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说曹操盗墓,有何依据?盗墓又有何罪?

有什么记载可以证明曹公盗过墓?历史上又有多少所谓的明君、帝王盗过墓呢?盗墓算是什么罪过呢?应该说很多的开国皇帝、帝王都曾盗过墓,因为这是基本资金来源之一。特别是在国家穷困... 有什么记载可以证明曹公盗过墓?历史上又有多少所谓的明君、帝王盗过墓呢?盗墓算是什么罪过呢?
应该说很多的开国皇帝、帝王都曾盗过墓,因为这是基本资金来源之一。特别是在国家穷困、资金困难之时,盗墓也是不得已的。有没有哪些文献可以证明曹操以及其他帝王有盗墓的经历呢?总之,我不相信曹操会盗墓
展开
 我来答
最强大脑花
推荐于2016-03-23 · 知道合伙人历史行家
最强大脑花
知道合伙人历史行家
采纳数:13123 获赞数:39422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裴松之在《三国志·魏书》(卷六)中补注陈琳的事迹时,引东晋史学家孙盛编撰的《魏氏春秋》里的文字——
  “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率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宋书·前废帝本纪》(卷七)记载,刘子业小时候就对“古事”有兴趣。看到曹操盗刘武墓时设“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也心血来潮,在朝中设置了此官职,由建安王刘休仁、山阳王刘休祐担任。但他们是否真的盗墓,史上未记载。

  唐代大文人欧阳询等编撰的《艺文类聚·宝玉部上》(卷八十三),转引《曹操别传》称,“操别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天子闻之哀泣。”
sws赦
2015-07-31 · TA获得超过102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9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0万
展开全部
盗墓,扰了古人的安宁,盗的是陪葬品,墓穴是死人的家,盗墓可以说是闯进别人家里,拿别人的陪葬品,撬了别人的家门,再把屍骸任意丢弃在地上

中国人崇尚死者为大,扰了死者,还是前人,先辈,自然算是罪过

而真要说帝王盗墓,盗的也是陪葬品,那其实考古学家也是盗墓,只不过为国家做事不会被扣上盗窃的罪名罢了
追问
活着的时候都没怕“扰”,死了反而怕了?实在是太牵强了吧!真正懂得体恤百姓,为天下人着想的帝王是不会追求这种所谓“权贵”的,越是没有忧国忧民之心的人,墓穴越是高贵豪华,正所谓集穷奢极欲于一身。还有,您的最后一句可以翻译成:只许周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追答
华人讲究死者为大,死後安宁,当然怕扰了,越是权贵越是怕,怕死,怕死後被扰,怕不能安宁,怕不能超生,怕下地狱,怕没有下辈子……怕得可多了

权力让人迷失,就算一开始打著为国为民,掌控权力久了终究会怕死的,因为死了就没权力了

确实,所谓成王败寇也是这个意思,只要你是掌权者,你的所有作为都是对的,盗不是盗,窃国不是窃,权贵人士永远不在规则治下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速圣0Y
2015-07-31 · 知道合伙人体育行家
速圣0Y
知道合伙人体育行家
采纳数:2215 获赞数:32686
XX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众所周知,曹操有着众多头衔,如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此外他还是个盗墓高手,他的所作所为在中国盗墓史上值得一说。
提到他的领导组织盗墓与安排疑冢等事:
  曹操设了“摸金校尉”之类的职员,专门盗墓,他的儿子却做了皇帝,自己竟被谥为“武帝”,好不威风……
  相传曹操怕死后被人掘坟,造了七十二疑冢,令人无从下手。于是后之诗人曰:“遍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冢葬君尸”。于是后之论者又日:阿瞒老奸巨滑,安知其尸实不在此七十二冢之内乎。真是没有法子想。
  阿瞒虽是老奸巨滑,我想,疑冢之流倒未必安排的,不过古来的冢墓,却大抵被发掘者居多……(《花边文学·清明时节》)
  关于曹操有组织有领导大规模地发掘坟墓,《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没有提到,见于同时代的作家陈琳为袁绍写的讨伐曹操的檄文。陈琳将此事作为曹操的一大罪状来痛加暴露:“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恭肃。而(曹)操率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躲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汗国虐民,毒施人鬼”(《为袁绍檄豫州》,《文选》卷四十四)。按西汉梁孝王刘武是汉文帝之子、汉景帝之同胞弟,当年在诸侯王中以爱才养士著称,又以财富极多闻名,《汉书·文三王传》说他“未死时,财以巨万计,不可胜数。及死,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金,他财物称是”。在曹操之前董卓早已大规模地盗墓,这个野蛮的军阀在撤出首都之前,“焚烧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三国志·魏书·董卓传》),到长安以后,“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后汉书·董卓列传》)。梁孝王刘武的陵墓大约乃是董、吕浩劫之后尚存的一块肥肉,因此被曹操看中,成为创收的一大资源。《文选》李善注引《曹瞒传》云:“曹操破梁孝王棺,收金宝。天子闻之哀泣”;《太平御览》卷八一一引《曹操别传》云:“操引兵入岘,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天子闻之哀泣”。这两条记载当出于同一史源,只是文字的繁简稍有不同。
  这一次行动看来是曹操直接领导并亲临现场的。在此前后更安排专职的发丘(“丘”是墓上的封土,一般来说其下安葬的往往是达官贵人)中郎将、摸金(这里的“金”泛指各种财宝)校尉则表明他将盗墓视为必须长期坚持的经济工作,该项工作以“发丘”为手段,以“摸金”为中心。其主管官员级别不低——这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创意。
  陈琳在袁绍失败后归降曹操,曹操责备他说,你替主公写檄文骂我,各为其主,倒也罢了,“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耶?”(《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话说得很严厉,但并没有涉及陈骂自己盗墓一事。此后曹操仍然重用陈琳作为自己的笔杆子。曹操敢作敢当,在非常时期做过不少出格的事情,竟然毫不隐讳,确是英雄。正因为曹操是亲自领导过盗墓的,所以他后来严肃地交代过,自己死后一定要薄葬。其遗令有一条道:“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这里的潜台词颇有省得后人到这里来“发丘”、“摸金”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亲身经历过汉末的盗墓高潮,所以也强调务必薄葬。他于黄初三年(222)在首阳山安排自己的寿陵,并发布《终制》道:“寿陵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原邑,通神道。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无施苇炭,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合古涂车、刍灵之义。棺但漆际会三过,饭含无以珠玉,无施珠襦玉匣,诸愚俗所为也。”为什么要这样简朴呢?无非是防盗墓:“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曹丕一再告诫臣下,一定要按照自己的这些命令办,“若违今诏,妄有所变改造施,吾为戮尸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臣子为蔑死君父,不忠不孝,使死者有知,将不福汝。其以此诏藏之宗庙,副在尚书、秘书、三府。”皇帝陛下把话说得这样严重,无非是怕别人将以其父之道,还治朕躬之身,弄得死后不得安宁。

劫墓,在古代绝对是一个恐怖的字眼,人们对掘墓者的不耻程度,甚至比盗墓者还来得咬牙切齿,因为这种人是不尊重自己的祖先的十恶不赦之徒,所以要“斩立决”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1,曹操的墓已经找到,如今已经辟谣根本没有所谓的七十二疑冢,是后人乱猜测;
2,“同时代的檄文”现代人是怎么看到的?在哪里记载的?如果后汉书当中有记载,还自罢了。可是阁下所举者皆野史也,未可信也!
追答
是河南安阳安丰乡西高穴村近年出土的后赵建武十一年(公元345年)鲁潜墓志上,间接说明了曹操墓的具体位置;二是唐太宗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征高丽时路过邺城曹操墓,曾作《祭魏太祖文》;三是唐代学者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卷二十“邺县”条下写道:“西门豹祠在县西十五里,魏武帝西陵在县西三十里。”
由此可见,从三国到唐代,“曹操墓”的地理位置相当清楚。因而,“七十二疑冢”说在这一相当长的时期没有产生的条件。
二,“疑冢”之说,滥觞于北宋,兴盛于南宋。
随着朝代的频繁更迭和古墓标志物的完全消失,对于北宋人来说,邺西沿漳群墓中哪一座是曹操陵墓已无从指认。王安石《将次相州》诗云:“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骐麟埋没几春秋。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其中,八九丘、空垄亩、知谁是等语句,就是对曹操墓难以确认的描述和评议。此后,南宋初期的李壁为“八九丘”作注:“余使燕,过相州,道边高冢累累,云是曹操疑冢也。”如果说,王安石对“八九丘”的疑问只是“疑冢”说的滥觞现象之一,那么李壁注中“曹操疑冢”的说法,至迟到南宋初期已广为流传。

三,所谓“疑冢七十二”,元明时代已被载入史志,清初又被补进著名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其影响之大,超过南宋。
元人杨涣《山陵杂记》云:“曹操没,恐人发其冢,乃设疑冢七十二,在漳河之上。”明人李贤等撰《明一统志》卷二十八“彰德府”下“曹操疑冢”条云:“在讲武城外,凡七十二处,森然弥望。高者如小山布列,直至磁州而止。”显而易见,“七十二疑冢”说一旦进入史志性著作,在常人看来就难免成了定论。

四,由“疑冢”说衍生出来的“真冢出现”说,也属于无可考据的民间传说。
在憎恶曹操的人眼里,“疑冢”是为掩护“真冢”而设立的,然无论如何,其真冢必有败露的一天。这不,原来真冢在漳河底下!褚人获在《坚瓠续集?漳河曹操墓》中信誓旦旦地说,明末清初“漳河水涸,有捕鱼者见河中有大石板”,“初启门……有石床,床上卧一人,冠服俨如王者。中立一碑。渔人中有识字者,就之,则曹操也。众人因跪而斩之,磔裂其尸。”
历史,正史本来部分无从考证的地方都是参考野史来的,除非有新的证据来推翻野史记载。所以,在没有证据推翻之前,野史也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