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是制度的落后,国民的羸弱和政府的腐败?
在慈禧眼里,当兵的就是奴才、牲口,与高贵的官员老爷相比不值一提,官员贪墨不详细追究,战士战死毫不在意。兵不知为何而战,官只为自己而活,怎么赢?
首先分析一下制度的落后。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过后就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其变法革新的内容包括“军事、教育、商业、国家制度等等”一系列的地方的先进文化,开始工业化进程,从而脱胎换骨,通过不断的对外战争,一跃成为亚洲数一数二的强国。而此时的清王朝依然还处于封建统治,即使有些制度、思想上的改变,其实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一个先进文明对一个落后文明的战争,结果不言而喻。
其次,当时的国人还没有中华民族,命运共同的概念。一些有实力参与到甲午战争的将领,并没有参战(如左宗棠的楚军,拥有当时全国三支海军之一,却坐视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所以甲午战争有“李鸿章一人敌一国”的说法。
最后是政府的腐败。清王朝宁愿将国库的大量资金用于贪图享受,也不用投入于军费支出,在别国已经拥有坚船利炮的情况下,清王朝还是大刀长枪居多。还有对于吏治,军队的管理也不善。大量官员吸食鸦片,吃喝嫖赌,无恶不作,清政府也不加惩处,反而听之任之,最终导致军队人心涣散,不堪一击。
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制度的落后、国民的羸弱和政府的腐败。
1.制度的落后:
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已经发展到顶峰,皇帝大权独揽(清末比较特殊,是慈禧太后大权独揽)、乾纲独断。国民和国家的命运捏在她的手中,大臣们的建议也得看他心情,海战慈禧拿海军军费过六十大寿,翁同龢等人联名上奏,却只换来了老太后的威胁——“谁要是令我一时不痛快,我就要他一生不痛快”。
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后,确立了是君主立宪制政体,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国家容不下某个人的独断专行。
2.国民的羸弱:不只是生理上,更是心理上的。
生活在清末的国民在战火频仍、沉重赋税的条件下,只得苟延残喘,甚至通过吸食鸦片进行自我麻痹,清朝军队“御敌无方、扰民有术”,百姓苦不堪言,圆明园被焚后,争抢皇室的砖石瓦砾,修补陋室,自身尚且难保,无人顾及政府的存亡。
反观日本,国债被国民踊跃抢购、资本家自愿充当间谍、甚至日本女学生卖身给国家捐钱,以充军资。
3.政府的腐败:
慈禧过生日用银700万两,当时定远、镇远各是62.5万两;老太后过生日的钱能买远东第一流铁甲舰11艘,清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于1888年开始停止购入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尽管北洋舰队号称远东第一,也只能在甲午海战中派出未经保养的旧舰,打出没有火药的炮弹。尽管军士们英勇战斗,最终还是因清政府对局势的误判,战败身亡。
为了筹备军费,日本天皇则捐了30万银洋,各级文武官吏、国会议员把自己的一部分工资捐出来,皇后把自己的首饰都捐了出来。
其实都不用开打,胜负立判。
希望能够帮到您,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