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8个回答
展开全部
吴国自开创江东以来,先有周瑜、鲁肃、吕蒙,后有陆氏父子,皆为世之名将。而周瑜之赤壁、吕蒙之江陵、陆逊之夷陵、陆抗之西陵(参见西陵之战)及鲁肃之畴谋,也为世之奇策。而众人皆文武兼备,风流儒雅,而非一赳赳武夫,则更为难得。 周、鲁、陆皆为江东大户,孙氏政权立足江东,对江东大族由最初的屠戮到而后的任用,才使诸人得以成其功名,同时也使吴国得以长久不败。 “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 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1] 陆逊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又一个声望颇高、功绩卓著的将领。他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并且品质高尚。孙权把他比做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 陆逊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在讨伐山越暴乱时,他巧设疑兵,多建部队番号,乘夜进入山谷,到处鸣起军号鼓角之声,造成有干军万马的声势,从心理上瓦解了叛军。然后一鼓作气勇猛进击,终于用很少的兵力平息了几万人的山越暴乱。 巧夺荆州一战,他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使关羽完全丧失警惕,全力对付曹操。这样,吕蒙才得以兵不血刃轻取荆州。 夷陵之战时,陆逊则又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诱敌深入、疲敌师志的战略方针。刘备十万之众来势凶猛。陆逊则主动放弃大片土地和战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区让给蜀军。 新版三国中的陆逊 邵峰饰
待蜀军锐气顿减之时,陆逊巧用火攻大获胜利。从指挥艺术上说,作为一军之帅,陆逊的确是善于审时度势,做到了知己知彼,能准确捕捉战机,出奇制胜。 陆逊虽置身行伍,却还有一套治国安民的谋略。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时,政绩明显,深受百姓拥戴。他从当地土地贫瘠且连年干旱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开仓赈济贫民,一方面“劝课农桑,鼓励生产”,“百姓蒙赖”,称他为“神君”[2]。他还曾上书孙权,对国家的严法苛刑提出批评,指出:“峻法严刑,非常王之隆业,有罚无恕,非怀远之弘规”[1]。他建议孙权要象西汉刘邦那样轻刑便民,用黄老之法治理国家,要尽量少动干戈,务以养本保民为要,只有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才能富国强兵,统一天下。这些主张说明陆逊并非“一介武夫”,而是一个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军事家。
编辑本段陆逊之死
陆逊是跟随孙权时间较久、功劳很大的大臣,孙权早时把孙策之女嫁给了陆逊。吕蒙死后,陆逊成为抗拒魏、蜀二国的主要支柱。但孙权对陆逊的重用,主要在军事方面,始终没有交给陆逊军政大权。最后权令逊代顾雍为丞相时,虽口头上说:“有超世之功者,必应光大之宠,怀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但事实是:孙权既不听从陆逊屡求保安太子、黜降鲁王之谏,又相继流放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诛亲近陆逊的吾粲。孙权更“累遣中使责让逊”,使逊“愤恚致卒”。逼死了陆逊。 孙权所以逼死陆逊,决不只是因逊维护太子的问题,主要症结在于权认为逊对其统治已构成威胁。根据当时情况,权所以疑忌和逼死逊,约有以下四个原因: (1)逊“世江东大族”,从祖康,庐江太守,康子绩,郁林太守,绩从子瑁,选曹尚书。逊族子凯,建武校尉,凯弟胤,交州刺史。陆绩外甥顾邵为丞相顾雍之子,任豫章太守。顾邵子谭为陆逊外甥,任左节度,加奉车都尉。谭弟承,奋威将军。逊外甥姚信,太常。可见逊家族姻亲甚为显赫,此为孙权忌逊原因之一。 (2)吕蒙死后,逊一直镇守武昌,声望至隆。吴国权要,上自太子登,下至步骘、诸葛瑾、潘浚、朱据等将相都与逊交好,特别是逊功高震主,为权所畏忌。到孙权统治的后期,三国疆域大致 陆逊半身像
[3]已确定,权对外攻虽不足,守则有余。即无逊,亦可划江自保,无何重大危险。所以权只让逊做了几天丞相,就借立太子事,悄悄地逼死了他。 (3)孙权为身后之计,怕嗣主驾驭不了逊,所以逊等越是拥戴太子和,孙权越疑惑不安。权在逼死逊之前,先剪除其亲党。以后孙权虽然立了幼子亮为太子,但挑选的首辅,却是资望较浅、社会关系比较单薄的侨居大族诸葛恪,就可以说明孙权是不愿从陆、顾等枝叶繁茂的江东大族中选择辅政者的。从史书记载上看,孙权于武多文少的淩统、朱然、潘璋等病死后,极为哀悼伤怀。可是他不仅逼逊致死,并且还追诘逊子抗。这不是由于猜忌逊,还是什么呢? (4)还有一个不易被人们发觉的因素,即逊为孙策之婿,权最初将策女嫁给逊时,当然是为了加强君臣间的关系,但当逊功高震主时,这门亲事便转化为双方关系的不利因素。权的江东基业本来是从兄策手中继承的,但权对策子并不与己子同样看待,陈寿即认为权对策子有亏待之处。寿在《孙策传》评曰:“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孙盛还为此替权辩护,认为这样作,是为了“正名定本,使贵贱殊邈,然后国无陵肆之责,后嗣罔猜忌之嫌”。孙盛这种看法,是迂阔而不切合事实的。权既定孙和为太子,又给孙霸以过分的待遇,使之觊觎太子宝座,还谈得上什么“正名定本,使贵贱殊邈”呢?孙权诸子虽孩提亦封王,而策子却终身为侯,不是亏待是什么呢?这一点,连权本人也是不无内疚的。史言:“吴主寝疾,遣太子祷于长沙桓王庙”。权病了,不向其父武烈皇帝坚祷告,却偏向兄长祷告,正说明权内心隐处也觉得对不住创业的兄长,怕他怪罪,所以才有此举。权之猜防逊,不会与逊为策婿毫无关联。陈寿拿权与勾践相比,正是他识见高超之处。非深知权之为人,固不能道此。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孙权: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三国志·吴书十三》 吕蒙: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 《三国志·吴书十三》 刘备: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三国志·吴书十三》 孙桓: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 《三国志·吴书十三》 诸葛瑾:伯言多智略,其当有以。 《三国志·吴书十三》 曹丕:彼有人焉,未可图也。 《三国志·吴书二》 孙权:孤与君分义特异,荣戚实同,来表云不敢随众容身苟免,此实甘心所望 陆逊像
[4]於君也。 《三国志·吴书二》 步骘:丞相顾雍、上大将军陆逊、太常潘浚,忧深责重,志在谒诚,夙夜兢兢,寝食不宁,念欲安国利民,建久长之计,可谓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 《三国志·吴书七》 孙权:伯言常长於计校,恐此一事小短也。 《三国志·吴书七》 孙权: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 《三国志·吴书九》 陈寿: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 《三国志·吴书十三》 陈寿:逊虽身在外,乃心於国。 《三国志·吴书十三》 陈寿:邵字孝则,博览书传,好乐人伦。少与舅陆绩齐名,而陆逊、张敦、卜静等皆亚焉。 《三国志·吴书七》 傅子:孙策为人明果独断,勇盖天下,以父坚战死,少而合其兵将以报雠,转斗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及权继其业,有张子布以为腹心,有陆议、诸葛瑾、步骘以为股肱,有吕范、朱然以为爪牙,分任授职,乘间伺隙,兵不妄动,故战少败而江南安。 《傅子》 吴书:权嘉逊功德,欲殊显之,虽为上将军列侯,犹欲令历本州举命,乃使扬州牧吕范就辟别驾从事,举茂才。 《吴书》 徐众评:雍不以吕壹见毁之故,而和颜悦色,诚长者矣。然开引其意,问所欲道,此非也。壹奸险乱法,毁伤忠贤,吴国寒心,自太子登、陆逊已下,切谏不能得,是以潘浚欲因会手剑之,以除国患,疾恶忠主,义形於色,而今乃发起令言。若壹称枉邪,不申理,则非录狱本旨;若承辞而奏之,吴主傥以敬丞相所言,而复原宥,伯言、承明不当悲慨哉! 《三国志·吴书七》 陆机:我大皇帝,以奇踪袭於逸轨,睿心发乎令图,从政咨於故实,播宪稽乎遗风,而加之以笃固,申之以节俭,畴咨俊茂,好谋善断,东帛旅於丘园,旌命交于涂巷。故豪彦寻声而响臻,志士希光而影骛,异人辐辏,猛士如林。于是张昭为师傅,周瑜、陆公、鲁肃、吕蒙之畴入为腹心,出作股肱。 《辨亡论》 陆机:汉王亦冯帝王之号,率巴、汉之民,乘危骋变,结垒千里,志报关羽之败,图收湘西之地。而我陆公亦挫之西陵,覆师败绩,困而后济,绝命永安。续以灞须之寇,临川摧锐,蓬笼之战,孑轮不反。由是二邦之将,丧气摧锋,势衄财匮,而吴藐然坐乘其弊,故魏人请好,汉氏乞盟,遂跻天号,鼎峙而立。西屠庸蜀之郊,北裂淮汉之涘,东苞百越之地,南括群蛮之表。于是讲八代之礼,搜三王之乐,告类上帝,拱揖群后。虎臣毅卒,循江而守,长戟劲铩,望飙而奋。庶尹尽规於上,四民展业于下,化协殊裔,风衍遐圻。乃俾一介行人,抚巡外域,臣象逸骏,扰於外闲,明珠玮宝,辉於内府,珍瑰重迹而至,奇玩应响而赴,輶轩骋於南荒,冲輣息於朔野,齐民免干戈之患,戎马无晨服之虞,而帝业固矣。 《辨亡论》 陆机:吴、蜀唇齿之国,蜀灭则吴亡,理则然矣,夫蜀盖籓援之与国,而非吴人之存亡也。何则?其郊境之接,重山积险,陆无长毂之径;川?厄流迅,水有惊波之艰。虽有锐师百万,启行不过千夫;轴舻千里,前驱不过百舰。故刘氏之伐,陆公喻之长?,其势然也。 《辨亡论》 裴松之:逊虑孙权以退,魏得专力於己,既能张拓形势,使敌不敢犯,方舟顺流,无复怵惕矣,何为复潜遣诸将,奄袭小县,致令市人骇奔,自相伤害?俘馘千人,未足损魏,徒使无辜之民横罹荼酷,与诸葛渭滨之师,何其殊哉!用兵之道既违,失律之凶宜应,其祚无三世,及孙而灭,岂此之馀殃哉! 《三国志·吴书十三》[5] 袁宏:伯言蹇蹇,以道佐世,出能勤功,入能献替。谋宁社稷,解纷挫锐,正以招疑,忠而获戾。[6]
编辑本段历史遗迹
陆逊墓位于苏州娄门外五里许陆墓乡,陆墓乡因三国时吴国名将陆逊墓在此而得名。今已湮没。不过,在赤壁市北郊有一个三国陆逊营,在此重建了陆逊墓!
编辑本段二十四史资料《陆逊篇》
1.《后汉书》
《襄阳耆旧传》曰:“古卢戎也。县西山中有一道,汉时常有数百匹马出其中,马形皆小,似巴、滇马。三国时陆逊攻襄阳,又值此穴中有数十匹马出,逊载还建业。蜀使来,有五部兵家滇池者,识其马色,云亡父所乘,对之流涕。”
2.《三国志》
明年,吴将陆逊向庐江,论者以为宜速赴之。 3.《三国志》《魏书》王基传 基曰:“昔孙权再至合肥,一至江夏,其后全琮出庐江,朱然寇襄阳,皆无功而还。今陆逊等已死,而权年老,内无贤嗣,中无谋主。权自出则惧内衅卒起,痈疽发溃。遣将则旧将已尽,新将未信。此不过欲补定支党,还自保护耳。” 4.《三国志》《蜀书》董允传附黄皓、陈祗传 臣松之以为陈群子泰,陆逊子抗,传皆以子系父,不别载姓,及王肃、杜恕、张承、顾劭之流,莫不皆然,惟董允独否,未详其意。 5.《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陆逊别取宜都,获秭归、枝江、夷道,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 权以陆逊为督,督朱然、潘璋等以拒之。 黄武元年春正月,陆逊部将军宋谦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 权未之许,而谓将相曰:“往年孤以玄德方向西鄙,故先命陆逊选众以待之。闻北部分,欲以助孤,孤内嫌其有挟,若不受其拜,是相折辱而趣其速发,便当与西俱至,二处受敌,于孤为剧,故自抑按,就其封王。低屈之趣,诸君似未之尽,今故以此相解耳。” 是时陆逊以所在少谷,表令诸将增广农亩。 冬十月,陆逊陈便宜,劝以施德缓刑,宽赋息调。 秋八月,权至皖口,使将军陆逊督诸将大破休于石亭。 秋九月,权迁都建业,因故府不改馆,征上大将军陆逊辅太子登,掌武昌留事。 夏五月,权遣陆逊、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孙韶、张承等向广陵、淮阳,权率大众围合肥新城。 陆逊陈其素行,因为之请,权乃减宗一等,第01141页后不得以为比,因此遂绝。 6.《三国志》《吴书》宗室传·孙翊传附子松传 镇巴丘,数咨陆逊以得失。 7.《三国志》《吴书》宗室传·孙桓传 年二十五,拜安东中郎将,与陆逊共拒刘备。 8.《三国志》《吴书》顾雍传 壹奸险乱法,毁伤忠贤,吴国寒心,自太子登、陆逊已下,切谏不能得,是以潘浚欲因会手剑之,以除国患,疾恶忠主,义形于色,而今乃发起令言。 9.《三国志》《吴书》顾雍传附子邵传 少与舅陆绩齐名,而陆逊、张敦、卜静等皆亚焉。 10.《三国志》《吴书》诸葛瑾传 此语颇流闻于外,陆逊表保明瑾无此,宜以散其意。 11.《三国志》《吴书》步骘传 是岁,都督西陵,代陆逊抚二境,顷以冀州在蜀分,解牧职。 骘于是条于时事业在荆州界者,诸葛瑾、陆逊、朱然、程普、潘浚、裴玄、夏侯承、卫旌、李肃。 后中书 陆逊头像
[7]吕壹典校文书,多所纠举,骘上疏曰:“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瑕,重案深诬,辄欲陷人以成威福。无罪无辜,横受大刑,是以使民跼天蹐地,谁不战栗?昔之狱官,惟贤是任,故皋陶作士,吕侯赎刑,张、于廷尉,民无冤枉,休泰之祚,实由此兴。今之小臣,动与古异,狱以贿成,轻忽人命,归咎于上,为国速怨。夫一人吁嗟,王道为亏,甚可仇疾。明德慎罚,哲人惟刑,书传所美。自今蔽狱,都下则宜谘顾雍,武昌则陆逊、潘浚,平心专意,务在得情,骘党神明,受罪何恨?” 又曰:“丞相顾雍、上大将军陆逊、太常潘浚,忧深责重,志在谒诚,夙夜兢兢,寝食不宁,念欲安国利民,建久长之计,可谓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宜各委任,不使他官监其所司,责其成效,课其负殿。此三臣者,思虑不到则已,岂敢专擅威福欺负所天乎?” 赤乌九年,代陆逊为丞相,犹诲育门生,手不释书,被服居处有如儒生。 12.《三国志》《吴书》阚泽传附唐固传 权为吴王,拜固议郎,自陆逊、张温、骆统等皆拜之。 13.《三国志》《吴书》韩当传 都之役,与陆逊、朱然等共攻蜀军于涿乡,大破之,徙威烈将军,封都亭侯。 14.《三国志》《吴书》陈武传附子表传 陆逊拜表偏将军,进封都乡侯,北屯章阬。 15.《三国志》《吴书》丁奉传 少以骁勇为小将,属甘宁、陆逊、潘璋等。 16.《三国志》《吴书》朱然传 黄武元年,刘备举兵攻宜都,然督五千人与陆逊并力拒备。 又陆逊亦卒,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17.《三国志》《吴书》吕范传 性好威仪,州民如陆逊、全琮及贵公子,皆修敬虔肃,不敢轻脱。 18.《三国志》《吴书》朱桓传 时陆逊为元帅,全琮与桓为左右督,各督三万人击休。 权先与陆逊议第,逊以为不可,故计不施行。 19.《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 20.《三国志》《吴书》吾粲传 虽起孤微,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 又数以消息语陆逊,逊时驻武昌,连表谏争。 21.《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孙登传 权迁都建业,征上大将军陆逊辅登镇武昌,领宫府留事。 住十余日,欲遣西还,深自陈乞,以久离定省,子道有阙,又陈陆逊忠勤,无所顾忧,权遂留焉。 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 22.《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孙和传 鲁王霸觊觎滋甚,陆逊、吾粲、顾谭等数陈适庶之义,理不可夺,全寄、杨竺为鲁王霸支党,谮诉日兴。 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奉礼而行,宗事太子,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附鲁王,中外官僚将军大臣举国中分。 23.《三国志》《吴书》贺齐传 齐与陆逊讨破突,斩首数千,余党震服,丹杨三县皆降,料得精兵八千人。 24.《三国志》《吴书》全琮传 七年,权到皖,使琮与辅国将军陆逊击曹休,破之于石亭。 25.《三国志》《吴书》吕岱传 潘浚卒,岱代浚领荆州文书,与陆逊并在武昌,故督蒲圻。 及陆逊卒,诸葛恪代逊,权乃分武昌为两部,岱督右部,自武昌上至蒲圻。 26.《三国志》《吴书》周鲂传 鲂亦合众,随陆逊横截休,休幅裂瓦解,斩获万计。 嗣弟怖惧,诣武昌降于陆逊第,乞出平地,自改为善,由是数郡无复忧惕。 27.《三国志》《吴书》潘浚传 先是,浚与陆逊俱驻武昌,共掌留事,还复故。 28.《三国志》《吴书》陆凯传附弟胤传 太子不见,而微服至其车上,与共密议,欲令陆逊表谏。 29.《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 诸葛亮闻恪代详,书与陆逊曰:“家兄年老,而恪性疏,今使典主粮谷,粮谷军之要最,仆虽在远,窃用不安。足下特为启至尊转之。” 30.《三国志》《吴书》濮阳兴传 若躬行所与陆逊及弟融之书,则悔吝不至,何尤祸之有哉?
31.《晋书》
吴上大将军陆逊抗疏请令诸将各广其田。 32.《晋书》五行志上 一曰,权时信纳谮诉,虽陆逊勋重,子和储贰,犹不得其终,与汉安帝听谗免杨震、废太子同事也。 33.《晋书》陆机传 范阳卢志于众中问机曰:“陆逊、陆抗于君近远?”
34.《宋书》
其后吴令孟仁闻丧辄去,陆逊陈其素行,得减死一等,自此遂绝。 35.《宋书》州郡志三·荆州 按《吴志》,吕蒙平南郡,据江陵,陆逊别取宜都,获秭归、枝江、夷道县。
36.《南齐书》
属氐陷襄阳,桓冲避居上明,顿陆逊乐乡城上四十余里,以田地肥良,可以为军民资实,又接近三峡,无西疆之虞,故重戍江南,轻戍江北。 37.《南齐书》张瓌传 柳世隆势居中夏,年浅位轻,首抗全师,孤城挑攻,临埤授策,曾无汗马,勍寇乖沮,力屈于高墉,乱辙争先,降奔郢路,陆逊之破玄德,不是过也。
38.《新唐书》
诏史馆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将凡六十四人图形焉:越相国范蠡,齐将孙膑,赵信平君廉颇,秦将王翦,汉相国平阳侯曹参、左丞相绛侯周勃、前将军北平太守李广、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后汉太傅高密侯邓禹、左将军胶东侯贾复、执金吾雍奴侯寇恂、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太尉槐里侯皇甫嵩,魏征东将军晋阳侯张辽,蜀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第,吴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娄侯陆逊,晋征南大将军南城侯羊祜、抚军大将军襄阳侯王浚,东晋车骑将军康乐公谢玄,前燕太宰录尚书太原王慕容恪,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济,梁太尉永宁郡公王僧辩,北齐尚书右仆射燕郡公慕容绍宗,周大冢宰齐王宇文宪,隋上柱国新义公韩擒虎、柱国太平公史万岁,唐右武候大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右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右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韩国公张仁亶、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中山公王晙、夏官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朔方大总管王孝杰。
39.《宋史》
西庑,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颎、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浚、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禀、郭元振、李晟,并东向。 40.《宋史》儒林传六·陈亮传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陆抗、邓艾、羊祜皆以其地显名。
41.《明史》
按祀典,太祖时,应天祀陈乔、杨邦乂、姚兴、王鉷,成都祀李冰、文翁、张咏,均州祀黄霸,密县祀卓茂,松江祀陆逊、陆抗、陆凯,龙州祀李龙迁,建宁祀谢夷甫,彭泽祀狄仁杰,九江祀李黼,安庆祀余阙、韩建之、李宗可。 42.《明史》任昂列传 “蜀祀秦守李冰,附以汉守文翁、宋守张咏。密县祀太傅卓茂。钧州祀丞相黄霸。彭泽祀丞相狄仁杰,皆遗爱在民。李龙迁祀于隆州,谢夷甫祀于福州,皆为民捍患。吴丞相陆逊以劳定国,宜祀于吴,以子抗、从子凯配。元总管李黼立祀江州,元帅余阙立庙安庆,皆以死勤事。从阙守皖,佥家殉义者,有万户李宗可,宜配享阙庙。” 43.《明史》任昂传 按:《礼仪志》所载:祀典太祖时,应天祀陈乔、杨邦乂、姚兴、王鉷,成都祀李冰、文翁、张咏,均州祀黄霸,密县祀卓茂,松江祀陆逊、陆抗、陆凯,龙州祀李龙,建宁祀谢夷甫,彭泽祀狄仁杰,九江祀李黼,安庆祀余阙、韩建之、李宗可,较此多陈乔、杨邦乂、姚兴、王鉷、韩建之五人。
编辑本段陆逊之诗
陆逊
作者:桓大司马[8] 东都郊庙日将曛,江左英风最出群。 吴将雄韬重运火,汉皇骁骑枉屯云。 两州似共龙盘国,一世原尊鸟喙君。 家德幸传羊陆话,厥孙华彩续氤氲。
同崔傅答贤弟
作者:王维 洛阳才子姑苏客, 桂苑殊非故乡陌. 九江枫树几回青, 一片扬州五湖白. 扬州时有下江兵, 兰陵镇前吹笛声. 夜火人归富春郭, 秋风鹤唳石头城. 周郎陆弟为俦侣, 对舞前溪歌白紵. 曲几书留小史家, 草堂棋赌山阴墅. 衣冠若话外台臣, 先数夫君席上珍. 更闻台阁求三语, 遥想风流第一人.
陆逊赞诗
作者:罗贯中[9] 虎帐谈兵按六韬 安排香饵钓鲸鳌 三分自是多英俊 又显江南陆逊高!
宋诗 次韵答天启
作者:张耒 黄钟无声登瓦釜,蔡子青衫在尘土。 逼人爽气百步寒,知子胸中有风雨。 三年河东走胡马,绝口鱼虾便酪乳。 归来万卷付一读,不学儿曹用心苦。 周瑜陆逊久寂寞,千年北客嘲吴语。 莫徒彩笔云锦张,要是宝剑蛟龙舞。 天兵百万老西北,快马如飞不出户。 眼看六纛出麒麟,走取单于置刀俎。
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
作者:高适 高阁凭栏槛,中军倚旆旌。感时常激切,于己即忘情。 河华屯妖气,伊瀍有战声。愧无戡难策,多谢出师名。 秉钺知恩重,临戎觉命轻。股肱瞻列岳,唇齿赖长城。 隐隐摧锋势,光光弄印荣。鲁连真义士,陆逊岂书生。 直道宁殊智,先鞭忽抗行。楚云随去马,淮月尚连营。 抚剑堪投分,悲歌益不平。从来重然诺,况值欲横行。
自江陵沿流道中
作者:(唐)刘禹锡 三千三百西江水,[10] 自古如今要路津。 月夜歌谣有渔父, 风天气色属商人。 沙村好处多逢寺, 山叶红时觉胜春。 行到南朝征战地,[11] 古来名将尽为神。[12]
待蜀军锐气顿减之时,陆逊巧用火攻大获胜利。从指挥艺术上说,作为一军之帅,陆逊的确是善于审时度势,做到了知己知彼,能准确捕捉战机,出奇制胜。 陆逊虽置身行伍,却还有一套治国安民的谋略。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时,政绩明显,深受百姓拥戴。他从当地土地贫瘠且连年干旱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开仓赈济贫民,一方面“劝课农桑,鼓励生产”,“百姓蒙赖”,称他为“神君”[2]。他还曾上书孙权,对国家的严法苛刑提出批评,指出:“峻法严刑,非常王之隆业,有罚无恕,非怀远之弘规”[1]。他建议孙权要象西汉刘邦那样轻刑便民,用黄老之法治理国家,要尽量少动干戈,务以养本保民为要,只有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才能富国强兵,统一天下。这些主张说明陆逊并非“一介武夫”,而是一个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军事家。
编辑本段陆逊之死
陆逊是跟随孙权时间较久、功劳很大的大臣,孙权早时把孙策之女嫁给了陆逊。吕蒙死后,陆逊成为抗拒魏、蜀二国的主要支柱。但孙权对陆逊的重用,主要在军事方面,始终没有交给陆逊军政大权。最后权令逊代顾雍为丞相时,虽口头上说:“有超世之功者,必应光大之宠,怀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但事实是:孙权既不听从陆逊屡求保安太子、黜降鲁王之谏,又相继流放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诛亲近陆逊的吾粲。孙权更“累遣中使责让逊”,使逊“愤恚致卒”。逼死了陆逊。 孙权所以逼死陆逊,决不只是因逊维护太子的问题,主要症结在于权认为逊对其统治已构成威胁。根据当时情况,权所以疑忌和逼死逊,约有以下四个原因: (1)逊“世江东大族”,从祖康,庐江太守,康子绩,郁林太守,绩从子瑁,选曹尚书。逊族子凯,建武校尉,凯弟胤,交州刺史。陆绩外甥顾邵为丞相顾雍之子,任豫章太守。顾邵子谭为陆逊外甥,任左节度,加奉车都尉。谭弟承,奋威将军。逊外甥姚信,太常。可见逊家族姻亲甚为显赫,此为孙权忌逊原因之一。 (2)吕蒙死后,逊一直镇守武昌,声望至隆。吴国权要,上自太子登,下至步骘、诸葛瑾、潘浚、朱据等将相都与逊交好,特别是逊功高震主,为权所畏忌。到孙权统治的后期,三国疆域大致 陆逊半身像
[3]已确定,权对外攻虽不足,守则有余。即无逊,亦可划江自保,无何重大危险。所以权只让逊做了几天丞相,就借立太子事,悄悄地逼死了他。 (3)孙权为身后之计,怕嗣主驾驭不了逊,所以逊等越是拥戴太子和,孙权越疑惑不安。权在逼死逊之前,先剪除其亲党。以后孙权虽然立了幼子亮为太子,但挑选的首辅,却是资望较浅、社会关系比较单薄的侨居大族诸葛恪,就可以说明孙权是不愿从陆、顾等枝叶繁茂的江东大族中选择辅政者的。从史书记载上看,孙权于武多文少的淩统、朱然、潘璋等病死后,极为哀悼伤怀。可是他不仅逼逊致死,并且还追诘逊子抗。这不是由于猜忌逊,还是什么呢? (4)还有一个不易被人们发觉的因素,即逊为孙策之婿,权最初将策女嫁给逊时,当然是为了加强君臣间的关系,但当逊功高震主时,这门亲事便转化为双方关系的不利因素。权的江东基业本来是从兄策手中继承的,但权对策子并不与己子同样看待,陈寿即认为权对策子有亏待之处。寿在《孙策传》评曰:“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孙盛还为此替权辩护,认为这样作,是为了“正名定本,使贵贱殊邈,然后国无陵肆之责,后嗣罔猜忌之嫌”。孙盛这种看法,是迂阔而不切合事实的。权既定孙和为太子,又给孙霸以过分的待遇,使之觊觎太子宝座,还谈得上什么“正名定本,使贵贱殊邈”呢?孙权诸子虽孩提亦封王,而策子却终身为侯,不是亏待是什么呢?这一点,连权本人也是不无内疚的。史言:“吴主寝疾,遣太子祷于长沙桓王庙”。权病了,不向其父武烈皇帝坚祷告,却偏向兄长祷告,正说明权内心隐处也觉得对不住创业的兄长,怕他怪罪,所以才有此举。权之猜防逊,不会与逊为策婿毫无关联。陈寿拿权与勾践相比,正是他识见高超之处。非深知权之为人,固不能道此。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孙权: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三国志·吴书十三》 吕蒙: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 《三国志·吴书十三》 刘备: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三国志·吴书十三》 孙桓: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 《三国志·吴书十三》 诸葛瑾:伯言多智略,其当有以。 《三国志·吴书十三》 曹丕:彼有人焉,未可图也。 《三国志·吴书二》 孙权:孤与君分义特异,荣戚实同,来表云不敢随众容身苟免,此实甘心所望 陆逊像
[4]於君也。 《三国志·吴书二》 步骘:丞相顾雍、上大将军陆逊、太常潘浚,忧深责重,志在谒诚,夙夜兢兢,寝食不宁,念欲安国利民,建久长之计,可谓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 《三国志·吴书七》 孙权:伯言常长於计校,恐此一事小短也。 《三国志·吴书七》 孙权: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 《三国志·吴书九》 陈寿: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 《三国志·吴书十三》 陈寿:逊虽身在外,乃心於国。 《三国志·吴书十三》 陈寿:邵字孝则,博览书传,好乐人伦。少与舅陆绩齐名,而陆逊、张敦、卜静等皆亚焉。 《三国志·吴书七》 傅子:孙策为人明果独断,勇盖天下,以父坚战死,少而合其兵将以报雠,转斗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及权继其业,有张子布以为腹心,有陆议、诸葛瑾、步骘以为股肱,有吕范、朱然以为爪牙,分任授职,乘间伺隙,兵不妄动,故战少败而江南安。 《傅子》 吴书:权嘉逊功德,欲殊显之,虽为上将军列侯,犹欲令历本州举命,乃使扬州牧吕范就辟别驾从事,举茂才。 《吴书》 徐众评:雍不以吕壹见毁之故,而和颜悦色,诚长者矣。然开引其意,问所欲道,此非也。壹奸险乱法,毁伤忠贤,吴国寒心,自太子登、陆逊已下,切谏不能得,是以潘浚欲因会手剑之,以除国患,疾恶忠主,义形於色,而今乃发起令言。若壹称枉邪,不申理,则非录狱本旨;若承辞而奏之,吴主傥以敬丞相所言,而复原宥,伯言、承明不当悲慨哉! 《三国志·吴书七》 陆机:我大皇帝,以奇踪袭於逸轨,睿心发乎令图,从政咨於故实,播宪稽乎遗风,而加之以笃固,申之以节俭,畴咨俊茂,好谋善断,东帛旅於丘园,旌命交于涂巷。故豪彦寻声而响臻,志士希光而影骛,异人辐辏,猛士如林。于是张昭为师傅,周瑜、陆公、鲁肃、吕蒙之畴入为腹心,出作股肱。 《辨亡论》 陆机:汉王亦冯帝王之号,率巴、汉之民,乘危骋变,结垒千里,志报关羽之败,图收湘西之地。而我陆公亦挫之西陵,覆师败绩,困而后济,绝命永安。续以灞须之寇,临川摧锐,蓬笼之战,孑轮不反。由是二邦之将,丧气摧锋,势衄财匮,而吴藐然坐乘其弊,故魏人请好,汉氏乞盟,遂跻天号,鼎峙而立。西屠庸蜀之郊,北裂淮汉之涘,东苞百越之地,南括群蛮之表。于是讲八代之礼,搜三王之乐,告类上帝,拱揖群后。虎臣毅卒,循江而守,长戟劲铩,望飙而奋。庶尹尽规於上,四民展业于下,化协殊裔,风衍遐圻。乃俾一介行人,抚巡外域,臣象逸骏,扰於外闲,明珠玮宝,辉於内府,珍瑰重迹而至,奇玩应响而赴,輶轩骋於南荒,冲輣息於朔野,齐民免干戈之患,戎马无晨服之虞,而帝业固矣。 《辨亡论》 陆机:吴、蜀唇齿之国,蜀灭则吴亡,理则然矣,夫蜀盖籓援之与国,而非吴人之存亡也。何则?其郊境之接,重山积险,陆无长毂之径;川?厄流迅,水有惊波之艰。虽有锐师百万,启行不过千夫;轴舻千里,前驱不过百舰。故刘氏之伐,陆公喻之长?,其势然也。 《辨亡论》 裴松之:逊虑孙权以退,魏得专力於己,既能张拓形势,使敌不敢犯,方舟顺流,无复怵惕矣,何为复潜遣诸将,奄袭小县,致令市人骇奔,自相伤害?俘馘千人,未足损魏,徒使无辜之民横罹荼酷,与诸葛渭滨之师,何其殊哉!用兵之道既违,失律之凶宜应,其祚无三世,及孙而灭,岂此之馀殃哉! 《三国志·吴书十三》[5] 袁宏:伯言蹇蹇,以道佐世,出能勤功,入能献替。谋宁社稷,解纷挫锐,正以招疑,忠而获戾。[6]
编辑本段历史遗迹
陆逊墓位于苏州娄门外五里许陆墓乡,陆墓乡因三国时吴国名将陆逊墓在此而得名。今已湮没。不过,在赤壁市北郊有一个三国陆逊营,在此重建了陆逊墓!
编辑本段二十四史资料《陆逊篇》
1.《后汉书》
《襄阳耆旧传》曰:“古卢戎也。县西山中有一道,汉时常有数百匹马出其中,马形皆小,似巴、滇马。三国时陆逊攻襄阳,又值此穴中有数十匹马出,逊载还建业。蜀使来,有五部兵家滇池者,识其马色,云亡父所乘,对之流涕。”
2.《三国志》
明年,吴将陆逊向庐江,论者以为宜速赴之。 3.《三国志》《魏书》王基传 基曰:“昔孙权再至合肥,一至江夏,其后全琮出庐江,朱然寇襄阳,皆无功而还。今陆逊等已死,而权年老,内无贤嗣,中无谋主。权自出则惧内衅卒起,痈疽发溃。遣将则旧将已尽,新将未信。此不过欲补定支党,还自保护耳。” 4.《三国志》《蜀书》董允传附黄皓、陈祗传 臣松之以为陈群子泰,陆逊子抗,传皆以子系父,不别载姓,及王肃、杜恕、张承、顾劭之流,莫不皆然,惟董允独否,未详其意。 5.《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陆逊别取宜都,获秭归、枝江、夷道,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 权以陆逊为督,督朱然、潘璋等以拒之。 黄武元年春正月,陆逊部将军宋谦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 权未之许,而谓将相曰:“往年孤以玄德方向西鄙,故先命陆逊选众以待之。闻北部分,欲以助孤,孤内嫌其有挟,若不受其拜,是相折辱而趣其速发,便当与西俱至,二处受敌,于孤为剧,故自抑按,就其封王。低屈之趣,诸君似未之尽,今故以此相解耳。” 是时陆逊以所在少谷,表令诸将增广农亩。 冬十月,陆逊陈便宜,劝以施德缓刑,宽赋息调。 秋八月,权至皖口,使将军陆逊督诸将大破休于石亭。 秋九月,权迁都建业,因故府不改馆,征上大将军陆逊辅太子登,掌武昌留事。 夏五月,权遣陆逊、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孙韶、张承等向广陵、淮阳,权率大众围合肥新城。 陆逊陈其素行,因为之请,权乃减宗一等,第01141页后不得以为比,因此遂绝。 6.《三国志》《吴书》宗室传·孙翊传附子松传 镇巴丘,数咨陆逊以得失。 7.《三国志》《吴书》宗室传·孙桓传 年二十五,拜安东中郎将,与陆逊共拒刘备。 8.《三国志》《吴书》顾雍传 壹奸险乱法,毁伤忠贤,吴国寒心,自太子登、陆逊已下,切谏不能得,是以潘浚欲因会手剑之,以除国患,疾恶忠主,义形于色,而今乃发起令言。 9.《三国志》《吴书》顾雍传附子邵传 少与舅陆绩齐名,而陆逊、张敦、卜静等皆亚焉。 10.《三国志》《吴书》诸葛瑾传 此语颇流闻于外,陆逊表保明瑾无此,宜以散其意。 11.《三国志》《吴书》步骘传 是岁,都督西陵,代陆逊抚二境,顷以冀州在蜀分,解牧职。 骘于是条于时事业在荆州界者,诸葛瑾、陆逊、朱然、程普、潘浚、裴玄、夏侯承、卫旌、李肃。 后中书 陆逊头像
[7]吕壹典校文书,多所纠举,骘上疏曰:“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瑕,重案深诬,辄欲陷人以成威福。无罪无辜,横受大刑,是以使民跼天蹐地,谁不战栗?昔之狱官,惟贤是任,故皋陶作士,吕侯赎刑,张、于廷尉,民无冤枉,休泰之祚,实由此兴。今之小臣,动与古异,狱以贿成,轻忽人命,归咎于上,为国速怨。夫一人吁嗟,王道为亏,甚可仇疾。明德慎罚,哲人惟刑,书传所美。自今蔽狱,都下则宜谘顾雍,武昌则陆逊、潘浚,平心专意,务在得情,骘党神明,受罪何恨?” 又曰:“丞相顾雍、上大将军陆逊、太常潘浚,忧深责重,志在谒诚,夙夜兢兢,寝食不宁,念欲安国利民,建久长之计,可谓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宜各委任,不使他官监其所司,责其成效,课其负殿。此三臣者,思虑不到则已,岂敢专擅威福欺负所天乎?” 赤乌九年,代陆逊为丞相,犹诲育门生,手不释书,被服居处有如儒生。 12.《三国志》《吴书》阚泽传附唐固传 权为吴王,拜固议郎,自陆逊、张温、骆统等皆拜之。 13.《三国志》《吴书》韩当传 都之役,与陆逊、朱然等共攻蜀军于涿乡,大破之,徙威烈将军,封都亭侯。 14.《三国志》《吴书》陈武传附子表传 陆逊拜表偏将军,进封都乡侯,北屯章阬。 15.《三国志》《吴书》丁奉传 少以骁勇为小将,属甘宁、陆逊、潘璋等。 16.《三国志》《吴书》朱然传 黄武元年,刘备举兵攻宜都,然督五千人与陆逊并力拒备。 又陆逊亦卒,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17.《三国志》《吴书》吕范传 性好威仪,州民如陆逊、全琮及贵公子,皆修敬虔肃,不敢轻脱。 18.《三国志》《吴书》朱桓传 时陆逊为元帅,全琮与桓为左右督,各督三万人击休。 权先与陆逊议第,逊以为不可,故计不施行。 19.《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 20.《三国志》《吴书》吾粲传 虽起孤微,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 又数以消息语陆逊,逊时驻武昌,连表谏争。 21.《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孙登传 权迁都建业,征上大将军陆逊辅登镇武昌,领宫府留事。 住十余日,欲遣西还,深自陈乞,以久离定省,子道有阙,又陈陆逊忠勤,无所顾忧,权遂留焉。 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 22.《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孙和传 鲁王霸觊觎滋甚,陆逊、吾粲、顾谭等数陈适庶之义,理不可夺,全寄、杨竺为鲁王霸支党,谮诉日兴。 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奉礼而行,宗事太子,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附鲁王,中外官僚将军大臣举国中分。 23.《三国志》《吴书》贺齐传 齐与陆逊讨破突,斩首数千,余党震服,丹杨三县皆降,料得精兵八千人。 24.《三国志》《吴书》全琮传 七年,权到皖,使琮与辅国将军陆逊击曹休,破之于石亭。 25.《三国志》《吴书》吕岱传 潘浚卒,岱代浚领荆州文书,与陆逊并在武昌,故督蒲圻。 及陆逊卒,诸葛恪代逊,权乃分武昌为两部,岱督右部,自武昌上至蒲圻。 26.《三国志》《吴书》周鲂传 鲂亦合众,随陆逊横截休,休幅裂瓦解,斩获万计。 嗣弟怖惧,诣武昌降于陆逊第,乞出平地,自改为善,由是数郡无复忧惕。 27.《三国志》《吴书》潘浚传 先是,浚与陆逊俱驻武昌,共掌留事,还复故。 28.《三国志》《吴书》陆凯传附弟胤传 太子不见,而微服至其车上,与共密议,欲令陆逊表谏。 29.《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 诸葛亮闻恪代详,书与陆逊曰:“家兄年老,而恪性疏,今使典主粮谷,粮谷军之要最,仆虽在远,窃用不安。足下特为启至尊转之。” 30.《三国志》《吴书》濮阳兴传 若躬行所与陆逊及弟融之书,则悔吝不至,何尤祸之有哉?
31.《晋书》
吴上大将军陆逊抗疏请令诸将各广其田。 32.《晋书》五行志上 一曰,权时信纳谮诉,虽陆逊勋重,子和储贰,犹不得其终,与汉安帝听谗免杨震、废太子同事也。 33.《晋书》陆机传 范阳卢志于众中问机曰:“陆逊、陆抗于君近远?”
34.《宋书》
其后吴令孟仁闻丧辄去,陆逊陈其素行,得减死一等,自此遂绝。 35.《宋书》州郡志三·荆州 按《吴志》,吕蒙平南郡,据江陵,陆逊别取宜都,获秭归、枝江、夷道县。
36.《南齐书》
属氐陷襄阳,桓冲避居上明,顿陆逊乐乡城上四十余里,以田地肥良,可以为军民资实,又接近三峡,无西疆之虞,故重戍江南,轻戍江北。 37.《南齐书》张瓌传 柳世隆势居中夏,年浅位轻,首抗全师,孤城挑攻,临埤授策,曾无汗马,勍寇乖沮,力屈于高墉,乱辙争先,降奔郢路,陆逊之破玄德,不是过也。
38.《新唐书》
诏史馆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将凡六十四人图形焉:越相国范蠡,齐将孙膑,赵信平君廉颇,秦将王翦,汉相国平阳侯曹参、左丞相绛侯周勃、前将军北平太守李广、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后汉太傅高密侯邓禹、左将军胶东侯贾复、执金吾雍奴侯寇恂、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太尉槐里侯皇甫嵩,魏征东将军晋阳侯张辽,蜀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第,吴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娄侯陆逊,晋征南大将军南城侯羊祜、抚军大将军襄阳侯王浚,东晋车骑将军康乐公谢玄,前燕太宰录尚书太原王慕容恪,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济,梁太尉永宁郡公王僧辩,北齐尚书右仆射燕郡公慕容绍宗,周大冢宰齐王宇文宪,隋上柱国新义公韩擒虎、柱国太平公史万岁,唐右武候大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右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右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韩国公张仁亶、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中山公王晙、夏官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朔方大总管王孝杰。
39.《宋史》
西庑,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颎、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浚、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禀、郭元振、李晟,并东向。 40.《宋史》儒林传六·陈亮传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陆抗、邓艾、羊祜皆以其地显名。
41.《明史》
按祀典,太祖时,应天祀陈乔、杨邦乂、姚兴、王鉷,成都祀李冰、文翁、张咏,均州祀黄霸,密县祀卓茂,松江祀陆逊、陆抗、陆凯,龙州祀李龙迁,建宁祀谢夷甫,彭泽祀狄仁杰,九江祀李黼,安庆祀余阙、韩建之、李宗可。 42.《明史》任昂列传 “蜀祀秦守李冰,附以汉守文翁、宋守张咏。密县祀太傅卓茂。钧州祀丞相黄霸。彭泽祀丞相狄仁杰,皆遗爱在民。李龙迁祀于隆州,谢夷甫祀于福州,皆为民捍患。吴丞相陆逊以劳定国,宜祀于吴,以子抗、从子凯配。元总管李黼立祀江州,元帅余阙立庙安庆,皆以死勤事。从阙守皖,佥家殉义者,有万户李宗可,宜配享阙庙。” 43.《明史》任昂传 按:《礼仪志》所载:祀典太祖时,应天祀陈乔、杨邦乂、姚兴、王鉷,成都祀李冰、文翁、张咏,均州祀黄霸,密县祀卓茂,松江祀陆逊、陆抗、陆凯,龙州祀李龙,建宁祀谢夷甫,彭泽祀狄仁杰,九江祀李黼,安庆祀余阙、韩建之、李宗可,较此多陈乔、杨邦乂、姚兴、王鉷、韩建之五人。
编辑本段陆逊之诗
陆逊
作者:桓大司马[8] 东都郊庙日将曛,江左英风最出群。 吴将雄韬重运火,汉皇骁骑枉屯云。 两州似共龙盘国,一世原尊鸟喙君。 家德幸传羊陆话,厥孙华彩续氤氲。
同崔傅答贤弟
作者:王维 洛阳才子姑苏客, 桂苑殊非故乡陌. 九江枫树几回青, 一片扬州五湖白. 扬州时有下江兵, 兰陵镇前吹笛声. 夜火人归富春郭, 秋风鹤唳石头城. 周郎陆弟为俦侣, 对舞前溪歌白紵. 曲几书留小史家, 草堂棋赌山阴墅. 衣冠若话外台臣, 先数夫君席上珍. 更闻台阁求三语, 遥想风流第一人.
陆逊赞诗
作者:罗贯中[9] 虎帐谈兵按六韬 安排香饵钓鲸鳌 三分自是多英俊 又显江南陆逊高!
宋诗 次韵答天启
作者:张耒 黄钟无声登瓦釜,蔡子青衫在尘土。 逼人爽气百步寒,知子胸中有风雨。 三年河东走胡马,绝口鱼虾便酪乳。 归来万卷付一读,不学儿曹用心苦。 周瑜陆逊久寂寞,千年北客嘲吴语。 莫徒彩笔云锦张,要是宝剑蛟龙舞。 天兵百万老西北,快马如飞不出户。 眼看六纛出麒麟,走取单于置刀俎。
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
作者:高适 高阁凭栏槛,中军倚旆旌。感时常激切,于己即忘情。 河华屯妖气,伊瀍有战声。愧无戡难策,多谢出师名。 秉钺知恩重,临戎觉命轻。股肱瞻列岳,唇齿赖长城。 隐隐摧锋势,光光弄印荣。鲁连真义士,陆逊岂书生。 直道宁殊智,先鞭忽抗行。楚云随去马,淮月尚连营。 抚剑堪投分,悲歌益不平。从来重然诺,况值欲横行。
自江陵沿流道中
作者:(唐)刘禹锡 三千三百西江水,[10] 自古如今要路津。 月夜歌谣有渔父, 风天气色属商人。 沙村好处多逢寺, 山叶红时觉胜春。 行到南朝征战地,[11] 古来名将尽为神。[12]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5622.htm
展开全部
陆逊(183-245),本名陆议,字伯言,汉族,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吴大帝孙权兄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于公元222年率军与入侵东吴的刘备军作战,以火攻大破刘备蜀军的“猇亭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后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至今苏州有地名陆墓。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0-11-30
展开全部
陆逊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又一个声望颇高、功绩卓著的将领。他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并且品质高尚。孙权把他比做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
陆逊虽置身行伍,却还有一套治国安民的谋略。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时,政绩明显,深受百姓拥戴。
陆逊虽置身行伍,却还有一套治国安民的谋略。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时,政绩明显,深受百姓拥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陆逊(183-245),本名陆议,字伯言,汉族,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吴大帝孙权兄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于公元222年率军与入侵东吴的刘备军作战,以火攻大破刘备蜀军的“猇亭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后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5622.htm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跟诸葛亮差不多的人,是个君子,但没他聪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