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原文】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翻译】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地。知:知道。
3.为(wèi):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作品赏析】
诗句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凌寒独自开”,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态,而只写她“独自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然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后两句,重点放在梅花的幽香上,“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此诗语言朴素,对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绘,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他的《北陂杏花》对杏花花、影俱妖娆的形象大加渲染,用“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来强调杏花的高洁、坚持的精神,写得很张扬外露。而这首写梅花的诗,其思想内涵实是相通的,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
【作品出处】《临川先生文集》
【文学体裁】五言绝句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汉族,抚州(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县上池)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等,并称“唐宋八大家”。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梅花
王安石 〔宋代〕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注释
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知:知道。
为(wè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全诗语言朴素,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凌寒独自开”,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态,而只写她“独自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然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说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立在僻静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严寒静静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幽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春,王安石罢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处,遂写下此诗。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名为《梅花》的诗词有很多,这里以宋代王安石的《梅花》为例作讲解。此诗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全诗语言朴素,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原文】:
《梅花》
王安石 〔宋代〕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注释】:
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知:知道。
为(wè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全诗语言朴素,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凌寒独自开”,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态,而只写她“独自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然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说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立在僻静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严寒静静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幽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春,王安石罢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处,遂写下此诗。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梅花
崔道融 〔唐代〕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翻译
梅花初放,花萼中还含着白雪;梅花美丽孤傲,即使要入画,都会担心难画的传神。
花香中别有韵致,清雅的都不知道冬的寒冷。
心中愁苦之人不愿听那哀怨的笛声,病躯倚着梅枝独看这风景。
北风如果理解我怜梅之意,就请不要轻易的摧残它。
注释
萼(è):花萼,萼片的总称。由若干萼片组成,一般呈绿色,保护花芽。
孤标:独立的标识,形容清峻突出,不同一般。
朔(shuò):北方。
赏析
崔道融《梅花》诗中的梅花却非眩耀的梅花。“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此句写“冷”。只是“数萼”,方显冷清。诗人家中必无高朋满座。无朋无友,遗我一人,隐隐花开,淡淡看来。在诗坛众多的咏梅诗中,林逋《山园小梅》云:“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齐己《早梅》云:“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此二者皆是“暖”景,何等的热闹,独不似崔道融咏梅诗的“冷清”“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先写花形,复写花香。关于这一点齐己的《早梅》诗和林逋的《山园小梅》诗也与之如出一辙。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先写花形,复写花香。齐诗林诗亦然。齐诗云:风递幽香出,禽窃素艳来。林诗云: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三者意境则各不相同。崔诗清。香为清香,以清替寒。齐诗虽有一幽字,其境不觉其幽,唯觉流畅而已。林诗着一趣字,所谓文人雅事此般趣味则是。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此句愁。于花香之后,写花事。李益《从军北征》云: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律然《落梅》云: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横笛是特指,故和愁听。齐诗无此写人之句。林诗云: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不离其雅趣。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此句苦。苦苦哀求之意。唯此相慰,不忍见其凋残。此写花愿。齐诗云: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就花写花,不似崔诗化人入花,其情深切。林诗至上句已毕。
崔道融四句诗,冷、清、愁、苦,皆出寂寞。人无伴,心亦无寄。偶见之数萼梅花,恋恋不已,却无大地春回的欢乐。只因心间的孤寒不因人间的寒暑而迁移。律然《落梅》全诗云: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林下积来全似雪,岭头飞去半为云。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意境与崔诗较近。然此为落梅,正当有叹惋之意。崔道融写初发之梅,清寒远甚于此,可想见其人之寂寞何等之深。
创作背景
崔道融在公元895年(乾宁二年)前后,做过县令之类的小官,后避战乱入闽,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处施展。此诗为诗人咏梅之作,既赞梅花之孤高芳郁,亦向世人暗寓自己的高洁情操。
作者介绍
崔道融(880年前—907年),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
【作品原文】:
《梅花》
南宋-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全文翻译】:
疏落的枝头横开着洁白清瘦的梅花,另一些细小的花萼好像点缀着珠玉,光洁无瑕。
只要一朵梅花首先开放,紧接着各种花儿争奇斗艳,香气也很不错。
梅花为了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不怕严寒大雪压。
玉笛啊,你不要吹奏《梅花落》的哀曲吧,有春神作主,谁也奈何不了它!
【词句注释】:
疏:稀少。横:横伸着。玉瘦:指沾满雪的清冷刚劲的花枝。玉,比喻洁白美好。瘦,细削,这里有清冷、刚劲的意思。
萼:花萼,在花瓣下部的一圈绿色小片。点:点缀、装点。
忽:不在意。变:变化。这里指花蕾开放。
春信息:春意。
三弄:指梅花三弄,是中国古代歌咏梅花的一种笛子乐曲。
东君:指春神,象征美好的春天。主张:主宰。化。这里指花蕾开放。
【作品赏析】:
头两句“疏枝横玉瘦,小尊点珠光。”对梅花的形态,略加描绘。作者以疏枝横玉,写已开的梅花;以小萼缀珠,写未开的梅萼。“瘦”,以见梅花的清姿;“光”,以见梅萼的俊采。用语质朴。
第三四两句“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写梅花的标格。梅花开放,正当隆冬,百花还在沉睡当中,梅花却最先苏醒。向南的枝条,只要一朵冲寒先放,马上就带动全枝的次第争开。南枝开了,北枝也不甘示弱,不管是水边篱落,雪后园林,全不选择。“梅占百花魁”,它香在百花之先,不与百花竞艳。它是一种温馨高洁的花,冷艳幽香,赢得千古诗人的赞赏。
第五六两句写梅花的精神,“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数点梅花天地心”,见到梅花,人们便有春已归来的感觉。她不怕冰风的摧折,不怕寒雪的埋藏,这种傲雪凌霜的精神,正是梅花品格高贵之所在。
结尾两句“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是写梅花的命运。笛曲有“梅花落”,又称“梅花三弄”“落梅花”。花谢花开自有时,在梅花原不介意,但诗人表示惜花之意,感到玉笛横吹“落梅花”,似乎在催花早谢。
这首诗里的梅花形象,渗透着诗人的感情,寄托着诗人的坚强性格,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必然来临的坚定信念,是寓意深长的。
【作者简介】:
陈亮(1143—1194年),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策进士第一,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谥号文毅。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创作背景】:
这首五律作于何时未详。从陈亮的作品风格来看,很可能是与辛弃疾(1188年冬)鹅湖之会以前作的。鹅湖之会前五年(1184年)陈亮被诬下大理寺狱,出狱后在致各方谢启中一再提到“当路见憎”。作为南宋的爱国词人,陈亮心系国家安危,一生为北伐金虏、恢复中原奔走呼号,屡遭迫害而矢志不悔,始终保持着崇高的民族气节。作者在咏梅,其实就是咏怀,此诗是陈亮的借物咏志之作。
【表达主题】:
《梅花》是南宋诗人陈亮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前两句赞颂梅的刚劲、洁白;三四句赞扬梅花不畏寒冷,在百花凋零时凌寒开放;五六句赞美梅花的品质;七八句指出春天的到来是不可抗拒的。此诗格调清新,语言明快,一反过去缠绵臆测,孤芳自尝的情调。
【名家点评】:
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方如金《陈亮研究论稿》:全诗以梅拟人,含意深刻,陈亮像一株傲雪凌霜的梅花向人们预示了“百花皆后香”的光明前景,充分显示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和对正义事业必获胜利的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