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政的解释
孔子对政的解释“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译文是所谓政,就是正的意思。为政者行为端正作出了表率,谁敢不正?
孔子对于“政”的见解,确实有许多过人之处。当时的叶公与子夏,也曾专门向孔子问“政”,即:“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据《史记孔子世家》的说法,叶公其实是楚国方城之外的军政重臣兼边防守将,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时,求见楚王的必经之地,于是叶公借此机会向孔子问政。
于是孔子讲自己对于“为政”的见解,他说一个地方,如果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感到幸福,生活在远处的人,则纷纷来投奔,这就是最好的“政”了。当然,这也是孔子具有“以民为本”思想的表现。又如自己的弟子子夏,在即将到莒父这个地方当官时,也向孔子问政。
孔子又讲道: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所谓“无见小利”,指的是真正的为政之道,就不要贪图眼前的吃饱、吃好这些小利,而是要看到更加长远的未来,否则,不可能成大事。而“欲速则不达”,则是强调为政之忌——急功近利。
为政之道,若是急于求成,往往基础不牢;而太过于以利益为导向,又会导致人们眼里只有利益,最终造成人心向背。所以,真正的为政之道,在孔子看来,其实就是要把握一个“正”字——恰到好处,不偏不斜,才是最好的为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