔗糖的含量升高。淀粉能吸水膨胀,蔗糖却不能。当豌豆成熟时,淀粉含量高的豌豆能有效地保留水分,显得圆圆胖胖,而淀粉含量低的豌豆由于失水而显得皱缩。但是皱豌豆的蔗糖含量高,味道更甜美。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例子:白化病由于基因不正常而缺少酪氨酸酶。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例子:囊性纤维病病因:研究表明,在大约70%的患者中,编码一个跨膜蛋白(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进而影响了CFTR蛋白的结构,使CFTR蛋白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管腔受阻,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最终使肺功能严重受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一般来说,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三)
18、四环素、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它们的作用机理有的能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有的能阻止tRNA和mRNA结合,来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的生长,所以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
19、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但有些植物体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此外,人体某些体细胞基因的突变,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
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频率很低、多害少利。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20、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如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增减等。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多倍体植株的特点: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单倍体植株的特点: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21、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原理: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低温处理:待洋葱长出约1cm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卡诺氏液中浸泡0.5~1h,固定细胞形态,95%酒精冲洗2次。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染色体。
22、人类遗传病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主要包括一些先天性发育异常和一些常见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等,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
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的发展。
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
(1)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作出诊断。
(2)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
(3)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
(4)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如终止妊娠、进行产前诊断等。
23、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优点: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24、遗传平衡定律发生的条件:种群非常大、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或不发生作用、没有基因突变。
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25、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一)
1、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受粉,也就是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高茎和矮茎杂交,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
2、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原理: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4、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解释问题的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
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5、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6、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
配对 的两条染色体,性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体不再复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主要区别是: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做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形成的极体也分裂为两个极体。形成三个极体和一个卵细胞。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7、萨顿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二)
8、类比推理: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 方法 之一。19世纪物理学家将光与声进行类比。推测出光也可能有波动性。萨顿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9、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及其同事做的果蝇的白眼和红眼的杂交实验。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0、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背景:艾弗里的实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是,由于艾弗里实验中提取出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因此仍有人对实验结论表示怀疑。
该实验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该实验证明: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艾弗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细菌的培养技术、物质的提纯和鉴定技术等。
赫尔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噬菌体的培养技术、同位素标记技术,以及物质的提取和分离技术等。
DNA作为遗传物质所具备的特点:(1)能够精确地复制自己。(2)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3)具有贮存遗传信息的能力(4)结构比较稳定等。
12、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教体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测。(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对有一定的规律:A-T;G-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3、DNA分子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4、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当两种生物的DNA分子的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时,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互补碱基序列的部位,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
15、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体都共用一套密码子。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即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个密码子。
tRNA结构图
16、中心发则的发展:1965年发现某种RNA病毒里发现了一种RNA复制酶。1970年发现在致癌的RNA病毒中发现了逆转录酶。1982年发现一种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可在脑细胞内大量“增殖”引起疾病,这种蛋白质可能促使与其具有相同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发生同样的折叠错误,从而导致大量结构异常的蛋白质的形成。
17、豌豆的圆粒和皱粒的形成原因解释:与圆粒豌豆的DNA不同的是,皱粒豌豆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而淀粉分支酶的缺乏又导致细胞内淀粉含量降低,游离蔗糖的含量升高。淀粉能吸水膨胀,蔗糖却不能。当豌豆成熟时,淀粉含量高的豌豆能有效地保留水分,显得圆圆胖胖,而淀粉含量低的豌豆由于失水而显得皱缩。但是皱豌豆的蔗糖含量高,味道更甜美。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例子:白化病由于基因不正常而缺少酪氨酸酶。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例子:囊性纤维病病因:研究表明,在大约70%的患者中,编码一个跨膜蛋白(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进而影响了CFTR蛋白的结构,使CFTR蛋白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管腔受阻,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最终使肺功能严重受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一般来说,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三)
18、四环素、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它们的作用机理有的能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有的能阻止tRNA和mRNA结合,来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的生长,所以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
19、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但有些植物体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此外,人体某些体细胞基因的突变,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
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频率很低、多害少利。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20、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如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增减等。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多倍体植株的特点: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单倍体植株的特点: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21、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原理: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低温处理:待洋葱长出约1cm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卡诺氏液中浸泡0.5~1h,固定细胞形态,95%酒精冲洗2次。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染色体。
22、人类遗传病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主要包括一些先天性发育异常和一些常见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等,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
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的发展。
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
(1)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作出诊断。
(2)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
(3)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
(4)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如终止妊娠、进行产前诊断等。
23、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优点: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24、遗传平衡定律发生的条件:种群非常大、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或不发生作用、没有基因突变。
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25、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