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君”和“侯”之间有什么区别?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古人用字极准,微言大义,因此“君”与“侯”是有区别的,简单来说就是“侯”比“君”尊贵,两者都有封地,但是前者比后者大得多。
君(拼音:jūn)是汉语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古字形从口、从尹,尹代表掌握权力者,口表发号施令。古代帝王崇尚无为之治,具体的事都由手下人来办理,这些主持办理具体事务的人就是“君”。
周代“君”主要指朝廷官员及诸侯国、方国的首领;战国时又用做功臣或贵族的封号;后世便衍生成帝王之称,指一国之国君,即最高统治者。后来,“君”也变成一种敬称。
侯,汉语词汇,拼音hóu,一种尊称。指秦、汉时称列侯而为丞相者,汉以后,用为对达官贵人的敬称。汉时对列侯的尊称,后泛指尊贵者。
同西方古代社会类似,中国古代社会也存在爵位的封赐。除了基本的公、侯、伯、子、男等基本爵位外,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爵位封赏并不完全相同。本词条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爵位建制情况。
扩展资料:
战国时期官制:
春秋后期,中原各国由于经济发展,某些卿大夫逐渐强大起来,许多力量较小的卿大夫陆续被强大的卿大夫所兼并;原来的国君由于宗族内讧、连年战争和“国人”(即国都中的士和工、商)的叛变,更由于农民的反抗斗争,逐渐衰弱了,慢慢的形成了战国官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