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顿河》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们光荣的土地不是用犁来翻耕......
我们的土地用马蹄来翻耕,
光荣的土地上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
静静的顿河到处装点着年轻的寡妇,
我们的父亲,静静的顿河上到处是孤儿,
静静的顿河的滚滚的波涛是爹娘的眼泪。
噢噫,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
噢噫,静静的顿河,你的流水为什么这样浑?
啊呀,我静静的顿河的流水怎么能不浑!
寒泉从我静静的顿河的河底向外奔流,
银白色的鱼儿把我静静的顿河搅浑。
——哥萨克古歌
这是俄罗斯顿河流域哥萨克的民歌,我直接从书中引用。我读到这首歌词时,眼前仿佛出现一个个骑着马、挥舞着马鞭的哥萨克,沿着顿河两岸,一路奔向远方。
这是《静静的顿河》初始几页给我的印象,但读完全书之后,我的感觉只剩下两个字:“摇摆”。
一、摇摆不定的感情
全书一开始,就讲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力追求邻居司捷潘的妻子阿克西尼娅。那时格里高力给我感觉,与其他哥萨克没有差别,与司捷潘也没有差别,完全是体内荷尔蒙过剩。阿克西尼娅爱上他,仅仅是因为相比较于司捷潘而言,格里高力对她温柔、尊重。在格里高力那里,阿克西尼娅能感受到火热、真实的感情。
想想也是,阿克西尼娅与司捷潘结婚后,司捷潘何尝尊重过她?在司捷潘眼里,阿克西尼娅只是他的一件附属品,他可以任意摆弄。可以想象,只要有机会,阿克西尼娅都会选择离开他,这也是为什么阿克西尼娅几经波折,最终仍然选择投入格里高力的怀抱,甚至不惜付出生命。
但是,格里高力当时只是抱着游戏人生的态度,对待与阿克西尼娅的感情。当司捷潘军训结束就要回来的时候,阿克西尼娅担心与格里高力的私情暴露,恳求格里高力带她离开。格里高力却只是漫不经心地认为如何面对司捷潘是阿克西尼娅自己的事,他要按照父亲的心愿去求亲。
这算什么男人?毫无责任感和底线,这样的男人与那些偷鸡摸狗的哥萨克男人有什么差别。
格里高力与娜塔莉亚成婚后,因为无法从娜塔莉亚身上感受到阿克西尼娅那种火热的情感,又重新投入阿克西尼娅的怀抱,并不惜私奔。此时的格里高力任性、自私,只顾满足自己的情感,丝毫不顾惜妻子的感受,丝毫不去想被丈夫抛弃的妻子,该如何面对周围异样的眼光和流言蜚语。
当格里高力遭遇阿克西尼娅背叛后,回到了娜塔莉亚身边。这时的娜塔莉亚,虽然遭遇背叛,并一度自杀未遂,却依然深爱着格里高力,热切的渴望他回来。两个人生活期间,生育两个孩子。
然而,随着战争再起,一切都陷于动荡不安之中的时候,格里高力又与阿克西尼娅旧情复燃。他感情上的再次背叛,对娜塔莉亚而言,不啻于宣布死刑,让娜塔莉亚对格里高力彻底死心,不愿意再为他生下孩子,因为流产发生大出血丧命。可以说,格里高力一手断送了娜塔莉亚的性命。读到这一节时,我感到一阵揪心般的难受。
格里高力感情上摇摆不定,不仅断送了妻子娜塔莉亚,最终也失去了阿克西尼娅。
二、摇摆不定的立场
格里高力从战场上回来,第一个参加了红军。然而他又看到红军领导人滥杀俘虏,他要和红军领导人拼命,并愤而离开红军,回到家乡。
回到家乡后,他公然表示既不满白军,也不满红军,以致地方红色政权把他当成敌人。另外,他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不是缺吃少穿,不要求改变现状、反对动乱,只求安宁。在地方红色政权步步紧逼,要抓他,杀他的情况下,他在暴动开始后就加入暴动,进行反抗。
在这一阶段,格里高力一心想走一条既不同于红军,也不同于白军的第三种道路,梦想着所有的哥萨克都能自由自在生活在顿河流域,既没有红色政权,也没有贵族地主。
然而,格里高力第三种道路的想法,随着国内战争的发展,逐渐变得虚无缥缈。事实上,暴动军渐渐投入白军的怀抱。格里高力不甘心与白军同流合污,想洗手不干,投靠红军,又怕得不到红军的饶恕。等到白军跨海外逃,他也有可能外逃的时候,他选择留下来投奔红军。
参加红军后,他决心将功赎罪,英勇作战,得到了表彰。然而极左路线容不得他这个有过历史污点的人,将他清洗回家,他也不怨尤,一心回家做一个和平居民。地方红色政权却又不容他,他逃出去躲避,落入匪帮,而不甘心做土匪,脱离匪帮,携情人阿克西妮亚外逃。最后阿克西妮亚被打死。他也落得孑然一身。
作为一个优秀的哥萨克,格里高力善良、正直、有血性,虽然参加暴动,依然完整地保持着他的优秀品格。红军杀了他的哥哥,他曾发誓为哥哥报仇,捉住红军一个不留,然而他终不忍心。他听说关押了红军家属,立即只身冲入监牢去解救。在抢劫成风并受到鼓励的暴动中,他自己不抢劫,也不准手下士兵抢劫。米沙是他自幼的好友,虽然米沙杀了他的哥哥,但他一听说米沙被暴动军俘虏,便连夜赶来解救。在白军将军和洋人面前,处处显露出一副铮铮铁骨。他虽然当了暴动军师长,依然保持着朴素的劳动者本色,丝毫没有做官向上爬的心思。
但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人,却因为感情和立场上的摇摆不定,最终失去了一切,落得孑然一身,这是时代的悲剧,又何尝不是性格的悲剧。
我们的土地用马蹄来翻耕,
光荣的土地上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
静静的顿河到处装点着年轻的寡妇,
我们的父亲,静静的顿河上到处是孤儿,
静静的顿河的滚滚的波涛是爹娘的眼泪。
噢噫,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
噢噫,静静的顿河,你的流水为什么这样浑?
啊呀,我静静的顿河的流水怎么能不浑!
寒泉从我静静的顿河的河底向外奔流,
银白色的鱼儿把我静静的顿河搅浑。
——哥萨克古歌
这是俄罗斯顿河流域哥萨克的民歌,我直接从书中引用。我读到这首歌词时,眼前仿佛出现一个个骑着马、挥舞着马鞭的哥萨克,沿着顿河两岸,一路奔向远方。
这是《静静的顿河》初始几页给我的印象,但读完全书之后,我的感觉只剩下两个字:“摇摆”。
一、摇摆不定的感情
全书一开始,就讲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力追求邻居司捷潘的妻子阿克西尼娅。那时格里高力给我感觉,与其他哥萨克没有差别,与司捷潘也没有差别,完全是体内荷尔蒙过剩。阿克西尼娅爱上他,仅仅是因为相比较于司捷潘而言,格里高力对她温柔、尊重。在格里高力那里,阿克西尼娅能感受到火热、真实的感情。
想想也是,阿克西尼娅与司捷潘结婚后,司捷潘何尝尊重过她?在司捷潘眼里,阿克西尼娅只是他的一件附属品,他可以任意摆弄。可以想象,只要有机会,阿克西尼娅都会选择离开他,这也是为什么阿克西尼娅几经波折,最终仍然选择投入格里高力的怀抱,甚至不惜付出生命。
但是,格里高力当时只是抱着游戏人生的态度,对待与阿克西尼娅的感情。当司捷潘军训结束就要回来的时候,阿克西尼娅担心与格里高力的私情暴露,恳求格里高力带她离开。格里高力却只是漫不经心地认为如何面对司捷潘是阿克西尼娅自己的事,他要按照父亲的心愿去求亲。
这算什么男人?毫无责任感和底线,这样的男人与那些偷鸡摸狗的哥萨克男人有什么差别。
格里高力与娜塔莉亚成婚后,因为无法从娜塔莉亚身上感受到阿克西尼娅那种火热的情感,又重新投入阿克西尼娅的怀抱,并不惜私奔。此时的格里高力任性、自私,只顾满足自己的情感,丝毫不顾惜妻子的感受,丝毫不去想被丈夫抛弃的妻子,该如何面对周围异样的眼光和流言蜚语。
当格里高力遭遇阿克西尼娅背叛后,回到了娜塔莉亚身边。这时的娜塔莉亚,虽然遭遇背叛,并一度自杀未遂,却依然深爱着格里高力,热切的渴望他回来。两个人生活期间,生育两个孩子。
然而,随着战争再起,一切都陷于动荡不安之中的时候,格里高力又与阿克西尼娅旧情复燃。他感情上的再次背叛,对娜塔莉亚而言,不啻于宣布死刑,让娜塔莉亚对格里高力彻底死心,不愿意再为他生下孩子,因为流产发生大出血丧命。可以说,格里高力一手断送了娜塔莉亚的性命。读到这一节时,我感到一阵揪心般的难受。
格里高力感情上摇摆不定,不仅断送了妻子娜塔莉亚,最终也失去了阿克西尼娅。
二、摇摆不定的立场
格里高力从战场上回来,第一个参加了红军。然而他又看到红军领导人滥杀俘虏,他要和红军领导人拼命,并愤而离开红军,回到家乡。
回到家乡后,他公然表示既不满白军,也不满红军,以致地方红色政权把他当成敌人。另外,他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不是缺吃少穿,不要求改变现状、反对动乱,只求安宁。在地方红色政权步步紧逼,要抓他,杀他的情况下,他在暴动开始后就加入暴动,进行反抗。
在这一阶段,格里高力一心想走一条既不同于红军,也不同于白军的第三种道路,梦想着所有的哥萨克都能自由自在生活在顿河流域,既没有红色政权,也没有贵族地主。
然而,格里高力第三种道路的想法,随着国内战争的发展,逐渐变得虚无缥缈。事实上,暴动军渐渐投入白军的怀抱。格里高力不甘心与白军同流合污,想洗手不干,投靠红军,又怕得不到红军的饶恕。等到白军跨海外逃,他也有可能外逃的时候,他选择留下来投奔红军。
参加红军后,他决心将功赎罪,英勇作战,得到了表彰。然而极左路线容不得他这个有过历史污点的人,将他清洗回家,他也不怨尤,一心回家做一个和平居民。地方红色政权却又不容他,他逃出去躲避,落入匪帮,而不甘心做土匪,脱离匪帮,携情人阿克西妮亚外逃。最后阿克西妮亚被打死。他也落得孑然一身。
作为一个优秀的哥萨克,格里高力善良、正直、有血性,虽然参加暴动,依然完整地保持着他的优秀品格。红军杀了他的哥哥,他曾发誓为哥哥报仇,捉住红军一个不留,然而他终不忍心。他听说关押了红军家属,立即只身冲入监牢去解救。在抢劫成风并受到鼓励的暴动中,他自己不抢劫,也不准手下士兵抢劫。米沙是他自幼的好友,虽然米沙杀了他的哥哥,但他一听说米沙被暴动军俘虏,便连夜赶来解救。在白军将军和洋人面前,处处显露出一副铮铮铁骨。他虽然当了暴动军师长,依然保持着朴素的劳动者本色,丝毫没有做官向上爬的心思。
但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人,却因为感情和立场上的摇摆不定,最终失去了一切,落得孑然一身,这是时代的悲剧,又何尝不是性格的悲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