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亲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为何被张辽的800人打得落荒而逃?
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要因一时得失骄傲或气馁,哪怕屡战屡败,只要人还活着,就有机会卷土重来,缔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对此深有感触。刘备的一生非常坎坷,辗转大半生都没有立足之地,而跟刘备齐名的东吴大帝孙权十分顺利,没有经历大风大浪,十八岁就从哥哥手里继承江东基业。
曹操成名较早,但他与刘备的成功之路颇为相似,都是通过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得来。曹操对孙权的评价很高,曾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希望自己的那些儿子,有人能够像孙权一样优秀。孙权在位期间,东吴经历过两次危机,即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结果都化险为夷。
按照综合能力排名,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人当中,第一非曹操莫属,这一点毫无疑问,刘备稍逊一筹,孙权最弱。冲锋陷阵和统兵出征的成绩,孙权也不如曹操和刘备,之所以这么说,并非刻意贬低孙权。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孙权当年亲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本以为稳操胜券,结果却被张辽的800人打得落荒而逃,还差点小命不保。
或许有人觉得这只是小说中的描述,可信度不高,如果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三国志·张辽传》里明确记载了此事,内容如下:“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朝,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
虽然是文言文,意思却不难理解,曹操让张辽、李典等人镇守合肥,全部将士加起来才七千多人。孙权突然带着十万精兵攻城,曹军将士都吓得不轻,毕竟敌人数量太多,就算以一当十也很难取胜,若出城迎敌,无异于以卵击石,几乎所有人都建议坚守不出,等待援军的到来,唯有张辽坚持主动出击,创造了“威震逍遥津”的奇迹。张辽只有八百士兵,人数不足吴军的百分之一,基本上等于送死,为何孙权还是惨败而归呢?笔者认为有三个原因。
一、孙权故意虚张声势,夸大了士兵数量
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古人作战讲究“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之原则,以东吴当时的情况,孙权几乎不可能带着十万大军出征,夸张的成分很大,这么做有两个目的。一方面为了鼓舞士气,增加将士们必胜的信心,也能让自己心里更踏实;另一方面,给曹军施压,让他们因畏惧而放弃抵抗,赶紧出城投降,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曹操在赤壁之战时,号称八十万军队,其实曹军也就二十余万,被曹操足足夸大了三四倍。不得不说,这种虚张声势的心理战术效果挺好,东吴大部分文武大臣都吓得不轻,就连孙权也产生求和的想法,幸亏大都督周瑜力排众议,否则孙权很可能直接向曹操俯首称臣了。所以,孙权这次出征合肥,刻意夸大士兵数量,估计是跟曹操学的。
二、孙权太过自信,没想到张辽会发动突袭
古人云“骄兵必败”,孙权仗着自己人多,把城池围得水泄不通,认为用不了多久,城内的曹军就会束手就擒,根本没想过张辽会突然杀出来。正因如此,孙权没有提前做出应急策略,面对曹军的突袭,自然就乱了阵脚,加上张辽挑选的时间是在“平旦”,即凌晨三四点钟,太阳尚未升起,趁着夜色直奔孙权的营帐,吴军乱成一锅粥。
三、孙权军事才能欠缺,张辽有勇有谋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孙权虽然是江东之主,却不具备指挥千军万马的军事才能。孙策临死前,曾对孙权说道:“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一针见血指出孙权的弱点。孙权充其量称得上守成之君,缺乏攻城略地、开疆拓土的本领,他却高估了自己。
再看张辽,不仅武力过人,且身经百战,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位列“五子良将”之内,还是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另外,张辽极具谋略,曹操称赞他“武力既弘,计略周备”,曹丕称他“古之召虎”,孙权与张辽相比,相当于青铜对王者,压根不在同一个档次,被吊打纯属正常,不足为奇。