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来历。100字以内
中国的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的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规定也各不相同。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
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朝统一中国后又规定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到了汉武帝时期,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从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所以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阳历),并规定公历(阳历)的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扩展资料:
元旦习俗
古裂液铅代元旦的习俗是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游乐赏灯。
中国古代历代皇朝都会在元旦那天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
中国古代元旦饮食也是比较丰富多埋携彩,《荆楚岁时记》重记载南朝时荆楚元旦拜贺毕,接着是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táng)、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吃一个鸡蛋。肆好其中有桃汤饮料、食品,还有药物,一应俱全,各有其特殊含义。
现在的习俗,就是各种团体会组织各种文艺活动,学校组织迎元旦迎新年晚会,公司一般会拉个欢度元旦横幅,好点的单位会发点福利,开个元旦晚会,聚个餐或者是社会团体组织元旦聚餐,剧院聚会等节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阴历一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搜闹月为元,其实正朔元陆漏基旦之春。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早谨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