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展开全部
------ “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现是,人们倾向于通过赋予过错者某种性格特质来解释其令人厌恶的行为,比如“精神病”、“虐待狂”或“邪恶之人”。”
让我想到了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原话出自鲁迅先生,由来是评价自己笔下人物孔乙己,揭示的是生活哲学问题和对少部分人的批判。意思是用通常道德标准衡量,一个人貌似可怜之人现实的不如意,定是由于之前的过错或咎由自取造成的,知道自己错了还屡教不改和咎由自取即是此类人的可恨之处。
这些年这句话流传甚广,但在一些场合,却成了对“可怜之人”的批判,对“可恨之人”的维护。“杭州杀妻碎尸案”发生的时候,世人纷纷指责凶手,要求重判,但是网络上却出现了很多让人三观都受到冲击的言论,“看了杭州杀妻案,我老婆瞬间变乖了”“没有深仇大恨,那个男人会这么残忍,一定是他老婆平常做的太过分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她老婆也有错,不然男的做不到这个地步”......说真的,看到这些言论的时候,我心都凉飕飕的,都怀疑自己跟他们看的不是同一个新闻。
大概是社会发展的太快,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更广了,打开手机,各种各样的新闻都铺面而来,“精神病”成了伤人者的盾牌,网络成了喷子的盾牌,有人可怜被家暴者就有人高喊一句“打的好!”。同一件事,今天一个说法,明天一个反转,人云亦云,早已经弄不清是真是假。
“恶语伤人三春寒,良言一句暖三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自己的立场和想法,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但是至少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让自己成为第二个施暴者。
让我想到了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原话出自鲁迅先生,由来是评价自己笔下人物孔乙己,揭示的是生活哲学问题和对少部分人的批判。意思是用通常道德标准衡量,一个人貌似可怜之人现实的不如意,定是由于之前的过错或咎由自取造成的,知道自己错了还屡教不改和咎由自取即是此类人的可恨之处。
这些年这句话流传甚广,但在一些场合,却成了对“可怜之人”的批判,对“可恨之人”的维护。“杭州杀妻碎尸案”发生的时候,世人纷纷指责凶手,要求重判,但是网络上却出现了很多让人三观都受到冲击的言论,“看了杭州杀妻案,我老婆瞬间变乖了”“没有深仇大恨,那个男人会这么残忍,一定是他老婆平常做的太过分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她老婆也有错,不然男的做不到这个地步”......说真的,看到这些言论的时候,我心都凉飕飕的,都怀疑自己跟他们看的不是同一个新闻。
大概是社会发展的太快,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更广了,打开手机,各种各样的新闻都铺面而来,“精神病”成了伤人者的盾牌,网络成了喷子的盾牌,有人可怜被家暴者就有人高喊一句“打的好!”。同一件事,今天一个说法,明天一个反转,人云亦云,早已经弄不清是真是假。
“恶语伤人三春寒,良言一句暖三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自己的立场和想法,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但是至少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让自己成为第二个施暴者。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