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族发源地是今哪里

 我来答
儒雅的地球仪
2017-12-11 · TA获得超过2.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140
采纳率:91%
帮助的人:241万
展开全部
鲜卑”作为一个部落集团的名称,约始见于东汉。

鲜卑一名,有学者认为鲜卑即“犀毗”,亦称“师比“,指胡人的带钩而言。此带钩初出自东胡,战国时传入赵国等。《史记·匈奴传·索隐》引张晏言指出:“鲜卑郭落带,瑞兽名也,东胡好服之。”“郭落”为兽之义,“鲜卑”意为瑞祥或神,合之为瑞兽或神兽。东胡人以鹿等瑞兽状铸镂带钩上,即所谓“鲜卑郭落带”,译言瑞兽带或神兽带。知春秋战国时,东胡已有鲜卑之名,东汉以前复以鲜卑名山或名族。另有学者认为此带钩名与作为民族实体的鲜卑不能混为一谈。

另外,有的学者还认为鲜卑族称系由其部落酋长之名转化而来。鲜卑为满语Sabi(意即吉祥)的译音,原为此部落酋长,后以其名为族称。

关于鲜卑的起源目前尚无一致看法。东汉人应奉上桓帝书云:“秦筑长城,徒役之士亡出塞外,依鲜卑山,因以为号。”东汉服虔则云:“东胡,乌桓之先,后为鲜卑。”又云:“山戎,盖今鲜卑。”胡广亦云:“鲜卑,东胡别种。”晋代王沈《魏书》、司马彪《续汉书》等均说明,鲜卑与东胡有密切的渊源关系。东胡部落联盟(或民族)被匈奴击破后,鲜卑从中分离出来。那末,鲜卑在加入东胡部落联盟前,又从何族发展来的呢?

或谓鲜卑先世似与九夷中的白夷有关,属于东夷北支系统。从拓跋鲜卑称东部鲜卑为白部,氐人称慕容鲜卑为白虏,均可印证此点。《晋书·慕容廆载记》提到慕容氏的祖先“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号曰东胡”。《十六国春秋·前燕录》指出:“以君北夷,世居辽左,号曰东胡。秦汉乏际为匈奴所败,分保鲜卑山,因复以为号。”都说明东部鲜卑是北夷(或东夷、东北夷)的一支,很可能是《竹书纪年》所记九夷中的白夷,留下了尚白的习俗,故被沿称为白部或白虏。

但据东汉服虔云,“山戎,盖今鲜卑”,说明鲜卑由东胡上溯,其先当为山戎,而后融合于东胡。《逸周书·王会篇》云:“东胡黄罴,山戎戎菽。”山戎亦称北戎、无终、代戎,戎人的一支,春秋初曾分布于今山西省太原市至河北省玉田县西北无终山一带。主要在今河北省北部、辽宁省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三者交插地。山戎与东胡相邻,《史记·匈奴传》云:“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未提及东胡,也许山戎为东胡之先,系鲜卑源流之一。春秋时,齐桓公曾北伐山戎。东胡、山戎时期,鲜卑之称当已存在,只是东胡强盛,与燕、匈奴争锋而声誉大著,其余诸部名号不显而已。也许在东胡联盟集团内部,仍以各自名号相称,亦未可知。战国前后,东胡势盛,山戎可能去名号而入于东胡部落联盟。东胡是一个包括许多不同族属和名号的大小部落的联盟(一说为民族)。秦汉间,匈奴“大破灭东胡王,而虏其民人及畜产”。“民人”当指东胡王所在本部,而非后来的乌桓和鲜卑,故称鲜卑为东胡之别种或余支。

由于鲜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部落集团,族源也出现多元现象。从上述可知,最初的鲜卑部落可能是源于山戎和东夷北支的白夷等。根据各部落发源地区和同其它部落融合情况,大致可分为东部鲜卑和北部鲜卑,后又在两者基础上演化出西部鲜卑。东部鲜卑起源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鲜卑山,即今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哈勒古河附近的大罕山,亦即辽东塞外之鲜卑山,大兴安岭东侧的浅山区和广漠草原地带,与其西南面的阿鲁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北140里之乌桓山遥遥相应。北部鲜卑在大鲜卑山,即今大兴安岭北段。

鲜卑分布在乌桓之北,两者均受匈奴役属,与汉朝保持时战时和关系。随着乌桓的南迁,鲜卑也不断南移填补其故地。公元前121(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19(四年),霍去病两次击败匈奴左贤王、徙乌桓于上谷等五郡塞外,原分布在鲜卑山的鲜卑人随之向西南迁至乌桓故地饶乐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而分布在大鲜卑山的拓跋鲜卑先祖不久也南迁至大泽,即呼伦贝尔草原一带。东汉初,乌桓由五郡塞外南迁,鲜卑则南迁至五郡塞外。东汉和帝永元年间(公元89—105),北匈奴为汉朝与乌孙、丁零、乌桓、鲜卑等击败,被迫西迁,于是鲜卑大规模成扇形南迁西徙,进至匈奴故地。留在漠北的10余万落匈奴余众,亦自号鲜卑,于是鲜卑诸部崛起于我国北方。

鲜卑在南迁西进的过程中,复与匈奴、丁零(高车)、乌桓、汉人等融合而形成为许多新族别。如和匈奴余种在草原地带错居杂处,相互婚媾,在南部出现了胡父鲜卑母的铁弗匈奴,在阴山以北出现鲜卑与敕勒融合的乞伏鲜卑先祖。在西拉木伦河一带,由于南匈奴之后字文氏从阴山迁到此地,统治了当地鲜卑,而出现了宇文鲜卑等。檀石槐、轲比能等部落集团及后起的 宇文氏、慕容氏、段氏,被称为东部鲜卑。北部鲜卑进入匈奴故地后,与匈奴余部融合,成为鲜卑父胡母之拓跋氏。而慕容氏的一支吐谷浑西迁,与当地羌人等融合成为吐谷浑部。当拓跋鲜卑建立北魏统一中原后,便把鲜卑名称据为己有,称慕容氏、段氏为东部、白部或徒河(徒何),称字文氏为匈奴。

总之,鲜卑是一个内涵相当复杂的民族共同体,各部之间很不平衡。按其发源地和后来迁徙分布及与其它诸族、部落的融合情况,大致可分为东部鲜卑、北部鲜卑和西部鲜卑,总人口数达二百数十万人。东部鲜卑经过檀石槐、轲比能等部落联盟时期,后来发展成为慕容氏、段氏、宇文氏;北部鲜卑主要是指拓跋鲜卑;西部鲜卑主要由河西秃发氏、陇右乞伏氏以及青、甘吐谷浑组成,其中慕容氏、乞伏氏、秃发氏,在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分别在中原和河陇地区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西秦、南凉;拓跋氏建立代国,后又建立北魏,并统一北方,兼并其它鲜卑诸部;宇文氏建立北周;吐谷浑在今甘南、四川西北及青海等地区建立国家,一直延续到隋唐之后。 二、早期鲜卑的经济和社会结构 鲜卑与乌桓相同,初为游牧民族。在占据老哈河及其以南地区以前,主要生产是畜牧和射猎捕鱼,这与它所处地理环境密切相连。西拉木伦河及其以北地带可划为两个部分:西部系草原和湖泊,宜于游牧;东部系山陵森林,宜于狩猎。至于南边的老哈河流域则宜于种植和渔业。因而当鲜卑主要生活在林木葱郁、水草茂盛,而人口稀少的地区时,则从事狩猎兼游牧。史称“其兽异于中国者,野马、羱羊、端牛,端牛角为弓,世谓之角端者也。又有貂豽、鼲子,皮毛柔蠕,故天下以为名裘”。直至东汉末桓帝、灵帝时,鲜卑人还保持着游牧兼狩猎的生活方式。当时,“鲜卑众日多,田畜射猎,不足给食。后檀石槐乃案行乌侯秦水,广袤数百里,淳不流,中有鱼而不能得。闻汗人善捕鱼,于是檀石槐东击汗国,得千余家,徙置乌侯秦水上,使捕鱼以助粮”。随着鲜卑人大批从东北地区向蒙古草原中部、西部转移,辽阔的草原为游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曹魏时仍以畜牧业为主。鲜卑经常以牛马与汉魏进行交易。222年(曹魏黄初三年),轲比能等驱牛马7万余口交市,换回中原地区的精金良铁及布帛彩缯、粮食等生活用品乃至奇珍异宝。鲜卑大人并常以马为奇货,用禁售相要挟。如魏初东部鲜卑各部大人“乃共要誓,皆不得以马与中国市”。 鲜卑从游牧向农耕的转化过程比乌桓人要长得多,而且各部之间发展很不平衡。魏晋时鲜卑的一些部落才逐渐兼营农耕,大规模的农耕是在进入黄河流域以后才出现。

鲜卑人手工业的发展,与乌桓相比,要迟缓得多。直至东汉末,在汉人的影响下,兵器等的制造才有较大的起色。当时袁绍占据河北,不少汉人逃亡到鲜卑部落中,带去冶炼铸造等工艺,“教作兵器铠楯”,使鲜卑的手工业得以发展。

由于对外战争掠夺及与中原地区互市,迅速地增加了鲜卑部落大人等的财富,促进了内部的贫富悬殊和阶级分化。鲜卑对边郡的钞掠史不绝书,特别是檀石槐以后更为频繁,掠取财物,抢夺人口,动以千数,使其为鲜卑人从事奴隶式的畜牧业、手工业劳动。而部落大人对战利品有分配权,往往控制了其中的大部分。同时对外互市的大权也控制在大人豪帅手中,他们掌握了大量牲畜和中原地区的商品,从中盘剥一般牧民。 鲜卑与乌植相似,当时社会已逐渐形成部落豪帅、大人等统治、剥削阶级;一般部落成员是被统治、被剥削阶级;处于最下层的是奴隶。随着部落大人权势的增强及部落联盟进一步形成,部落君长往往自尊为单于(“广大”之意,循匈奴之俗),后其臣民又称之为可汗。可汗,一作可寒,原为“神灵”、“上天”之意,初为尊崇神祗上天之称,其后假借为臣民对君主之尊称。拓跋部、乞伏部、慕容部、吐谷浑等首领都有被尊称为可汗的。但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则始于402年柔然首领社统一漠北自称丘豆伐可汗。其意逐渐演化为“皇帝”、“君主”。逮至两晋时,鲜卑入居中原,则称主称帝,封臣赐爵,成为封建统治阶级,而鲜卑一般部众也成为封建制度下的臣民。

鲜卑的社会组织也与乌桓相同,即由落、邑落、部构成。邑有小帅,部有大人。到檀石槐时,其军事、政治结合体中的邑,虽与乌桓、鲜卑早期的邑有承袭关系,但性质发生了变化。檀石槐将用武力合并起来的,东起辽东、西至敦煌,南接汉边,北邻敕勒的广大领域,划分为三部六十余邑,各邑辖地广阔,与乌桓、鲜卑早期自然形成的邑落有很大区别。檀石槐死后,其三部六十余邑的体制随之瓦解,大人世袭制也逐渐代替了大人选举制,它标志着鲜卑阶级分化加深和私有制的进一步确立。豪帅虽受汉魏政府封赏,但仍一直保持着部、邑落结构,鲜卑的武装未从邑落结构中分化出来,虽与汉魏军队联合作战,但不受汉魏控制。直至西晋始有“晋鲜卑率善邑长”、“晋鲜卑率善仟长”、“晋鲜卑率善佰长”的出现,而逐渐从邑落结构中分离出来。不过氏族制的遗风至公元3世纪轲比能时依然存在。如史称轲比能“每钞略得财物,均平分付,一决目前,终无所私,故得众死力,余部大人皆敬惮之”。鲜卑诸部进入中原建立政权后,逐渐汉化,依照汉魏典章制度设官置守,统治机构渐趋完备,封建等级制度日益森严。
十全小秀才

2021-04-16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十全小秀才
采纳数:2252 获赞数:938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属蒙古语族。 其为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建立政权后,部落大都解体,人民多转向定居农业生产,随着封建化进程的加深,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到了隋唐时期,鲜卑作为民族实体和政权实体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渐消亡。
对于鲜卑的民族起源,史学界还没有定论,但基本认为鲜卑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转化而来。
主要有四种说法:

东胡说

鲜卑源于东胡是最广泛的说法。《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和《十六国春秋》均说鲜卑就是东胡的余部。晋代王沈编纂的《魏书》与司马彪的《续汉书》等史籍也提到,鲜卑与东胡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史记索隐》引东汉胡广云:“鲜卑,东胡别种”,更证明鲜卑来源于东胡。

东夷说

三国韦昭在《国语·晋语》:“昔成王盟诸侯于歧阳。楚为荆蛮,置茅蕝,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为盟。”一条注解为:“鲜卑,东夷国。”很多学者据此论证,详细解读了鲜卑起源于东夷。比如李德山认为鲜卑是东夷支系邾娄族;黄烈认为鲜卑应是九夷之中的白夷等等。1960年夏,考古工作者在今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矿区北部达兰额罗木河东岸发现了鲜卑早期墓群。这座大型的古墓群考证约为2900年前至东汉初期的鲜卑人墓地,出土遗物300余件。墓葬中有大量的牛、马、羊殉葬和陶器、铜器、骨器、 木器、贝壳等随葬品,其中袋形三足陶铜器和头北单茔墓葬方式都说明了墓群主人与黄河流域文明悠久的联系,木器和贝壳等随葬品的出土更让人猜测他们与东夷文化的渊源。
山戎说

《史记集解》引东汉服虔云:“山戎、北狄,盖今鲜卑。”

逃亡汉人说

《史记索隐》引东汉应奉上奏汉桓帝书云:“秦筑长城,徒役之士亡出塞外,依鲜卑山,引以为号。”

《翰苑集》引《汉名臣奏》云:“鲜卑者,秦始皇遣蒙恬筑长城,徒亡塞外。鲜者,少也。卑者,陋也。言其种众少陋也。”

鲜卑领地
汉朝时期

西汉初期,东胡被匈奴击败后,鲜卑退保鲜卑山,世属匈奴奴役。汉武帝时期,击败匈奴,将乌桓迁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鲜卑也开始南下到乌桓故地饶乐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此前,鲜卑由于在乌桓北方,一直没有同中原王朝产生联系。直到东汉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鲜卑跟随匈奴侵犯汉境,鲜卑才开始被中原王朝所知,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49年,鲜卑首领偏何归附东汉。54年,鲜卑首领满头、於仇贲率部到洛阳朝贺,被东汉封为王侯,管辖鲜卑、乌桓各部。随着匈奴分裂,鲜卑逐渐摆脱匈奴的控制。85年,鲜卑联合乌桓、丁零、南匈奴和西域各国大败北匈奴,北匈奴势弱。91年,东汉政府联合南匈奴击败北匈奴,北匈奴被迫迁往中亚,鲜卑趁势占据蒙古草原,吞并匈奴余种十余万落,开始强盛。

东汉桓帝时,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分地为三:右北平以东为东部,右北平到上谷为中部,上谷以西为西部。三部各置大人管理,直属檀石槐。游牧民族所依恃的重要战略物质即是“水草”和“刍禾”“盐地”,檀石槐在成为鲜卑大人后,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措施:“檀石槐既立,乃为庭于高柳北三百余里弹汗山啜仇水上,东西部大人皆归焉。”[1]之后,在他的统帅之下,“因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种众日多,田畜射猎不足给食,檀石槐乃自拘行,见乌侯秦水广从数百里,水停不留,其中有鱼,不能得之。闻楼人善网浦,于是东击俊人国,得千余家,徙置秦水上,令捕渔以肋粮食。”统一后,鲜卑连年侵扰东汉边境。177年,东汉灵帝命护乌桓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各率骑兵万余人,分别从高柳(今山西阳高)、云中郡(今内蒙托克托东北)、雁门郡(今山西代县西北)出塞,分三路进攻鲜卑。汉军出塞二千余里,鲜卑首领檀石槐命东、中、西三部大人率众分头迎战,大败汉军。
檀石槐死后,鲜卑分裂,西部鲜卑叛离,漠南自云中以东分裂为三个集团:一是步度根集团,拥众数万,据有云中、雁门一带,二是轲比能集团,分布于代郡、上谷等地,三是原来联盟“东部大人”所领属的若干小集团,散布于辽西、右北平和渔阳塞外。其中轲比能集团势力最强,轲比能志在统一鲜卑,因此对刚建立的曹魏表示恭顺。220年,轲比能向魏文帝曹丕献马;221年,轲比能交还留居鲜卑的汉族500余家归汉;222年,又率部3000余骑,驱赶牛马7000余口与魏国“互市”,再送归汉人千余家返回上谷等地。同曹魏保持良好关系后,轲比能开始兼并其他部落。228年,轲比能吞并东部鲜卑各部落。233年,轲比能吞并步度根部,统一漠南,对曹魏边境形成威胁。

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派遣使者联络轲比能,意图前后夹击曹魏。轲比能率兵至石城(今甘肃皋兰),屯兵边境。为防鲜卑南下,235年,曹魏幽州刺史王雄派遣刺客韩龙将轲比能刺死,鲜卑开始“部落离散,互相征伐”,鲜卑各部进入独立发展时期。

东部鲜卑先后形成慕容部、宇文部、段部三部,占据辽西;拓跋部也在拓跋力微的率领下,第三次南迁来到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秃发部也从拓跋部中分离出来,由塞北迁居到河西;乞伏部在西晋建立以前,就已经大规模迁入雍、凉二州。

西晋时期

西晋建立后,对周边鲜卑各部采取安抚政策,并授予某些部落首领官职称号,加强统治。虽然鲜卑时有反叛(比如慕容涉归、慕容廆父子俩侵扰边境,秃发树机能的反晋起义等),但总体来说,西晋和鲜卑保持着良好的隶属关系。但在八王之乱开始后,西晋王朝内部混乱不堪,国力衰弱,天下大乱,各少数民族纷纷南下,逐鹿中原。此时的鲜卑,特别是辽西鲜卑各部也趁机分一杯羹,段部、拓跋部两部投靠西晋边疆重臣,参与中原纷争。

段部鲜卑发源于辽西走廊一带,其始祖为段日陆眷,原位乌桓大人的家奴,因饥荒,在辽西郡附近乞食,招诱亡叛,逐步强盛。八王之乱爆发后,段部跟随西晋幽州刺史王浚南下中原,攻克邺城,抢掠甚多。段部首领段务目尘因此被西晋封为辽西公,领有辽西郡。但鲜卑兵因惧怕王浚军令,将劫掠来的八千汉族女子沉溺在易水河里,令人发指。史书评价曰:“黔庶荼毒,自此始也”。

拓跋部起源于大兴安岭北段,1980年在大兴安岭发现的嘎仙洞,证实其发源于此。拓跋部多次南迁,并参与檀石槐组建的部落联盟。310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猗卢同西晋并州刺史刘琨结盟,共同对抗石勒,被西晋封为大单于,代公。315年,又封为代王,置百官,拓跋代国至此建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MFLOVEYAN
2021-05-28 · TA获得超过1.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9342
采纳率:69%
帮助的人:298万
展开全部
鲜卑族发源于鲜卑山,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奥克里堆山,是先秦东胡族的一支,因依据鲜卑山而称为鲜卑。而生活在大鲜卑山(即大兴安岭)上的鲜卑拓跋部则开创了北魏,在历史上叱咤一时。


战国后期,匈奴和东胡争霸,前206年,匈奴冒顿打败东胡。东胡余部分为两支,一支逃到乌桓山,称为乌桓族;一支逃到鲜卑山,成为鲜卑族。

通过流传于青海省民和土族回族自治县三川土族地区的古歌《鲜卑山之歌》考察,歌中的鲜卑人鼻子嗅的是“五谷的味道”,嘴里嚼的是“十二样的五谷”,却没有狩猎、游牧生活的信息,说明早期的鲜卑人过的是农业生活,而且种植多样粮食作物。


鲜卑人自公元前206年被匈奴人击溃,逃到鲜卑山,一直默默地生活在鲜卑山一带,休养生息,直到公元1世纪东汉时期自鲜卑山南迁进入北方大草原。这段时期,在中原王朝的史书记载中并没有提及他们,可能这段时期,由于匈奴一统草原,鲜卑也居于匈奴统治之下,向匈奴帝国贡献赋役。在鲜卑山中,鲜卑人只能以渔猎为主业,早期的原始农业让位于狩猎、游牧生活。这种居于匈奴之下的压迫和落后的渔猎产业,都抑制了鲜卑势力的发展。


东汉时期,随着汉匈大战的胜利,匈奴人势力大减,与东汉王朝的战争中失利的匈奴各部纷纷南下依附汉朝或者出走西域,对鲜卑人的控制削弱,而且他们的同宗兄弟乌桓族的南迁也给鲜卑族提供了发展空间,于是鲜卑族也开始了南下的步伐,但是因为鲜卑各部没有统一的领袖,南迁是分散进行的。

鲜卑各部乘机进入蒙古草原,并兼并吸收了没有西迁的匈奴余部,这使得鲜卑族实力大增。就是通过这样的手段,在鲜卑南迁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吸收融合其他游牧民族,以壮大本民族的实力,比如宇文氏就是匈奴遗族。随着势力的扩张,鲜卑已经和匈奴、乌桓并为北方三大势力,处于对匈奴作战的需要,东汉对鲜卑采取拉拢措施,这给鲜卑势力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便利条件。


得到汉朝的支持后,至公元1世纪中叶,鲜卑人已经占据了漠南草原的大部分地区,取代匈奴人称霸草原。而此时,发源于嘎仙洞的拓跋鲜卑才刚刚离开大兴安岭,进入呼伦贝尔草原,而且一停留就是200年,直到西晋末年,才南下进入中原。

约在2世纪中叶,鲜卑族中一位雄才大略的首领檀石槐崭露头角,他率部打败了丁零、扶余、乌孙等民族势力,建立起强盛一时的部落联盟,不过,这个联盟在檀石槐死后逐渐瓦解,而后拓跋鲜卑不断强大起来。西晋时期,鲜卑成为进入中原的五胡之一,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各部先后建立了辽西、代、宇文、前燕、后燕、南燕、西燕、西秦、南凉九个政权,最终拓跋鲜卑崛起一统北方,建立了历史上叱咤一时的北魏王朝,成为第一个统一中原的异族王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玫瑰花儿开meigui
高粉答主

2021-04-19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万
采纳率:86%
帮助的人:362万
展开全部
鲜卑族发源于鲜卑山,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奥克里堆山,是先秦东胡族的一支,因依据鲜卑山而称为鲜卑。而生活在大鲜卑山(即大兴安岭)上的鲜卑拓跋部则开创了北魏,在历史上叱咤一时。

战国后期,匈奴和东胡争霸,前206年,匈奴冒顿打败东胡。东胡余部分为两支,一支逃到乌桓山,称为乌桓族;一支逃到鲜卑山,成为鲜卑族。

通过流传于青海省民和土族回族自治县三川土族地区的古歌《鲜卑山之歌》考察,歌中的鲜卑人鼻子嗅的是“五谷的味道”,嘴里嚼的是“十二样的五谷”,却没有狩猎、游牧生活的信息,说明早期的鲜卑人过的是农业生活,而且种植多样粮食作物。

鲜卑人自公元前206年被匈奴人击溃,逃到鲜卑山,一直默默地生活在鲜卑山一带,休养生息,直到公元1世纪东汉时期自鲜卑山南迁进入北方大草原。这段时期,在中原王朝的史书记载中并没有提及他们,可能这段时期,由于匈奴一统草原,鲜卑也居于匈奴统治之下,向匈奴帝国贡献赋役。在鲜卑山中,鲜卑人只能以渔猎为主业,早期的原始农业让位于狩猎、游牧生活。这种居于匈奴之下的压迫和落后的渔猎产业,都抑制了鲜卑势力的发展。

东汉时期,随着汉匈大战的胜利,匈奴人势力大减,与东汉王朝的战争中失利的匈奴各部纷纷南下依附汉朝或者出走西域,对鲜卑人的控制削弱,而且他们的同宗兄弟乌桓族的南迁也给鲜卑族提供了发展空间,于是鲜卑族也开始了南下的步伐,但是因为鲜卑各部没有统一的领袖,南迁是分散进行的。

鲜卑各部乘机进入蒙古草原,并兼并吸收了没有西迁的匈奴余部,这使得鲜卑族实力大增。就是通过这样的手段,在鲜卑南迁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吸收融合其他游牧民族,以壮大本民族的实力,比如宇文氏就是匈奴遗族。随着势力的扩张,鲜卑已经和匈奴、乌桓并为北方三大势力,处于对匈奴作战的需要,东汉对鲜卑采取拉拢措施,这给鲜卑势力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便利条件。

得到汉朝的支持后,至公元1世纪中叶,鲜卑人已经占据了漠南草原的大部分地区,取代匈奴人称霸草原。而此时,发源于嘎仙洞的拓跋鲜卑才刚刚离开大兴安岭,进入呼伦贝尔草原,而且一停留就是200年,直到西晋末年,才南下进入中原。

约在2世纪中叶,鲜卑族中一位雄才大略的首领檀石槐崭露头角,他率部打败了丁零、扶余、乌孙等民族势力,建立起强盛一时的部落联盟,不过,这个联盟在檀石槐死后逐渐瓦解,而后拓跋鲜卑不断强大起来。西晋时期,鲜卑成为进入中原的五胡之一,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各部先后建立了辽西、代、宇文、前燕、后燕、南燕、西燕、西秦、南凉九个政权,最终拓跋鲜卑崛起一统北方,建立了历史上叱咤一时的北魏王朝,成为第一个统一中原的异族王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迷途羔羊1991

2021-04-19 · TA获得超过4.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3万
采纳率:81%
帮助的人:1197万
展开全部
1980年7月,原呼伦贝尔盟文物站站长米文平先生等学者经多次实地考察与研究,终在嘎仙洞内发现北魏太平真君四年“祝文”刻辞。与《魏书》记载 “……先帝旧墟,石室南北九十步,东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并“刊祝文于室之壁而还”基本相符。

至此,因鲜卑山而得名的鲜卑族发源地之谜被彻底解开了。

发现嘎仙洞
乌洛侯国,在地豆于之北,……世祖真君四年来朝,称其国西北有国家先帝 旧墟,石室南北九十步,东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室有神灵,民多祈请。世祖遣 中书侍郎李敞告祭焉。刊祝文于室之壁而还。

《魏书·乌洛侯传》

这是史书中关于鲜卑发源地最详细的记载,后世学者根据这些记载和有关鲜卑的考古发现推断,“拓跋鲜卑的最初起源地在今蒙古高原的东北角,即今额尔 古纳河的东南”,“乌洛侯国在今黑龙江省之嫩江流域甚明。嫩江流域的西北为额尔古纳河。魏之祖先的石室当在二河之间的大兴安岭山脉之内。”

1979年,米文平先生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始找鲜卑石室 。1979年9月,米文平先生等首次探查嘎仙洞之后推测嘎仙洞即鲜卑石室。为了证实此推测,1980年1月、6月、7月,米文平先生等又三次探查嘎仙洞,终于在第四次探查时找到了北魏太平真君四年 (443年)李敞等人凿刻在石壁上的祝文,随后加以拓 印,并测绘了嘎仙洞遗址平面图,在洞口和石刻壁下以探沟形式进行了试掘,首次较为科学地记录了嘎仙洞遗址的内部结构和遗迹情况。

嘎仙洞遗址的洞口略呈三角形,宽约20米、高12米;洞内地面大部分较平坦,往里逐渐上坡,依次可分为前厅、大厅、高厅 和后厅四个部分。前厅长约28、宽约18米,地面平坦而稍低于洞口。石刻祝文镌刻在距洞口15米处的西侧洞壁上,东壁亦有一经修凿的平面,与西壁祝文相对,无刻字。大厅较前厅稍宽,宽约20米、长约38米、高10-12米,地面渐高,稍向上倾斜,大厅中央有一块不规则的巨石,底下有三块石头承托,被称为“石桌”。高厅由大厅稍拐向北,顺斜坡拐 向左前方,越往里越窄,在东壁上方距地面12米处有一小洞。后厅是从高厅拐向左上方的斜洞,洞尽头最高处较平整,宽约9米、高6-7米,上部东西各有一壁龛状耳室。

1980年8月和10月,学者对嘎仙洞进行了清理发掘,出土的遗物有陶器、石器、骨角器、铜器、铁器及大量兽骨。陶器大多是手制夹砂,种类单一,没有壶、瓶、盆、碗等其他器物;颜色单一,纹饰简单,以黑褐陶为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