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性格?
判断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要看他在高兴时的样子,更要看他在失落时又是怎么样对待身边的人,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还需要日日的朝夕相处,从细节中吐露出他的一些修养和习惯。而从经典精神分析学说判断性格类型则更具科学性,在此简介如下。
经典精神分析学说认为性格有两个重要的方面。
第一,是关于一个人的性格发展问题,即根据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一个人的性格可能停止于某一个重要的时期(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潜伏期等),通常这样的停滞在精神分析学术界叫做性格“固着”(fixation)。
比如:在1岁半会走路前,通常是一个孩子心理上发展“安全感”的口欲期(弗洛伊德认为是这个时期的孩子主要通过口唇的活动获得“快乐”,因此叫口欲期),如果这个时候孩子遇到的教养环境出现重大问题(创伤性环境),则孩子有可能在这个时候出现性格发展的停滞,即使在生理上成人后,也会表现出这个时期的安全感问题。
比如表现在人际上的不信任和无法与他人建立长久的亲密关系,持续的心理上对亲密关系的“饥饿感”或非常needy,导致婚姻中的另一半感觉窒息,可能因此出现婚姻关系的问题。
一个在1岁半至四岁的小孩(弗洛伊德认为是这个时期的孩子主要通过控制肛门的排便活动获得“快乐”,因此叫做“肛欲期”),如果父母无法训练孩子有规则的排便,在农村的孩子通常给穿“开裆裤”,随便解决,那么这个孩子长大后就没有“规则”的意识,容易出现自我权力感过大、缺乏自我界限,若做官极容易当上贪官。
第二,孩子在4岁到6岁的时候,通常是弗洛伊德认为孩子须与异性父母建立良好关系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母亲对儿子非常溺爱,忽视与父亲的夫妻关系构建,在无意识中把儿子当作丈夫培养,那么儿子的无意识中就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在心理上“战胜”了父亲,可以“独占”母亲,无法学会与父亲一起分享对母亲的爱。
则儿子长大后,极有可能在自己的夫妻关系中出现过度的控制和妒忌感,无法尊重妻子、给妻子足够的自我空间;同时他也在无意识中存在对父亲的内疚感(战胜了自己的父亲)也会伴随终身,与之后的人生经历交互作用,对其人生带来影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性格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