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我国教育做了哪些贡献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2016-04-15 · TA获得超过373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05
采纳率:60%
帮助的人:302万
展开全部
孔丘(前551---前449) 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字仲尼,世尊称为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先世为鲁国贵族,但至其少时,已“贫且贱”,他生长于当时文化中心和私学的发祥地鲁国,从小受周礼熏陶,年15即立志求学。20岁左右曾在鲁国执政大夫季氏门下做过管仓库和畜牧牛羊的小吏,也曾教于阙里,属蒙学性质。约30岁时开始创办私学,从事讲学活动,此后40余年从未间断,一生培养了大批人才,号称弟子三千,通六艺者达70余人,50岁以后任鲁国中都宰,继升司空,又迁大司寇并设相事。55时不得已去职,离开鲁国,率弟子历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志欲改良时政,复兴周礼,然终不见用。68岁时重返鲁国,专事讲学和著述,整理《诗》、《书》、《礼》、《乐》、《周易》,编写《春秋》。死后葬曲阜城北泗水之滨,弟子以父母之丧礼之,庐墓而居,在墓旁守丧三年,独子贡守丧六年方离开。褒成宣尼公是孔子最早的谥号。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 年),封孔子后代孔均为褒成侯,以奉其祀。并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是为历代帝王加封孔子尊号之始。

孔子所创办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他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孔门弟子辑录的《论语》一书,是研究其教育思想的主要参考资料。孔子非常重视教育,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教育甚至比政令、刑律等更加重要和有效,提出了“庶、副、教”的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和发展上,教育起着决定的作用。他最早探讨了人性问题,认为人的先天素质是相近的,个性差异是后天教育和习染的不同造成的,强调“行相近,习相远”。同时也肯定了教育的决定作用。在教育对象上,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即:无分贵族与贫民,也不分华夏与华夷诸族,立主扩大教育对象。他一生致力于通过教育培养士、君子和成人,就是能“修己为安人”的治术人才。因此在教育内容上特别重视伦理道德教育。所谓“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都说明了这一点。其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礼”和“仁”为核心,以“孝悌”为基础的忠恕之道,强调克己复礼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所使用的教材,既是他整理过的“六书”,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他反对学生“学稼”、“学圃”,这是其教育内容方面的缺陷,也是其历史和阶级局限的反映。孔子的教学思想包含着深刻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他所提出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至今仍有不少借鉴意义。他首创启发式教学法,第一个精辟的表述了启发式教学原则。“启发”一词即出自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名言。他也是第一个成功运用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教育家。南宋时朱熹称赞他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他主张学思结合,学行并重,要求学生学而时习,慎言敏行,言行一致,自省自克,改过迁善。他自己医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爱生忠诲,以德服人,深受学生爱戴。
孔子在封建社会被尊成为“圣人”,誉为“万世师表”。孔子一生的主要贡献在文化教育方面。一是他开创私人讲学之风,扩大了教育对象,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深刻的教育理论,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二是整理“六书”,汉以后被尊为“六经”,在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上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左岸居东
2016-03-28 · TA获得超过4.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523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701万
展开全部
(1)首创私学,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促进了文化学术下移。孔子面对春秋末期官学衰落、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的社会现实,从“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理论前提出发,极力主张扩大教育对象,明确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孔子收授弟子3000人,贤者达72人。
(2)重视教育,论述了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和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孔子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要“先富后教”。孔子主张道德教化,认为这能起到政治法律所起不到的作用。他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天赋大体相等,环境习染造成了个体的差异。他还对学习能力进行了区分:“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主张培养“君子”,提出与世袭相对立的“学而优则仕”的原则。“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比较准确地概括了孔子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孔子认为,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这一思想有力地冲击了“氏以别贵;贱,氏以别智愚”的宗法观念,提倡“任人唯贤”,具有很大进步性。
(4)整理典籍,保存古代文化遗产,充实了教育内容。孔子的教育内容包括政治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两部分。他把所收集到的历史文化材料精心整理,编著成教学用书,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历代相传的“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基本上是经过孔子和他的后学不断整理、补充而流传下来的。(《乐经》已亡佚)孔子在教育内容中排除了天命鬼神等迷信色彩的内容,这为儒家所继承。在我国教育史上,宗教内容难以进入教育内容。
(5)提出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强调立志有恒、克己内省等品德修养。孔子道德教育的内容是以“礼”和“仁”为核心,以“孝”为基础。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是仁道的根本,“本立而道生”,进而把仁和礼推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第一个论述了德育与智育的关系,且将德育置于首要地位。孔子还总结提出了一系列的德育原则和方法,如立志有恒、克己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立志乐道等。
(6)创立教学原则,极力主张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孔子创立的教学原则可概括为四项:
①因材施教。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关键是要对学生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准确掌握学生的特点。
②启发诱导。解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矛盾,核心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③学思并重。解决学习与思考,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的矛盾,两者并重而不偏。
④由博返约。解决教学广度与深度的矛盾,或说解决知识的广博与专一的矛盾,学生应“多见”、“多闻”,但必有一个中心加以统帅。
(7)倡导尊师爱生。认为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无私无隐;强调教师应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ay14sbz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6-04-13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84%
帮助的人:1086万
展开全部
孔子在教育上有三大创造和贡献:
一是春秋时期,王官之学衰微,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设杏坛讲学授徒,整理并以《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为教材,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育内容;
二是打破教育上贵贱贫富的等级,提纲“有教无类”,使人人享有教育的平等权利,学生众多,史称“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三是主张尊师重道,“三人行,必有吾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和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及“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等等,至今为人所称颂和沿用.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职业教师,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也由此被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6f2c056
2016-04-05 · TA获得超过20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8.5万
展开全部
孔子对中国教育发展三大贡献:
1、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商周以来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首开民间办学之风,是中华民族第一位以教育为其终身事业的文化工作者.
2、孔子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根据学生个性给予针对性的点拨,对于后世教育工作启发甚大.
3、孔子与弟子们时常进行对话,以启发学生思考,举一反三,而不是强迫式的灌输知识.这对后世也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inlan5200
2016-04-24 · TA获得超过33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14
采纳率:83%
帮助的人:59.5万
展开全部
1、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首开民间办学之风。
2、孔子倡导“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给予针对性的点拨,对于后世教育工作启发甚大.
3、孔子与弟子们时常进行对话,以启发学生思考,举一反三,而不是强迫式的灌输知识.这对后世也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