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施坦因经常和希特勒吵闹,最终结局如何?

 我来答
臻留球09
高粉答主

2020-11-21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8万
展开全部

1944年3月24日,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曼施坦因急电总参谋部,要求批准他手下的胡贝第1装甲集团军立即突围,以免遭朱可夫围歼。晚上7点半,曼施坦因等来了希特勒副官施蒙特的电文:元首命令你,3月25日到伯格霍夫向他汇报情况。

南方集团军群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的1943年2月重建的,前“顿河集团军群”总司令曼施坦因出任该集团军群第三任总司令(龙德施泰特、赖歇瑙)。由于第6集团军的覆灭,德军在南方和西南战场上的兵力已处绝对劣势,就算曼施坦因期间取得了哈尔科夫反击战的有限胜利,但整体军事形势还是四个字:“且战且退”,这个没办法,实力使然。

在此后一年多的作战中,曼施坦因和希特勒之间的矛盾日剧,主要体现在战略方针和战术思想上。曼施坦因坚持主张“机动防御”,就是利用空间和时间不断重创苏军有生力量,但绝不死守硬拼,因此期间放弃的占领区也较多。而希特勒强烈要求“静态防御”,他的名言是“德国士兵进攻到哪里,就要守住哪里”,所以南方集团军群的每次撤退,俩人都得干上一架。

我们当然都支持曼施坦因的战法,中国都有“存人失地,人地两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军事理论嘛。德军虽然一路撤退,但苏军始终不能对其形成大规模围歼战,很多时候都是击溃而已,自身伤亡也是不轻。按曼施坦因的想法,随着战线的一点点缩短,当德军能够聚集足够的预备队时,就可以发动局部反击,就这一层说,曼施坦因的考量没有错。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当然,希特勒也有自己的考虑,1941年冬天他曾经严令德军各部不得撤退,从而使莫斯科方向上的大批德军,避免了在冰天雪地里出现大崩溃的局面。1943年以后他也认为如此,即过多的撤退行动会影响部队的士气,早晚引发雪崩式的大溃败。两个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可问题是,希特勒才是老大,他是最高统帅兼陆军总司令。

接到命令的曼施坦因于第二天下午飞回德国,他首先汇报了第1装甲集团军的困境,要求说要么希特勒能增兵解困,要么就允许他命令部队突围,总之二选一。希特勒表示无论是从法国还是从匈牙利都调不出来援兵,也不同意胡贝上将突围:“第1装甲集团军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肃清后方,坚守在原地”!

曼施坦因知道,再扯皮下去,胡贝和他的22个师的20多万官兵,就将遭到灭顶之灾,于是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吵将起来的结果就是,希特勒忍无可忍了:“您还想战斗?事实是,您退的越来越远”!他开始大发雷霆,指责陆军元帅不停地为焦点地区要援兵、耗尽了德军的预备队、并且不断回避作战等等,总之他的指责让曼施坦因非常狼狈,多少有点挂不住脸了。

阿道夫·希特勒

第二天上午希特勒突然转变了态度,召见曼施坦因,不但同意第1装甲集团军立刻突围,同时还承诺从法国调来党卫第2装甲军、从匈牙利抽调两个步兵师以增援南方集团军群,曼施坦因很意外,还以为自己赢得了这场争论,于是没多想就去发布命令了。而实际上他被骗了,希特勒改变态度的背后,就是已经决心换马了,无非再让曼施坦因从容打完最后一仗罢了。

1943年3月30日,第1装甲集团军已经开始突围并且进展顺利,就在这一天希特勒再次召见曼施坦因,当面授予了他骑士铁十字勋章的双剑饰,然后冷冷地说:“我已经决定解除您的职务,并委派别人来统率集团军群”,大约是担心比较尴尬,他又补充解释说:“东线大规模作战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我需要的是一个能死守的人”。

于是莫德尔取代了曼施坦因,南方集团军群也更名为“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曼施坦因的二战军事生涯戛然而止。后世也有议论,比如说曼施坦因想要东线全部指挥权、戈林和希姆莱进谗言等等,或多或少是些原因,但最关键的,还是两条:希特勒认为东线战场不再需要曼施坦因这样的战略家,而需要死打硬拼的防御专家,所以解职曼施坦因不影响战争局势,另外就是,吵烦了受不了他了,某种意义上,希特勒在优秀的国防军将领面前,其实有点自卑感。

因为同时被解职的还有克莱斯特元帅,他同样被“擅长防御”的舍尔纳元帅所取代,A集团军群更名为“南乌克兰集团军群”。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