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战争时期韩信到底有没有谋反之心?
楚汉相争时,在外将兵的韩信的确动过背汉自立的心思,但经过慎重考虑之后,韩信最终放弃了背汉自立,而是做一个听命于汉王的诸侯王,韩信的选择直接导致了蒯通的装疯卖傻。
首先,韩信少有大志,又身负绝世才华,很难接受只做一个普通列侯。
《史记》和《汉书》都特意记载了韩信母亲的墓地。
韩信自幼家贫,后来更沦落到“从人寄食”的境地,但这样的一个韩信,在安葬母亲的事情上却令人刮目相看。
司马迁和班固都说过,韩信的母亲去世,韩信没有钱财安葬,但也不知韩信用了什么方式,竟然把母亲安葬在一块很高很宽阔的营地上,司马迁还特意到韩信母亲的墓地看过,回来在《史记》中记载说,“其旁可置万家”,意思是说,韩信母亲的墓穴旁可以安置一万户人家,这样的墓地,自食王侯所应有的,也就是说,韩信少时,便想过有朝一日,他会成为一方诸侯。
或许就是这样的原因吧,韩信身为大丈夫却不能自食其力也丝毫不以为意,甚至身处困顿中也能非常自信地跟赏他一餐饭的漂母说“吾必有以重报母”,韩信说的可不是“假如我将来有钱了,我一定会重重报答您的恩情”,而是“我一定会重报您”,韩信如此笃定,说明韩信非常自信,韩信在极度困顿之中也是坚信未来,这大抵就是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吧。
韩信如此自信,后来的战绩也证明了韩信确实身负绝世才华,这样的一个韩信,岂会安安心心地只做一个周勃、灌婴那样的普通列侯?
其次,韩信与刘邦首次对话时,便已委婉地表露自己想做诸侯的心思。
韩信背楚投汉,先是被夏侯婴举荐为治粟都尉,接着又被萧何举荐为大将,登坛拜将仪式结束,刘邦才与韩信有了一次对话,这次对话中,刘邦问韩信,丞相多次跟我提到将军的才能,请问将军将有什么计策教与寡人?
韩信反问刘邦,与大王争天下的,不就只有一个项王吗?大王自己觉得,在勇悍仁强四个方面,与项王比,如何?刘邦沉默良久,简单地回了“不如也”三字,刘邦这一回答,或许让刘邦本人丧气,但接下来,韩信却燃起了刘邦的希望。
韩信先是给刘邦讲了项羽的为人,指出项羽身上的弱点,即匹夫之勇和妇人之仁,接着,韩信又鼓励刘邦,说只要刘邦反其道而行,必然能击败项羽。
怎么个反其道而行呢?答案是“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这三个举措,其实委婉地讲出了,韩信就是“武勇”、“功臣”、“义兵”,细思起来,韩信等于说自己有才能、必有功、且仁义的一名国士。对于韩信这样国士,刘邦应该怎么办呢?韩信也给出了答案,把城邑封给他。
后来,韩信率兵,先后拿下魏、代、赵等地,又逼燕王藏荼向刘邦称臣,而后以汉之相国的身份平定齐地,韩信自然还想更进一步,于是给刘邦写信,要求做“假齐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代理齐王的位置,可以叫“临时齐王”,刘邦当时正被项羽围困,很烦,见信后很恼,说,你擅自袭齐,搞不定,我派兵马援助你,现在我被困在这里,你却不想着怎么解救我,反而朝我要临时齐王,真是岂有此理。幸好被张良、陈平提醒了,刘邦才明白过来,自己很难两线作战,不如成人之美,送韩信一个真齐王。
就这样,韩信成了真齐王,心愿达成,但背汉自立的种子,也将被一些人种到韩信的心里。
最后,关于背汉自立,韩信内心经历了坚定、摇摆再到坚定的一个过程。
第一个来给韩信种下背汉自立种子的人,是武涉。
武涉是淮阴人,韩信的老乡。或许在淮阴时,韩信与武涉见过,或许没见过,这都不重要,项羽派武涉前去见韩信,就是想靠老乡的身份拉近武涉和韩信的关系,进而实现对韩信的劝降。
关系是拉近了,韩信见了武涉,但武涉的嘴码子不太行,没能说动韩信,反而给韩信整生气了,武涉拿出韩信和项羽是旧相识来拉拢韩信,韩信当时就火了,说我韩信在项羽麾下,官不郎中,位不过执撠,你现在叫我重归项羽麾下,不就是让我丢了这齐王宝座吗?我在汉王这里打工,汉王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汉王穿什么我就穿什么,汉王坐什么车我就坐什么车,汉王待我这么好,项王待我那么薄,我为什么要背叛汉王?
武涉被韩信给撵走了。
第二个给韩信种下背汉自立种子的人,是蒯通。
蒯通跟韩信讲,汉王和项王争天下这么久,谁都吃不下谁,天下百姓已经厌战了,如果大王您成为第三股力量,居中调停,让二位不要打了,百姓不就高兴了吗?百姓高兴,大王您和汉王、项王三足鼎立,不好吗?
蒯通的话,还是在韩信心中落地生根了,所以韩信认真地和蒯通讨论起来,韩信第一层顾虑是名声问题,他韩信是项王一手提拔起来的,如果他背叛汉王,天下人怎么看他,他能得到民心吗?蒯通则给韩信讲了一堆人际关系不可考的事情,韩信一听,你蒯通只是挑拨而已,根本就没能释除我的疑虑。
韩信疑虑的是什么呢?是他回绝武涉时说的话,“人深亲信我,我背之不祥”。“不祥”的原因有二,一是道义上,背叛的人有亏,他人基于义愤,也会和韩信作对,二是实力上,韩信麾下的将军都是刘邦的眼线和亲信,韩信若是背叛刘邦,他们定然拿韩信开刀。
蒯通只给韩信讲了,刘邦现在是待你好,那么将来呢?将来很可能不好的。这就好比你去跟一个女生说,你男朋友现在爱你宠你,那么将来呢?将来还会爱你宠你吗?所以你还是早些离开他吧,女生一定觉得你有病。
韩信也知道,蒯通说的背汉自立的思路有可取之处,但蒯通没能力解决韩信的疑虑,这个疑虑需要韩信自己去解决,所以韩信跟蒯通说,我会考虑的。
过了一段时间,蒯通又来问韩信,你考虑得怎么样了?韩信还是没有考虑好,很犹豫,又觉得刘邦不会夺了他的诸侯王,做个诸侯王的收益远大于背汉自立的危险,所以韩信最终谢绝了蒯通。
多年以后,韩信被吕后捕杀,杀头之前,韩信痛苦地说,他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策。
综上所述,韩信的确是在楚汉相争时认真考虑过背汉自立,考虑的原因既跟他个人的志向有关,也跟武涉、蒯通等人的撺掇有关,但韩信最终战胜了欲念,选择和刘邦站在同一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