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宁可吃生活的苦,也不愿意吃学习的苦呢?
有人说,如果你不能改变生活,就得学会忍受。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很多人把生活的苦当成一种人生的磨练,信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所以,在吃苦的时候,潜意识会告诉自己,这个苦不会白吃的,一想到这些,心理层面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愉悦感,认为吃这些苦都是值得的。但是,这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而学习,看的是结果,有客观的评价标准,不是靠个人的主观意识。所以人们通常会有顾虑,万一结果不理想,那就证明之前的苦白吃了。
于是,为了规避风险,很多人选择了逃避。
曾看到过一句话:人类都是短视的动物,看到的是眼前的利益。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学习可以说是一种稀缺的品质。大脑对待娱乐和学习也是不同的反应,对待学习,大脑会产生抗拒,并激活大脑的痛觉中枢,为了摆脱痛苦的情绪,大脑会分泌多巴胺,这会让人们变得兴奋,开心。
多巴胺是人体重要的“奖赏系统”,它会促使人们做一些喜欢的事情,比如说娱乐,但是大脑会迷恋上多巴胺带来的快感,让你贪恋这种美好的感觉。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玩游戏、看小说会上瘾的原因。人类的这种及时享乐的本性,是学习的最大阻碍。
自然界的生物趋向于保持某种稳定状态,这样轻松省力,不用耗费过多的资源,这叫最小努力原则。
这个原则同样适用我们,对大多数人来说,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总是让自己保持一个相对舒服的状态!
生活的苦,我们每天都在吃,渐渐地,我们自己都麻木了,习惯了这样的感觉,这些苦,并不会对当前的状态带来多大改变,所以并不觉得痛苦。
但是学习,需要你主动打破这种稳定的状态,会让你付出更多努力。生活的苦我们不用付出这么多努力,只需要保持这种状态即可。
所以,大部分人都不愿付出努力,而会选择最小努力的选项,也就是吃生活的苦。
说到这,又回到舒适圈的问题了。
《刻意练习》中提到过,人的心理状态分为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作者经过大量的研究证实,大部分人实现快速成长,成为行业领袖精英,都是让自己处在学习区。
当你长期待在舒适区时,你的思维会变得懒惰、钝化,安于现状,不想打破这种状态。学习,是来自舒适圈外的事情,这需要改变你的现状,大脑自然就会产生抵触,并趋向于保持原样。
学习的苦,是枯燥乏味的,短期内没有回报;生活的苦,是麻木的,没有出路的。
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取决于自己,选择了安逸,就注定了平凡;选择了远方,就该接受挑战。
那些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苦的人,他们终将明白,为了生活不得不吃的苦,就是不吃学习苦的代价。
个人感觉,不是愿意吃生活的苦,首先因为不知道学习的苦是最小,生活后才发现来不及了,其次,吃生活的苦可以立即得到回馈,而学习不行,十年磨刀,只有少数人可以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